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城市空间演变及特质

合集下载

景德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景德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景德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鄢安军;万煜敏;陈牧川【摘要】Jingdezhen,the world famous porcelain city,and is ahistorical&cultural and ecological tourist city. Constrained by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actors,such as mountains,water,airports,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Jing-dezhen is faced with narrow space,mixed function,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quo of spatial development,studying the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space conditions,and analyzing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trends. Then,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put forward,in whic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is defined by protecting natural environment,eliminating human threshold,reorganizing ur-ban functions and optimizing transport network. In response to the difficulties concerning Jingdezhen airport and railway,the paper proposes the current project--oriented urban construction mod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adopts the development path by combining short-term construction with long-term development,and the ideal with reality.%景德镇是世界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景德镇的城市空间发展受山、水、机场等自然、人工因素的约束,城市发展面临空间狭迫、功能混杂、环境恶化等问题。

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

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
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 产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遗产
城市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遗产
建世界瓷 业中心
瓷业
城市
瓷业
遗产
城市
空间
传统
单元
陶瓷
建筑
聚落
内容摘要
景德镇有着世界知名的瓷业历史和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以瓷业著称 的城市。本书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建筑类型、信仰礼俗5个角度分析景德镇的城市和建筑,探索瓷 业遗产的深层功能结构和文化模式,对其瓷业遗产要素进行价值阐释,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期待为中国城市史 研究与瓷业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城市安 全的保障: 军事防御系 统
三、陶瓷物 流的血脉: 交通基础设

四、瓷业经 济的细胞: 土地利用模 式
二、产业空间分布 和城市功能分区
一、以瓷业为核心 的产业结构(2)
三、基于产业类别 的建筑类型
一、同乡会馆 二、行业公所
三、瓷业祖师庙和水 神寺庙
四、传统生产作息与 社会节庆
二、御器(窑)厂 主体建筑格局复原
二、近代著 述
作者介绍
这是《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二、对传统聚落研 究的意义
一、未被解码的瓷 业都市
三、作为遗产的景 德镇
一、景德镇 地理区位

延续与转型近代景德镇制瓷业与市镇状况再考察

延续与转型近代景德镇制瓷业与市镇状况再考察

延续与转型:近代景德镇制瓷业与市镇状况再考察胡宸内容提要:景德镇市镇变迁与瓷业发展息息相关。

清末景德镇瓷业产值虽一度因战乱降至鼎盛时期的约四分之一,但之后逐渐上升,至民国时年产值甚至达到近三千万元。

制瓷业者针对欧美市场变化做出策略性调整,虽然降低了瓷器质量,但保证了景德镇瓷器在国内市场的优势。

近代景德镇瓷业组织一方面表现出浓厚的道义经济特征,另一方面在面对近代市场冲击时又能演化出良好的社会协调模式,足以应对新环境带来的挑战。

面对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景德镇制瓷业在延续过去辉煌的同时也积极尝试转型。

重新认识近代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是重新认识近代景德镇市镇变迁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制瓷业传统手工业景德镇明清时期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大批商业市镇。

这些市镇之崛起,除得交通之便外,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①传统手工业指区别于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带有家庭作坊性质的手工业类型。

制瓷业便是代表之一,而景德镇无疑是最重要的制瓷中心。

之前学者往往认为,与大多数传统手工业一样,景德镇制瓷业在近代无可避免地衰败了,这也导致①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历史教学》1964年第5期,第9~13页;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罗一星:《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江溶、鲁西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许檀:《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第187-204页。

城市史研究(第42辑)了景德镇的衰落。

①这种衰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瓷器产量下降。

如梁淼泰认为,雍乾年间的景德镇瓷器年产值较清末最高值高出1/3~1/2。

②二是瓷器质量下降。

这一点从“时人论说”③与传世实物中皆可获悉,毋庸赘言。

三是生产方式落后。

虽然景德镇制瓷业早在明清时期便出现了专业分工现象,但学者们多认为这种分工更多体现出的是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倾向,而非工场手工业的内部分工。

