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合集下载

11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 概述

11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 概述

第八章19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19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的主要文学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的文学主张、文学特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与文学地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资讯相结合。

第一节概述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主要的文学思潮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同时出现了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还有无产阶级文学。

一、概况(一)历史文化背景1. 欧美主要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矛盾激化2. 工人阶级政党出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3. 社会哲学思潮活跃,开启思想的多元时代(1)泰纳的决定论“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学说(2)唯意志论前期: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后期:尼采的超人哲学(3)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悲观主义哲学:否认历史上任何进步现象;宣称世界是由盲目的、非理性的、荒唐的意志统治的;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

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

Henri Bergson (1859-1941)柏格森的直觉认识论是一种反理性的、反科学的神秘主义。

强调人的主观认识作用。

他认为唯一的现实乃是藏在粗糙的物质外衣下的“永恒的生命洪流”,人们只有通过直觉、本能和感情进入“永恒的生命洪流”,才能认识一切事物的本质。

(二)文学发展基本特征1、三种基本思想并存(多元格局形成);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②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③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

2、开始“退回内心”;3、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三)主要文学思潮多元格局:1、无产阶级文学2、自然主义文学3、唯美主义文学4、象征主义文学5、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1.文学特征鲜明的政治倾向、无产阶级英雄、大众化的形式2.代表人物:鲍狄埃《国际歌》二、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共同的情绪:幻灭感、世纪末情绪艺术上:形式主义(重主观、幻觉、神秘)、颓废的趣味共同的美学纲领:“为艺术而艺术”共同的哲学基础:非理性的主观唯心主义(一)唯美主义A、概念唯美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而流行于后期的一个形式主义思潮。

19世纪后期文学

19世纪后期文学

四、唯美主义文学:
(一)产生:唯美主义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 在英国 。唯美主义在诗歌、小说、戏剧等 方面都有建树,同时它还渗透在绘画等艺 术领域。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 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 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 捕为标志。
唯美主义的兴起,从社会根源上来说, 唯美主义是对工商业社会的精神抗衡。
尼采
柏格森
二、多元格局的形成
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文 学和前期象征主义文学
三、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 世纪下半叶的法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传入欧美各国,主要表现在小说和戏剧领 域,它是科学主义和实证哲学的精神产儿, 同时也承继了现实主义的文学血缘。作为 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 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
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1)向社会底层开掘创作题材, 从而进一步拓展 了文学表现的领域,丰富了人物形象的画廊。
(2)强调文学家的责任是“记录”, 而不是作政 治的、历史的、道德的结论。文学家在创作时, 应该持客观、公允、冷漠的态度,才能使作品达 到绝对的真实。 (3)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都强调反映自然,但现 实主义通过典型化手法所反映的是具有内在必然 性的真实的自然,而自然主义所反映的则是随便 观察到的庸俗的自然。自然主义者反对对普遍的 现实生活进行典型的概括 。
(三)历程: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 福楼拜主张“客观”“冷漠”的创作,可 谓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先声。60年代,龚 古尔兄弟相继发表的理论和作品,标志着 自然主义文学的诞生。60年代后期,特别 是80年代,左拉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 (《实验小说论》,《论小说》(1880), 《戏剧中的自然主义》(1881),对自然 主义文学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

