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瓷都介绍

合集下载

陶溪川

陶溪川

一、景德镇基本概况陶瓷之都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

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

到2007年,景德镇已经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景德镇是江西重要的现代化城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要的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

景德镇市是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景德镇是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指南昌-九江-景德镇)的重要城市,也是赣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中国唯一的直升飞机生产基地,是与美国西雅图,法国图卢兹媲美的世界三大航空名城。

景德镇市各行政区人口数据:珠山区(景德镇市城区)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8万;昌江区面积380平方千米,人口16.3万;乐平市面积1975平方千米,人口80.3万;浮梁县面积2854平方千米,人口25.9万。

“陶溪川-CHINA坊”项目所在珠山区是景德镇市老政府所在地,是景德镇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教育中心,市区消费人口20多万,位于市境中心以及东部,往东一小时车程可到达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市区200公里范围内还有诸如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黄山等优质旅游资源,旅游交通资源十分便利,是驴友自驾游的最佳休闲购物目的地,在距市区20公里的半径范围内,有景德镇罗家机场,每日有不间断来往于我国各主要城市的航班;20分钟车程内可到达景德镇市火车站以及最大的长途客运站;高速路线直通皖、江、浙、沪、湘等地。

12年12月30日一大早,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项目在施工人员紧锣密鼓地工作中正式开工。

市长刘昌林,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康明,副市长汪剑平、熊皓等一行来到原宇宙瓷厂调研项目推进情况,并召开了项目现场推进会。

运营团队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隶属于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的“陶溪川-China坊”项目开发运营公司。

中国33个陶瓷产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各自有什么特征?

中国33个陶瓷产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各自有什么特征?

中国33个陶瓷产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各自有什么特征?中国是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和陶瓷生产大国,年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日用陶瓷占全球70%,陈设艺术瓷占全球65%,卫生陶瓷占全球产量的50%,建筑陶瓷占全球产量的64%。

以下为中国陶瓷产区精简概况:1、江西省景德镇: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日用陶瓷生产基地。

2、广东省佛山市:中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市南庄镇为中国建筑陶瓷第一镇。

3、广东省潮州市:中国著名的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潮州枫溪区为全市陶瓷产业最密集的地区,有2500多家陶瓷企业。

4、福建省德化县: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全县有1100多家生产企业,2万多经销点,陶瓷茶具80%外销产生于此。

5、福建省晋江市:福建陶瓷集中地之一,建筑陶瓷业为该地支柱产业,大约350家陶瓷企业。

6、福建省闽清县:陶瓷企业503家,高低压电瓷408家,建筑陶瓷95家,中国重要的电瓷生产出口和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7、江苏省宜兴市:陶瓷之都、全市500多家企业,耐火材料企业200多家,主要有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耐火材料、陶瓷原辅料。

8、河北省邯郸市:中国著名的高档次器和民间陶瓷生产基地,20多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峰峰矿区,主要产品:象牙瓷、白瓷、青花瓷、陶瓷壁画和美术园林陶瓷等。

9、河北省唐山市:中国第一件卫生瓷诞生地、中国第一件骨质瓷诞生地,中国第一件地砖诞生地,中国近现代陶瓷机械领航者,陶瓷企业1000多家,日用陶瓷占全省70%,全国14%。

10、湖南省醴陵市:437家陶瓷企业,其中日用陶瓷215家、特种陶瓷215家,主要产品:日用陶瓷、特种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五彩瓷、红瓷。

11、四川省夹江市:西部瓷都,陶瓷墙地砖为西部诸省之冠,建筑陶瓷企业123家。

12、江西省高安市: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13、江西省丰城市:精品陶瓷生产基地。

2024年江西景德镇导游词(3篇)

2024年江西景德镇导游词(3篇)

2024年江西景德镇导游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小谢,欢迎大家来到景德镇。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位于瓷都大道一号的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我先利用坐车的时间介绍一下古窑民俗博览区。

古窑民俗博览区集中再现了景德镇千年的制瓷历史,尤其是15~____世纪景德镇制瓷业的风貌,被誉为一座“活的陶瓷历史博物馆”、“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景区”。

