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的研究综述
多路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

多路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1. 多路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路径传输技术已经成为实现高效、可靠通信的关键手段。
多路径传输技术是指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同时传输数据信号,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和吞吐量。
在本综述中,我们将探讨多路径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多路径传输理论主要研究多路径传输系统中的信号干扰和噪声问题。
通过对多径信号的建模和分析,可以得出信道容量、误码率和信干比等关键性能指标。
这些指标为多路径传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了提高多路径传输系统的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多路径传输算法。
这些算法包括:多径功率分配算法、多径定时同步算法和多径信道估计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多路径传输系统的优化。
多路径传输系统的实现需要解决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挑战,在硬件方面,需要设计高性能的天线、射频前端和基带处理模块。
在软件方面,需要开发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和通信协议。
多路径传输系统的实现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多路径传输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车载网络和物联网等。
在卫星通信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在无线局域网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多用户同时接入,提高网络容量;在车载网络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增强车辆间的通信能力,提高道路安全;在物联网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大量设备的互联互通,降低网络能耗。
多路径传输技术作为实现高效、可靠通信的关键手段,其研究和发展对于无线通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长,多路径传输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研究。
1.1 多路径传输技术概述多路径传输技术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高效数据传输的方法。
它通过在多个信道上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包,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
多路径传输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无线信道的特性,如时变性、空间特性等,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
链路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时问同步技术研究

u n
e
l
o n
f ig ) # i
a c e
f i g )#i
f ig
.
n
t
e r
f
a c e
de
s
t i na t i on
19 2 16 8 . 1l / 2
19 2 16 8 2 1
o n
隧道 另 头
(
c o n
.
.
—
R3 ( c f ig
-
f ig
—
i f ) #t
.
u n n e
l
o n
其 中,n ; k发送 的第 n 个数 据包 , ) C + 一 , t =Oe 对于 反 向链路 的优 化 目 为 : 标 m n a u e ( —t +( J me s r + O ) M 一P 约束 条件 为
(~ ) 18
可 见 , 时时延 的真 实值 为 即为r s l=dt, 测量 得到 的 此 eu tt 则 - 值 为
T t ( )可 以写成
端到 端时 延实 际上 是 由节 点时延 和链 路 时延 组成 的 ,具体 分 为 四个部 分 : 据包 在链 路上 的传 播 时延t、传 输时 延t、在 节点 数
上 的处理 时延 t以及在 缓冲 区 中的排 除 时延t, 则端到 端 的时 延为 r sl= M T,其 中T T eu tT + 。 T,近似 为常 量 ,t=/ b 该段 : o lb(为 链路 的带 宽值 ),M 分组 长度 。 为 由 ( )、 ( )两式 可 以看 出,要 确定 出单 向时延 就必 卜4 卜5 须 估计 出参 数 和 ,S eBM o等 人 的研究 表 明,从 计算 复杂 u .o n 度 、稳 健性 和有 效性 等方 面考 虑 ,线性 规划 的方 法 具有 明显 的优 越 性 。SnB M o 的方法 能估 计 出两个 时钟 的频 差 ,但 是消 除不 u .o n 了两个 时钟 的初 始相 位差 ,这 里对 该 方法 做 了进 一 步 的发展 。利 用 前 向和 反 向两 个单 向测 量可 以估计 出消 除收 发 时钟 频 差和 初始 偏 差 的端 到端 的时 延 。对 于前 向链 路 : 优 化 目标 为 : m n1 ) e srn 一m + i(/ m a ue一 M (— ) 16
网络游戏引擎中同步技术研究综述

M lpae O —n a e 大型多人 在线 游戏 ) 代 , ut lyr nl eG m , i i 时 游戏 规模 日益庞大。因此 , 网络 游戏 引擎必 须具 有极 强 的 网络处理 能
致性 。
从同一个游戏状态开始, 其游戏时间分为若干周期。在每
一
力 , 固有的 网络延迟 、 可避 免的丢包 以及有 限带宽 资源 的 在 不
nz t ntc n lge u h a c Se loi m , u k tag r h , i W ap ag rh DR—ae u k tag r h , l n iai e h ooissc sL k tp ag rh B c e loi m Tme r loi m, o o t t t b s d B c e loi m ci t t e pe it naedsu sd,a cr igyacn ls no y c r nz t n srtg swok do t rdci r i se o c codn l o cu i fsn h iai t e yi r e u. o o o a
A e u t mo e atn in s o l ep i o te s n h o i t n me h n s o a o l tt 、 o ewo k e g n y c r - s a r s l , r t t h ud b ad t h y c r n z i c a i e o ao m f me w rd s e S me n t r n i e s n h o g a
S r e fS n h o iain T c n lg n New r me E gn u v y o y c rn z t e h oo y i t o k Ga n i e o
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而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则是数据通信的基石,对于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同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主要包括时钟同步、帧同步和符号同步等。
