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历史及艺术特色介绍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

景德镇陶瓷介绍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号称“瓷器之国”。
英语“CHINA”,既称中国,又名瓷器。
瓷器是“泥琢火烧”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人心目中崇高地位。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誉称。
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
在宋代御赐殊荣,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
尔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
时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发展跃为历史颠峰。
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资源,绚丽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和艺技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莹莹白玉瓷,漫漫芳菲路。
景德镇上下千百年瓷路不断,瓷都声誉久盛不衰,逐渐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
又以“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多姿”而著称。
尤其是融工艺、书法、绘书、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瑰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这些绮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当代景德镇陶瓷艺坛上,其主流力量已从古代师徒相传的工匠艺人转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陶瓷艺术精英。
运用陶瓷艺术专业知识和设计特长,打破了陶瓷艺术的固有格局,把沉实丰厚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寓美意识有机融合,借鉴国外艺术之精华注入日益更新的民族艺术之中,创造出了无数的具有时代意境的精美陶瓷作品,以强烈的现代陶瓷艺术创新引导着东方陶瓷艺术的新潮流。
景德镇陶瓷鉴别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青花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
青花瓷始于唐宋,是以钴为着色剂,直接在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约1300°C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其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
因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故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纹饰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永不退色,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
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
相传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可见它的珍贵。
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
清代龚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
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粉彩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
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亦称“软彩”。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高温烘烤而成。
其彩绘方法: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后用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
玻璃白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而形成一系列不同色调,给人以粉润柔和之感。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瓷器,是中国白瓷的代表,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瑰宝。
起源于唐代,兴于宋代,鼎盛于明代,而今已有千年历史。
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造型和雅致的装饰享誉全球,被誉为“东方瓷器的瑰宝”。
景德镇瓷器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卓越的工艺。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之乡,这里的人们代代传承着制瓷技艺。
对于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可以说是无以伦比。
在制作瓷器的过程中,景德镇工匠们使用的原材料是当地独有的高岭土,这种土质纯净、细腻,非常适合制作精美的瓷器。
而在烧造过程中,景德镇的工匠们注重火候掌握,他们能够准确地控制温度,使得瓷器烧制得非常均匀,不易出现开裂的情况。
在装饰方面,景德镇瓷器采用的是绘画、雕刻、刻陶等多种工艺,使得其造型独特、精致绝伦。
景德镇瓷器的造型也是其独特之处。
景德镇瓷器的造型多种多样,既有古朴典雅的青花瓷,也有精美细腻的彩绘瓷。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明代的青花瓷了。
青花瓷以其青花浓郁、线条流畅的特点而闻名,它在瓷器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青花瓷可以是青花下透白胎瓷器,也可以是青花罩白瓷器,但无论哪种,其上的青花纹样都是绝对精湛的,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在彩绘瓷方面,景德镇的工匠们更是发挥出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把鸟、兽、花、卉等各种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瓷器中,使得瓷器的造型更加生动,更具有观赏性。
景德镇瓷器的装饰更是其亮点所在。
装饰是景德镇瓷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其与其他陶瓷区别开来的重要因素。
景德镇瓷器的装饰可以分为表面装饰和器型装饰。
表面装饰主要是指瓷器上绘画的纹样,而器型装饰则是指瓷器的形状和结构。
景德镇的绘画工艺无与伦比,工匠们运用细腻的笔触画出精美绝伦的图案,如人物、山水、花鸟等,使得瓷器更具艺术感。
而器型装饰则是景德镇独有的创新之处,如鱼藻纹、云龙纹、鹤纹等,这些装饰元素都赋予了景德镇瓷器以独特的韵味。
在全球陶瓷市场上,景德镇瓷器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景德镇瓷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品质一直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景德镇瓷器艺术的历史变迁

瓷器发明于距今约三千年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作为中国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悠久,享誉九州,在明清两代时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
景德镇瓷器中的青花瓷、粉彩瓷、薄胎瓷、影青瓷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
虽然在近代经受了巨大的破坏,但在进入新中国后,景德镇瓷器艺术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呈现出欣欣向荣、兴旺昌盛的发展局面。
一、景德镇瓷器艺术的起源瓷器的出现起源于陶器。
