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景德镇昌江府学区规划

景德镇昌江府学区规划
景德镇昌江府学区规划
景德镇昌江府规划在当今景德镇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位于景德镇市中心形成一条长脊,横贯景德镇市西南东北这样一条城市发展脊线,周边的昌江大道贯穿中轴线的北面,西面部分区域与西安镇、华安乡相连,连接着珠江三角洲和京港澳大湾区。
从规划点上来看,昌江府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总规模约30万平方米,主要规划了家庭住宅、休闲娱乐、商务办公、教育医疗和物流交通等。
该项目全面满足城市发展中的住宅需求,提供11万平方米的家庭住宅,满足职工及社区居民的投资需求;全面整合休闲娱乐资源,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细致规划商务办公设施,满足企业的办公和旅游需求;配套学校,构建学校全人发展教育系统;以及游乐场所、会议中心、购物服务中心、体育场馆等众多配套设施,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成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之一。
景德镇昌江府的规划将极大的促进景德镇市的整体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建设一个规模宏大、完备配套、服务周全、以人为本、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教育城市。
将有利于景德镇市进一步消金,活跃市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教育、科技及文化产业发展。
今天,景德镇昌江府规划将是景德镇城市发展的主轴,依托昌江前沿条件,把景德镇市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深信,景德镇昌江府规划的实施将会给景德镇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为景德镇市带来更好的未来。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的通知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3.01•【字号】景府字〔2016〕6号•【施行日期】2016.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的通知景府字〔2016〕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为满足今后城市发展及声环境管理的新要求,并结合我市城市发展规划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景德镇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2016年3月1日景德镇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当前,我市城市区域声环境管理的依据为1995年编制的《景德镇市城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但随着景德镇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企业的“退城入园”,城市规划用地性质的变化及总体规划的调整,以及近年来环保部一系列新的规范文件的实施,上述声环境功能区域划分已不能很好地指导我市声环境管理工作。
因此,必须在现行区划的基础上,结合《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重新划分或调整景德镇市声环境功能区,以满足今后我市城市发展及声环境管理的新要求。
一、法律依据及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5.《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7.《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8.《关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工作的通知》(环控声〔1994〕024号);9.《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及其编制说明(GB/T15190-2014);10.《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11.《铁路边界噪声限制及其测量方法》及其修改方案(GB12525-90);12.《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现状网络监测数据;14.城市性质、结构特征、城市规划及城市用地现状;15.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特点和城市环境噪声管理的要求。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一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3)第二节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4)第三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4)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布局规划 (5)第五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6)第六节市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第七节市域公共设施规划 (8)第四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9)第五章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10)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10)第二节城市规模 (10)第六章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布局 (11)第一节城市发展方向 (11)第二节空间发展模式与策略 (11)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11)第四节分区发展指引 (11)第七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12)第一节“四区”划定及空间增长边界 (12)第二节村镇建设发展及控制 (13)第三节四类用地划分及策略 (13)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14)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14)第二节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15)第三节中心城区产业用地规划 (16)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7)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7)第二节绿线、蓝线控制 (18)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规划 (19)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9)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19)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 (20)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 (20)第四节慢行、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20)第十二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规划 (22)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旧城更新的目标与原则 (22)第二节名城保护与旧区更新的规划布局 (22)第三节历史保护范围紫线控制 (23)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规划 (23)第一节生态建设规划 (23)第二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24第十四章中心城区市政设施规划 (25)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规划 (27)第十六章中心城区分期建设规划 (28)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28)第二节中期建设规划 (28)第三节远景发展战略 (28)第十七章附则 (29)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贯彻景德镇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部署,适应景德镇区域地位的提升和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应对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促进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特编制《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范围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范围景德镇市是位于江西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学区划分是指在教育管理体制下,将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学区,每个学区负责管理一定范围内的学校。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以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范围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是行政区域划分。