其中时钟同步是指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的时间基准与发送方的时间基准一致;帧同步是指接收端正确识别数据帧的起始和结束位置;符号同步是指接收端正确地识别进入下一个发送符号的时刻,从而正确地解调数字信号。
因此,同步技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数字通信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时钟同步和帧同步为重点,针对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的关键问题和瓶颈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同步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包括时钟同步、帧同步和符号同步等。
(2)同步技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同步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等领域中的应用。
(3)时钟同步和帧同步的算法和方法研究,分别从时钟同步和帧同步两个方面入手,采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研究现有同步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一种新的同步算法和方法。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目标是研究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现有同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一种更加高效和可靠的同步算法和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其有效性。
预期成果如下:(1)全面深入地研究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深刻理解同步技术在数字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2)针对数字通信系统中时钟同步和帧同步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更加高效、稳定和可靠的同步算法和方法。
(3)开发同步算法和方法的计算机模拟程序,结合实际数据测试验证该算法和方法的有效性,并在实际通信中应用。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3-4个月):研究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对同步技术进行分类和概述。
并网变换器的暂态同步稳定性研究综述

并网变换器的暂态同步稳定性研究综述1. 本文概述为了生成一篇关于《并网变换器的暂态同步稳定性研究综述》的文章的“本文概述”段落,我们需要首先理解并网变换器、暂态同步稳定性以及研究综述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
我将为您提供一个概述段落的示例。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对于高效、可靠的并网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并网变换器作为连接分布式发电资源与电网的关键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网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特别是在面对电网暂态事件时,如负载波动、短路故障等,变换器的同步稳定性能成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综述并网变换器在暂态同步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技术面临的挑战,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并网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阐述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随后,将详细讨论暂态同步稳定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评估方法。
本文还将回顾近年来在并网变换器控制策略、建模与仿真、以及稳定性提升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框架,以促进并网变换器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探讨这些主题的同时,本文还将关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知识空白和未来可能的创新点。
通过这一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并网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
2. 并网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并网变换器(GridConnected Converter,GCC)是连接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如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与电网之间的关键设备,其基本功能是实现电能从直流(DC)到交流(AC)的转换,以便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安全、有效地并入电网。
并网变换器通常采用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如脉宽调制(PWM)技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高精度控制。
(1)电能转换:并网变换器的核心功能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这通常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如IGBT、MOSFET等)来实现的,这些开关器件在高速开关状态下,将直流电压或电流转换为高频的交流电压或电流,然后通过滤波器等电路元件将其平滑为所需的交流波形。
现代通信技术体制综述

