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84

合集下载

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将机械与电气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技术,它以机电设备为载体,利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机械与电气的一体化结合,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制造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等方面。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并且可以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测。

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趋势。

2. 智能家居领域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家居成为了一个新的生活方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包括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灯光等,使家居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安全。

3. 医疗健康领域在医疗健康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望改变医疗设备的发展方向。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监测和控制,提高医疗设备的精度和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命支持系统、手术机器人、医疗影像设备等方面的应用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 智能化智能化是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2. 高效节能高效节能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能耗监测和控制,提高设备的能效比,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保。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会在未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

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

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与电气控制系统相结合,形成一种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这种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工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使读者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将电气控制系统与机械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它包括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计算机软件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是实现机械和电气系统的协调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而传统的机械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人们开始将电气控制系统引入到机械设备中,使得机械系统具有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应用,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工业自动化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系统、数控设备等。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工业生产的高效、精密和稳定运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交通运输领域在交通运输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轨道交通、船舶、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控制系统中,实现自动驾驶、智能监控等功能,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3. 医疗设备领域在医疗设备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医疗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生命支持系统等设备中,实现精准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4. 家电领域在家电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厨房设备、智能清洁设备等产品中,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浅谈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

浅谈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

浅谈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机电一体化是一种综合利用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多种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设备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的一种综合技术体系。

本文将浅谈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历程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开始向先进的电气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转变,从而产生了“机电一体化”概念。

在那个时代,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主要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CNC(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到了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逐渐向着智能化、柔性化发展。

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各种复杂的控制系统。

二、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在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1.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在制造业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预定的程序,执行各种复杂的工艺操作。

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2. 自动化生产线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调度和监控。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线中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智能仓储系统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仓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操作。

三、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摘要: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机械加工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些产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是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技术。

这一技术在现代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了非常普遍的使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与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密切联系,立刻就突破了传统的机电工程技术在空间和自然地理上的限制。

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的发展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研究,希望您能对相关技术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发展1机电一体化技术随着微电子技术及其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机电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械自动化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以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转化到机电一体化。

感应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它直接影响到整个机电信息获取系统的效率和对整个机电信息获取过程的控制质量。

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智能化技术是当前快速发展的主流技术。

将人工智能技术技术运用到机械领域,能够使生产过程中的故障诊断与诊断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从而对公司经营管理成本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目前,在工程机械装备的使用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的使用可以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有效性提供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子计算机技术必将持续发展,所以,在工程机械设备发展的进程中,利用电子器件技术操控机械设备必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力量,许多事实都已经证实,在机械设备行业,使用电气集成技术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一般情况下,可以极大地减少生产资源的消耗,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并且可以准确地对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甚至是安全事故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

虽然机电一体化技术被人们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它的发展历史已经很久了,从它在1971年被首次提出开始,到现在它已经被应用到了很多领域,它已经展现出了它巨大的价值,而且它之所以能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明显的技术优势。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发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变革。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的产物,是机电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钢铁、电力、石油化工、矿山冶金、汽车、造船、航空工程等行业。

要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首先必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技术有准确的认识。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技术进步的科学合理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技术学科,是由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利用最新的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产品。

机械产品。

机电一体化的出现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转换技术和软件编程等技术等组技术是根据系统的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对各功能单元进行合理配置和安排,实现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高可靠性等意义上的特定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低能耗,优化整个系统。

由此产生的功能系统称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技术融合的最大作用是拓展新功能,增强灵活性。

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如实现过程自动化(PA,即连续自动化)、机械自动化(FA,即立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连续自动化)、信息自动化)等;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制造和提供产品的关键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机械装置、执行器、电源、传感器和计算机五部分组成。

例如,机器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2.1数控机床经过40年的发展,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在结构、功能、运算和控制精度等方面都有了迅速的提高,表现在:总线式、模块化、结构紧凑,即采用多CPU、多-master总线的架构。

浅谈机电一体化精品

浅谈机电一体化精品

浅谈机电一体化精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市政施工中的应用篇一2.1、提高施工智能化智能化控制是市政施工进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具体应用过程即利用电子技术和机械控制技术,实现机械运行的智能化的管理。

施工智能化是指,工程施工过程针对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设计。

当工程施工对系统当前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研究出简单的运行模式变化规律,这就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智能化的基本需求。

然而,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了模糊数学、模拟智能、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这些技术使得工程施工应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朝着智能化迈进。

2.2、形成作业模块化市政工程施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其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具体包括:控制和操作模式的简化。

换句话说就是智能模块化控制的实现。

这种模块化的操作和实施就是利用一些固定的程序化模块与特定机械设备组合相配合,以此进行特定工况下的作业,如:铺设沥青的工序采用联合沥青摊铺设备,在模块化控制的情况下,可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对摊铺设备进行模式设定,即在一些工段采用固定的速度、作业形式等。

这样在该路段就可进行无干扰的作业,同时在自动检测系统的辅助下,可以将施工过程完全交给机械来完成[2]。

2.3、实现节能减排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降低工程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而且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中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此外,将工程施工的机械运行实现高度智能化,可以为将机械的运行带来多功能化发展。

