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口径)
中国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PPT

2015 年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 945 亿美元,增长 53%,其中在服务贸易总额中占 比近半的旅行项目是服务贸易整体逆差扩大的主要来源。2015 年上半年旅游项目 支出 1169 亿美元,增长 70%;收入 277 亿美元,增长 12%;逆差 892 亿美元,增 长 1 倍,对服务贸易逆差的贡献度为 94%。
一般贸易差额由逆转顺,私营企业进出口顺差增长较快。2015年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顺差 1261 亿美元,2014 年 同期为逆差 136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 1625 亿美元,同比略降 2.8%(见图 2-2)。
私营企业进出口顺差 2729 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60.8%;外资企业出口顺差 769 亿 美元,增长 19.0%;国有企业进出口逆差 865 亿美元,同比下降 34.2%。近期,货物 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外资企业的比重有所下降(见图 2-3),一方面说明我国对外 贸易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另一方也反映了一般贸易和内资企业进口成本的降低。
2.服务贸易
• 服务贸易收入略有增长,增速有所下滑。 • 服务贸易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旅行占比持续上升。 • 逆差国家和地区集中度较高。
服务贸易收入略有增长,增速有所下滑。2015 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收支总额达到 31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同期货物贸易总额为下降 8%。服务贸易与货物贸 易总额的比例为 18%,较上年同期高 3 个百分点.
4.证券投资
• 证券投资净资产增加。
5.其他投资
• 其他投资净资产增加。
2015 年上半年,我国其他投资项下净资产增加1931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7 倍,是资本和金融账户净资 产增加规模的 3.3 倍。其中,贷款项下由去年同期的净资产减少 203 亿美元转为净资产增加 1299 亿美元,占 其他投资净资产增加总额的 67%;贸易信贷以及货币和存款分别为净资产增加 226 亿美元和 327 亿美元。
国际服务贸易论文

国际服务贸易论文一服务贸易发展与商品贸易发展相互补充,良性互动。
一方面,服务贸易的发展节约了商品贸易所需要的成本,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效率,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另一方面商品贸易的发展,在金融,专业服务等方面促使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服务贸易发展的物质支持。
商品贸易的发展是服务贸易发展的物质基础,服务贸易的发展需建立在物品贸易的基础之上,若物品贸易发展出现停滞,则服务贸易就像无水之木,必然枯萎。
举个例子,以软件为例,首先需要IBM等电脑制造商制造出电脑提供给电脑销售者,在此过程中IBM需要面对消费者做广告,然后消费者购买回去后将电脑用于软件开发,向软件需求者提供软件包装,若是消费者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这就又涉及到了服务贸易中的金融,若是消费者需要通过培训班或者大学学习到软件编程技术就涉及到了服务贸易中的教育,但IBM的高管因为业绩良好而获得奖励上国外度假时就产生了国际服务贸易的旅游贸易。
因此,可以说商品贸易的发展才是服务贸易发展的衣食父母。
二商品贸易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商品贸易在经济的发展中贡献了主要力量,商品贸易占一国贸易的比重最高,二是在世界贸易中货物贸易亦占主要地位如下表所示,货物贸易普遍占到一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0%,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三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时至今日,从国内而言,服务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GDP所占的比重亦有一定比例,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体现的更为明显,2000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高达2534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达73亿美元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70%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占就业总数的80%。
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304.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为56亿美元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32.3%。
另从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一国服务业的增幅往往要高于商品贸易的增幅,从这个角度上说,服务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099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68亿元,增幅18%,要超过经济的增幅,另以建筑业为例,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4%。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服务贸易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27100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7.5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也由1/7上升到了1/5,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呈现出超过货物贸易的趋势,并逐步成为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在货物贸易强劲增长的支持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917.5亿美元,增长了41.7倍,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7%,高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1997年以来的10年间,服务贸易增长的势头更加强劲,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6.7%。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国中的排位也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8位,成为服务贸易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提升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已逐步显现。
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消费者服务中品质优秀的服务产品的竞争优势没有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具有现代意义的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者服务还不能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的状况进行深入地分析。
(一)服务贸易概念的界定、分类及数据来源按照WTO之《服务贸易总协定》(GA TS)的定义,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4种模式:(1)过境交付。
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信息咨询、电讯、卫星服务等;(2)境外消费。
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国际旅游、国际教育等;(3)商业存在。
指一个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商业机构提供服务,如外资服务业企业;(4)自然人流动。
货物贸易统计口径差异分析

