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某市城市形态总体发展规划方案52

合集下载

兰州城市整体实施方案最新

兰州城市整体实施方案最新

兰州城市整体实施方案最新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优势,近年来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
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兰州市政府制定了最新的城市整体实施方案,以期实现城市发展的新突破。

首先,兰州市将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交通建设方面,将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扩大公交车辆数量和线路覆盖范围,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加强城市道路和桥梁的维护和改造,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其次,兰州市将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

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工作,
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和城
市环境卫生管理,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的
环保监管,减少环境污染对城市的影响。

此外,兰州市将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
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产业发展水平。

加强对传统产业
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兰州市将加大城市社会事业建设投入。

通过加大教育、医疗、
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兰州市的城市整体实施方案将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城市社会事业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营造美丽宜居的兰州城市,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城市总体分区规划方案

城市总体分区规划方案

城市总体分区规划方案一、市中心区规划方案市中心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商业、行政和文化中心,将重点发展高端商业、金融、办公、文化和旅游业等。

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商业区:设立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专业市场,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零售企业,提升商业形象和消费水平。

2. 金融区:建设集中的金融机构和服务设施,打造金融中心,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

3. 办公区:提供高品质的办公空间,以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吸引总部和研发中心等高端办公机构。

4. 文化区: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和创意产业发展。

5. 旅游区:发展旅游业,建设景区和旅游设施,提升市中心区的旅游吸引力。

二、住宅区规划方案住宅区是城市人口的主要居住地,应提供丰富多样的住房供给,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住宅供应:提供多层住宅、别墅、公寓等多种类型的住宅,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

2. 便利的社区设施:规划社区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公园等,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娱乐需求。

3. 绿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注重绿化建设,建设公共绿地和景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

4. 交通便利:规划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和道路系统,方便居民出行。

三、工业区规划方案工业区是城市的生产基地,应提供现代化的制造和生产设施,促进产业发展。

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用地规划:规划工业用地,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并合理布局工业园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2.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绿色制造,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工业竞争力。

4.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工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以上为城市总体分区规划方案的一些内容,具体细节和特色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第1篇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城市品质,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前瞻的城市总体规划至关重要。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我市未来发展提供明确方向,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二、规划目标1. 确保城市安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抗震、消防等安全能力,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2. 优化空间布局:按照生态、人文、宜居、创新的理念,构建高效、和谐、可持续的城市空间格局。

3.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提升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

5. 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城市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规划内容1. 空间布局规划(1)城市总体布局:根据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格局。

(2)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城市建设用地需求。

(3)生态空间规划: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提高城市生态容量。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设施: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构建高效、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

(2)供水排水:加强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水质,完善排水设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3)能源设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城市能源安全。

3.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1)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提高空气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呼吸清新空气。

(2)水环境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提升水环境质量。

(3)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生态功能。

4.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教育设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市城市总体规划

市城市总体规划
80%. 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目标 以烟尘、二氧
化硫和机动车尾气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施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结合西 气东输工程扩大天然气来源和使用范围,控制 燃煤电厂总,争取外来电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目标 要保护
真实历史遗存和历史环境,挖掘城市历史文
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提升城市艺术品
到2020年,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
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
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
规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
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外环线以内
667平方米范围.
城市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初步
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3、综合交通 对外交通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战略目
标,以三港两路为建设重点,三港即国际集装 箱枢纽港、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现代化信 息港,两路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市域交通 以两网为重点,两网即城市轨道交通网、市 域高速公路网,形成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 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结合国道和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加强市域
位,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融.保护11处历史文
化风貌区和4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各级文物、
古迹和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反映传统特征的
历史街区,以及对中心城旧区风貌保护.
5、住宅发展 住宅发展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服
务设施水平为核心,新区与旧区住宅建设相 结合,相对集中开发.顺应住宅商品化的发展 趋势,调整住宅建设结构,体现住宅的多样化 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并严 格控制高层住宅.
高速公路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的衔
接,市域内基本实现15、30、60的目标.15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述精品课件(共39页)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述精品课件(共39页)

