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以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审计职业道德观下的案例分析—以康得新审计失败为例

审计职业道德观下的案例分析—以康得新审计失败为例摘要:近年审计失败案例频繁发生,给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带来沉重损失。
审计失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人的利益,也极大的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群体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更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不利于审计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审计职业道德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康得新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康得新审计失败的成因,来阐述审计职业道德观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其他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审计失败;瑞华事务所;康得新;财务造假;注册会计师1 研究背景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市场破土而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者。
近观最近十年的证监会处罚公告的集中爆发,审计失败的发生不仅戳破了企业精心打造的舞弊假象,还为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招致连续的恶性影响,同时由于财务造假误导了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相关经济决策,对社会整体的经济秩序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2 案例简介2.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是2013年经过国富浩华事务所和中瑞岳华事务所合并形成,一跃成为内资所翘楚。
以201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披露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排名为例,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在2018年位列内资所第二名,仅次于四大所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2.2 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08月21日在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是钟玉。
公司主营业务为销售生产预涂膜,产量世界第一。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稳步发展,作为高分子膜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曾一度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赞扬和追捧并享有盛誉。
不过,康得新2019年突然宣布债券重大违约,公司名称挂上ST的名头。
3 案例分析3.1 康得新违规行为和舞弊过程自2010年上市以来,康得新凭借其经营理念和先进技术,广受投资者青睐,市值一度接近千亿,被誉为A股市场的“白马股”,发展前景如梦似幻。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研究——以康得新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研究——以康得新为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研究——以康得新为例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频发,影响了市场信心和投资环境。
康得新公司因财务舞弊案而备受关注,引发了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的深入研究。
本文以康得新为例,探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对策。
康得新公司是一家在中国上市的制药公司,曾是行业中的领导者。
然而,该公司在2015年的财务报表中被发现出现了大量的财务舞弊行为。
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包括虚假销售和采购、账目调整和虚假合同等方式,旨在夸大企业的利润和资产规模。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财务舞弊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
首先,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是导致财务舞弊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些管理层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以获得高薪酬和激励机制,从而采取不当手段进行财务操作。
其次,监管不力也是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监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问题,或者发现了问题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得财务舞弊得以滋生和持续发展。
另外,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缺失也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土壤。
投资者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对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审慎判断,而信息对称不完善也使得财务舞弊得以隐没。
为了解决财务舞弊问题,必须加强审计监管和完善内控制度。
首先,加强审计监管是避免财务舞弊的关键。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管,加大对高风险公司的审核力度,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和技术水平。
同时,应建立有效的制裁机制,对有问题的审计机构和审计师予以严厉处罚。
其次,上市公司应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应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最后,投资者也应增强风险意识,不仅要追求短期收益,还要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财务健康状况。
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信息获取,如财务报表、独立研究报告等,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
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研究莫晓雪姚正海一、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实现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
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成本攀升使得新经济周期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在这种态势下财务造假事件在金融市场上就更容易暴露出来。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还会造成国家宏观调整能力失误,给国家资源造成损失与浪费,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本文以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其财务造假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针对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防范财务造假的对策建议。
二、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描述(一)案例概况1.康得新公司介绍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印刷包装材料和光学膜类产品的民营企业,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0年以每股股价14.2元正式上市。
康得新主要产品是光学膜和预涂膜,由于产品市场广泛,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公司得以快速扩大生产。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与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光学膜龙头企业的康得新,其发展前景得到投资者的广泛看好。
巅峰时期的康得新股价几乎翻倍,2017年已经达到26.71元,同时营业收入由2.6亿元增长到117.89亿元,成为股民口中的白马股。
但2018年公司经营情况急转直下,2018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8.64%。
2.财务造假过程2019年初康得新出现了15亿元债券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面对突然爆发的债务危机,广大投资者在错愕的同时不禁也对其业绩的真实性产生了置疑。