第八章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第八章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1821-1880): 福楼拜(1821-1880): 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的历史上, 学的历史上,起着承前 启后的作用。 启后的作用。 艺术主张: 艺术主张: 1追求真实性 2追求客观态度 3追求艺术美
平民化生活
托尔斯泰写作了《忏悔录》,内中谈道:“我否 托尔斯泰写作了《忏悔录》 内中谈道: 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我认清了,这并不是生活, 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我认清了,这并不是生活, 这不过是类似生活而已……为了理解生活,我应当去 为了理解生活, 这不过是类似生活而已 为了理解生活 理解的……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而是这些创 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 理解的 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 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 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 活的意义。 活的意义。” 他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平民化生活,他戒掉了烟酒, 他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平民化生活,他戒掉了烟酒, 开始吃素食,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打猎,他尽量干体力 开始吃素食,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打猎, 不要仆人侍侯,自己生炉子、劈柴、收拾屋子, 活,不要仆人侍侯,自己生炉子、劈柴、收拾屋子, 去井边汲水,还学干木匠活和鞋匠活。 去井边汲水,还学干木匠活和鞋匠活。
关心农民苦难
忏悔的托尔斯泰坚持“为别人做好事”,关心农民 忏悔的托尔斯泰坚持“为别人做好事” 的苦难,同情人民的疾苦。他把大量的钱分给穷人, 的苦难,同情人民的疾苦。他把大量的钱分给穷人,把 土地分给农民。村里发生火灾,他亲自参加救火, 土地分给农民。村里发生火灾,他亲自参加救火,火灾 后又积极组织救济。他放弃1881年以后所写作品的版权, 1881年以后所写作品的版权 后又积极组织救济。他放弃1881年以后所写作品的版权, 把这些钱用在社会慈善事业。至今, 把这些钱用在社会慈善事业。至今,托氏故居门口还有 一株被称为“穷人树”的老榆树,托氏常在树荫下接待 一株被称为“穷人树”的老榆树, 贫苦的农民。 千百万人成了他的兄弟” 贫苦的农民。“千百万人成了他的兄弟”,在他的藏书 室里,还有一个放着钢笔和墨水瓶的文具盒, 室里,还有一个放着钢笔和墨水瓶的文具盒,那是庄园 里的一个农民送给他的,上面刻着俄国谚语: 里的一个农民送给他的,上面刻着俄国谚语:“用笔写 下来的东西,就是利斧也砍不掉” 下来的东西,就是利斧也砍不掉”。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

外国文学
理论作品
• 《实验小说》(1880) • 《戏剧中的自然主义》(1881) • 《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
第九章19世纪后 期 非主潮文学
左拉创作的艺术特点
善于描写群体 擅长精细入微的描画 富有诗意的行文 文学题材的敏感和即时性
外国文学
第二节左拉
• 二、《萌芽》
• 《卢贡-马卡尔家族》 第13部小说。
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
• 产生根源:19世纪后半期,一些资产阶级 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满 而又无力反抗 ,对无产阶级革命不理解而又无比恐惧, 于是对现实感到幻灭,对前途丧失信心, 从而产生苦闷、彷徨、悲观、颓废的思想 情绪,即所谓“世纪末”情绪。唯美主义 和象征主义就是这种情绪的反映。 • 起源:法国 • 唯美主义——巴那斯派 • 象征主义——让· 莫瑞亚斯《象征主义宣 言》
(五)中欧和东南欧文学
• (波兰)亨利克· 显克微支(1846-1916 ):反侵略、反压迫 • 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 夫斯基先生》 • 《你往何处去》(1905年诺贝尔文学 奖) • 《十字军骑士》
(五)中欧和东南欧文学
• (波兰)鲍列斯瓦夫· 普鲁斯(18471912):反映农民反抗德国殖民者 • 《前哨》 • 《傀儡》 • 《解放了的女性》
第二帝国的存在时间是1851- 1870,即从拿破仑第三发动政 变起至色当战役全军覆没,第二帝 国崩溃止
第二帝国一个 家族的自然史 和社会史
资产阶级的向上发展 第二帝国的腐化堕落 无产者的起义 拿破仑第三在军事上的惨败
第一代:卢贡-花匠;马卡尔-走 私者
以说明 其自然 主义的 遗传说
第二代:皮埃尔· 卢贡,资产阶级 第三代:小资产者、小商人、工人