景德镇的变化发展

景德镇的变化发展
囱作为文化遗迹。
• 景德镇启动蓝天碧水工程,开始注重环境的保护。 • 努力修路,美化形象,吸引外资。与国际接轨。 • 进行产业改革,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陶瓷制造
所占经济比重下降。努力发展旅游业。振兴经济。
• 如今景德镇除陶瓷工业以外的其它工业门类繁多,
已形成汽车、房地产、机械、电子、医药、化工、 建材、食品等工业体系。今日这些工业部门的总 产值占全市的近90%。
蓝天碧水工程
• 近年来,景德镇市大力实施“蓝天碧水”
工程,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使得环境 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自2002年以来,我 市在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 连续三年为全省第一。环境质量的改善, 有力地助推我市“创园”工作的开展。
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得到提高
• 旅游业的发展(景德镇人在假日里有去处,
的 烟

景德镇曾经到处树立着冲天的烟囱,环境受到极
大的污染,空气混浊,四处飘扬着烟尘。住在窑 场旁边的居民从来都不敢开窗。
由于酸性气体的过多排放,下的雨都是酸雨。
景德镇过去在人们脑子里印着脏乱差的标签,不
少投资商人望而却步。
路面都是泥路,一下雨全部化为烂泥。出行极其
困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
• 铜像体现了景德镇人的辛苦劳动创造美好
生活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努力工作,建设 美好家园。
• 景德镇的灯柱全部是
这种陶瓷灯柱,体现 了景德镇的特色,以 “瓷”为豪。正是这 些特色吸引了外商的 目光。使得越来越多 的外商来景投资。
瑶里山水
瑶里山水
瑶里山水
来景旅客亲自体验制瓷过程。
景德镇广场,休闲好地方!
景德镇是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每一天

浅析瓷文化影响下的景德镇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浅析瓷文化影响下的景德镇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成, 陶瓷文化时刻影响着景德镇城 市空 间的发展 。本文通过 梳 理景德 镇陶瓷产 业的发展 进程 , 论 述陶瓷文化 产业在各历 史阶
段 对 城 市发 展 的影 响 , 然 后 对 景 德 镇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的 演 变 形 式
进 行 分 析研 究 。
关键词 : 景德镇 ; 陶瓷 产 业 ;境形态及各类活动所构 成
的社会形态 , 是一个城市在 特定的地理 环境下社会 经济与文 化 共同发展所形成 的一种空 间结 果 , 是人 们通过各种方 式去认 知 和反映城市整体的综合表征 。城市文化的发展影响着城市空 间 形态 的变化 , 同时城 市空 间形态也 会影 响着城 市文 化 的发展 。 城市空 间的演变过程实质上就是 指一个城市 的社会经 济、 文化 活动 的发展过程与城市人 口在空 间上的聚集与分散 的过程。 1 景德镇地域环境条件分析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 , 典型 的江南红壤丘陵区 , 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四季分 明, 雨量充 沛 , 非 常适宜制 瓷。该 区域
建 国后 , 景德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更得到 了政府 的重视 , 第 个五年计划就将景德镇列为全 省重点建设 的工业 城市之一 。 景德镇市建设委员会根据要求编制 了城市规划方案并确定 了以 瓷业生产为主的轻工 业城 市性质 , 不断规 范老城 区 , 开发新 城 区。将老城 区分为行政 区 、 居 民区 、 工业 区等 , 并不 断改善城市 交通系统 。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经济实 力不 断增长 、 国际地位 不断 上 升, 给景德镇市经济发展也带 来了新 的机遇 。景德镇 在优化 陶 瓷产业发展结构 的 同时推动其 他行业 的发展 , 并逐 步完善 水 、 路、 空交通 网络 。2 0 0 1年 , 《 景德镇 市 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 十 个 五年计划纲要》 制定 , 确定了将景德镇建设成 为经济实力较强 的“ 经济重镇” 以及历史文 化和现代 文明融 为一 体的 江南旅游 都 市的战略 目标。如今 , 古窑 民俗博览 区 、 瑶里 古村落 、 浮梁古 县衙等都被评为国家 A A A A级景 区, 湖 田古窑遗址 、 景德镇御窑 厂、 祥集弄 民宅等被选为全 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在挖 掘陶瓷 文化人文景观的同时大力 开发 自然景观 , 并充分利用各 种形式 将“ 瓷文化 ” 融入到城 市空 间中, 例 如城 市道路旁实用 与美 观相 结 合 的陶瓷路 灯 、 人 民广场里 瓷碟 和瓷碗 砌成 的青 花瓷 龙雕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简介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简介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上一轮总体规划基本情况景德镇市经批复的上版城市总体规划是1995版的规划,规划期限是1995——2010年,现已到规划期末。