“两带”:为大运河两侧公共开敞空间和绿化带,吴淞江郊野公园带;
“三环”:内环为“古城护城河绿化景观带”,中环为“大运河绿 带—独墅湖—金鸡湖—阳澄湖—沪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三角咀湿 地公园”,外环为“太阳路绿化隔离带—阳山—灵岩山—木渎南部绿 化隔离带—七子山—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绿化隔离带—星华街绿带—阳 澄湖”。
“五楔”:即为西南角“七子山—石湖—东太湖”绿楔;东南角“澄 湖—吴淞江—独墅湖”绿楔;东北角阳澄湖绿楔;西北角三角咀绿楔; 西部“阳山—天平山—灵岩山”绿楔。
苏州城市建设规划
苏州新城建设规 划 城市南部松吴地区发展规划 西部控制地带发展规划 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发展规划 主城合核发展规划
一、苏州主城区东部发展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交通工程二班1组
罗刚 葛稳磊 于占东 舒凯 刘光涛
苏州城市简介
在人类的城市建设史上,意大利威尼斯城以其奇特的 水街泽巷,宏伟建筑以及丰富的水景著称于世,直到 今日她仍以奇异的水城魅力吸引着全球的游人。在威 尼斯遥远的东方,也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水城—苏州。 她始建于公元前年,是春秋时代吴国阖阁命伍子胃建 城。至今已2500多年。从那时起苏州虽历经沧桑,然 城址和总体格局始渡未变,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极为罕 见。目前是中国唯一要全面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
东进沪西--苏、园、昆东西合轴,
极化长三角中轴,打造联系上
海的长三角次级商务办公和总
部中心,建设苏州未来新城;
北拓平相--苏虞跨线合纵,构造
市域“T”型北轴,以辐射苏

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居住
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组团;
南优松吴--苏松合体,优化市域
“T”型南轴,以地域性生态

游服务、文化教育、居住为主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模板ppt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模板ppt

沿江城镇带
沿江地区
沿江地区
1、城镇发展呈现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2、产业分工态势初步显现 3、东西交通联系尚显薄弱 4、空间管制与协调力度不够,岸线利用粗放
市区
1-总面积: 2358平方公里
(1028+1330)
2-现状人口 273.66万(157.9+115.76)
户籍人口:230 暂住:44
3-城镇人口 181.1
人口容量约240万
都市工业园10处
汽车工业区 化学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区
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板块整合,产城互动:中心城区3+2
综合发展板块
都市工业园
综合发展板块
综合发展板块
产业发展板块
产业发展板块
中心城区:东西聚合、南北联动
道路系统
连淮扬镇铁路
高速公路: 一环七S611
扬州市区面积:约1028平方公里 广陵区:78平方公里 邗江区:823.5平方公里 维扬区:126.5平方公里 江都市区面积:1330平方公里
扬州市区面积:约2358平方公里 广陵区:363方公里 邗江区:665平方公里 江都区:1330平方公里
原行政区划范围
调整后行政区划范围
扬州-江都现状
扬州-江都总规拼合
2、功能布局: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园区产业分工不明确; 旧城区内仍有一定数量老工业需“退二进三”;新区开发 规模小、布局散,公共配套不足;新城新区就业岗位不足。
3、交通组织:东西联系通道不足;老城区交通压力大;
4、城市特色:老城、瘦西湖地区传统特色鲜明,新区缺乏 个性特征
5、城市环境:旧城区与城郊结合部环境质量较差;城区外 围村庄量大面广,占地约44平方公里。

某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某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某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引言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是指以某城市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设计、布局和利用城市空间资源的规划方案。

本文将针对某城市的发展现状、人口状况、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方案,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 城市概况某城市位于中国东部,是该省的省会城市,也是该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人口约为1000万,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

2. 发展现状2.1 经济发展某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增长稳定。

现阶段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但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2.2 人口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某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密度较大。

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住房供应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3. 总体规划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某城市制定了以下总体规划目标:•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优化经济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减少环境污染。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便捷性。

4. 总体规划方案4.1 城市空间布局根据某城市的定位和发展需求,提出以下城市空间布局方案:•中心商务区:建设现代化的商务中心,吸引高端金融、科技和文化产业。

•居住区:构建多样化的住宅区,提供丰富的居住选择。

•工业区:合理划定工业用地,优化工业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生态保护区: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区。

4.2 交通规划某城市的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建设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交线路和车辆,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

•鼓励非机动交通: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

4.3 环境保护规划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某城市提出以下环境保护规划:•减少工业污染:制定严格的工业排放标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提倡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加强生态保护:规划建设城市绿地和公园,增加植被覆盖率。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

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1. 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的活动,旨在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档为兰州市城市场总体规划文本,旨在指导兰州市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策略,并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2. 规划背景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兰州市面临着严峻的城市发展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兰州市制定了本城市场总体规划。

3. 规划目标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1.制定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优化城市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3.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5.增加住房供应,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4. 规划原则本市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合协调原则:统筹考虑城市功能布局、交通系统、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因素,实现城市发展的整体协调。

•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过程,增加规划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风险管理原则:合理评估城市发展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应对。

•创新发展原则:鼓励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5. 城市空间布局5.1 城市中心区兰州市中心区作为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其功能。

