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第【1】篇〗1、《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
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
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
2、第一部分(第1、第2自然段)主要讲“我”在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三年后,有一次“我”想起这个“发现”时笑出了声,竟当众受到惩罚。
3、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讲“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然后引出了请老师解答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以及老师作出的解释;接着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一疑问。
“我”渴望把问题弄明白,于是自己不断观察,绞尽脑汁地思考,大胆地猜想,终于发现了所谓的人类进化的规律。
这个猜想就是“我”的“童年的发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第【2】篇〗《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九岁的时候通过思考、观察,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年的发现。
我在引导时着眼点放在发现的过程上。
通过读议,让学生明白,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同时重视朗读,有感情的朗读。
关于梦的一段,我指导同学们读出梦的神奇和梦中飞行的奇妙;在读关于请教老师有关梦的问题部分,我和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让他们读出好奇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
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
学生的一些感悟好象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总之没有我想象中的好。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三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三篇《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三篇「篇一」《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
在设计教学设计时,我为了突出重点,从“发现”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发现”是什么,进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在设计环节时,总体思路为总―分―总式,即先引导学生在读文时整体把握“发现”的过程,在学生交流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发现过程分为三步:即梦中飞行、寻求解答、大胆猜测。
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把握作者的发现过程,并适时渗透作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特点,最后再反过头来回顾整个发现过程,感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教学设计时,自认为思路清晰,重点把握突出,课堂效果应该较好。
但整堂课下来,总有一种“蜻蜓点水”之感:教学内容不深不透。
虽然各个教学知识点都已讲到,但总没有深入、细致的去谈、去读、去体会。
如在教学“寻求解答”一节中,只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我”的好奇,有刨根问底、善于思考的特点。
此时,我向学生提出:“作者问了几个问题?”有的同学说“四个”,有的说“五个”。
张翔宇同学还把课文中未出现、隐藏在文中的问题(晚上我为什么会做飞行的梦啊?)问了出来,而此时,我并没有趁势表扬鼓励,说明我平时的教学机智还不够,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作出适时地反应。
引导学生理解“几个问题”时,我虽然出现了“追问”一词,也作了讲解,但没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我强烈的求知欲。
结果在讲完发现过程后,再回过头来思考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整体角度看,一是教学内容重复,二是理解进教材意图的偏离,没有在特定情境中达到文意兼得的目的。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精选31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精选31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精选31篇),欢迎大家分享。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1《童年的发现》一课的教学,我还是试着用一节课完成的,我运用一线串珠的方法,以“发现”为线索,引导的着眼点是放在发现的过程上,着重抓的句子是:1、“我在9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2、“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是的笑不坏好意。
”3、“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
我主抓这三个句子,一是句子的意思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贯穿了全文的意思,体现了“发现”的起因,经过和特别是第三句,既说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也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的发展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句子的理解和方法上的融合贯通,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一节课下来,也有不到之处,比如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不充裕,总在走过程,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语文课中的语文味不浓。
学生的参与面不大。
总而言之,一节课想面面俱到确实有难度,这就得看老师的侧重点与处理的角度了。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2《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问题都很快地解决了,然而在最后一个环节却出现了问题。
我问: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一个个默不作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一定是重大的发现呀,在生活中的,学习中的,只要是你自己通过思考、观察得来的,都行。
可仍旧没有一个人举手,我不禁有一丝愠怒,正要发作时,一个声音告诫我说:冷静,冷静,千万不可动怒!怎么办呢?此时,我脑中灵光一闪,何不讲一讲自己童年的发现来启发启发学生呢,于是我马上想到一篇文章,即蜘蛛在雨天结竖网,晴天结横网。
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通用9篇)

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通用9篇)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通用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篇1这是我第二次教学《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
备课时,第一次教学这篇文章的种种不足就浮此刻眼前,因此,无论是对教材的分析,还是对学情的估计,我都进行了较为周密的思考,盼望能有所突破。
也许是准备充分的原因,前面的课堂效果较为理想,我心中颇为得意。
没想到,意外出现了。
当我问:“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我预先认为这将是一个精彩的瞬间)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一个个默不作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突然,我脑中灵光一闪,何不讲一讲自己童年的发现来启发启发学生。
我立刻想到“蜘蛛在雨天结竖网,晴天结横网”,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样,我先来讲一个我童年时候的发现吧!”“好!”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讲到:“小时候呀……”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慢慢地嘀咕开了。
但这时学生说出的发现多是用眼睛看到的,这种状况下,我让学生回忆课文,让他们说说作者的童年发现是什么,是用什么发现的,从而让他们明白发现能够是用眼睛看,还能够用耳朵听,甚至能够用脑子想。
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会是多角度的,对他们的观察潜力、写作潜力的提高都将很有作用。
课堂中的这个小插曲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状况,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务必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持续冷静。
“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