第8章 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

第8章   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

二、《萌芽》
《萌芽》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如实 描写产业工人的悲惨处境及其团结一致跟 资方进行殊死斗争的现实主义史诗。
第四节
哈代及其《德伯家的苔丝》
一、生平与创作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 纪末期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 出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父亲是石 匠兼建筑工程小包工头,主要由母亲教育 成长。他从小喜爱古典文学,并研习过拉 丁文和希腊文。
一、生平与创作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是19世纪挪 威著名戏剧作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他 出身木材商家庭,8岁时家庭破产,15岁便独自 出外谋生。先当药店学徒,兼写诗歌、剧本,后 被挪威民族剧院和挪威剧院先后聘为编剧、艺术 指导兼经理。
二、《玩偶之家》
易卜生的代表剧作《玩偶之家》描写一 个有自由独立意识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堪 家庭、社会束缚而弃家出走的故事。
第8章 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概述 莫泊桑及其《羊脂球》 左拉及其《萌芽》 哈代及其《德伯家的苔丝》 易卜生及其《玩偶之家》 乔万尼奥里及其《斯巴达克思》 杰克· 伦敦及其《马丁· 伊登》 鲍狄埃及其《国际歌》
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是19世纪中 期欧美文学的继续。其发展态势为: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仍是主流,无产阶级文学取 得长足进展,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 学和象征主义文学鼎立文坛。
二、《羊脂球》
莫泊桑的中短篇代表作《羊脂球》 (1880)描写普法战争时期,一辆由敌占 区卢昂市到仍由法军把守的海港城市第厄 普去的马车,在短短两天的旅途上所发生 的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
第三节 左拉及其《萌芽》
一、生平与创作
爱弥尔〃左拉(1840—1902)是法国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但其主要作 品大都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左拉出 身工程师家庭,7岁丧父,18岁随母亲从南 方返居巴黎。因生活困窘,中小学需靠助 学金维持,中学毕业后,便不得不流浪和 独立谋生。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第八章“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测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第八章“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测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第八章“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哪位作家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之父”?A.屠格涅夫B.福楼拜C.左拉D.托尔斯泰A.《雾都孤儿》B.《大卫·科波菲尔》C.《双城记》D.《远大前程》3.被称为“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人”的是哪位作家?A.马克·吐温B.亨利·詹姆斯C.西奥多·德莱塞D.赛珍珠A.《战争与和平》B.《安娜·卡列尼娜》C.《复活》5.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先驱”?A.詹姆斯·乔伊斯B.弗吉尼亚·伍尔夫C.威廉·福克纳D.萨缪尔·贝克特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自然主义文学主张“人类行为完全受制于遗传和环境因素”。

()2.狄更斯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悲剧。

()3.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描写贵族生活的小说,强调了个人的道德责任和社会的伦理规范。

()4.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象征主义文学主张通过象征和暗示来表达内心世界。

()5.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西奥多·德莱塞在《美国的悲剧》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面。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左拉、_______和托马斯·哈代等。

2.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讲述了一个孤儿在_______的艰难生活。

3.托尔斯泰的《复活》讲述了贵族聂赫留朵夫和女犯人玛丝洛娃之间的_______故事。

4.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波德莱尔、魏尔伦和_______等。

5.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西奥多·德莱塞在《美国的悲剧》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_______。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第1节概述一、历史文化背景19世纪最后30年中众多的社会哲学思潮的出现: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泰纳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决定论;贝尔纳的遗传学说。

二、这一时期欧美文学的基本格局●现实主义在欧美各国继续发展,在俄国和北欧则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出现: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欧美文坛多元格局的形成。

三、主要文学流派1、自然主义(1)作为创作方法的自然主义着重描写生活中的非本质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的细节,追求表现事物的外在真实,反对典型化,因而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

(2)作为文学思潮和流派的自然主义理论基础:泰纳的“三要素”决定论和贝尔纳的遗传学说;法国作家左拉对自然主义理论的阐述:《实验小说论》(1880)、《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等;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1)偏重于注意人的自然属性,主张着重描写人的遗传特性和生理本能;(2)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摄取生活中的一切细枝末节;(3)主张作家要能超党派、超政治,甚至超道德,不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3)自然主义文学的成就:自然主义文学首先出现于法国,并且在法国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80年代,德国出现了所谓“彻底的自然主义”、“每秒体”,把自然主义对细节的追求推向极端;在英国则出现了“贫民窟文学”,即赤裸裸地描写工人生活中最龌龊、最可怕的方面,如阿瑟·莫里逊的《陋巷的故事》(1894)等作品。

2、唯美主义(1)唯美主义的形成社会背景: 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理论基础:康德“自由美”的思想;文学背景: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某种反拨。

(2)唯美主义特点:A、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附庸美”,反对“为人生而艺术”;B、反对文学的倾向性、思想性,排除文艺的任何功利目的,否认理性认识对文艺的作用;C、强调、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宣扬“艺术至上”。