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较少数量的智能化施工机械完成大量的工程量,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最大节约。

与此同时,高效的工程施工作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具体体现在减少机械设备的存放场地以及减少施工人员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机电一体化英文篇二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my name isXXX。

It is really a great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chance to introduce myself. I would like to answer whatever you may raise, and I hope I can make a good performance today.I am a third year master major in automation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 R. China. Withtremendous interest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 am writing to apply for acceptance into your Ph.D. graduate program.In 1995, I entered th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UST) -- widely considered one of the China’s best engineering schools. Du ring the followingundergraduate study, my academic records kept distinguished among the whole department.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篇三就目前来说,机电一体化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

机电一体化技术浅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浅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浅析摘要: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各个领域,但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却比较滞后,与国际上的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

电子机械技术是机械与计算机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

综上所述,要使我们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迅速提高,就一定要将当前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发挥到最大,使这两种技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引言在机械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是建立在电脑程序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电子操作技术,它可以把机械、微电子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应用到机械的设计和制作中,通过大型集成电路来实现对机械的综合控制和最优化,从而实现机械的最佳运转,减少了设计和制作的费用,从而提升了公司的总体运作效率,促进了公司的迅速发展,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与电子信息处理系统技术、机械制造系统技术等有关的技术,它的内容是很强的综合性,与之有关的设备,包括了光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众多的高新技术成果融合起来,以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首要目标,除了包括系统、机身框架和各类基础设施以外,在连接部分,还必须利用实际的压力传感器来调节各个系统的重要工作参数和状态信息,并将所得到的信息处理成可以进行自我辨识的多种内容,通过对各种信息传输指令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达到对移动部件的有效控制,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正常运转。

在这些设备中,以可编程微控制器、自动计算器、逻辑电路等为主体,可以进行集成式智能化控制。

将这些部件进行了高效的整合,从而使每一个功能部门都具有了清晰的分工与责任,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技术的运营与管理的效能,从而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与平稳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机电一体化与智能化生产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科学技术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各种技术方法结合在一起,并以集成技术为中心的一种智能生产技术。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在机械工程中将机械设备和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无缝集成,以实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在机械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生产制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

本文将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技术体系。

它不仅涉及到机械结构和传动系统的设计制造,还包括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等电气方面的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设备逐渐向着自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它能够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员的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元件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使得设备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

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通过网络技术使得设备可以远程监控和远程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多种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整个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提高了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一体化程度。

1. 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

通过机械设备、传感器、执行元件、控制系统等相互配合,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在汽车生产线中,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汽车车身自动焊接、喷漆、组装等一系列工序的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智能制造设备在传统的机械设备中加入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就可以将其改造为智能制造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件要求,自动调整工艺参数和生产工艺,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智能化制造设备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减少人为干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的概念与由来,综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
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概念;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5-0070-02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念与由来
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

回顾过去的20世纪,人类的经济和科
学技术发展成果超过了过去所有世纪的总和。

传统的学科正在脱胎换骨,新的学
科不断问世,技术的融合程度比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产生于
这一背景之下,自然符合科技发展的规律,也是机械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机电一体化”这一技术术语最初来源于日本学术界,他们根据英文的Mechanics(机械学)和Electronics(电子学)两词,组合出Mechantronics一词,日文谐音记作“夕力卜口二少又”,其表意汉字为“机电一体化”,Mech antronics一词从学科角度可
以翻译为“机械电子学”,我国科技界也经常直接使用“机电一体化”作为汉语的表
达词汇。

一般认为,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
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学科。

这里面包含了三重含义:首先,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学、电子学与信息科学等学科
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学科。

其次,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早期的机电一
体化就像其字面所表述的那样,主要强调机械与电子的结合,即将电子技术“溶入”到机械技术中而形成新的技术与产品。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渗透”到机械技术中,丰富了机电一
体化的含义,现代的机电一体化不仅仅指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包括
光(光学)机电一体化、机电气(气压)一体化、机电液(液压)一体化、机电
仪(仪器仪表)一体化等;最后,机电一体化表达了技术之间相互结合的学术思想,强调各种技术在机电产品中的相互协调,以达到系统总体最优。

换句话说,
机电一体化是多种技术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而不是它们的简单叠加。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与其它科学技术一样,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有学者将这一过程划分为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智能化阶段三个阶段,这种
划分方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指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在机械产品的
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改善机械产品
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出现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军事用途的机电产品。

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在战后转
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时研制和开发从
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

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
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称之为“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地、主动地利用3C技术的成果创造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3C技术的
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
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这个时期的特
点是:①mechat 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③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三阶段,称之为“智能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机
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其主要标志是光学、通信技术等领域进入机电
一体化,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
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
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

国务院成立了机电
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

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
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

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
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
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方向发展,应用范围
愈来愈广。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
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
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即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
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
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
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
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
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

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
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
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潘忠堂.浅析传感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项关键技术.机械电子工程,1998(1):13-17,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