景德镇市下辖3个县级市和1个县,分别是昌江区、珠山区、乐平市和浮梁县。
这些行政区域是学区划分的基础,每个行政区域对应一个或多个学区,确保学生就近入学。
其次是人口分布和学生数量。
景德镇市的学区划分需要考虑到各个行政区域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学生数量,以便平衡学校资源和学生需求。
根据人口普查和学生注册情况,可以确定每个学区的学生数量,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平衡。
第三是教育资源分配。
学区划分需要考虑教育资源的情况,包括学校数量、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教学质量等。
在学区划分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资源的情况,合理分配到各个学区,确保每个学区都能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
此外,还需要考虑交通和社区配套设施。
学区划分还需要兼顾交通便利和社区配套设施的情况。
例如,学区划分时可以考虑学生的上下学交通便利性,学区内是否有公交车、地铁站等交通设施。
同时,还需要考虑学区内是否有医院、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社区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在景德镇市学区划分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因素,确保学区划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学区划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平性和教育质量。
只有合理的学区划分,才能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范围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范围景德镇市是江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范围是指在景德镇市境内,根据相关规划和政策,将学校划分为不同的学区,确定学生入学地点的范围。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范围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1.行政区划:景德镇市下辖4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昌江区、珠山区、浮梁县和乐平市。
学区划分可以根据行政区划的范围进行划分,保证每个学区内的学生有公平的入学机会。
2.学校分布:景德镇市内有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学区划分可以根据学校的分布情况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学区内有足够的学校资源供学生选择。
3.生源分布:学区划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源分布情况进行划分。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家庭住址离学校的距离远近,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学区。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上下学的时间和交通成本,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4.教育资源配置:学区划分还可以根据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划分。
例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和学校办学水平等因素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学区内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的具体参考内容如下:1.学区划分范围:景德镇市学区划分范围包括昌江区、珠山区、浮梁县和乐平市。
2.学校划分:根据学校的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景德镇市可以将学区划分为不同的片区,确保每个片区内有适量的学校供学生选择。
3.学生划分:根据学生的生源分布情况,可以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学区。
划分学生的依据可以是学生家庭住址所在地离学校的距离远近,也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和特长进行划分。
4.教育资源配置:每个学区内的学校应该具备相应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教育设施和齐全的教育教学设备等。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时,学区划分也可以减少学生上下学的时间和交通成本,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020年江西景德镇市小学招生入学报名时间及招生划片范围

【导语】幼升⼩不仅仅是对孩⼦的考察,更是对家长的⼀次修⾏。
所以对于幼升⼩相关的政策,我们家长⼀定不能糊涂。
为了让家长及时获悉各地招⽣政策,今天⽆忧考为⼤家分享了2020年江西景德镇市⼩学招⽣⼊学报名时间及招⽣划⽚范围,请⼤家及时关注。
如有幼升⼩⽅⾯的疑问,敬请关注⽆忧考为您发布的资讯。
招⽣原则 坚持“划学区招⽣,免试就近⼊学”、“规范办学⾏为、按计划招⽣”、“严格控制班额”、“政府统筹、属地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报名时间与划⽚范围 招⽣区域按景德镇市⼈民政府《景德镇市城区公办⼩学新⽣招⽣区域划分⽅案》(景府字[2019]10号)和《关于同意调整中⼼城区公办⼩学新⽣招⽣区域的批复》规定执⾏。
各校严禁招收上学年已⼊学的学⽣,原则上不得跨区域招⽣。
1.登记摸底:各学校每年5⽉底前完成辖区内适龄⼉童(2020年8⽉31⽇前年满6周岁)的登记摸底⼯作,并将核实的适龄⼉童名单进⾏张榜公⽰,6⽉份预报名,8⽉28⽇—30⽇统⼀报名。
流动⼈⼝⼦⼥的适龄⼉童登记报名事宜,由各区教体局和市直学校于8⽉上旬向社会发布信息。
2.报名要求:适龄⼉童家长携带其⼦⼥,凭户⼝簿、房产证(流动⼈⼝需提供本市居住证)、⼉童预防接种卡、⼉童出⽣医学证明及相关的证明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到划定的学区学校或指定学校去登记,经核实材料后办理报名⼊学⼿续。
3.实验学校(校址:⽩鹭⼤桥西)、⼀⼩、⼗⼀⼩、⼗⼆⼩、⼗七⼩、竟成⼩学等学校招⽣:根据2020年景德镇市⼈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中⼼城区公办⼩学新⽣招⽣区域的批复》,调整了实验学校(校址:⽩鹭⼤桥西)、⼀⼩、⼗⼀⼩、⼗⼆⼩、⼗七⼩、竟成⼩学招⽣区域。
为了保持招⽣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今年调整招⽣区域的学校予以三年政策过渡期,三年内同时⾯向原招⽣区域和调整后的招⽣区域招⽣。
具体来说: ⼀⼩原新⽣招⽣区域内的⽯狮埠街道五龙⼭社区的适龄⼉童仍属于其招⽣范围。
实验学校(校址:⽩鹭⼤桥西)原招⽣区域(新村街道的西路社区、洪家⼭社区、北路社区、奥林社区、樊家井新村)的适龄⼉童仍属于其招⽣范围。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范围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范围景德镇是江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之都。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景德镇市的学区划分是每个家庭在选择孩子学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景德镇市学区划分的范围和相关信息。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是根据当地的行政区划和教育资源分布情况来确定的。
景德镇市下辖4个市辖区和3个县,分别是昌江区、珠山区、浮梁县、乐平市、湘东区、蓉江新区和庐山市。
其中,昌江区、珠山区、湘东区和蓉江新区位于市区,浮梁县、乐平市和庐山市则位于市区周边。
