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讲义-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外国文学作品选读》课件PPT-19世纪外国文学

雨果 与《巴黎圣母院》
雨果 与《悲惨世界》
卡西莫多又聋又丑,被克罗德神父收养于 巴黎圣母院中,担任鸣钟人。克罗德偶见 爱斯美拉达即为美色所惑无法清修而痛苦 不堪,指使卡西莫多强掳爱斯美拉达,却 为菲比思队长所救。卡西莫多在广场受刑, 爱斯美拉达于心不忍,取水救他。菲比思 玩弄爱斯美拉达,幽会时被克罗德刺杀。 克罗德嫁祸爱斯美拉达,令她被判死刑。 克罗德以为此举可从爱欲中解脱,未料卡 西莫多抢救爱斯美拉达至圣母院中。
浪漫主义的影响:
1.浪漫主义作家对内心世界的挖掘与20世纪现 代主义文学直接相通。
2.拜伦、普希金等人的诗体小说不仅扩大了诗 歌反映现实的范围,对长篇小说的发展也 起到了推动作用。
3.雨果把艺术对照原则运用于小说、诗歌、戏 剧的创作,特别是对丑的美学价值的认识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冉·阿让移居他乡日夜努力工作,化名麦德林, 终于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并因爱心广被贫苦大 众而被推选为市长。然而,被捕的恶梦如影随 形。在营救芳婷的女儿柯采蒂的途中,突然遇 到一市民被马车压住,他不顾被发现的危险, 顶起马车,使警探贾维尔回忆起过去船役的 “千斤顶”
4.虽不满现状,却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因而, 提供了一系列否定的形象,却不能有肯定 的答案,使作品带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 色彩,越到后期越明显,越深沉。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或称现实主义的主潮, 发源于法国,以法、英、俄成就最高。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司汤达、 巴尔扎克、梅里美、福楼拜、莫泊桑、左拉、 罗曼·罗兰、法郎士等。法国十九世纪中期 的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 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 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外国文学(19世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9世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2010-07-18 08:52:01)转载标签: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卡夫卡美国杂谈分类:文件.笔记十九世纪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一.文学特征概述19世纪文学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的文学。
主要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文学等。
这一时期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二、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条件1、社会原因: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和丑陋使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了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反映在文学上就出现了现实主义新倾向。
2、思潮原因: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促使文学转向真实、客观的创作方法。
3、文学自身原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
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在客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现实主义传统。
18世纪末,席勒首先提出“现实主义“概念;19世纪20年代,司汤达率先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以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写实,主张文学要象镜子那样如实反映现实,力避主观性。
注重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时代的或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2、批判性、暴露性和改良性:现实主义作家都是在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集中、更强烈、更尖锐。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7章 19世纪文学(二)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西欧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背景:1、西欧资本主义刚刚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2、工业革命的产生,造就了市民阶层3、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进化论思想与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3.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要求作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如家庭生活、政治斗争等。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4.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一)法国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代表作家: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梅里美:《卡门》,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受到当时当权者指控小仲马:《茶花女》,赞美纯洁的爱情(二)英国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
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代表作家:狄更斯萨克雷:《名利场》,上层阶级的虚伪关系讽刺资产阶级勃朗特姐妹:《简爱》,塑造冲破世俗观念的女性形象,采用自述与回忆的手法描写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控诉社会对人性摧残,表现强烈的反压迫、争自由的叛逆思想。
盖斯卡尔夫人:《马力巴顿》,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长篇小说(三)俄国形成于1830年,在七八十年代到达顶峰代表作家: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里:发展普希金现实主义的传统冈察洛夫:《奥伯洛摩夫》屠格涅夫:《贵族之家》《父与子》《处女地》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奥斯特洛夫斯基:《雷雨》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过好日子》(四)其他国家德国:格奥尔格·毕希纳:《丹东之死》瑞士:戈特弗里德·凯勒:《绿衣亨利》《赛尔特维拉的人们》《苏黎世中篇小说集》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美国:“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外国文学史19世纪中后期文学

19世纪中后期文学教学重点1.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概况。
3.相关文学名词的解释。
4.大仲马的多彩人生。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彻底胜利,矛盾更加尖锐化;社会风气、思想意识随之转变。