说了这么多,还不如亲自去看看,古窑民俗博览区就在前面那片宁静秀丽的小树林里,大家请有序下车随我进去参观吧!首先我们来到陶瓷制作展览区,快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轱辘车上放一团泥,看,他双手轻触着泥团,轱辘车旋转起来,不久,一个大肚子花瓶的形状就做好了,这一个步骤就叫“拉坯”,瞧,那个师傅拿着刀片,正在给刚出来的泥坯休整合适的形状。

现在到了施釉的环节,师傅正拿着小刷子施釉呢,这白白的一层就是釉。

现在到最后一步了,这一步叫“画坯”,就是在洁白的泥坯上,画上喜欢的图案。

为了让大家亲自体验一把“画坯”,这里特意设置了一个工作区,我们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工作人员会把它烧制好寄给你哟。

下面,大家请跟我来,这个黑乎乎的拱洞就是专门烧制陶瓷的窑洞,说到烧窑,就不得不提起童宾,童宾就是古代的以为陶瓷工匠,在一次烧制的时候,为了烧制出满意的瓷器,他奋不顾身的跳入了火海,葬身于此地。

后人把他尊为“风火仙”。

烧制陶瓷最难掌握的就是火候,如果没有掌握它,那么一窑的陶瓷全都会变成残次品,然后摔碎,全都扔掉,非常可惜。

参观完陶瓷制作工艺展览区,我们要去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咱们边走边说。

景德镇最有名的四大陶瓷是青花瓷、粉彩、颜色釉和青花玲珑瓷。

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就在这里,这儿有两个成年人那么高的巨大花瓶,有大象的身体那么粗的水缸,还有精致的瓷碗,瓷碟……大家赶快进去看看吧。

这些碗可是会说话的哟,只要沾一点水抹在碗岩上,不停地划就行了,你们听,声音多美妙呀!如果想要,可以买一个带回家做纪念品呢!游客朋友们,上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下午我们再继续领略景德镇的悠久文化吧!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品尝当地的各种美食吧!2024年江西景德镇导游词(2)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王,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江西景德镇。

福建特产介绍

福建特产介绍

福建特产介绍1.德化瓷器德化为中国“三大瓷都”之一。

宋代,德化瓷器就远销海外。

明代德化烧制的白瓷,通体透明,宛仿象牙,称为“象牙白”。

德化瓷器的品种有:建白瓷、高白瓷、普白瓷和新开发的宝石黄、建红瓷、朱玉瓷、紫砂陶、开片釉、银丝釉、各种色釉等。

主要产品有各式中西餐具、茶具、酒具等日用细瓷和各种传统人物、动物瓷雕以及花瓶、花盆、灯具等艺术陈设瓷三大类数千种。

2.惠安石雕惠安素称“石雕之乡”,历史悠久。

台北龙山寺的大龙柱、鼓山涌泉寺的青石建筑、南京中山陵前的华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石柱,都是惠安石雕艺人的杰作。

惠安石雕主要原料是青石、花岗岩等,产品有圆雕、浮雕、影雕、碑石四大类近200个品种。

3.永春纸织画永春纸织画是永春县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是从中国画发展起来的、经过裱褙后的纸织的图画。

永春纸织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从人物、故事到山水、花鸟、飞禽走兽,应有尽有。

4.木偶头泉州木偶头艺术饮誉全球。

木偶头的雕刻以江加走大师的制品为极品,其遗作280多种,被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管。

艺术名师辈出,现有面谱达300多种,造型优美,彩绘生动,性格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色彩。

5.安溪乌龙茶安溪乌龙茶介于红、绿茶之间,是一种“半发酵”茶,兼有红茶之甘醇、绿茶之清,含特有的自然芳香。

它既是一种珍贵的饮料,又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铁观音为乌龙茶极品,茶味甘醇鲜美,饮后唇齿留香,喉底回甘悠长,深受广大茶商和消费者的赞赏。

6.永春老醋永春老醋又名乌醋,为全国四大名醋之一。

早在北宋初年,永春民间即开始酿造老醋。

其酿造技术独特,选用优质糯米、高级红曲、特等芝麻、白糖等为原料,是质地优良的调味品,并具开脾健胃、祛湿杀菌之功能。

7.漆篮漆篮是永春传统家庭实用工艺品,源于明正德年间,用竹蔑、桐油灰、夏布、生漆、冬粉等20多种原料,经过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漆篮造型美观,装饰华丽,坚固耐用,不褪色变形,耐酸耐碱耐烧烫,独具风格,品种分圣篮、格篮、扁篮和漆盘四大类,既是工艺品,又作生活用具。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案例-第7章 中国风物特产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案例-第7章  中国风物特产