2002年曾进行规划修编,但没有经过上级政府的批复。

1995版城市总体规划内容:1、城市性质:中外著名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区2、城市规模:2010年4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49平方公里。

二、本轮规划主要内容1、规划区景德镇市2008年底市域总人口158.23万人,国土总面积5256平方公里。

景德镇中心城区总人口48.5万人(包含珠山区,昌江区的西郊街道、竟成镇、桥西,浮梁县的城关、洪源镇、湘湖镇和工业园),建成区面积达到54.23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珠山区,昌江区的西郊街道、竟成镇、浮梁县的城关、洪源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湘湖镇等管辖范围,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2008—2030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3、市域城市化水平:2008年底市域总人口158.23万人,非农业人口62.64万人,非农化水平39.59%。

2015年市域总人口170万人、城镇化水平61%。

2020年市域总人口177万人、城镇化水平65% 。

2030年市域总人口190万人、城镇化水平72% 。

4、城市性质:世界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全国陶瓷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城市规模2008年中心城区总人口48.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54.23平方公里,人均111.8m2。

2015年中心城区总人口规模为60万人,城市建设总用地规模为66.47平方公里,人均110.8m2。

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规模为70万人,城市建设总用地规模为78.09平方公里以内,人均111.6m2。

2020年城区总人口规模为90万人,总用地规模为98.88平方公里以内,人均109.9m2。

倾一方水土,筑一座城——论古代景德镇城镇空间变迁中的瓷业因素

倾一方水土,筑一座城——论古代景德镇城镇空间变迁中的瓷业因素

城市作为特定的场域,其空间格局的形成受到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产业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这也是中国古代众多城市兴衰的根本原因之一。

纵观景德镇城市发展的历程,其城市空间是在宋元陶瓷产业空间从农村中分离出来后形成的产业城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陶瓷手工业伴随着景德镇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作为中国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城市空间变迁一直是以陶瓷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为前提的,也因此形成了该地域不同时期富有特色的空间特征。

剖析这一基本现象,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保护当下中国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内在基因,也可以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战略定位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

景德镇,陶瓷产业,城市空间As a specific field, the formation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politics, culture and so on. Among them, the role of industrial economicfactors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which is also one of the basic reasons for the rise and fall of many ancient cities in China.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Jingdezhen city, it is an industrial city formed by separating the ceramic industry space from the countryside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the ceramic handicraft industry has accompanied e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node of Jingdezhen's development. As China's Millennium Porcelain Capital, the change of Jingdezhen's urban space has always been premi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ceramic industry, which has formed thedistinctiv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Analyzing this basic phenomenon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internal genes of Chinese cities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cities.Jingdezhen, the ceramic industry, urban space■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1901012■ 文章编号:2096-3025(2019) 01-0117-04作者信息刘启寰朱顺龙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倾一方水土,筑一座城—论古代景德镇城镇空间变迁中的瓷业因素刘启寰 朱顺龙LIU Qihuan ;ZHU ShunlongUrban Construction Based on Local Resources: On the Ceramic Industry in the Changes of Urban Space in Jingdezhen摘要关键词Abstract Keywords图1 昌江主要支流及瓷业分布图倾一方水土,筑一座城。

景德镇家乡变化的发展作文

景德镇家乡变化的发展作文

景德镇家乡变化的发展作文你知道景德镇不?那可是俺们家乡,一个充满魔法的地方,这些年啊,就像一个灰姑娘突然变成了耀眼的公主,变化那叫一个大呀。

以前呢,景德镇的街道虽然有着古色古香的韵味,但是也有点破旧。

好多房子就像上了年纪的老人,墙皮脱落,屋顶的瓦也参差不齐。

那时候的路啊,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积水,走在路上就像玩跳房子,得小心地避开一个个水坑,不然鞋子就惨了,准会变成落汤鸡。