第08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08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中短篇小说 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
③富有立体感的人 物形象。逼真的 肖像描写。个性 化的语言动作。
《羊脂球》:
中短篇小说 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 ④精致细腻的细节描写。
《羊脂球》: 时常有人打哈欠,一个人打完,马上就有另一个跟 着打;并且人人轮流打起来,按照个人的性情、礼貌和 社会地位„„有的张着嘴大声打,有的很谦逊的赶紧拿 手挡住往外冒着热气。 „„一大群鸽子,粉红眼睛黑瞳孔,厚厚的羽毛,昂 首挺胸,一本正经地在六匹马的腿底下绕来绕去,啄者 还冒着热气的马粪,寻找它们的食物。
前期象征派
产生于法国,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唯美主义的出 现在艺术上直接启迪了象征派。 形成过程:19世纪中叶,波德莱尔提出“通感”论, 随后为兰波所继承,他们把诗歌看作思辨认识的工 具,力图以语言象征去表达他们的发现,或者像魏 尔伦那样,以音乐性去加强表现力。1886年,诗人 让· 莫雷亚斯(1856-1910)发表《象征主义宣言》, 树起了象征主义的大纛。以马拉美为首的象征派终 于形成了一股潮流。
所遭受的面。
工人们罢工时人流涌 动、声势浩大的场面
得到绘声绘色的描写。
《萌芽》(1885)
《萌芽》插图
罢工的领导 者艾蒂安是 法国文学史 上第一个有 阶级觉悟的 工人形象。
第三节 吉· 德· 莫伯桑(1850-1893)
一 、 生平: 诞生在诺曼底一个衰落的贵族家 庭。母亲的启蒙教育。 1870,普法战争;参军; 海军部与教育部职员; 福楼拜的指导。 1880年《羊脂球》,轰动文坛, 进入写作的旺盛时期。
前期象征派的艺术特点
第一,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则是化 丑为美,丑中见美。 第二,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在艺术上则以具体意 象去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它注意到语言的 某种结合能产生巨大的效果,这就是运用通感和象征 手法。 第三,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诗画结合,在语言和韵 律上精益求精,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工整优 雅。 第四,认为诗歌是神秘的,本应晦涩难懂,读者要从 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第一节法国文学与左拉一、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自然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在法国形成的文学思潮,受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医学的影响,主张创作的客观化,以事实材料整理、描绘代替主观抽象的分析,强调作品的文献性、实证性、科学性。

主要代表作家:龚古尔兄弟、左拉。

二、左拉与《卢贡·马卡尔家族》自然主义文学领袖,理论家。

理论著作:《实验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家》等。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观——对生命本源的表现;对存在事实的接受和描写;提供人类文献。

《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与社会史》。

主要作品:《金钱》、《崩溃》、《萌芽》、《小酒店》等。

《萌芽》第一部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罢工斗争的小说。

以雇佣劳动的崛起、资本与劳动的斗争、工人的愤怒为主题。

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阶级觉悟的工人运动领袖形象——艾蒂安·朗蒂耶。

晚期创作:《三名城》(《卢尔德》、《罗马》、《巴黎》)、《四福音书》(《繁殖》、《劳动》、《真理》《正义》)。

三、莫泊桑短篇小说1、小说题材分类:描写普法战争,歌颂人民爱国精神的作品:《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隆老爹》。

描写资产阶级虚荣、势利、揭露拜金主义的作品:《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

描写下层社会痛苦贫困生活的作品:《穷鬼》、《流浪儿》、《海港》。

2、莫泊桑短篇小说特点: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件、人物中发掘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

善于以大量真实生动、准确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

构思精巧、布局严谨,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

文笔优美流畅,语言明快富有表现力。

3、长篇小说:《俊友》、《一生》、《温泉》。

四、波德莱尔与《恶之花》1、波德莱尔的诗学观。

忧郁美与应合理论。

2、《恶之花》,“为法国文学带来颤栗的一本书。

”诗歌结构:序诗;忧郁与理想;巴黎写景;酒;恶之花;叛逆;死亡。

主题寓意:阴暗丑陋的都市生活描绘,表达对现实的厌倦、否定,以降生开始、以对死亡呼唤的结尾表达颓废的世界末心理和忧郁的人生主题。

3、对传统诗歌题材与审美价值的反叛。

另类的诗、别样的诗。

对丑美、恶美的挖掘,化腐朽为神奇。

通感的手法。

暗示象征和隐喻。

五、象征主义诗歌1、象征主义诗歌界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现在法国、影响欧洲的诗歌流派。

主张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内在真实,运用象征、暗示手法,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抽象的思想观念哲理,注重艺术形式与观念的融合,追求诗歌的音乐性、绘画美和形式韵律的优美。

代表人物:魏尔伦、马拉美、兰波。

魏尔伦:诗歌的音乐性。

马拉美:超现实的形上追求,意象跳跃。

兰波:非理性直觉,幻觉臆想的内在世界。

六、巴黎公社文学1、巴黎公社文学的主要内容表现无产阶级夺权斗争的英雄气概。

表现革命理想与不屈斗争精神。

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代表诗人及作品:米歇尔《和平示威》;葛莱蒙《上墙根去》;欧仁·鲍迪埃《国际歌》。