现代通信技术体制综述目录1 绪论 (4)2简单的通信过程 (5)2.1通信系统的构成 (5)2.2通信系统技术的分类 (5)2.2.1 有线通信系统 (5)2.2.2 无线通信系统 (5)2.3信号传递的通信方式 (6)2.3.1 数字通信系统 (6)2.3.2 模拟通信系统 (7)3.移动通信系统 (7)3.1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 (7)3.2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7)3.3移动通信中采用的技术 (8)3.3.1数字调制技术 (8)3.3.2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模型 (8)3.3.3多址技术 (8)3.3.4 抗干扰措施 (8)3.3.5 组网技术 (8)3.4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9)3.4.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9)3.4.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9)3.4.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9)3.4.4超3G发展 (10)4 光纤通信 (11)4.1光纤通信技术的优势 (11)4.2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2)5 卫星通信 (12)5.1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2)5.2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 (12)5.3卫星通信现状和展望 (13)6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13)6.1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13)6.2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13)1 绪论通信是现代信息社会运行机体的神经系。
从远古时代到现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与通信密切相关。
通信是解决两地之间消息的传递和交换,因此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始端)与信宿(末端)之间建立一个传输(转移)信息的通道(信道)。
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
古代人们曾利用信鸽、烽火、旗语等作为通信工具传递信息,现代人们利用电话、传真、电视、国际互联网等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
电通信的发展历史从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人工电报装置开始,至今不过170年。
翻开厚厚的电信史册,沿着历历史的脚步一路走来,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仅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电通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辉煌成就。
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同步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同步技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同步技术越来越成为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数据同步技术可以确保通信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具有同步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通信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一、数据同步技术的意义数据同步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数据同步技术可以确保通信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具有同步性和准确性。
在通信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传输,如果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不同步,就会出现数据丢失、延迟等问题,导致通信系统的不稳定。
其次,数据同步技术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
当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步准确时,数据传输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的快速、准确。
最后,数据同步技术可以保证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数据同步技术,可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安全因素,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
二、数据同步技术的应用数据同步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在数据通信中。
在数据通信中,数据同步技术可以确保数据传输具有准确性和同步性,避免数据丢失、延迟等问题,提高通信效率。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同步技术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确保数据传输在信道上的准确时间和位置,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此外,数据同步技术还可以应用在视频通信、音频通信、云计算等领域。
三、数据同步技术的实现方法数据同步技术的实现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时钟同步、帧同步和数据握手同步。
时钟同步是指不同设备的时钟保持同步,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网络同步等方法实现。
帧同步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识别数据帧的特征进行同步,可以通过帧头校验码、时隙同步等方法实现。
数据握手同步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数据包传输确认信息和数据确认信息进行同步,可以通过数据包序号、区间确认等方法实现。
四、数据同步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同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数据同步技术将继续朝着高速化、智能化、灵活化等方向发展,具体包括:1.高速化:随着通信系统的大规模化和数据传输的快速化,未来的数据同步技术需要具备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时延。
WSN的时间同步技术研究综述

WSN的时间同步技术研究综述***(*********)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大规模、无线、自组织、多跳、无分区、无基础设施支持的网络[1],因为WSN在物理上的分散性,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本地时钟与全局时钟存在失步。
时间同步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它不仅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各种应用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并且还直接决定了其他服务的质量。