再看看现在,哇塞!简直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大街上到处都是崭新的建筑,古街也被翻新得超级有格调。

那些老房子经过修缮后,既保留了古老的韵味,又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你走在古街上,脚下是平整干净的石板路,两边的店铺琳琅满目,卖陶瓷的、卖特色小吃的,热闹得很。

而且现在的建筑好多都有着独特的设计,把传统的陶瓷元素巧妙地融合进去,像有的墙面上绘制着巨大的青花瓷图案,特别壮观,仿佛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的陶瓷艺术品。

陶瓷啊,那可是景德镇的招牌。

以前景德镇的陶瓷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制作陶瓷的小作坊大多比较简陋。

现在可不一样了,有好多现代化的大陶瓷厂,里面干净整洁,设备也超先进。

就说制作陶瓷的工艺吧,以前很多工序都得靠老手艺人的经验,全是手工,虽然很厉害,但是产量有限。

现在呢,在保留传统手工精髓的基础上,引进了不少高科技的玩意儿。

比如说烧制陶瓷,现在的电窑、气窑,温度控制更精准了,烧出来的陶瓷品质更好,而且还环保呢。

而且陶瓷的种类也变得超级丰富,以前大多是传统的瓶瓶罐罐、碗碟之类的,现在除了这些,还有各种创意陶瓷,像陶瓷做的小玩偶、现代抽象风格的陶瓷摆件,吸引了好多年轻人。

交通方面更是像坐了火箭一样发展。

以前在景德镇,想去个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可费劲了。

公交车又少又旧,等车能等到你怀疑人生。

现在呢,公交车又新又多,线路也四通八达的。

还有出租车和网约车,随时随地都能打到车。

更厉害的是,城市里还规划了很多自行车道,那种共享单车随处可见,骑着自行车在城市里穿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沿途的风景,可惬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的城市空间演变及特质摘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瓷都——景德镇因陶瓷而生,陶瓷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自宋至清不断演变扩大,陶瓷经济发展是景德镇城市空间演变的原因。

城市的特质是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沉淀积累下来的特色城市文化和地域特征相结合所产生的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陶瓷文化和精神,这一城市特质贯穿于景德镇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关键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城市空间演变特质一、景德镇历史文化及地域特征1、历史文化景德镇是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外著名的“瓷都”,与广大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景德镇市域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

东晋时称新平镇。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

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

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

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

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

明代州又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并且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

“陶瓷艺术”已经深深植入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中,从居民的主流审美取向到地方艺术特色都是以此为架构的。

2、地域特征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

景德镇属丘陵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

从城市形态变迁来看,因为地势地貌的缘故,城市空间大多因地貌起伏而呈自由状分布。

加上景德镇是我国传统手工业城市的代表,由于瓷器生产需要大量的水为原料,因此形成了以“昌江河”沿岸为依托,以生产和运输为目的手工业作坊群落。

大量的手工业者在此生产居住,辅之以部分管理机构、行业协会,这座城市就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

因此,从景德镇传统城市格局来看,“体量小巧,布局自由”是这座城市沿袭了千百年的基本特色。

另一方面,由于和古徽州毗邻,因此景德镇的建筑风格传承了徽派古建筑的风格。

传统民居建筑一般具有尺度体量小、造型轻巧、体态玲珑、粉墙黛瓦等特色。

二、历代景德镇城市空间分布1、宋代以前景德镇城市空间宋代以前,景德镇就已开始建镇,但是这一时段是初建时期,城市的规模形态小,浮梁县仍是以广大农村地区为主。

此时,昌南镇瓷业就已初具规模,但是瓷窑坯坊多分散。

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窑址主要分布在镇区和郊区浮梁县的南河、东河一带出产瓷石、林木的山区,以湖田、白虎湾最为集中。

湖田、湘湖、塘下、黄泥头、白虎湾的窑场附近成为村市。

镇区在宋代以前并无大的发展,从分散的瓷窑遗址和稀薄的堆积层可以看出,瓷业以家庭手工业作坊为主,聚落形式仍以乡村聚落为主,村市是以乡村为中心而建立商品贸易关系,街市尚在形成。