陶器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是人类最早摸索出将一种天然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成另一种全新物质的创造性活动,陶器的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我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距今约8000多年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进步,陶器制作的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种类和色彩不断丰富。
正是在长期制陶过程中,逐步发展和演变出瓷器。
与陶器使用一般黏土烧成相比,瓷器选择以含有高岭土、长石、石英石、莫来石成分为主的瓷土为基本原料。
在釉料方面,瓷器表面所施的釉是在高温之下与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胎体上釉后需经过1200℃至1300℃的高温烧制,胎体能够基本烧结。
与陶器相比,瓷器的胎体均具有半透明的特点,而且硬度较好,极难划出沟痕。
如果说制陶术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广泛使用,而瓷器则是中国最早发明的,这也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又一伟大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我国最早的瓷器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青釉器,这种原始瓷器虽然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釉色不够稳定、胎料杂质较多,但已经基本具备了瓷器的特征。
由于这种原始瓷器较之陶器具有表面硬度和使用强度大、不吸水等优势,因此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其技术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数量和地区都在不断扩大。
原始瓷器从商代开始,经过西周,至春秋战国便已经进入鼎盛时期。
随着瓷器技术和工艺逐步成熟完善,至两汉时期,青瓷作为最早成熟的瓷器种类脱颖而出。
这标志我国瓷器完成了从原始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
“瓷”这个古字也由此出现。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1.唐代(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烧制瓷器。
当时的景德镇瓷器多为白瓷,制作工艺还不够精细,但已呈现出一定的艺术特色。
2.宋代(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宋代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景德镇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瓷都,瓷器的品质和工艺大幅提升。
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瓷器种类丰富多样,包括青瓷、黑瓷、斗彩瓷等。
宋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雅致、朴实的风格著称。
3.元代(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元代是景德镇瓷器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艺进一步提升,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瓷器中心。
元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和大红彩瓷为主要代表,这两种瓷器技艺达到了顶峰。
4.明代(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明代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向欧洲输出瓷器,与外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为主,与元代相比更加细腻,装饰更加丰富。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为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清代(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清代是景德镇瓷器的兴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不仅烧制工艺更加精细,数量也大幅增加。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主要有青花瓷、五彩瓷和粉彩瓷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后期,景德镇开始烧制粉彩外销瓷,成为了中国瓷器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6.近现代在近代和现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景德镇瓷器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在20世纪初,景德镇开始引进西方的现代陶瓷制造技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现代瓷器工艺。
景德镇的瓷器工艺不断创新,涌现出一大批有创意的现代瓷器作品。
同时,景德镇也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瓷器展览和交流活动,使景德镇瓷器的声誉进一步提升。
总结: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晚期,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的瓷器种类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在近现代,景德镇瓷器继续保持着创新与发展的势头。
如今,景德镇瓷器已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享誉世界。
《景德镇瓷器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点》

景德镇瓷器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点1. 背景介绍景德镇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
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地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陶土资源,奠定了景德镇成为瓷器制作中心的基础。
2. 历史发展2.1 起源和发展:从唐宋时期开始,景德镇就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瓷器生产地。
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创造出许多经典和名贵的瓷器作品。
2.2 影响因素:在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都对景德镇瓷器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其中包括宫廷需求、商业贸易、技术进步等等。
3. 文化特点3.1 风格迥异:景德镇瓷器风格多样,包括青花、五彩、釉下彩等不同的烧制工艺,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3.2 造型丰富:景德镇瓷器的造型多样化,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比如花鸟、山水、人物等。
3.3 精湛工艺: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包括制胎、施釉、烧制等环节都经过极其细致和精确的处理。
4. 艺术特点4.1 装饰精美:景德镇瓷器以其装饰精美而闻名,无论是图案还是色彩都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4.2 意境深远:景德镇瓷器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清雅和宁静。
4.3 融合创新:尽管保留了传统技艺和风格,但景德镇瓷器也积极融入当代审美观念和创新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感。
5. 影响与传承景德镇瓷器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