随后,因康得新涉嫌违法违规信息披露,证监会对其展开了立案调查。
4月30日披露2018年年报,实现净利润仅2.81亿元,同比跌幅88.64%。
7月5日康得新收到了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证监会表示,根据调查康得新年报存在虚假记载与重大遗漏:2015年到2018年期间,该公司利用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等手段,虚增了营业成本与研发销售费用,虚增的利润高达119亿元;并且涉嫌发生多种违法行为,如没有如实披露所招募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没有在相关年度报告中披露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产生的关联交易和违规为控股股东提供担保等。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识别及风险应对——以康得新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识别及风险应对——以康得新为例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迅猛发展,随之带动企业不断进步。
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大背景下,为了保持企业根基和稳固发展,为了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也为了保证企业所有者的自身利益,迫于各种压力,上市公司开始使用各种手段进行经济造假,粉饰财务报表。
2019年,A股市场造假爆雷源源不断。
毫无疑问,造假恶果的承受者是中小投资者,使其逐渐丧失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并且破坏了经济市场规则,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因此,会计造假的原因、手段以及应对策略成为相关学者乃至股民之间热烈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财务造假,资本市场,市场规则引言资本市场发展迅速,随之财务造假案例频发,从安然事件到万福生科、九好集团、圣莱达再到康美药业等频繁爆雷,引起了企业与学术界的重视。
2019年年初,又一上市公司爆雷,财务造假实锤。
2019年1月15日,一直口碑良好、享有绩优股之称的康得新(002450)发布公告称,康得新未能在约定日期偿付其到期债券本息约10.4亿元。
此公告一出便引发各界的质疑,因为截至2018年9月30日,报表显示账面货币资金约150.14亿元,其中现金143.13亿元。
坐拥百亿现金却无法支付现金总额十分之一的负债,由此康得新财务造假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拉开。
首先,对康得新财务舞弊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康得新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是虚增营业收入,虚构客户,虚构外销业务链等。
本文通过对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手段方法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财务造假分析(一)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简介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主要从事先进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稳步发展,2007年11月流通市值达到943亿元,2010年7月16日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受到广大股民的追捧,一度被视为“新材料白马股”。
本应该是前途不可限量的绩优股,但是2019年初康得新出现了账上躺着百亿元货币资金却无法支付15亿元债务、百亿存款不翼而飞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震惊了市场。
公司治理视角下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视角下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公司治理视角下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摘要康得新集团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药品公司。
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该公司被爆出存在财务舞弊行为,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关注。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了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认为该案例反映了康得新在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控制、董事会和审计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发生。
本文主要从跨国公司和治理机制的角度对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关键词:康得新;财务舞弊;公司治理;治理机制;内部控制;董事会;审计。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康得新集团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药品公司,成立于1987年,主要从事医药生产、销售及研发等业务。
2015年底至2016年初,该公司被爆出存在财务舞弊行为,公司的市值一度蒸发了200多亿港元。
此次事件引起了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和对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思考。
康得新的财务舞弊案例反映了该公司在治理机制、内部控制、董事会和审计等方面存在缺陷,是一起典型的公司治理失效案例。
公司治理是指指导、约束公司管理和运营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公司治理能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对于公司业绩的好坏有重要影响。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康得新的公司治理机制既受到国内法律法规的制约,又需要符合国际惯例。
此次财务舞弊事件让康得新重新认识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并意识到需要对现有治理机制进行完善和改进,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论文以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对该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总结。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康得新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控制、董事会和审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二章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2.1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概述2015年10月底,康得新集团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一份公告,公告中称公司由于对“一名员工挪用资金”而受到影响,提示公司将需要重新评估其内部控制。
康得新财务审计案例分析

2.虚增营业利润
第一,通过关联方虚构销售业务,虚构大量应收账款, 2012年后不予披露。
(1)海外交易
2008—2011年康得新与 关联企业KangDeXin Europe 交易金额
销售收 年份 入(万
元)
应收账款 (万元)
2008 2060
2009 3150
798
2010 6326 2879
2011 9007 6117
康得新财务审计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公司简介 二、康得新财务造假行为分析 三、审计失败的原因 四、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
一.公司简介
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材 料高科技企业的龙头企业。
主营业务:公司三大核心主营业务 分别为:新材料( 以预 涂材料和光电材料为核心)、智能显示(以SR、3D、大屏触 控为核心)、碳纤维。
3、实施充分的关联方审计程序
(1)制定完善的关联方交易审计程序。为了识别 与评估控股股东舞弊风险,要提前了解被审计单位 股权结构和往来业务;
(2)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审慎地 针对已经识别的风险,判断是否应采取更为细致的 实质性程序。
4、严格控制审计质量
(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审计项目组成员的安排 直接影响审计业务的质量,确保参加审计的人员具 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可以完成审计工作。
四.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
1、进行初步审计风险评估 (1)充分了解客户,综合客观判断; (2)客观审视自身业务能力,避免专业水平能 力不足。
2、实施更加细致的审计程序
(1)充分运用分析程序。检查各项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 判断财务数据是否真实;
(2)严格执行细节测试。严格控制函的发出和收取。对 于未回函的款项要及时执行替代测试。
资金集中管理业务的账务处理解析——以“康得新”事件为例