科学、哲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
文学基础:自古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也吸收了浪漫主义作家的写作经验。
文学理论上对现实主义理论的探讨。
人性的异化:狂热地追逐金钱、名利。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1.19世纪30-40年代,产生、发展,中心在法国。
斯丹达尔、巴尔扎克;2.19世纪50-60年代,英国文学成为主流。
狄更斯、福楼拜、果戈理、屠格涅夫;3.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心在俄国。
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4.其他国家作家:易卜生、安徒生;美国:马克·吐温;英:哈代;法:有自然主义倾向,左拉、莫泊桑、都德。
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1.批判性和改良性热情关注人的生存现状,愤怒谴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鞭笞拜金观念下人性的丑恶,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表现出强烈的道义感和使命感。
同时,否定暴力革命,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对贵族阶级消亡的命运表示惋惜。
2.客观真实性其一,指“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
其二,指消除自我。
其三,指细节的真实。
3.描写环境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典型环境与作家的历史感。
典型人物对历史的强调。
历史的变动性与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
人道主义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文学。
4.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5.反映生活的两种方式:内倾性和外倾性内倾性作家以描写人的心理矛盾见长,如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外倾性作家以描写社会矛盾见长,如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
四、文学渊源1.荷马史诗。
“生活的感性教材。
”2.古希腊悲剧。
19世纪后期外国文学的主要文学流派

一、19世纪后欧洲文学十九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文学史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原因:主潮式的文学发展模式受到冲击,多元格局初步形成,是这时期文坛的显著特点。
作为19世纪中期主潮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仍在继续发展,并拥有一批重要的动摇。
在各种政治、社会、思想力量的影响下,无产阶级文学、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带着各自的风采汇入历史的长河,它们或相互补充、交融渗透,或相互排斥、竞争发展,与批判现实主义分庭抗礼,构成多足鼎力之势。
(一)巴黎公社文学巴黎公社文学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产物,也是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及其独立斗争的展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西欧的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相继出现了萌芽状态的无产阶级文学,如法国的工人诗歌、英国的宪章派文学和德国的革命诗歌等。
巴黎公社文学主要包括公社斗争前后约二十年间公社战士们的大量文学创作,其基本题材多取自巴黎公社革命事业,真实地纪录了巴黎人民英勇的事迹和反对派血腥镇压的滔天罪行;表现了被压迫阶级为争取做人的权利而斗争的主题;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采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诗歌形式,诗歌是公社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欧仁·鲍狄埃、让·巴蒂斯特·克莱芒和路易丝·米歇尔是公社诗人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米雪尔(著名巴黎公社诗人):《和平示威》狄盖特:《红色圣女》鲍狄埃:《国际歌》。
深深植根于革命斗争现实的巴黎公社文学,以其鲜明的政治倾向、丰富的思想内涵、昂扬的格调和理想的光彩,谱写了无产阶级文学光辉的第一章。
(二)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
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和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成果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自然主义文学思潮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主张“客观”、“冷漠”的福楼拜的创作,可谓自然主义先声。
19世纪60年代初,龚古尔兄弟登上文坛,它们相继发表理论和作品,标志自然主义的诞生。
左拉

达尔文的进化论
二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法国医生吕卡思的 《自然遗传论》、生理学家贝尔纳的《实验医 学研究导论》。从这一系列生物学、医学、生 理学家的著述中,左拉受到启发,要用科学家 和医生的态度,去描写疯狂、病态的现代人, 研究人性的生理特性。对遗传生理因素的重视, 是左拉自然主义的重大开创性特点。
孔德实证主义
1899年9月19日,德雷福斯无罪释放。
思想体系
左拉的的思想体系总的倾向是:不满现实,不依附 统治阶级,把希望寄托在人民身上,却不积极主张革命。 他的思想是激进的民主主义的代表。
左拉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 .改良主义。受孔德影响,主张“封闭酒店,开放 学校”,“增加工资,改善环境卫生”,“给做母亲的 以生活条件”。
第二步:收集文学资料
左拉计划写作的第二步是收集文学资料。在实 地调查的基础上,左拉着手文字材料的收集工作。 凡是有关描写对象的一切报刊、杂志、书籍都找 来阅读,还不断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例如,他写《小酒店》前,熟读了普洛写的记 载工人生活的《酒鬼》一书,以致有人说他的 《小酒店》很多地方是抄袭《酒鬼》的。为了解 决遗传问题,他在图书馆呆了几乎一年,阅读了 吕卡思的所有著作。
思考题
1.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和创作实践。 2.左拉的家族小说艺术。 3.论《萌芽》 4.左拉的文学地位。
从1868年开始,左拉就准备写一部《人间喜剧》式的 连续性大型作品。他在研究当代生理学的新成就以后,就 逐步形成了要写一系列互有联系的小说,以表现“第二帝 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它将首先“研究一 个家族中的血缘和环境问题”,其次是“用事实和感觉描 写出这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并且在多种风俗和事件的细微 末节中刻画出这个时代”。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8章 19世纪文学(三)

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三)19世纪后期的文学呈多元化:3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潮)、自然主义文学、巴黎公社文学。
非理性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形式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后期文学的基本特征1.三种基本思想并存。
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②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