5月的一天,江西导游赵洁接待了一个澳大利亚旅游团。

该团第一站是庐山,客人们玩得很高兴,赵洁凭借耐心周到的服务和细致的讲解赢得了澳大利亚游客的信任。

在前往景德镇的途中,赵洁开始讲解:“景德镇是中国的‘瓷器之都’,从没有这样一座城,可以因为一项手工艺而活色生香1000年。

500年前,葡萄牙人大量购买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到海外销售。

在西方,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等同于中国看待,它的名字就叫‘中国’(China) ……”生动的描述引起了澳大利亚游客的兴趣。

他们不仅兴致盎然地参观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还有很多游客在景德镇买了陶瓷艺术品做纪念。

评析:中国地大物博,物产富饶,工艺品多种多样,旅游购物的发展有赖于导游的推荐。

案例二宋代五大名窑——河南开封官窑、河南禹州均窑、河南汝州汝窑、河北曲阳定窑、浙江龙泉哥窑。

中国三大瓷都——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和福建德化。

瓷器的发展史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我国烧制原始瓷器始于商代。

东汉时期,原始瓷器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青釉瓷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区由南方扩向北方,烧造技术臻于成熟,瓷的种类增多,装饰丰富。

唐代为我国瓷器史的发展期,瓷器表现为“南青北白”,青瓷以南方越窑质量最佳,白瓷以北方的河北邢窑产品最好,质坚釉白,“类雪似银”,最负盛名。

宋代是瓷器发展的繁荣时期,瓷器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河北的定窑、磁州窑成为北方的著名瓷窑。

定窑的刻、画、印、雕技术,使定瓷的装饰丰富多彩。

磁州窑则开创了把制瓷工艺与中国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新方法,不仅使瓷器纹饰丰富,而且为以后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代景德镇瓷窑烧制成功了青花瓷器。

明清时期青花瓷是各种瓷器的主流。

这一时期的瓷器器形品种繁多,出现的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金彩等釉色发展变化极为富丽多彩,纹饰题材丰富繁缛,瓷器造型和烧造工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国“三大名锦”——云锦、蜀锦、宋锦。

瓷都景德镇——精选推荐

瓷都景德镇——精选推荐

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与安徽省接壤.东晋时景德镇称新平镇,据史书记载:"东晋立新平镇于昌南",遂改昌南为新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新平镇在昌江之南,就改称昌南镇.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浮梁县,据县志说:"有民众在溪伐木为梁"因此得名。

