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公示【模板】

合集下载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文本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文本
I
第七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36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 38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8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38 低碳交通系统规划............................................................................................................................................ 39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41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 43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45 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 48 给水工程规划.................................................................................................................................................... 48 排水工程规划.................................................................................................................................................... 48 雨水工程规划.................................................................................................................................................... 49 供电工程规划.................................................................................................................................................... 50 燃气工程规划.................................................................................................................................................... 50 通信工程规划.................................................................................................................................................... 51 环卫工程规划.................................................................................................................................................... 51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 54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 56 抗震规划 ........................................................................................................................................................... 56 防洪规划 ........................................................................................................................................................... 57 消防规划 ........................................................................................................................................................... 57 人防规划 ........................................................................................................................................................... 59 近期建设规划 ............................................................................................................................................. 60 规划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 62 附则 ............................................................................................................................................................ 64

十堰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十堰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公示公告《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时期内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纲领性文件,根据《城乡规划法》有关要求,现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予以公示,以充分征求公众意见。

公示期30天,公示期内广大市民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联系电话:8661597 8495358网址:十堰城乡规划网()联系人:郭工朱工袁工联系地址:十堰市规划局(十堰市人民北路11号)十堰市规划局2011年11月10日《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对指导十堰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已至规划期末,规划确定的城市主要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为抓住新世纪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要求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对十堰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请示的复函》(鄂建函(2009)219号),十堰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省制定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

(2)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丹江口库区水源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突出十堰市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实现十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陕政函〔2017〕12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陕政函〔2017〕12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7.06.08施行日期2017.06.08文号陕政函〔2017〕123号主题类别城乡规划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陕政函〔2017〕123号延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延安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704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镇村布局,结合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在沿黄公路沿线重点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镇村。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3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8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0平方公里以内。

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局部调整论证报告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局部调整论证报告

《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局部调整论证报告目录第一章背景 (1)第二章规划实施评估 (2)一、评估范围 (2)二、“15版总规”相关规划要点 (2)三、“职校组团”规划实施评估 (9)四、评估结论 (11)第三章规划局部调整的必要性 (12)一、保护水源保护区和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需要 (12)二、保证广汉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的需要 (13)三、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性的需要 (13)第四章总则 (14)一、规划调整期限 (14)二、规划调整依据 (14)三、规划调整原则 (15)第五章调整区域选址分析 (16)一、“高新区”发展相关配套功能的需求迫切 (17)二、成德同城发展的需要 (18)三、符合“15版总规”空间管制的要求 (18)四、“狮象组团”发展潜力巨大 (19)五、“狮象组团”发展需求强烈 (20)第六章规划局部调整方案 (22)一、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22)二、城市功能结构规划 (24)三、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28)四、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31)五、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2)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3)第七章规划局部调整的可行性 (37)一、用地规划调整前后对比分析 (37)二、规划调整后的设施配套情况分析 (38)三、对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影响分析 (39)四、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41)第八章论证结论与建议 (42)一、论证结论 (42)二、规划建议 (42)第一章背景2012年广汉市人民政府依法委托广州市科城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对《广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进行修编,于2015年编制形成《广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15版总规”),同年5月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并于2016年6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在规划的指导下,各类专项规划有序衔接并逐步实施,各项建设稳步推进,规划实施效果总体良好。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2018年修改)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2018年修改)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2018年修改)一、修改背景《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于2012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总规实施6年多以来,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在指导亳州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亳州市建立城市规划动态维护机制,组织开展了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性实施评估,亳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情况以及近期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出了适时修改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二、修改的主要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规范、政策文件,以及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

三、修改的原则1、坚持“五个不变”的原则。

即年限不变:不改变现行总体规划年限;发展战略不变:城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政策措施等纲领性内容保持不变;空间结构不变:城市发展重点、空间结构、拓展方向等框架性内容不变;规模不变:不突破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总量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总量,重点解决城市部分用地调减与漂移问题;绿量不变:严守生态底线,确保绿量只增不减,突出绿色增长根本导向不动摇。

2、强化蓝绿空间的刚性传导,实施精细化管控。

在不改变城市蓝线、城市绿线的空间结构和规模总量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对蓝绿空间进行精细化布局和调整。

3、落实空间规划成果,优化完善功能布局落实空间规划成果,对与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不一致的图斑进行优化调整;以城市双修为核心,以生态网络规划为依据,以“三大设施”规划为导向,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各类设施。

四、修改的主要内容1、聚焦生态网络、多规合一等新时代新要求,结合生态网络规划、多规合一,优化涡河等滨水生态空间,提升蓝绿空间规模。

2、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皖北振兴的重大政策,将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纳入特别政策区,同时,为适应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在多规合一前提下,于中心城区西北角布局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完整版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 2030年