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优秀的艺术值得传承与推广。
综上所述,景德镇瓷器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每一个景德镇瓷器作品都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在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并受到高度赞誉。
《景德镇的瓷器》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市场竞争激烈
国内外的瓷器品牌竞争激烈,景德镇瓷器 需要在品质、创新和营销等方面不断提升
。
环保与能源问题
瓷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 题日益凸显,需要采取环保措施和可持续
发展战略。
人才流失与传承问题
传统手工艺人才面临流失和传承问题,需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消费者需求变化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创意和环保等方面 的关注增加,景德镇瓷器需要不断创新和 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
03
景德镇瓷器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的体现
历史传承
景德镇瓷器有着千年的历史,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 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
工艺传承
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历经世代相传,保留了独特的技艺和手法, 使得瓷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化符号
景德镇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以其独特的造型、图案和色 彩,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
制作工艺传承
尽管现代技术已经能够复制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但真 正的传统制作工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一制作工 艺的传承和发展前景广阔。
创新设计
面对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景德镇瓷器的设计也在 不断创新,具有创新设计的瓷器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05
景德镇瓷器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措施
登记备案
对景德镇瓷器进行全面的登记和备案 ,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以便于跟踪和 保护。
釉色丰富
景德镇瓷器的釉色非常丰富 ,有青、白、黑、绿、紫、 黄等多种颜色,而且每种颜 色都有不同的深浅和变化。
装饰精美
景德镇瓷器的装饰非常精美 ,有刻花、划花、印花、堆 塑等不同手法,以及各种不 同的图案和题材。
景德镇的瓷器短文

景德镇的瓷器短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景德镇瓷器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景德镇瓷器的工艺流程3.景德镇瓷器的收藏价值和辨伪方法正文景德镇的瓷器短文景德镇瓷器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景德镇瓷器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景德镇瓷器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工艺流程以及收藏价值和辨伪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景德镇瓷器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景德镇位于江西省,是我国瓷器的主要产区之一。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白如玉:景德镇瓷器呈乳白色,光泽柔和,温润如玉,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
明如镜:景德镇瓷器釉面光滑,晶莹剔透,宛若明镜,光彩照人。
薄如纸:景德镇瓷器胎质轻薄,滋润透影,宛若蛋壳,薄如蝉翼,轻若绸纱,正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灸销。
二、景德镇瓷器的工艺流程景德镇瓷器的工艺流程繁多,分为制坯、施釉、烧制等环节。
制坯过程包括淘泥、揉泥、拉坯、修坯等步骤。
施釉环节要求釉料均匀,釉面光滑。
烧制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瓷器的质量。
这些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和技巧,体现了景德镇瓷器工艺的精湛。
三、景德镇瓷器的收藏价值和辨伪方法随着景德镇瓷器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收藏景德镇瓷器。
在收藏过程中,鉴别真伪尤为重要。
辨伪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瓷器的胎质、釉面、纹饰等,看是否符合景德镇瓷器的特点;了解瓷器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看是否与所藏瓷器相符;寻求专家鉴定,以确保瓷器的真实性。
总之,景德镇瓷器是我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在收藏过程中,要注重辨伪,以确保收藏品的真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德镇瓷器历史及艺术特色介绍景德镇瓷器概述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千余年来,景德镇制制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
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难以企及的。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历史发展景德镇瓷器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个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
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创烧了成熟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单色釉品种。
青花瑞兽纹盘便是其中上乘之作,其形大而规整,内底主是题纹样绘麒麟竹石瓜果花卉纹。
这种将传说中的瑞兽与寓意兴旺发达的竹石瓜果组合在一起的图案,主要流行于制作精细的大盘上。
纹样线条流畅,通体细色肥腴,青花鲜丽浓重。
洪武年间是明代釉里红烧制最兴盛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多为大型器皿。
永乐白瓷颇负盛名,世称“甜白”。
据文献记载永乐皇帝对洁素莹然的白瓷甚为喜爱,这应是永乐白瓷风行的主要原因。
白釉暗花执壶和暗花双耳扁壶,以其变化多姿的造型、纤细古朴的手法、晶莹白润的釉色向世人展示了景德镇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艺。
宣德年间是明代青花烧造的黄金时期。
青花龙纹扁壶群冠众器之首,其形成高大俊美,胎细釉润,纹样用进口的苏麻离青绘画而成,色泽鲜丽浓重,传世实物屈指可数。
蓝地白花折枝花果纹盘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的传统产品,在各朝制品中尤以宣德器为精美。
斗彩创烧于成化期,这种在釉下用青花勾勒纹样的轮廓线,釉上用红、黄、绿、紫等色填彩的瓷器名闻遐迩,传世器多由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私人能珍藏到成化斗彩器的实属凤毛麟角。
明代晚期是青花五彩烧制空前绝后的时代,其中尤以嘉靖万历的数量为多,但形制高大、技艺高超、盖与器身均保存完好的器皿则并不多见。
清代,中国瓷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雍正产品,以其胎细釉润,纹样典雅精美而独树一帜。
粉彩鹌鹑图瓶便是其中的一件绝世佳品,这种在彩料中采用金红着色,并运用玻璃白打底渲染的新工艺,不仅能将图案的阴阳面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比传统的五彩色泽更柔和淡雅,特别是配上细白的胎壁后,更加精美,让人有爱不释手之感。