景德镇市学区划分的范围基本上与行政区划相对应,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一般来说,每个学区包括多所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
在景德镇市市区,学校的分布相对较集中,学区划分相对容易。
而在市区周边的县区,学校的分布相对较分散,学区划分可能会涉及到更大的范围。
选择学校是家长和学生关于教育的重要决策之一。
景德镇市的学区划分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校选择,还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
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除了考虑学区划分范围外,还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成果等因素。
此外,景德镇市的学区划分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新区的建设,学区划分范围也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家长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学区划分情况,以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在景德镇市,教育部门也在努力改善学区划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他们会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和学校资源的分布情况,动态调整学区划分。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学区的学生数量相对平衡,避免学区内学校资源的不均衡。
总之,景德镇市学区划分的范围是根据当地的行政区划和教育资源分布情况来确定的。
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除了考虑学区划分范围外,还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成果等因素。
教育部门也在努力改善学区划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确保每个学区的学生数量相对平衡。
家长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学区划分情况,以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景德镇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景德镇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18•【字号】赣府字〔2023〕74号•【施行日期】2023.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景德镇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景德镇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景府文〔2023〕1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景德镇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景德镇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力建设国际瓷都、国际特色消费中心城市、国际文化交流客厅、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新型人文城市、山水园林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景德镇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0.287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6.510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796.41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43.08平方公里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省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9.27亿立方米。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切实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编制顾问:董小明洪维平饶亚明项目负责人:缪晓波邹虚怀规划编制人员:邹虚怀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段铖松助理规划师冯伟高级工程师董晓琴助理规划师洪唯真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胡震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周志毅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其他参与人员:徐新庆王钢计胜禄邓严峰计新华余勇龙陈长水付爱根高屹立程坚方媛黄涛组织编制单位: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编制单位: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资质证书号:[赣]城规编第(023033)编制时间:二OO五年九月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目录前言 (3)第一章概述 (3)一、规划目的 (3)二、规划范围 (4)三、规划依据 (4)四、规划期限 (4)第二章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 (4)一、概述 (4)二、学区划分 (4)三、重点规划区范围中小学概况 (5)(一)小学现状概况 (5)(二)初级中学现状概况 (5)(三)高级中学现状概况 (5)四、重点规划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 (6)五、非重点规划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 (7)第三章中小学布局的规划原则 (8)一、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 (8)二、坚持小学均衡布点就近入学的原则 (8)三、坚持初中均衡布点和规模办学并重的原则 (8)四、坚持高中规模效益原则 (8)五、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 (8)六、积极引导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8)第四章 2004—2020年中小学规模预测 (9)一、规划区人口预测 (9)二、中小学规模总体预测 (9)(一)小学规模总体预测 (9)(二)初中规模总体预测 (9)(三)高中规模总体预测 (10)三、布局调整目标 (10)第五章 2005-2020年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11)一、东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11)(一)现状 (11)(二)规划 (11)二、西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16)(一)现状 (16)(二)规划 (16)三、南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19)(一)现状 (19)(二)规划................................................19 四、北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21)(一)现状 (21)(二)规划 (22)五、其它地区的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25)(一)用地范围 (25)(二)中小学布局规划 (25)第六章 2005-2020年高中布局调整规划.......... (25)一、高中的现状概况 (25)二、高中的现状问题分析及策略 (25)三、高中的规划布局 (26)(一)布局原则 (26)(二)规划布局 (26)第七章2005-2020年民办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 (27)一、现状概况 (27)二、现状问题分析 (27)三、规划布局 (27)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 (28)其它:一、附图二、附表前言教育是百业之基,是民族进步和国家振兴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造力的根本途径。
要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主动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重镇和江南旅游都市”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依靠劳动者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依靠广大市民受教育程度和质量的普遍提高。