.景德镇的名称始于宋景德元年.北宋时期,昌南镇的瓷器得到宋真宗皇帝的赏识,便将昌南镇改为景德镇."景德"正是宋真宗五个建年号之一,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用皇帝的建年号命名城镇,说明当时宋皇对这个地方的重视,而这个名称能保留到现在,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1949年景德镇解放,单独建市.同年5月5日成立景德镇市人民政府.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现在,全市共有二县二区,市区面积为3274.4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62万.城市人口31万人.1982年,景德镇被批准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763.6毫米,最高气温为41.8度,最低温度10.9度,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由于季风的影响,冬春多偏北风,春夏之交梅雨绵绵,夏秋之际晴热天多.这种气候对农业和瓷业生产有利.景德镇能长期存在和发展,有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景德镇处于鄱阳湖水域的昌江之滨.昌江上溯安徽祁门,下接波阳,全长182公里,市境内长度为96.9公里.江水穿城而过,还有南河环城东南,西河贯穿西岸,形成三水环城之势.以昌江为主流的大小河流,给景德镇的瓷业带来了许多方便.其一是确保瓷业用水,"造瓷首需泥土掏炼,尤在精纯".其二是提供了水上运输.载量大安全节省运费.景德镇的河流还有一个作为动力的特殊作用.古代制瓷矿石全靠人工粉刷,所耗人力甚多.本地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天然水流落差的动力,在一些支流上安装起水轮车和水锥,用以粉碎瓷石.据资料统计,昌江之上水椎最盛时超过六千支.每当春夏水发,车轮旋转,水椎翻腾,响声隆隆,真是"重重水椎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 这种粉碎制作瓷料的方式,省人,省事,省钱,可称得上是一大奇观.瓷器是中国三大发明之一,景德镇是千年不断的窑火产瓷胜地.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有"火焰城"之称,山环水绕,中央一洲,瓷窑林立,火焰照天.无怪伟大的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来景德镇考察时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名句.瓷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是古代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瓷器源于陶器又精于陶器.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就需要器,在原始社会,由于雷电常引起森林大火,大火烧过的土显得很硬.据说就是这个现象给人以启示,用粘土在火中烧烤,得到不易透水的容器,这就是最早的陶器.我国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经发明了陶器,到了东汗时期(公元25---220年),我国最早的容器已经脱胎而出.瓷器与陶器不同,它有优于陶器的硬度,透明度和光泽度,吸水率大大低于陶器.它比陶器坚固耐用,造型美观;又比铜器,漆器造价低廉;瓷器以瓷矿石为原料,陶则以陶土为原料;瓷烧成温度在1300度左右,而陶在800度左右.传说在古代,中国瓷器第一次传到欧洲时,那美妙坚硬的器具令外国人惊讶,不知道它叫什么,只知道来自于神秘的东方中国,于是就称它为CHINA.这就是为什么"瓷器"又是中国国名的另一种解释.对于景德镇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史书上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述.宋以来,有蒋祁的<<陶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一般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汗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但从现已经发掘的古窑址来看,最早的兴烧年代在唐末五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根据出土瓷片检测分析,这时的制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唐朝末年,藩镇割据,造成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的分裂局面.当时,在南方战祸较少,北方人民大量南逃,江南人口剧增,经济发展一片繁荣,促使景德镇瓷业展现出"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兴烧景象.在众多的窑址中,以湖田古窑址最为著名,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公元960---1279年赵宋统一了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瓷业生产显著进步,景德镇也因独创青白瓷而名扬天下.宋代造瓷在釉色方面崇尚青色为贵,对釉色有诗为证"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宋代是我国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有河北定窑,河南汝窑,京都官窑,龙泉哥窑,禹州均窑,并称五大名窑。

中国三大瓷都

中国三大瓷都

中国三大瓷都中国三大瓷都: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湖南醴陵。

一、景德镇陶瓷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

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

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

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

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

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二、福建德化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

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

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驰名中外的德化传统瓷雕,继承明代何朝宗的风格重放异彩。

动用捏、雕、镂、刻相结合的技法,把优质原料和精湛技艺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现在德化生产的在历史传统题材的产品达390多种,各类姿式和规格的瓷观音有100多种,大型瓷雕《滴水观音》高达1.90米,气势端庄高雅;最小的《披坐观音》,高仅5厘米,清逸隽秀。

这些神态各异的造象,继承和发展了“传神写意”的传统技法,使瓷雕人物形神兼备,色彩明净,蕴含着美好、健康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

艺人们善于利用不同质料的泥釉,使瓷雕色泽极富变化。

现代题材和各种动物、花鸟、盆景、花篮的瓷雕取材广泛,品种多种。

这些瓷雕艺术品多次被选出国展出,深受国际友人的赞赏。

明代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的象牙白瓷,建国后得到恢复发展,易名为“建白瓷”。

复产成功的建白瓷。

三、醴陵陶瓷醴陵的陶瓷是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的所在地,陶瓷产业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

陶瓷产品涵盖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日用陶瓷、电瓷、釉下五彩艺术瓷生产为核心,集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陶瓷物流等配套产业于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畅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四大陶瓷之乡

中国四大陶瓷之乡

中国四大陶瓷之乡
一、景德镇:位于江西,是我国最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

二、醴陵:位于湖南株洲,是我国四大瓷都之一,尤其以釉下五彩瓷名扬全国,其中“国瓷”、“红官窑”深受欢迎。

三、德化:位于福建泉州,泉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瓷器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重要的商品之一,犹以白瓷著称于世,2015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首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四、佛山:位于广东省,和其它三个以生产工艺瓷器不同的是,佛山由于商业发达,现在以转型为生产工业瓷砖为主,国内大部分瓷砖品牌都位于佛山,畅销海内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大瓷都介绍景德镇陶瓷介绍悠久的制瓷历史中华向号瓷之国,景德镇历称瓷之都。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