2、宋元景德镇城市空间这一时期景德镇城镇化进程明显,镇街区已具有一定规模。

从烧窑遗址看,宋初,大都分布在镇区和浮梁境内的东河、南河。

北宋后期及其稍后,产地主要有镇区、南市街、湖田、小坞里、湘湖几处。

遗址堆积很厚,面积也大。

如南市街至柳家湾约3里,南市街遗物分四处堆积,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

柳家湾主要堆积山有3座,总面积约万余平方米。

南宋瓷业进一步发展,宋代后期景德镇瓷业相对集中,镇宋景德镇镇区范围区、湖田、湘湖、南市街、瑶里等地形成瓷业集镇。

昌江中游东岸瓷业集散功能增强,窑场密集,吸引了镇区以外的窑场、人口向城区靠拢,这时已经形成沿河建窑、沿窑成市的格局了。

沿河窑场交汇处形成陶瓷产品交易市场,又是烧制陶瓷的原燃料及人民生活日用品集散地。

3、明清景德镇城市空间明代,景德镇已跻身于全国著名的都会之列,成为一座单一手工业的城市了,据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卷首的景德镇图所示,景德镇城市的格局是以御窑厂为中心逐步形成的。

明代,景德镇的街区北起里市渡,南到小港嘴,东达马鞍山,西滨昌江,隔水与长芗都的三闾庙相望。

街区自里市渡至小港嘴长约八里。

这座城市从空间上看,成狭长的条带状。

东依山,西临水,东西两向难以扩展,街区只好向南北方向延伸,主要街道与昌江平行,成南北向,其间有垂直于昌江的横向街道,成方格形街弄系统。

明代后期景德镇的镇区和街区范围与乾隆《浮梁县志》所示的大致相同,较之嘉庆略小,基本上形成了近代景德镇镇区和街区的格局。

清代,在明代城市的基础上空间有所扩大,瓷窑由北向南移动,人口和街市也相应变化。

茶园塘、窑墩上、墩头上曾是瓷窑堆放窑柴、制作匣坯的地方,后废弃南迁变成居民弄巷。

街市已“自观音阁江南雄镇坊至小港嘴,前后街计十三里”,并且陈家街、十八桥等地代替了正街的繁荣。

清.嘉庆景德镇全图三、城市空间演变的原因1、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景德镇城市空间演变的基础。

景德镇位于黄山、怀玉山与鄱阳湖的过渡地带,总体走向为东北至西南向。

地势四周高,中间零星分布的河谷盆地,以低山丘陵为主。

宋代景德镇瓷业已初步发展,除了镇区,郊区与浮梁县东河、西河、南河一带窑场较为集中。

此地山林茂密,拥有丰富的原料、燃料,历史上盛产高岭土的高岭就位于南河支流南岸。

宋代后期,东河、西河一带窑场开始没落,而南河附近窑业发展更加繁荣。

在地里位置上,东河一带地势比较高,在受地理条件影响的同时又受环境气候的影响。

根据季节的不同,河流水位出现高低变化。

景德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景德镇城市沿昌江及其支流分布季降水量大,水位深,适宜船运;而秋冬季降水量小,水位浅,不利于船舶运载。