③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对世界感到失望和无所适从,只好退回内心强调“意志”。
2.开始“退回内心”。
(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向内转”的趋势)。
3.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分析与内心独白;形式主义文学则注重象征和隐喻,讲究交感和对应。
二、多元文学的发展概况自然主义、巴黎公社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后期文学的主导潮流,不再局限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是扩展到封建专制的国家;对罪恶的根源的追问;对人类心灵关注加强。
(1)法国莫泊桑1、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中短篇小说300余篇、长篇小说6部;中短篇小说是莫泊桑的最高成就,所表现的生活可以拼贴成法国社会风俗画。
福楼拜的学生,受福楼拜影响。
2、代表作《羊脂球》(成名作、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最富现实意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3、特点(1)普法战争称为主要题材。
(2)展现小职员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3)以诺曼底农村生活为背景(4)展现人的神秘精神状态4、艺术成就(1)文字简洁,结构严密(2)用平淡的口吻叙述故事(3)语言朴实无华都德:《柏林之围》《最后一课》(2)英国梅瑞狄斯:《利益主义者》哈代(3)德国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冯达诺:德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创始人,《艾菲·布利斯特》(4)中欧和南欧以反对压迫争取民族解放为主挪威:易卜生(5)俄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1、契诃夫的创作特点:(1)多选取普通生活,自然的反映善恶(2)不动声色的叙述态度(3)契诃夫的小说没有大篇幅的景物描写2、《套中人》中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和社会意义:⑴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套中人》中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士,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型――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6章 19世纪文学(一)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十九世纪前期西欧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历史背景: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于1830年前后,欧洲民族主义觉醒,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强烈的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2、推崇想象力。
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感情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
3、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在他们笔下,充满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
4、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
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
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二、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一)德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理论的策源地,先后形成耶拿派、海得堡派、柏林三个中心代表人物: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阿尔尼姆、布伦塔诺霍夫曼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之一,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呈现作品怪诞阴暗风格。
海涅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二)英国文学湖岸派:作家退居都市,隐居在英国的西北部湖区,缅怀中世纪,赞美宗法制农村生活与湖区风光的作品。
代表作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其中华兹华斯成就最高)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拜伦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给英国人民的歌》济慈:《伊莎贝拉》《夜莺颂》(颂诗)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爱玛》(三)法国文学社会环境复杂,经历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历史,因此文学具有政治色彩。
代表人物:雨果夏多·布里昂: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基督教真谛》,“世纪病”形象斯达尔夫人:《论文学》《德意志论》《戴尔菲娜》乔治·桑:《康素埃洛》缪赛:《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小仲马:《茶花女》通过妓女玛格丽特同阿尔芒斯的爱情悲剧揭露虚伪的社会道德和门第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讲义-十九世纪后
期文学
一、历史背景
1、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重重
2、出现了多种社会哲学思潮
德国尼采的超人哲学
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
奥地利弗洛依德的心理学
法国泰纳的决定论(种族、环境、时代)
3、欧美文学流派繁多,思想各异,相互影响,并存发展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法国:
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
短篇(350多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长篇(6部)—《一生》、《漂亮朋友》(代表作)
法朗士:《克兰比尔》、《诸神渴了》
2、英国: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
伏尼契:《牛虻》
3、挪威:
易卜生:《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社会支柱》(共创作26部剧本)
4、波兰:
显克微支:《火与剑》、《洪流》、《你往何处去》(1905年获诺贝尔奖)
5、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契诃夫(470多篇中、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第六病室》、《套中人》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6、美国: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300多个短篇小说)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喊》、《马丁•伊登》(代表作)
三、自然主义文学
1、含义:
19世纪60年代起在法国形成的文学思潮,以左拉、龚古尔兄弟为代表。
其理论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主张文学创作中运用生理学、遗传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原理去分析和表现人的生物本能,注重对人的生理因素的分析。