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

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

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

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

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史书上的景瓷生产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以后的景德镇地区,已有各种各样的瓷器生产。

晋代时,有个叫赵慨的人,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

到了3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华的庭台楼阁,下诏令要这里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以供皇家使用。

隋代,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

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地区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有了较大的影响。

强盛的唐帝国建立之后,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当时又叫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出名的制瓷人物,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们所造的瓷器"莹如玉""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送到京都出售,被称为"假玉器",轰动市场,皇帝下令作贡品,"于是昌南瓷名天下"。

蜚声中外的德化瓷器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

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

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

现已发现了30 多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不少当时德化瓷的遗物,就是历史的见证。

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

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的各式碗、盘、杯、碟、瓶、罐、壶、盒、洗、花瓶;少量烧制黑釉茶碗等。

使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手法,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花纹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几十种饰纹。

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发现。

到南宋时,瓷窑烧制技术又有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度,透光度强,已达到秀高的水平。

宋末元初,德化瓷窑有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种介于龙窑和阶级窑(又称蛋式窑)之间,较易控制烧成火争的“鸡笼窑”。

开始改变宋初以来使用还原烧成的老技术进入采用氧化烧成新技术阶段。

此时窑场的生产规模亦有很大扩展,1976年考古发掘的屈斗宫宋代窑炉遗址,坡长达57.1米,共有17间窑室,这样大型的古窑炉,实为全国所罕见。

这一时期的瓷釉,已经出现白中闪黄或泛红的新产品,瓷雕佛像已很流行。

外销瓷仍占瓷器贸易的主要地位。

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行记中,曾盛选德化“瓷市甚多”、“制作精美”、“购价甚贱”,并把德化瓷器带回意大利。

据英国首任驻大使艾惕思到德化参观后证实,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氏当年带的德化家春岭窑的小花插作品。

迨至明代,德化瓷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无论是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

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和“天下共宝之”的珍品。

独树一帜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被称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

特别是道释人物瓷雕,造型逼真,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德化窑古代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

在明代,德化窑炉在砌建技术有新的创造,在全国首次出现了装烧容量大、既节省燃料,又易于控制烧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阶级窑。

这种形式的窑炉流传到国外,对国际瓷窑的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本1970年出版的《窑炉》一书曾记载:“阶级窑在福建德化最早出现,同时也最著名。

日本的窑,是深受德化的影响而设计的,所以日本把德化的窑估计为串窑的始祖。

”时代中叶,釉制作技术有新创造,窑下青花日渐进入了德化瓷的装饰领域。

清代,德化釉下青花瓷器争奇斗艳。

全县已发现的青花瓷窑遗址达120多处。

青花瓷取代建白瓷跃居主要地位。

青花的花式丰富,纹画内容取材很广,有历史故事、人物仕女、生产活动、社会习俗、禽兽花果、山水景物和带有宗教色彩的纹饰。

画面明净素雅,笔法朴实粗犷,构图简洁舒展,充满生活气息,显示了民窑色彩或幽菁淡雅或浓艳丽的新风格,开创了德化窑彩的新纪元。

它和清代新崛起的五彩瓷日用器皿和陈设供器一样畅销国外。

目前在英国、法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叙利亚、坦尼亚等许多国家出土的德化窑古瓷片或博物馆珍的德化古瓷器,就是研究德化古代瓷器发展史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文物见证。

晚清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我国城乡遭受严重破坏,德化瓷业走向衰落。

但是,少数民间艺人如苏学金、许友义等在艰难岁月中,坚持制瓷事业,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其作品仍获得很高的评价。

1915年,苏学金首创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等奖。

之后许友义首创活动瓷练等工艺制作的《木兰从军》、《关公》、《观音》等瓷雕作品,先后分别获得在英国、日本和南京举行的国际和全国博览会的金奖。

1930年,他为仙游龙纪寺特制的瓷塑《五百罗汉》,形态各异,生动逼真,亦为中国瓷坛首创的珍品。

民国时期,釉下青花逐渐被釉上彩所代替。

1934年,福建省建设厅在德化设改良瓷场,引进球磨、练泥、辘轳车等机械设备,研制釉上彩绘颜料、电用瓷、瓷砖和钳锅、漏斗等化工用瓷。

改用石膏模型注浆和机压成型新工艺。

但是,这一时期,就整个瓷业状况而言,基本还是沿袭传统手工操作工艺。

解放后,德化瓷业生产获得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88年,经县工商管理部门记的瓷业厂家有229户,年末在册人员11615人,占全县职工总数的11.16%。