《国际歌》的主题:暴力革命,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国家。

唯物史观,国际主义,共产主义必胜信念。

复习思考题:1、巴黎公社文学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作家2、莫泊桑短篇小说主题分类与艺术特色3、自然主义文学的主张及特点4、简述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观5、《萌芽》的主题与艺术特点6、《恶之花》的主题和艺术特点7、解释概念:巴黎公社文学、象征主义、自然主义第二节英国文学与哈代一、概述1、社会状况19世纪晚期,英国正值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盛世。

资本主义长足发展;自然科学日新月异;传统道德君临上位。

3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70年代成为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

1833年能量守恒定律发现,1859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出现,英国开始对外扩张,对印度、中国进行殖民统治。

国内传统道德、清教伦理的统治。

伦理标志:绅士淑女风范,人生由义务所成。

维多利亚女王给长子的备忘录有三条:外貌服饰、待人接物、言谈举止要得体。

工业发展,清教道德却恒常不变,造成社会的沉闷、虚伪。

一切行为的前提是“这样行吗?”——人性的枷锁、创作的枷锁。

整个世态在畸形发展,一面是清教伦理的束缚;一面是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对传统文化的背叛…种种思想在相互冲击作用。

2、文学状况19世纪后期英国文学在诗歌、小说、方面均获得较高成就。

诗歌领域出现丁尼生、白朗宁,创作由浪漫主义的激情转向深沉的内省,由直抒胸臆转向客观描述、隐喻和暗示,风格由热情转向宁静(可参见《维多利亚诗选》)。

丁尼生与华兹华斯齐名,融古典与浪漫诗风为一体,清新幽雅,被成为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诗魂。

白朗宁以客观描写、心理分析见长,创作“独白体”诗。

戏剧:继莎士比亚后,没有出现影响较大的剧作家。

19世纪后期出现讲究结构、内容肤浅的“佳构剧”,到19世纪末,萧伯纳的剧作借鉴易卜生的问题剧,使英国戏剧得到复兴。

小说:维多利亚晚期的小说呈两种形态,传统模式与趋向现代的。

如哈代、高尔斯华绥、威尔斯、吉卜林等。

哈代(后文专述)高尔斯华绥创作上的传统色彩较浓,代表作品是《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写福尔赛家族的兴衰史。

庞大的福尔赛家族有企业家、房地产经纪人、食利者,几个主要家庭成员的矛盾纠葛显示其冷酷自私的性格。

尤其主人公索米斯其最高生活目的就是攫取财富、占有一切财产:豪华住宅、名画、古董、女人——福尔赛家族的群体性格就是占有欲和财产意识。

小说通过这个家族反映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的掠夺本性以及道德精神的堕落。

威尔斯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

以幻想的离奇怪诞的故事影射现实社会,著名作品有《星际大战》、《隐身人》。

吉卜林,殖民文学的代表,鼓吹白人优越,白种人的责任是以西方文明改造东方,给野蛮落后的民族以秩序、法律与文明。

为大英帝国侵略扩张唱赞歌的作家。

二、哈代与《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是跨世纪的文学巨子。

他以富于诗意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19世纪后期英国西南部乡村的生活,展示维多利亚盛世繁花锦彩的生活掩盖下的贫困、虚伪,在人与环境的悲剧性冲突中表现悲剧人生意识。

1、创作概况哈代出生在英国南部多塞特郡一个石匠家庭。

他的家乡是农业郡,几乎没有近代工业。

哈代少年时代在乡村学校读书,后到郡城的一所学校学习拉丁语言和文学。

16岁离开学校,跟一名建筑师当学徒。

1862年到伦敦,在一个名建筑师手下当绘图员,同时钻研文学、哲学。

后来因身体不能适应伦敦的气候,返回故乡。

从事建筑工作,同时开始文学创作。

青少年时代,哈代曾经虔诚地信仰上帝,后来受达尔文进化论和叔本华意志论的影响,形成返回自然、天命论、悲观论思想,往往以命运、“弥漫的宇宙意志”来解释人的行为遭遇。

因此在他叙述的乡村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作者对生活的解释总是透露出深刻的悲观无奈。

