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知识点积累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背颂重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背颂重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背颂重点1.《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的山月像半个车轮的秋月。

月光的影子映入平羌江上,月影随着江水流动。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奔向三峡。

思念你却不能相见,只好去往渝州。

注释1.半轮秋:秋月形似半个车轮。

2.影:月光的影子。

3.发:出发。

2.《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在江南遇见李龟年岐王府里经常见你演出,崔九家中多次听你唱歌。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遇见你。

注释1.李龟年:著名乐师。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3.落花时节:暮春,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九月九日行军途中思念长安故乡的家园勉强地想要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应该在战场旁边盛开。

注释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2.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风俗。

3.无人送酒:引典: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

4.怜:可怜。

此为想念。

5.傍:靠近、接近。

背景:唐玄宗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乱,长安被攻陷。

4.《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半夜在受降城内听到凄凉的笛声回乐峰前的沙地像雪一样,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笛声,一夜间,出征的将士都在遥望家乡。

注释1.芦管:笛子。

2.征人:戍边的将士。

3.尽:全。

5.《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文人)遇到秋天都悲叹(秋天)寂寞萧条。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初一语文的古诗词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的知识点:1. 《静夜思》 - 李白-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 内容: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 特点: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2. 《望岳》 - 杜甫-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 内容:描述了诗人远望泰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特点: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语言雄浑。

3. 《春晓》 - 孟浩然-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 内容: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 特点: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4. 《游子吟》 - 孟郊- 作者:唐代诗人孟郊。

- 内容: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实。

5. 《江雪》 - 柳宗元- 作者: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 内容:描绘了江面雪景,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情感。

- 特点:意境清冷,语言简练。

6. 《赠汪伦》 - 李白-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

-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 特点:语言豪放,情感真挚。

7.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

- 内容:描述了诗人登楼远望的景象,表达了壮志凌云的情怀。

- 特点:语言雄健,意境开阔。

8. 《绝句》 - 杜甫-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 内容:以绝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 特点: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 内容: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 特点: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10. 《题西林壁》 - 苏轼- 作者:宋代文学家苏轼。

-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西林壁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特点:语言流畅,寓意深刻。

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必背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必背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必背可打印七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和记忆: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些诗词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从抒情到写景,从咏史到哲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深入理解每首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知识点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表现了历史、文化、民族精神,还是美学、语言、思维等多方面的表达,拥有深远的影响。

而在七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中,老师通常会安排一些古诗词的阅读,以下是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的知识点。

第一、《渔家傲》《渔家傲》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宫体诗,诗中通过对渔民的描写,展示了渔民的傲然与自豪,是一首情感生动、形象鲜明的诗篇。

第二、《清明》《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清明时节人们祭祖、扫墓的情景,感叹生命的短暂和离别的无奈,是一首意境深远、感人肺腑的诗篇。

第三、《静夜思》《静夜思》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心情的流露,深刻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是一首极具古典气息的名篇。

第四、《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是唐代女诗人于秋的一首诗,诗人因为思念远在北地的亲人、朋友,而在夜雨中寄托思念之情,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古诗。

第五、《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登高的描写,表达了自由不羁、追求真理的信念,是一首表达才情和思想的高峰之作。

第六、《浪淘沙·北戴河》《浪淘沙·北戴河》是现代著名作家徐志摩的一首蝉联多年名人堂诗歌,诗中描写了北戴河美丽的海滨和渔民的生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堪称古诗词中的一朵奇葩。

第七、《赤壁》《赤壁》是南朝诗人陶渊明的一篇竹枝词,描绘了三国时代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的激战场面,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第八、《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歌,描述了主人公李凭箜篌引发的悲剧故事,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世沧桑的关注。

以上八篇古诗词不但意境深远、艺术感染力强,而且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人文价值,值得七年级学生品读领悟。

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知识点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美感。

在七年级上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词的知识点,下面就来一起回顾和总结一下。

一、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韵律、格律和意境创作而成。

古诗词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是四行的诗句。

二、古诗词鉴赏要素1. 韵律:古诗词的韵律是指诗句中的押韵和平仄的规律。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平仄相间;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平仄相间。

2. 格律:古诗词的格律是指诗句的字数和平仄的要求。

每种格律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如五言绝句每行五个字,四平两仄;七言绝句每行七个字,三平四仄。

3. 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

古诗词通过婉约、豪放、遣词造句等手法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如山水田园、豪放辽阔、风花雪月等。

三、古诗词表达技巧1. 借景抒情:古诗词常常通过借景来抒发情感,使作品更具传神之美。

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对比手法: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对比的手法来凸显情感和意境,如明暗对比、冷热对比等。

3. 比喻与象征:古诗词中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丰富意境,使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隐喻意义。

4. 排比与叠词:古诗词中的排比和叠词是为了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作品更具美感和音韵之美。

四、古诗词鉴赏例析以下是几个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词例子,通过分析和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比山水和建筑物的高度,突出表达了追求上进、超越自我的意境。

2.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古诗通过描绘草原的生命力和变幻不定的景象,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替代循环的触动。

通过对比火与风的作用,寄托了对希望和渴望的向往。

课内古诗文04:《课外古诗词诵读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课内古诗文04:《课外古诗词诵读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第四讲课外古诗词诵读1一、考点思想内容作者基础常识二、知识点讲(一)《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2.诗词鉴赏(1)“入”,“流”:“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2)表达情感:表达对故友深深的怀念和真挚情谊。

3、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二)《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2.诗词鉴赏(1)中心: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一、《秋词(其一)》(一)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

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

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

失败后,被贬官。

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

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写的,当时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那时他三十四岁。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

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

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而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三)课文分析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

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纸上。

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尾句,“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美丽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图,这种大开大阖之作在唐诗之中也不多见。

初一上语文必背古诗词带解

初一上语文必背古诗词带解

初一上语文必背古诗词带解初一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学生们需要背诵一些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一上学期必背古诗词及其简要解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孟浩然通过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赞美。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王之涣通过这首诗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壮志,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宁静的向往。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孟郊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对母亲的思念。

7.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析:这首诗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作,提醒人们珍惜粮食。

8.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骆宾王通过这首诗描绘了鹅在水中游动的生动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9.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

10. 《山行》 -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秋天山景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知识点积累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知识点积累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④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⑤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⑦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⑧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⑨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⑩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⑤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春。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山光水色对人的净化熏陶作用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映衬万籁俱寂的宁静氛围的句子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②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巴山夜雨
③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④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