陶瓷研究所、陶瓷学校、陶瓷机械厂、包装纸箱厂、花纸车间等科研、生产配套机构相继建立,过去落后的手工操作逐步为先进生产所代替。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988年全年瓷业产值5400多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9.82%。

日用瓷器产量占全省瓷器总产量40%,出口瓷器量占全省出口瓷器总量三分之二。

产品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和世界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全省对外贸易的一项重要商品。

在中国陶瓷工业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驰名中外的德化传统瓷雕,继承明代何朝宗的风格重放异彩。

动用捏、雕、镂、刻相结合的技法,把优质原料和精湛技艺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现在德化生产的在历史传统题材的产品达390多种,各类姿式和规格的瓷观音有100多种,大型瓷雕《滴水观音》高达1.90米,气势端庄高雅;最小的《披坐观音》,高仅5厘米,清逸隽秀。

这些神态各异的造象,继承和发展了“传神写意”的传统技法,使瓷雕人物形神兼备,色彩明净,蕴含着美好、健康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

艺人们善于利用不同质料的泥釉,使瓷雕色泽极富变化。

现代题材和各种动物、花鸟、盆景、花篮的瓷雕取材广泛,品种多种。

这些瓷雕艺术品多次被选出国展出,深受国际友人的赞赏。

明代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的象牙白瓷,建国后得到恢复发展,易名为“建白瓷”。

复产成功的建白瓷。

瓷质细腻滋润,色泽柔和洁白,微呈乳黄色,宛若象牙。

在历次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出国展出中,都受到好评,荣获国有优质产品证书。

德化高白度瓷,是建国后德化瓷科研的新成果之一,它以88.1度的高白度被全国陶瓷界评为白瓷之冠。

高白度制作的茶具、酒具、餐具、花瓶、台灯等各种工艺品,色如凝霜,釉面晶洁,胎质坚薄,为人喜爱。

高白度梅花酒具、水仙花插、蓓蕾酒具曾分别荣获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二、三等奖。

龙凤花瓶、孔雀双耳花瓶等产品在国外展览中被赞为瓷中珍品。

目前,即将开工的德化瓷厂“建白”高级成套瓷生产线和德化第二瓷厂的白度高档成套瓷生产线投产后,将使德化瓷器这两杂金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随着近年来对外开放的形势及我国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德化瓷器将不断改进装饰艺术,增加花色品,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国内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醴陵陶瓷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总面积215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千公顷。

总人口近百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3.87万,城区人口16.9万。

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7年增长66.2%,年均递增10.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7年的29.4∶47.2∶23.4调整为20∶51.7∶28.3;完成财政总收入35930万元(老口径为38500万元),年均递增10.7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891万元(老口径为21904万元),年均递增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53元,比1997年增加724元,年均递增5.2%。

1985年撤县设市,因盛产陶瓷和烟花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名。

(右图为:湖南省醴陵市城区)醴陵,山俊水曲,风物宜人,年平均气温17.6℃,雨水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达288天。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纪念地先农坛、东富寺、日本佛教的主要流派佛教禅宗曹洞宗的发源地云岩寺及醴泉映月、财源塔影、状元芳洲、红拂古墓、渌江书院等多处名胜古迹,点缀河山。

这片英雄的土地,曾走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李立三、抗日名将左权及耿飚、宋时轮、蔡升熙、程潜、陈明仁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

“天下名瓷出醴陵”。

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醴陵陶瓷闻名海内外,堪称醴陵一绝,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历经世纪沧桑,醴陵瓷器不仅走进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而且飘洋过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近年来兴起的炻瓷,更是风靡全球,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一个拳头。

全市已拥有陶瓷生产企业400余家,形成了以日用瓷、电瓷、艺术瓷、特种工业陶瓷为主的多元化产品体系,逐步发展成为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醴陵还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乡,花炮生产,历史悠久,遍布城乡。

醴陵花炮走出了一条由没落到辉煌的创业之路,实现了产品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由千百年的传统生产技术向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转变,由内销为主向出口内销并举转变,花炮产值位居全国主要产区县(市)前茅,并销往80多个国家、地区和全国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