完整版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 2030年

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邢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发展目标和策略 (1)第三章人口和用地规模 (3)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4)第二节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5)第三节城镇发展分类指导 (5)第四节产业转型发展与布局引导 (8)第五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9)第六节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 (13)第七节市域空间管制 (14)第八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6)第九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7)第十节市域重大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9)第十一节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23)第十二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26)第五章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 (28)第一节规划区空间管制 (28)第二节规划区城乡空间结构 (29)第三节规划区城乡统筹 (30)第六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3 3第一节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33)第二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 (34)第三节居住用地布局 (40)第四节工业用地布局 (41)第五节物流仓储用地布局 (42)第七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43)第一节城市交通战略 (43)第二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43)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44)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第四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45)第五节城市慢行系统规划 (46)第六节城市静态交通规划 (46)第八章中心城区绿地与广场及景观系统规划................................................. 4 8第一节中心城区绿地与广场系统规划 (48)第二节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50)第九章中心城区历史保护与旧城改造 (51)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51)第二节旧城改造 (52)第十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5 4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54)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55)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57)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58)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59)第六节供热工程规划 (60)第七节环卫工程规划 (61)第八节综合管廊规划 (62)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 4第一节城市防洪 (64)第二节城市消防 (64)第三节城市抗震减灾 (64)第四节城市人防 (65)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 7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69)第十四章规划实施.......................................................................................... 7 1第十五章附则 (72)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200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的建设方针和原则,在协调指导邢台市城市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适应天长市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编制《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5)住建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2.1)(6)《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3);(7)《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DB34/T1950-2013)》(8)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修编《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的函;《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批复意见;(9)《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12)《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13)《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2—2020年)》;(14)《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15)《天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6)《天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文件。

(18)天长市已编制的相关规划、研究;周边城市相关规划。

第3条规划原则本规划坚持“资源保护、公平发展、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事权明晰”等原则。

第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0 年,其中:近期为2014年—2020 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

第5条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镇村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天长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14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市域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东至高邮湖、西至宁淮铁路往西100米,南至宿扬高速、G345以南100米,北抵白塔河以北100米、永丰镇北部边界,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32平方公里。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03•【字号】渝府〔2018〕46号•【施行日期】2018.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渝府〔2018〕46号涪陵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审批《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涪陵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重庆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长江上游知名人文风景旅游目的地,山清水秀的绿色家园。

涪陵城市中心区是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成渝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要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以涪陵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小城镇为纽带,加强城乡经济互动,实现乡村振兴;坚持协调发展,联动周边区县,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坚持绿色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把构筑生态屏障摆在首位,从全域角度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统筹布局全域空间;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内陆开放平台的战略价值,重点围绕龙头港、高铁站、综合保税区等内陆开放平台,积极融入重庆全域乃至国家交通网络,强化内陆开放平台的价值发挥;坚持共享发展,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服务设施配置建设均等化,加强农村扶贫攻坚政策保障,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科学划定涪陵区“三区三线”。

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和功能定位,形成由涪陵城市中心区,新妙—石沱、清溪镇、白涛街道和蔺市镇等4个功能组团,珍溪镇、龙潭镇、焦石镇等3个重点镇,以及马武镇、南沱镇、百胜镇、青羊镇、大顺镇、同乐镇、增福镇、罗云镇、大木镇、武陵山镇等10个一般镇,共同构成的“城区—功能组团/镇”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进行局部修改。

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______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
2018年__月___日—__月___日
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电子邮箱:____________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___-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简介
一、修改背景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___-2030年)》自2015年__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3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

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
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

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
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修改主要内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___市
___区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修改重点主要是完善综合交通规划___市___区规划修改
重点主要是局部调整城市开发边界,中心城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优化用地布局规划等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
1.深化市域铁路交通规划
依据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衔接区域性重大建设工程及相关专项规划,增补合青高铁、滁宁快轨、三洋铁路。

合青高铁。

合肥与青岛两个“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的快速铁路网,在XX市域范围内途经定远、明光,设定远站和明光高铁站。

滁宁快轨。

即南京都市圈轨道_4线,经南京北站与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衔接,自南京北站向西,由汊______部、水口镇、苏滁现代产业园、政务中心、科教园接入XX高铁站。

三洋铁路。

三洋铁路西起三门峡东至如东洋口港,途经______、______、______3省,在XX市域范围内经过
凤阳县、明光市、××县和天长市,为客货运铁路线。

2.优化市域高速公路布局
加快融入长三角,淮扬高速公路(来安至六合段)、马滁高速公路(XX至天长段)、XX市西环高速、徐明巢高速(明光至全椒段)公路。

淮扬高速。

起点为淮南,经定远、XX、来安、六合至扬州,加强了XX与南京的交通联系。

徐明巢高速。

起点为徐州,经明光、定远、全椒至巢湖,加强了XX与合肥、徐州、芜湖的交通联系。

(二___市___区修改
落实______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按照《XX市空间规划》和《XX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的要求,增补市本级城镇开发边界___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开发边界范围___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区修改
在坚持“年限不变、目标不变、战略不变、规模不变、绿量不变”的原则下,共调出(减少)近期不使用的规划建设用地____平方公里,调入(增加)规划建设用地____平方公里。

1.用地布局调整优化
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______)经济带的实施意见》(______〔2018〕___号)要求,落实省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上位
规划,结合城市转型发展需求,衔接空间规划、生态网络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

通过“减、增、调”对用地性质
进行优化调整。

2.中心城区道路优化
按照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本次规划
修改道路线形衔接道路设计进行了细化,增加了公共交通
和停车设施建设,适当增加支路网密度,构建快捷通畅的
城市综合交通路网。

3.生态绿地布局优化
结合空间规划对于生态红线的管控要求,在保障绿量不减少,水域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对公共绿地水系进行微调,优化明湖生态湿地,清流河景观公园三期、四期,北湖公园、琅琊新区湿地公园等生态用地布局,整合自然山水资源,加速推进“城市双修”,建设生态XX。

4.基础设施配套用地优化
规划修改优先保障城市各类配套设施用地,增加了市康复中心、明湖中学、奥体中心、城东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垃圾转运站、公交换乘中心、清流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第三污水处理厂、城市公共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用地,以及消防培训基地等公共安全设施用地。

用地构成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居住和生活环境将显著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