由此,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的规划与质量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广大市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各国的教育改革也大多着力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他们确保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识和措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必须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尽管市委、市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基础教育十分重视,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议论仍然很多,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框架拉大,城区不断扩展,城市建设速度日益加快,学校布点疏密不均,一些学校校舍破旧,部分学校超负荷运转,生均用地严重不足,无法配置必要的场室及设备设施,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小学布局,是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章概述一、规划目的(一)科学合理地规划调整城区中小学空间布局和规模,整合城区中小学教育的有形与无形资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促进城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适应城市规模的发展和城市化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本着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通过对现状分区办学条件和生源的分析,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近、远期的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步骤。
(四)根据学校的用地现状及用地条件,控制好布点学校的发展预留用地范围,以便在条件成熟时,改善学校的用地状况,使其既能满足当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又能适应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规划范围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范围同《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相一致,具体范围为:西以206国道为界,北至陶瓷科技园和浮梁组团的北面边界,东至浮梁组团东缘和昌江大道东延伸达湘湖镇段以南,南端以南外环为边界。
其中本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重点规划范围:东至卫生洁具厂东侧规划道路,西至紫金岩路、西山路和兴园路,南至南外环为边界,北至青塘村,具体规划范围详见“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图。
三、规划依据(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 21号);(二)《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三)《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四)《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五)《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四、规划期限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期限为: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第二章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概述本规划重点规划范围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共有小学55所,在校生31460人;初中27所,在校生19598人;高中18所,在校生14623人。
经过“十五”期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已初步显现,一批办学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学校被撤并,例如:第十二中学、第五小学等,同时,一批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例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五中学、第一小学和第十七小学等,办学的规模优势得到了初步体现,学校布局趋向合理,基础教育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合理的配置。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城区部分中小学校仍存在布局不够合理,规模相对较小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面对城区的快速扩容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为了进一步科学合理布局学校,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必须进行我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发展用地的控制。
二、学区划分(一)东学区:东至卫生洁具厂东侧规划道路,西至皖赣铁路,南至南外环为边界,北至昌江大道延伸段。
(二)西学区:东至沿河西路,西至紫金岩路、西山路和兴园路,南至昌江河韭菜园北岸、吕蒙段西北岸,北至昌江大道延伸段。
(三)南学区:东至皖赣铁路,西至沿河东路,南至南外环为边界,北至珠山路。
(四)北学区:东至皖赣铁路,西至昌江河东岸,南至珠山路,北至青塘村。
(五)其他学区:除东学区、西学区、南学区和北学区以外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地区。
三、重点规划区范围中小学概况(一)小学(包括完全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分、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分和民办小学)现状概况重点规划区范围内共有小学55所,在校生31460人,校均572人。
其中,公办小学 41所,在校生27535人,校均672人,班级数为484个,平均班额57人/班(详见附表2-1“景德镇市城区小学<公办>现状统计表”);民办小学14所,在校生3925人,校均280人,班级数为76个,平均班额52人/班(详见附表2-4“景德镇市城区民办学校现状统计表”),其中:东学区:公办小学共15所,在校生8456人,校均564人,班级数158个,平均班额54人/班;西学区:公办小学共11所,在校生4029人,校均366人,班级数85个,平均班额47人/班;南学区:公办小学共7所,在校生7330人,校均1047人,班级数115个,平均班额64人/班;北学区:公办小学共8所,在校生7720人,校均965人,班级数126个,平均班额62人/班。
(二)初级中学(包括初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分、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分和民办初中)现状概况重点规划区范围内共有初中27所,在校生19598人,校均726人。
其中,公办初中22所,在校生18635人,校均847人,班级数为338个,平均班额55人/班(详见附表2-2“景德镇市城区初级中学<公办>现状统计表”);民办初中5所,在校生963人,校均193人,班级数为10个,平均班额96人/班(详见附表2-4“景德镇市城区民办学校现状统计表”),其中:东学区:公办初中共10所,在校生6644人,校均664人,班级数125个,平均班额53`人/班;西学区:公办初中共4所,在校生3112人,校均778人,班级数57个,平均班额55人/班;南学区:公办初中共3所,在校生3433人,校均1144人,班级数60个,平均班额57人/班;北学区:公办初中共5所,在校生5446人,校均1089人,班级数96个,平均班额57人/班。
(三)高级中学(高级中学包括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分和民办高中)现状概况重点规划区范围内共有高中18所,在校生14623人,校均812人。
其中,公办高中16所,在校生14242人,校均890人,班级数285个,平均班额50人/班(详见附表2-2“景德镇市城区高级中学<公办>现状统计表”);民办高中2所,在校生381人,校均191人,班级数8个,平均班额48人/班(详见附表2-4“景德镇市城区民办学校现状统计表”),其中:东学区:公办高中共8所,在校生6074人,校均759人,班级数127个,平均班额48人/班;西学区:高中共5所,在校生5155人,校均1031人,班级数100个,平均班额516人/班;南学区:高中共2所,在校生2341人,校均1171人,班级数41个,平均班额57人/班;北学区:高中共1所,在校生672人,校均672人,班级数17个,平均班额40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