认为人只能消极地受环境的支配,人的社会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决定。
2、自然主义的思想特征:
(1)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
观点,将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
(2)自然主义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
(3)机械地将自然科学的理论搬到文学创作中,从生理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以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原因。
3、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1)照相式地实录生活(艺术家只是一名记录员)
(2)注重人物的气质特点,忽略典型的创造
(3)淡化故事情节
4、代表作家
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20部小说)包括《小酒店》、《娜娜》、《萌芽》、《卢贡大人》
龚古尔兄弟:《修女菲洛梅娜》、《热曼妮•拉瑟顿》
四、唯美主义
1、含义:
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艺术的目的就是“美”,与政治、道德、功利无关。
艺术高于一切,超然于世,生活应模仿艺术。
注重形式将美。
2、王尔德:唯美主义代表作家
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一个著名医生家庭,母亲是诗人。
深受前拉斐尔画派(认为真正的艺术存在于拉斐尔以前)的影响,成为罗斯金(艺术批评家,支持拉斐尔学派)和佩特唯美主
义美学思想的信徒。
《道林•格雷的画像》(小说)
《莎乐美》(诗剧)
《快乐王子》(童话)
五、象征主义
1、含义:
19世纪后期兴起于法国的文学(诗歌)流派。
象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世界”才是真实的、美的,而这两个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
诗歌的任务就是沟通两个世界,象征是沟通两个世界的媒介。
主张采用象征、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写作,因而作品往往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充满神秘主义色彩。
2、象征派的思想艺术特点:
(1)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艺术创作化丑为美,丑中见美;
(2)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以具体意象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
(3)常用通感和象征手法;
(4)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主张诗画结合,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精粹、工整、优雅;
(5)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认为诗歌是神秘的,本应晦涩难懂,读者要从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
3、代表人物
法国:波德莱尔《恶之花》(诗集)
保尔•魏尔伦“诗的音乐家”和“诗的画家”《泪水在我心里流》马拉美象征派领袖《牧神的午后》
《海风》、《窗户》
兰波《元音字母》、《醉船》
比利时:梅特林克《青鸟》(剧本,象征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六、托尔斯泰(1828—1910)
(一)生平和创作
1、早年生活—动物性与理性交织的双重生活
贵族伯爵(地主),喜爱文学和大自然。
从大学休学。
2、军旅生活—“平民化”思想产生
从军高加索,开始文学创作。
自传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前两部
《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
《一个地主的早晨》(中篇小说)
3、庄园生活
(1)宗法制农民的代言人
改良庄园
办农民子弟学校
与贵族阶级决裂,过平民生活
托尔斯泰主义
(2)创作高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顶峰之作)
大量的政治、文学论文
研究孔子、孟子、老子的著作
4、离家出走
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20日病逝。
(二)《安娜•卡列尼娜》
1、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是彼得堡上流社会一位美丽,纯洁而热情洋溢的贵妇人。
她16岁时即由姑妈作主,下嫁给比自己年长许多岁的高官卡列宁。
卡列宁只是一架官僚机器,除了投机钻营,别无所长。
结婚十余年,安娜从未体会到爱情的滋味,她只能将自己的全部柔情都倾注在儿子谢辽莎身上。
但是有一天她邂逅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被他的风采深深地吸引了。
渥伦斯基也一见钟情,狂热地爱上了安娜。
本来,偷情苟合在彼得堡上流社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却遭到了上流社会的唾弃。
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对彼得堡上流社会虚伪、不道德的生活构成了挑战,是因为他们违反了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
彼得堡上流社会虽然是充满着一个男盗女娼,但是维持表面上的“体面”却是人人信守的法则。
而安娜却在从马赛场回家的路上向丈夫坦白了自己与渥伦斯基的私情,并且要求离婚!
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当然为上流社会所不容,更为卡列宁所不容。
为了不影响自己仕途发达,也为了惩罚安娜,他坚不离婚,并且不让安娜得到自己心爱的儿子。
更有甚者,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渥伦斯基也动摇了。
他开始频繁出入贵族议会,并渐渐将安娜的爱情视为束缚。
所以当安娜听说渥伦斯基的母亲正为他择亲的时候,她终于绝望了。
儿子与情人,她生命的两大支柱,相继坍塌,她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说的另一条主线是围绕列文展开的。
列文与安娜一样,也在生活中追寻真、善、美、所不同的是他最后不仅得到了爱情,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可以说,他的结局是对安娜的探索作出的回答。
2、主题
小说以史诗性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冲击下的俄国社会生活和
人的内心世界的躁动不安,揭示了俄国社会变革时期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展现了“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时代特点。
3、人物
安娜:追求个性解放的的女性(我要爱情,我要生活!)
卡列宁:伪君子(冷酷无情、思想僵化、只想升官)
渥伦斯基:花花公子
列文:托尔斯泰思想的影子(反对贵族和资本主义,赞扬自给自足的经济制度;反对暴力革命,主张改良、博爱。
)
4、结构
小说主要由两条线索构成。
(1)安娜和渥伦斯基、卡列宁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揭露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冷酷和腐败。
(2)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图画和农奴制改革后尖锐的社会矛盾。
5、艺术特征:
(1)出色的心理描写
注重描写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心灵辩证法”);
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来揭示其内心世界;
善于通过侧面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善于运用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2)自然而严整的拱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