货物贸易统计口径差异分析摘要:在货物贸易的数据统计中,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数据是资金流,海关数据是货物物流。
由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和海关在统计方法和原则上存在一定差异,部门货物贸易统计口径不一致,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货物贸易;统计;口径差异分析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加强国际收支中的商品贸易统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目前,由于这部分统计涉及海关、外汇管理等不同部门,加之时间和价格因素,统计结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标准不符,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货物贸易统计概述目前,涉及货物贸易统计的部分主要包括外汇局从跨境资金流动角度进行的国际收支统计和海关货物进出口物流统计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方面,该局侧重于海关统计结果。
具体而言,国家外汇管理局依靠银行系统通过监测资本流动来进行统计。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方法应该是现金收支实现制度,以我国经济资金的实际流入和流出为基本判断标准。
此外,它还包括国内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货物贸易,如国内海运对于特别监管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通过背书和转让货物仓单进行的货物转售交易,货物可能会保留,但仍包括在国际收支货物贸易统计中。
还有大海关统计是通过企业申报进出口货物实现的,统计依据是货物的实际进出口情况。
可以说,物流和资金流动实际上是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的两种具体形式。
两者都是基于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商品贸易判断标准是一致的。
然而,外汇局和海关更注重货物贸易的统计角度,它们的实际统计做法也有所不同。
图1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差额二、货物贸易统计口径差异分析(一)数额差异海关统计的进出口金额与外汇局统计的企业实际外汇收支不一致。
首先,不同的定价方法会导致差异。
海关统计的进口数据为CIF价格数据,包括运费、保险费等;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统计中,运费和保险费不包括在货物贸易统计的范围内,而是归入服务贸易下相应的交易代码。
国际收支分析

数据分析DATAINTE山GENCE 国际收支分析2020年国际收支状況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989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继续处于合理区间;跨境资金双向平稳流动,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一是货物贸易保持较高顺差。
2020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为5338亿美元。
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进口与2019年基本持平,均明显好于预期。
分季度看,货物贸易顺差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走势:一季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顺差规模明显回落;二至四季度,通过采取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我国率先复工复产,弥补全球产出缺口,顺差较快恢复。
二是服努贸易逆差收窄。
2020年,服务贸易逆差1453亿美元,同比下降44%。
其中,旅行逆差1162亿美元,同比下降47%,主要是在疫情影响下,跨境出行受限,旅行收支大幅萎缩。
三是直接投资延续较高顺差,证券投资双向交易活跃。
2020年,直接投资顺差1034亿美元,同比增长78%。
其中,对外直接投资10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境内主体对外投资保持理性有序;来华直接投资2130亿美元,同比增长37%,表明境外投资者看好我国经济长期发展潜力。
证券投资项下双向流动更加活跃,对外证券投资和来华证券投资均表现为增长。
总体来看,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77数据分析 DATAINTEUGENCE银行结售汇银行结售汇顺差收窄,市场主体结汇意愿回落。
2021年1月,银行结售汇顺差40« 亿美元,环比冋落39% (见图1 )。
其中, 货物贸易结®汇顺差412亿美元,为主要顺 差项目.2020年年底前,我国货物出口和顺差规模通常较高,春节前企业资金需求增 加,因此贸易项下结汇比较集中。
市场主体预期稳定,结售汇行为保持理性。
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与统计

二、按操作性统计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按操作性统计分类的根据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一规定和统一使用的各国国际收支帐户形式。这种国际收支帐户的格式和项目构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发生经贸往来所共同遵循的标准。 将服务贸易分为两类: 一是要素服务贸易 二是非要素服务贸易
三、按照理论逻辑分类(二)以服务产品和服务业为标准1.金融服务贸易2.保险服务贸易3.国际旅游服务贸易4.建筑与工程服务贸易5.专业服务6.空运与港口运输服务贸易7.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服务贸易
(三)以要素密集度为标准
2022/10/30 16:51:1716:51:1730 October 2022货物贸易顺差为3216亿美元,增长3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国际核心服务贸易以作为产品的服务的国内分类为依据: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4:51:17 下午4:51 下午16:51:1710月-22十月 224:51 下午10月-2216:51October 30, 20222012 年,证券投资顺差478 亿美元,增长1.4:51:16 下午4:51 下午16:51:1610月-22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非要素服务贸易”概念是相对于“要素服务贸易”概念而言的,它是指与国际间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流动无直接关联的国际服务贸易流量。支出2026 亿美元,下降6%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MOMODA POWERPOINT(3)逻辑分类不能现实地反映当代国际经贸关系的综合性特点(2)有利于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操作实践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服务贸易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27100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7.5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也由1/7上升到了1/5,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呈现出超过货物贸易的趋势,并逐步成为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在货物贸易强劲增长的支持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917.5亿美元,增长了41.7倍,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7%,高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1997年以来的10年间,服务贸易增长的势头更加强劲,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6.7%。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国中的排位也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8位,成为服务贸易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提升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已逐步显现。
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消费者服务中品质优秀的服务产品的竞争优势没有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具有现代意义的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者服务还不能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的状况进行深入地分析。
(一)服务贸易概念的界定、分类及数据来源按照WTO之《服务贸易总协定》(GA TS)的定义,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4种模式:(1)过境交付。
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信息咨询、电讯、卫星服务等;(2)境外消费。
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国际旅游、国际教育等;(3)商业存在。
指一个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商业机构提供服务,如外资服务业企业;(4)自然人流动。
2023年我国推动服务贸易较快发展的措施分析