哈代生活创作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现代文明踌躇满志地胜利,传统的乡村社会惨淡解体的时代。

“一个世界已死,另一个世界却无力诞生”,在这两个世界的夹缝中,哈代由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转入对资本主义畸形关系的悲剧吟唱。

哈代的文学创作以诗歌开始。

他一生留下8部诗集,《威塞克斯诗集》、《今昔诗集》、《时光的笑柄及其它》等。

哈代的诗是他思想情感的展露,题材广泛,友谊、爱情、自然风光,对友人的思念、对生命苦难的呐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宇宙神秘意志的困惑。

诗风简朴自然,意象简单明了,注重色彩和音乐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哈代的小说主要完成在70——90年代。

这时期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造成城市贫富的对立,而且使乡村经济迅速瓦解。

70年代爆发农业危机,小农经济破产,大批农民颠沛流离。

哈代目睹并反映了乡村社会的深刻变化。

哈代一生创作14部长篇小说。

他把这些小说分为三类:罗曼史与幻想小说;爱情阴谋故事;性格与环境小说。

“性格与环境小说”是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由于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威塞克斯小说”。

早期的威塞克斯小说保留了宗法制乡村风习,具有田园诗色彩;后期威塞克斯小说转向悲剧性社会题材,以人与环境的对立批判非人化的社会环境,表现个体农业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走向崩溃,和谐的家长制关系变为畸形的金钱关系。

这些小说具有古朴的乡土民俗特点,也具有浓厚的悲观宿命意识。

如《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德伯家的苔丝》。

《还乡》以爱顿荒原为背景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在巴黎经营珠宝多年的富商克林·姚伯厌恶城市的喧嚣生活,回到故乡想投身家乡的教育事业,用现代知识武装农民。

他的新婚妻子游苔莎·斐伊热情好动,一心向往巴黎的享乐生活。

她所以结婚,就是希望丈夫带她离开穷乡僻壤。

两人不断发生误会、冲突,失望之余,终于与丈夫的表妹夫苇狄私奔,途中双双溺水而死。

克林的社会理想也因为得不到农民的理解支持而破灭,最后作了传教士。

他痛苦地意识到:“我们不能打算怎样在人生里光荣前进,而只能打算怎样不丢脸地退出人生。

”——小说中爱顿荒原的描写是英国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散文佳作。

爱顿荒原成为支配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一种永恒精神的象征,冷漠地注释着变幻无常的人生,人类在这种永恒的精神面前渺小而无力。

《卡斯特桥市长》写打草工人亨查尔酒后在集市上把妻女买给过路的水手纽逊,酒醒后悔恨不已,发誓永不喝酒。

此后勤奋努力,经营粮食生意,终于发财至富,当上卡斯特桥市长。

她的妻子以为纽逊死在海里,携女儿归来。

在一家团聚之时,亨查尔与合伙人闹翻,在竞争中破产,当年出卖妻女的丑闻被揭露。

妻子死后,与女儿相依为命,可是纽逊又突然出现,认领女儿离去。

亨查尔众叛亲离,孤独死在爱顿荒原的一个草棚里。

小说的宿命论色彩比以前的小说更为浓厚,无论他怎样赎罪,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打击捉弄。

小说的现实主义描绘也揭示出卡斯特桥古老的宗法制经济在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打击下走向没落解体的社会现实。

威塞克斯小说中成就最高的是《德伯家的苔丝》(后文专述)。

《无名的裘德》被认为是《苔丝》的姊妹篇。

写裘德的生活、爱情悲剧。

裘德是个孤儿,被穷亲戚抚养成人,当了石匠学徒。

他聪明好学,一心想进基督寺大学学习,却由于贫困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

后来受到一个庸俗的荡妇艾拉白拉的引诱,草率成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深爱着自己但已经结婚表妹淑相遇、相爱。

两人同居,生有子女。

由于不结婚而同居,受到社会习俗礼教的谴责压抑。

工作被辞退,求职住宿遭到拒绝刁难,只得四处流浪。

孩子渐渐长大,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大孩子将弟弟吊死后,自己上吊自尽。

淑受此打击,精神上完全崩溃,认为是上帝的惩罚,回到原夫的身边。

裘德穷困潦倒,酗酒而死。

在这部小说里哈代对英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以裘德和淑的命运悲剧控诉社会法律制度、婚姻制度、以及陈规陋习、虚伪的伦理道德如何扼杀人的自由意志和合理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