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能让灵感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更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
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状况。
我们虽然能够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状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状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最新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篇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受颇深。
从学生用心思考、踊跃发言的课堂表现中,从学生全神贯注的凝听中,我感受到了教师成功的愉悦,这是本期以来最成功的一节课。
课后做了认真反思,我觉得有几点值得肯定。
一、这一课的资料学生在理解上有必须的难度。
首先课文篇幅长;其二资料上有些复杂,学生在理解胚胎发育规律这一抽象的问题时困难比较大。
因此,我把这一课的教学放在最后,作为本单元的重头戏去认真对待,这样,学生有了前几课的学习基础,对本课的学习降低了难度。
二、我深知本课教学有困难,因此我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吃透教材,还较为全面地思考学生的实际状况,让他们课前进行胚胎发育规律这方面的资料搜集,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资料的适时引用为课堂锦上添花。
在讲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时,我补充了有关大科学家布鲁诺因信奉和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的资料,学生听得都入迷了,从他们那一双双痴迷的眼神中,我明白他们的情感火花正在脑际闪现……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状况。
我们虽然能够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状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状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
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语文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篇二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问题所在。
像这样的课堂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
这里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The busy life is exhausting, almost suffocating.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1《童年的发现》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精读课文,是这个单元中难度最大的课文。
白金声老师说“较为浅显的__,可以来个浅文深教;比较深的__,也可以深文浅教……一句话,就是要因文定法,辩证施教”,所以,我抓住了__的中“我”的两个特点,展开教学活动,进行“深文浅教”。
首先,是梦中飞翔,引发追问。
追问是小学阶段所有孩子们的共性,只是所追问的问题不同而己。
对于“我”的追问孩子们不难理解。
从梦中飞翔到从河里看到小鱼会翻来覆去仔细看想了现将来人类会有什么样的特征,体现一个孩子渴望得到更深层的知识。
其次,对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尊重孩子们的感受,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
为此设置了一个环节,将一个答对问题的孩子强行赶出教室。
他在冷风中体验到了被老师冤枉的心情。
所以,没有过多去讲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要面临着被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而是让孩子们感受作者的自我安慰和幽默。
同时,建议孩子们在课外看看哥白尼等科学家的故事。
第一次这样尝试着”深文浅教“,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在这课的教学当中,板书的设计不够明朗化,显得有些乱。
上完了一课,静下来反思,为”再教设计“做准备。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2《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精选18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精选1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篇1今天我上了《童年的发现》一课,在导入课文的时候我问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新奇或是有趣的发现?”一开始课堂还是一片寂静,只有一个同学愿意举手说,我只好先叫举手的这位同学先说,他说道小时候捡了一条毛毛虫养在家里,慢慢地看它怎样变成蝴蝶的过程。
顿时在这位同学说完之后课堂就像炸了锅一样,同学们都起了兴致,纷纷议论起来,想回答的同学争先恐后的举手,课堂气氛一下子好起来。
我也趁热打铁让他们多说一些,不时的也给些评论。
就这样我导入了新课,也把学生的兴致提了起来。
一节课的效率很好。
我之后问的几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说出来。
我想这和一开始的谈话导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唯一一点不足的是在让学生体会第二自然段作者当时所要体现的心情时,学生不能很准确的体会到。
我感觉还是不太熟悉课文的缘故,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我要逐步来讲作者是怎么发现人进化的规律的和他和老师的误会。
小学五年级《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篇2上周三上午的第一节课我上了我的邀请课《童年的发现》,想想自己的这堂课可写得东西还真不少。
备课时,读过一遍课文后发现:这篇课文不像那些故事性强、情节生动、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那么通晓明白、富有情趣;也不像那些情感丰富、语言优美的文章那样愉悦身心、激动心灵。
也许因为这是一篇译文,俄语的言语表达方式与我们的言语、思维习惯不大一样,更主要的还是文中一些涉及生物学的科学现象和术语不是一下能理解的,这影响了阅读的畅顺。
当读了许多遍以后,人物形象鲜明起来了,我被费奥多罗夫这个孩子执著的科学探究精神,被他大胆的、富有诗意的想象,被他的天真聪慧所感染,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渐渐培养起了对文章的喜爱的情感,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第【1】篇〗《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这些情感靠一味地品词析句,可能学生也不能有深的理解。
于是,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进行比较朗读。
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入了哥白尼,布鲁诺的故事,然后请学生围绕“下课后,学生们围着小主人公会说些什么”这一主题进行小练笔。
有了角争朗读的入情入境的感受,有了比较朗读的体会,有了故事人物的对比,还有了情景的想象,学生对于作者的这种求知若渴,大胆想象,幽默和愤慨,就不难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
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
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第【3】篇〗今天我教学了《童年的发现》,《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问题都很快地解决了,然而在最后一个环节却出现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是第十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
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①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②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组读、议。
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
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刘泽杰谈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认为这是作者的自嘲;蔡丽玲则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
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
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
我想要的应该是精彩纷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
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
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
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