2022年我国推动服务贸易较快发展的措施分析2022年,商务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基调,以管理、服务和促进为核心,实行乐观措施推动服务贸易较快进展。
一、服务贸易进展总体向好一是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外贸占比进一步提高。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按国际收支口径,不含政府服务,下同)总额达34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
估计全年将超过4700亿美元,增幅约13%,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10.8%,较上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贸易逆差连续扩大。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
服务出口13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进口2072亿美元,同比增长19.2%,高于出口增速12.7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由上年同期的451.5亿美元增加至701亿美元,同比增长55.3%,且主要集中于运输服务、旅游、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服务类别。
三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长较快,服务贸易结构逐步优化。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高附加值服务出口连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其中,询问出口总额为24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占全国服务出口总额的17.6%。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占比为7.7%。
保险服务、广告宣扬、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占比虽小,但出口增幅显著。
二、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一是承接服务外包持续较快增长,吸纳就业作用明显。
2022年1-10月,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09753份,合同金额457.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5%,执行金额34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
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1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5%,执行金额237.3亿美元,同比增长45.1%。
备案登记服务外包企业19973家,从业人员405.8万人,其中高校(含大专)以上学历276.5万人,占总数的68.1%,吸纳就业的力量与规模逐步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口径)
2017年12月
项目按人民币计值
(亿元)
按美元计值
(亿美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贷方
借方
2,081 316 16,090 2,440 -14,009 -2,124
1.货物贸易差额
贷方
借方
3,442 522 14,617 2,217 -11,175 -1,695
2.服务贸易差额-1,361 -206
贷方1,473 223 借方-2,834 -430 2.1加工服务差额106 16
贷方107 16 借方-1 -0 2.2维护和维修服务差额28 4
贷方48 7 借方-20 -3 2.3运输差额-336 -51
贷方246 37 借方-582 -88 2.4旅行差额-1,167 -177
贷方232 35 借方-1,399 -212 2.5建设差额55 8
贷方110 17 借方-55 -8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差额-53 -8
贷方28 4 借方-81 -12 2.7金融服务差额21 3
贷方33 5 借方-12 -2 2.8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146 -22
贷方33 5 借方-179 -27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
额58 9 贷方185 28 借方-127 -19
2.10其他商业服务差额108 16
贷方436 66 借方-328 -50
2.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差额-17 -3
贷方 4 1 借方-22 -3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16 -2
贷方12 2 借方-28 -4
注:
1. 本表所称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和服务口径一致,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
月度数据为初步数据,可能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季度数据不一致。
2. 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按美元编制,当月人民币计值数据由美元数据按月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得到。
3.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指标解释:
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交易,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口径相同。
1.货物贸易: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
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
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
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
2.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2.2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2.3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
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2.4旅行:指旅行者在其作为非居民的经济体旅行期间消费的物品和购买的服务。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非居民以及停留期限不限的非居民留学人员和就医人员提供的货物和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
2.5建设服务:指建筑形式的固定资产的建立、翻修、维修或扩建,工程性质的土地改良、道路、桥梁和水坝等工程建筑,相关的安装、组装、油漆、管道施工、拆迁和工程管理等,以及场地准备、测量和爆破等专项服务。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在经济领土之外提供的建设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在我国经济领土内接受的非居民建设服务。
2.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指各种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
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人寿保险和年金、非人寿保险、再保险、标准化担保服务以及相关辅助服务。
2.7金融服务:指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但不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项目所涉及的服务。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
2.8知识产权使用费: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许可使用无形的、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和专有权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或原型的行为。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使用的非居民知识产权服务。
2.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通信服务以及与计算机数据和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但不包括以电话、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交付的商业服务。
贷方记录本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借方记录本国居民接受非居民提供的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
2.10其他商业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其他类型的服务,包括研发服务,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技术、贸易相关等服务。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其他商业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其他商业服务。
2.11个人、文化娱乐服务: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与个人、文化和娱乐有关的服务交易,包括视听和相关服务(电影、收音机、
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健康、教育等)。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相关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相关服务。
2.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指在其他货物和服务类别中未包括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和购买的各项货物和服务。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购买的别处未涵盖的货物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