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时间同步机制,本文旨在介绍这些机制及WSN的时间同步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并提出自己的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见解。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Research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WSN***(*********)Abstract: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is a large-scale, wireless, selorganization, multiple-hops, Non-partitioned, no infrastructure support network.Because the WSN in physical dispersion and some other factors make local clock out of synochrony with global clock. Time synchronization technology is a key point in the research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normal oper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s, and also directly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other services.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various time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This article is to introduce those mechan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technology of WSN and put forwar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ime synchronization1.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多的分布式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 由于导频本身并不包含所要 传送的信息,对频率和功 率有限制,要求导频尽可能小地 影响信息传送,且便于提
取 同, 才谈得 上正确 地取 样判 决,因此位 同步 是正确取样判决 的基础 。
()自同步 法:发送端不发 送专门的 同步信息 ,接收 2 端设 法从 接收 到的信号 中提取 同步信息 的方法 。这种 方法
效率高,干扰低,但收端设备较复杂 】 4 。
3 同步技术的实现方法
自 同步 法 是 我 们 最 希 望 的 同 步 方 法 , 因 为 可 以 把 全 部 功 率 和 带 宽 分 配 给 信 号 传 输 。 在 载 波 同 步 和 位 同 步 中, 两 种 方 法 都 有 采 用 , 自 同步 法相 对应 用 较 广 ; 而 群 同步 一
调 ,使 整个 网能 按 一 定 的节 奏 有 条 不 紊 的工 作 。
()载波 同步在 自同步下 有平方变换法 、平 方环 法和 1 同相正 交环法,基本思想都是将不直 接包含载 波成分 的信 号进行 非线性变换后,从 中提取载波 。这几种 方法都存 在 相位模糊 的问题,前两个方法广泛用于抗相位模糊 能力强
的DP K 号 解 调 , 后 法 由 于 采 用 了锁 相 环 , 提 取 的载 波 S 信
通 过上面 的阐述,我 们可 以从 整体上 清晰 了解4
种 同步 的 关系是 互为前 提, 一脉相 承 的:接 收到 已调 信 号,利用载波同步产生的相干载波完成相干解调,还 原出 基 带信 号之后,在位 同步的保证下进行取样 判决,恢 复出
维普资讯
圆 圈 圜 困
1 引言
同步是通 信系 统 中一个 j 情况下,收发双方不在一地,
工 作 , 必 须 要 有 同 步 系 统 来 保
接 影 响 整个 通 信 系 统 的 好 坏 , 至会 造 成 整个 系 统 的 瘫 痪 。同 通 信 系统 和几 乎 所 有 的 数 字 通 文献 通 常 只针 对 单 个 或 常 见 同
为群 同步嘲 。
()现 代 通 信 实 际 上 是 一 个 网 络 通 信 , 在 一 个 通 信 网 4
般都 采用外同步法 。下面按 照不 同功能的同步 分别进行介
绍:
里,通信和相互传递信息 的设 备很 多,各种设备产生及需 要传送 的信息码流各不相 同, 为了保证 将低速 数字流合并 成高速数字流时没有信息丢失 ,以及将 低速 数字流从 高速 数字流正确分离 出来,必须建立一个 网同步 系统 来统一协
实行,无需网同 步;而电 话网、 数据网和 移动通信网就需
要全网统一指挥各 终端设 备同步 工作 。
/ ;如果不为零,则在信号频带外插入与 有简单数值 c
一
通信 系统 中的 同步, 按实现 方 法来划分 主要 有外 同
步 法 和 内 同步 法 。
种 同 步 , 并 且 不论 是 基 带 传 输 还 是 频 带 传 输 都 需 要 位 同
步 。在 数字 通信 系统中,任何消息都是通过一连 串码元序
列 传送 的, 所 以 接收 端 需 要 知 道 每 个 码 元 的 起 止 时 刻 , 这
( ) 同步法 :由发送端发送专 门的同步信息( 1外 常被称
为 导 频 ) 接 收 端 把 这 个 导 频 提 取 出 来 作 为 同 步 信 号 的 方 ,
就要 求在接收端必须提供 一个作为取样判决用的位定时脉 冲序列,该序列 的重复频率 与码 元速率相同,相位与最佳
判 决 时 刻 一 致 , 我 们 把 提 取 这 种定 时脉 冲 序 列 的 过 程 称 为
的 正确接收, 对于所有 通信系统的要求都相同 ,而网同 步
则只在通信 网络 中才需要 ,对于单链路的通信系统,如广
播 电视 、微 波 电路 或 光 纤 链 路 , 同步 功 能 完 全 由 接 收 机 来
入双导频法和时 域插入法。前两法是根据/ 附 近信号频
谱是否 为零进行选 择,如果 为零, 则在 处插入单 导频
一
质量较好且提取 电路与解调 电路合一, 电路简单,被广泛
应用,但不太适合于载波经常变化的情况。 外 同步就是 插入 导频 法,对 导频 有如 下要 求:为避 免信 号 与 导频 的相 互 干扰 , 要在 信 号频 谱 为0 的位 置插 入;采用正交插入 ,避 免对信号解调的影响;尽可能插入
载 频
.
个个 的码 元,接 下来 由群 同步码 元序 列进 行正确 的分
组 ,去 除 附 加码 元 , 得 到 发 送 端 的 原 始 信 息 形 式 。这 三种 同步 信 号指 挥 收 发 两端 设 备 同 步 有 序 的 工 作 , 以 实现 信 号
,
以便 于 提 取 , 具 体 分 为频 域 正 交 插 入 法 、插
能指标 的介绍 ,缺 乏整体性和
统 模 型 为研 究 对 象 , 综 合 阐 述 法 , 性 能 指 标 及 对 通信 系 统 性 技 术 有 一 个 全 面 整 体 的认 识 。
61
维普资讯
E 通 。 术 信技
()位 同步 又称 码元 同步, 它是数字通信 系统特 有的 2
() 3 在数字 通信 中,信息流是 用若干个码元组成 一个
“ ” , 又 用 若 干 个 字 组 成 “ ” 。对 于 时分 多路 信 号 , 字 句 在 接 收端 要 正确 区分 出 各 路 信 号 , 并 根 据 发 送 端 合 路 的规 律 进 行正 确 分 路 。 因 此 , 为 了 使 接 收 端 能 正 确 分 离 各 路 信 号 ,发 送 端 必 须 在 数 字 信 息 流 中插 入 一 些 特 殊 码 组 作 为每 群 头 尾 的标 记 , 在 接 收端 检 测 并 获 取 这 一 标 记 的 过 程 ,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