规划中心区内将建设高楼大厦,提升地块利用效率,同时增加公共绿地和文化设施。

5.2 城市发展轴带兰州市将打造多条城市发展轴带,连接城市各主要功能区。

这些轴带将建设高效的交通系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5.3 城市辐射带规划中将设立城市辐射带,辐射带将与城市发展轴带相连,形成辐射状的城市发展格局。

这些辐射带将建设住宅区、产业园区、商业中心等,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6. 交通规划兰州市交通规划的目标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城区在进一步完善功能的基础上, 建成现代大气、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中心城 区;南部新城在着力提升核心城区同时, 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城,做到重要基础设 施和功能布局基本到位;北部新城全面推 进高铁枢纽、旅游动漫等城市综合体建设, 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东部地区实行 “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道 路,轨交等重点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单核心区建设
一体两翼发展
三城联动、南北一体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10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第二部分 基础建设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 2.1
路网格局
到2015年底,常州将成为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形成1小时、2小时中心辐射圈。
·“奥兰多”计划
第四部分 新城规划
·新城规划 ·城建风貌
第一部分 总体布局
· 1.1 城市定位
中吴常州,江南明珠,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中国十大富裕地之一,2012年国际花园城市金奖。 常州,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是
江苏省省辖市,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 位于江苏省南部,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 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常州市行政区域图
5
· 1.2 行政区划
钟楼区,城市老城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中心。
常州市行政区域图 6
· 1.2 行政区划
天宁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因“东南第一丛林”——天宁寺坐落其间而得名。
常州市行政区域图 7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 1.2
行政区划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常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图 16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 2.2
轨道交通
地铁时代的到来,将实现城市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引导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17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常州市路网格局图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12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 2.1
路网格局
到2015年底,常州将成为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形成1小时、2小时中心辐射圈。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13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江苏省常州市城市形态总体发展规划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lan of City Form In Chang Zhou , Jiang Su
第一部分 总体布局
·城市定位 ·行政区划 ·城市布局
第二部分 基础建设
·路网格局 ·轨道交通 ·公交系统
第三部分 配套服务 ·“33122”计划
新北区,国家级高新区,“常州制造”创新产业基地。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常州市行政区域图 8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 1.2
行政区划
武进区,国际花园城市,位列全国百强区第三名。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常州市行政区域图 9
· 2.1
路网格局
到2015年底,常州将成为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形成1小时、2小时中心辐射圈。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14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 2.1
路网格局
到2015年底,常州将成为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形成1小时、2小时中心辐射圈。
常州市规划203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6条 线路组成,总长约208公里,设车站85座,其中 换乘车站8座,核心区线网密度1.12 公里/平方 公里,中心城区线网密度0.19公里/平方公里。 经过一年半的地质勘查和管线迁移,2014年年 初,地铁工程建设正式开工,目标至2019年底, 城区首先将建成轨交1、2号线。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 1.3
城市布局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制造,常州“智”造。中国城市政府创新能力第一名,全国首批“智慧城市”示范点。
几年来,常州城市建设马不停蹄。城 市框架越拉越大,城市空间形态越发饱满, 2009年底,市政府不失时机地将“一体 两翼”的城市建设构架提升为“三城联动、 南北一体”。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15
【推荐】 某市城 市形态 总体发 展规划 方案52
· 2.2
轨道交通
地铁时代的到来,将实现城市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引导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
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批准 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8 年)》,常州市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第4个 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也是2011年全 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大检查以来第一个获批建 设的城市。
常州市地区总面积为4385平方公里, 共设“五区两市”,中心城区由钟楼区、 天宁区、新北区、戚墅堰区和武进区组成, 另外管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
截止2013年,常州全市常住人口总 量达469.2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总量为 230.35万。2014年上半年,常州市人均 GDP为8277美元,预计全年人均将超过 1.7万美元,位列江苏省第三位。
高速公路, 形成“三纵四横一环” 的高速公路网络;干线公路,建设形成 “五纵七横一通道”的公路网络。
铁路规划,依据部、省上位铁路线网 规划,形成以京沪高速铁路、宁杭高速铁 路、沪宁(城际)铁路等为骨架的“两纵 六横”铁路运输网络。
水运航道,形成以长江、京杭大运河 等国家水运主航道为骨架,常州港为主枢 纽的“三纵两横一港”的水运主航道网络, 实现内河航道网络化。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左右历史 的文化古城,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 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曾有过延陵、 毗陵、晋陵、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 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江苏省辖市图
4
· 1.2 行政区划
全国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国家级交通一等A类示范城市,全球公共交通贡献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