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设立和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
景德镇由此成为"五方杂处"、有"十八省码头"之称的陶瓷大都会,为瓷业习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习俗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及瓷行、瓷庄和瓷号的大量涌现。
各商帮都有自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加强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运销。
随之而来的各地风俗习惯给景德镇瓷业习俗增添了新的内涵。
艺术特色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
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技艺制作瓷坯,再采用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法进行装烧。
到元代,又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及青花釉下彩绘技术。
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制瓷手工技艺体系基本完善,采矿、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
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至此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
1、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
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2、利坯:即"修坯"。
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3、施釉:俗称"刹合坯"。
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
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
4、画青花:俗称"画坯"。
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
5、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
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胎烧成瓷胎。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在汇集全国各地名窑技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自成体系。
其行业分工之细,专业化强度之高是其他手工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从御窑厂来说,其生产组织分工相当完备,具备了制坯行业的各种作坊:有舂碓陶土的作坊,有制作大小圆、琢器坯胎的作坊,有制匣钵的作坊,还有各种辅助性的作坊,如泥水作、大木作,船木作,铁作等。
许多局部操作大都由专业性很强的工匠担任。
同时将烧、做两行集中在厂内,设御窑若干座,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无所不及的大型手工作坊。
从民窑来说,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镇制瓷业烧、做两行便开始分立。
"陶食工,不受艺佣,帚赁窑主,以相附合"。
清代才出现兼营烧做两行的"烧囵窑户"。
同时,民窑业也具有完善的生产体系。
这个体系分为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其行帮组织,他们既各自独立经营,又处在经常的互相联系中。
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
这对工匠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技艺的娴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新工艺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景德镇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成就,是与景德镇瓷业生产分工细致的特点分不开的。
▲景德镇名瓷系列【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种年间的历史。
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
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
【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
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
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
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
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
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
【粉彩瓷】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正、乾隆年代,日臻完善。
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烧煅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既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
【颜色釉瓷】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
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
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
【薄胎瓷】薄胎瓷,薄如蝉翼,轻如绸纱,是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
古人吟诵薄胎瓷曰:“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
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关键,全靠工人师傅娴熟的技巧,经过百余次的反复,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功败,稍不留神,一个喘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这样的泥坯还须经受摄氏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焙烧的考验,不裂碎,不变形,其珍贵和难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人们称薄胎瓷为神奇珍品。
【雕塑瓷】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
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传承意义景德镇在"集大成"之后,又将其精湛的制瓷工艺传播开来,促进了全国及世界各产瓷区制瓷业的蓬勃发展。
因此,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及生产体系不愧为中国陶瓷业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与东西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当地政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配合城区改造,保护一批历史文化遗迹,把散落在市区的部分古窑场、古作坊、古建筑异地集中保护,建立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整个博览区由古窑和陶瓷历史博物馆两大景区组成,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游区之一,也被国内外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称为"活的陶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