景德镇运输原材料、燃料、成品瓷器等都是以河运为主,因此在交通条件不便利的情况下,东河一带窑场向镇区和南河一带集中。

河运是这个城镇的动脉,直接影响城镇空间的分布。

2、皇权政治目的皇权政治目的是景德镇城市空间演变的推动力。

元代,统治者就在景德镇设置了浮梁瓷局,是统辖全国贡瓷的惟一官方管理机构。

明代设立御器厂,御窑直属皇室,是皇室系统,由皇帝直接派人管理,督陶官即是委派专门负责管理御器厂的官员。

御器厂建造在珠山上,因为地理位置较高,避免水患,且风水形势好,珠山遂成为御器厂的镇山。

御器厂作为皇权象征,在城市空间的发展中必然也处于主体地位,以珠山为中心,郊区和边远地区民窑逐步围绕聚集。

明代后期,窑场绵亘约1.5公里,形成一个庞大的窑场建筑群,以御窑厂为中心的城市格局逐步形成。

这种城市格局,易于管理和控制散布全镇的民窑。

在官匠中缺少某些工匠的情况下,御器厂为了解决矛盾而“多雇民匠”。

明代后期,景德镇有数以万计的民窑佣工。

“官搭民烧”政策实行后,官窑对民窑依赖性增强。

为使民窑更好的适应御窑厂的政策和利益,并从中求的自身发展,客观上要求把分散于郊区乡的民窑向御窑厂所在的镇区靠拢集中。

3、瓷业经济需求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景德镇城市空间演变的核心。

宋初,瓷窑大多远离镇区。

目前所见到的遗物中,有景德镇的小盖盒,特征、大小相似,底部印有“□家合子记”,但姓氏有区别,现已发现有11家,这说明景德镇在南宋时期出现了烧瓷业作坊。

专业作坊的出现表明瓷业内部分工的扩大,产品印有记号也反映了作坊之间的商品竞争。

为了降低陶瓷制作成本,最优化利用镇区交通、瓷业辅助性行业以及制瓷工序配合和买卖信息等提高经济效益,镇区吸引周边农村家庭手工业者和小作坊迁入。

明后期,以分工为基础的制瓷手工工场出现,乡村副业向城镇工业转变。

民窑产量和分工之细呈正比,因此需要大量的工匠从事某一制瓷工序技艺。

家庭制瓷手工业者经济地位不稳定,往往最后成为雇佣工人,这是民窑佣工来源的一部分,更多的佣工是从浮梁邻近地区农村中流入的。

分工细化、瓷业繁荣,吸纳原料、燃料、人口向镇区迁迁入。

四、景德镇的城市特质何为城市特质?它是一个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沉淀积累下来的特色城市文化和地域特征相结合所产生的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每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最为显著的部分。

城市的特色文化属于精神实体的范畴,它以多种形式为载体贯穿于城市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而城市的地域性特征则和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相邻的城市群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以独具特色的城市意向示人,要能够让所有的到访者与它绵延千年、世代传承的特色城市文化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其历史文化价值产生深深的认同感。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把城市的特色历史文化渗透到城市空间环境营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景德镇在营造千年瓷都氛围的时候,将城市的所有硬件都当作传承特色文化的具体载体,把城市特色文化充分展现出来。

1、充满“瓷韵”的城市道路空间城市道路空间是体现城市传统文化特色最好的“载体”,在这一方面,景德镇充分地利用了道路空间,利用多种形式来展现特色“瓷文化”。

如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路灯都是用瓷作为材料的,在部分主要道路交叉口处的节点处都设置了和制瓷艺术相关的主题雕塑,如景德镇北入口处的“火神”雕塑。

还有在景德镇河西昌南大道两侧的山体护坡上,也装饰了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瓷壁画。

在主要桥梁两侧护栏的镂空处点缀了造型精美的瓷盘。

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很好地利用了道路空间,为宣扬城市特色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手法可以广为借鉴。

2、彰显瓷都魅力的“人民广场”城市广场设计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和城市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出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城市公共空间。

以人民广场设计为例。

人民广场位处城市中心区,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对展示城市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者在关心广场交通组织和功能布局的同时,将特色传统文化和景观设计完美结合。

设计者精心安排了一组以制瓷工艺为主题,名为“瓷工颂”的青铜雕塑群,将城市传统文化和硬质景观设计完美结合。

同时,在广场中心轴线处,设置了一条长20米高5米,用瓷碟、瓷碗砌成的生肖图案,造型精美,很好地展现了景德镇制瓷工艺的精湛和艺术创作的深厚功底。

整个广场空间人文气息浓厚,可以让到访者对景德镇深厚的“瓷文化”底蕴有很好的认识,也可以让城市居民在休闲的同时对本土文化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3、结合地方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城市公园从城市绿地类型来看,最易结合城市特质营造传统特色空间的要属城市公园了。

景德镇的古窑陶瓷博物馆结合原有的“镇窑”遗址及部分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塑造了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展览区。

整个展览区本身也就是一个中国古典山水园林。

馆区把中国山水园林的造景手法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同时注意结合景德镇传统瓷文化。

如铺地形式采用碎瓷片和鹅卵石组合成各种抽象图案,节点雕塑采用景德镇瓷窑微缩造型。

与此同时,馆区还注重特色人文景观的塑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