资金集中管理业务的账务处理解析——以“康得新”事件为例资金集中管理业务的账务处理解析——以“康得新”事件为例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金集中管理业务逐渐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
资金集中管理业务,即将企业各项资金集中到一个主账户中进行统一管理,目的在于提高流动性和降低成本。
然而,在资金集中管理业务中,账务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而错误的账务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康得新”事件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资金集中管理业务案例。
此案例发生于2011年,涉及康得新公司利用资金集中管理业务违规占用资金。
康得新公司将子公司的资金集中到母公司账户,然后通过虚构交易等手段,将子公司资金非法占用。
这一违规行为最终导致康得新公司资金链断裂,违约债务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被判定为特大非法集资案,给投资者和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损失。
正确认识和处理资金集中管理业务的账务对于企业及金融机构至关重要。
首先,企业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业务时应确保账务处理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企业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操作,并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的要求。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确保账务处理过程合规、规范。
在“康得新”事件中,康得新公司未能合法合规地处理资金集中管理业务的账务,违规占用资金最终导致了此次事件的发生。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资金集中管理业务的风险管控。
资金集中管理业务涉及大量资金的集中和流动,容易面临违规占用、资金流失等风险。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资金安全。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隐患。
在“康得新”事件中,康得新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和防范违规行为,导致风险得以蔓延,最终引发重大后果。
最后,金融机构在参与资金集中管理业务时,也要加强对账务处理的监管和审查。
金融机构应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完整和准确的账务资料,进行独立核算和定期审计。
在发现账务处理异常或涉嫌违规操作时,金融机构应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和警示,确保资金安全。
^ST康得新内部控制缺陷问题探析

收稿日期:2020-07-11作者简介:倪曾胤,南京审计大学会计专硕研究生。
*ST 康得新内部控制缺陷问题探析倪曾胤(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5)摘要:自2008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受到重视,通过一系列文件指引越来越规范。
同时,随着内部控制日益受重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本文以*ST 康得新这一于2019年引起社会关注的重要案例为分析对象,对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框架上进行分类,并从审计整改角度对该公司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ST 康得新;内部控制整改中图分类号:F121.26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财政部在美国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基础上,先后于2008年和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相关《配套指引》,并于2011年1月1日起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执行上述规范指引,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管理层自我评价并建立外部审计制度。
自强制执行以来,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根据《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只有3家披露到2018年的640家披露,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8.52%(表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不断完善。
目前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内部控制缺陷及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方面,缺乏对具体案例的具体分析。
因此,为了进一步理解内部控制缺陷及披露的相关内容,本文以*ST 康得新公司为例,通过内部控制五要素分析其2018年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并根据对缺陷的整改情况,试图对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一)内部控制缺陷及披露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相关学者分别从企业基本特征层面以及公司治理层面分析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及披露的因素。
从企业基本特征角度出发,在Ge (2005)指出业务复杂的企业更经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Doyle (2007)、Ashbaugh-Skaife (2007)通过研究相关样本进一步发现业务复杂、经常从事兼并收购和重组或正在进行重组等重大经济活动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同时,这些披露的公司也会呈现出增长迅速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前言 (2)2 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理论 (3)2.1 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 (3)3 案例分析—以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3)3.1 公司简介 (3)3.2 事件成因 (3)4 对康得新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4.1控制环境薄弱 (4)4.2 风险评估存在缺陷 (4)4.3 控制活动执行不当 (6)5 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与建议 (7)5.1 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7)5.2 市场监管者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7)5.3 建立行之有效的控制测试 (8)总结 (9)参考文献 (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企业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有赖于企业内部控制是否科学的设计与合理的执行。
随着资本市场上财务造假、侵占资产等丑闻的相继出现,国家监管机构要求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本文由2019年债市爆雷第一家公司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这一案例,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自上而下的方法,在COSO框架下分析康得新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内部控制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如在内控五要素层面,康得新应当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为内控审计做好基础;在监管层面,监管层应当建立长效机制以防止市场上经常发生占款挪用的现象;在被审计单位层面,针对康得新因董事长占款挪用货币资金,应当建立行之有效的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内部五要素—COSO框架控制环境Abstract:Internal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 enterpris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 enterprise depends on the scientific design and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With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fraud and asset embezzlement scandals in the capital market, the state regulators require enterprises to engage accounting firms to audi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of their financial reports.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ase of Kangde New Composite Group, the first company to explode in the bond market in 2019. the causes of the incident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top-down approach, the problems of Kangdexin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are analyz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OSO,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problems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For example, at the level of five elements of internal control, Kangdesin should create a good control environment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internal control audit; at the market level, regulators shoul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prevent the phenomenon of misappropriation of money frequently occurring in the market; at the level of audited units, in view of Kangdesin's chairman's misappropriation of money, effective control tests should be established.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auditing Internal Five Elements-COSO FrameworkControl environment1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企业的三方关系也显得愈加独立,所以审计也越来越受到报表预期使用者的关注。
根据监管层的规定,企业管理层应该出具符合规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要求具备资质的会计事务所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使得财务报告预期使用者对企业有更加广泛的了解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决策。
至此,审计便迈入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并重的时代。
如今中国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适者生存,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才能生存下来。
企业若不想被市场淘汰出局,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而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所以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进行研究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管理层面看,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使管理层加强公司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
此外,针对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这一类特别风险,可以使用测试、复核与评价三项程序去防范此类风险从监管层面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监管机构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让监管机构详细地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这对监管机构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大有裨益,准确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理论2.1 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内部控制审计是考察公司的规章政策是否得到一贯的执行,其重在审计“过程”。
核心要求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首先,内部控制审计基准日,是指注册会计师评价内部控制在某一时日是否有效所涉及的基准日,也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基准日,即最近一个会计期间的截止日。
注册会计师虽然是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但并不是其只是测试这一天的内部控制,而是需要考察足够长的一段时间。
其次,本文所论述的内部控制是指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而不是针对企业所有的内部控制。
但是针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需要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最后,应当区分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各自所承担的责任。
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财务报告、设计内部控制并对其进行改进和维护。
注册会计师只是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自身是否有效负责。
3 案例分析—以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3.1 公司简介2001年,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苏州张家港成立,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主营业务由先进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显示、碳纤维三大项组成。
并致力于打造围绕新材料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的平台体系。
3.2 事件成因2019年债市第一雷,被预期报表使用者十分看好的新材料龙头企业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因无法偿还公司债券债务而引爆。
1月15日公司在上交所公告称,直至15日,康得新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偿还“18康得新SCP001”债券的本金与利息,已经导致该债券实质违约。
1月21日,“18康得新SCP002”债券也由于公司没有资金去偿还该债券的本金和利息,构成实质违约。
两只公司债券违约金额总计到达15亿元。
根据公司18年三季度显示的财务情况,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拥有充足的资金量,被限制使用资金量占比极低,那为何在债券到期日无法偿还十几亿的债务呢?2019年1月20日公司公告称,大股东兼董事长钟玉存在侵占挪用公司资金的情况。
在1月22日公司债权人会议上,钟玉向到场全体债权人解释了公司账面资金的去向。
其中钟玉侵占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碳纤维业务,约在100亿元。
还有一部分因受到限制而无法使用。
钟玉还表示,因股票质押存在清仓的风险,公司的资金也被挪用于补仓。
由于控股股东占款挪用百亿资金而引发的蝴蝶效应导致公司债券爆雷违约。
但是,梳理康得新近一年的公告可以发现,公司已经两次延后对碳纤维项目的出资时间。
而且计划一期投入碳纤维项目的90亿资金并没有到达专用账户之中。
由此可见,康得新的内部控制已然存在严重的缺陷,而在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也必定在一些审计环节或审计程序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4 对康得新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4.1控制环境薄弱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控制环境被划分八个方面的要素。
在康得新公司日常经营中,公司治理结构要素与人力资源要素表现得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董事会和管理层人事的变动上。
一家公司的治理结构出现差错,那么必然导致公司整个控制环境出现多处薄弱环节或者直接导致公司的控制环境恶化进而使内部控制无效。
自从康得新引发债务违约之后,2月23日,康得新董事长钟玉辞去公司所有职务,由肖鹏接任公司董事长。
此外,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除董事徐曙连任外,其他董、监事集体更换。
从公司管理层的“大换血”可以看出,债券违约事件之前公司的控制环境已然相当薄弱,这才导致了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要素方面的影响,财务方面出现了问题。
根据公司公布的2018年业绩预告,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亏损近5亿元,同比下降80%。
并且监管机构多次指出大股东信息披露违规反映治理存在不足。
4.2 风险评估存在缺陷图1:2010年至2019年1月2日康得新股权质押情况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ST康得新2010年—2019年1月2日股权质押从图1中,可以看到康得新公司质押比例常年处于高位,2013-2017年连续处于99%以上水平,几乎质押所持有的康得新股票。
2018年Q3质押比例降至92.5%,由于超高比例的股权质押,公司的控制权面临较大的变更风险。
如果一家公司的控制权无故变更的话,会使公司在融资及日常经营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