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论语》节选
六年级课外复习资料诗词论语古文

六年级课外复习资料《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则【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
小学六年级必背论语四十则

补读《论语》四十则1、子z ǐ曰yu ē:“学xu é而ér 时sh í习x í之zh ī,不b ù亦y ì说shu ō乎h ū?有y ǒu 朋p én ɡ自z ì远yu ǎn 方f ān ɡ来l ái,不b ù亦y ì乐l è乎h ū?人r én 不b ù知zh ī而ér不b ù愠y ùn,不b ù亦y ì君j ūn 子z ǐ乎h ū?” 译y ì文w én:孔k ǒn ɡ子z ǐ说shu ō:“学xu é了le 又y òu 时sh í常ch án ɡ温w ēn 习x í和h é练li àn 习x í,不b ù也y ě是sh ì很h ěn 愉y ú快ku ài 的de吗m ɑ?有y ǒu 志zh ì同t ón ɡ道d ào 合h é的de 人r én 从c ón ɡ远yu ǎn 方f ān ɡ而ér 来l ái,不b ù也y ě是sh ì很h ěn令l ìn ɡ人r én 高ɡāo 兴x ìn ɡ的de吗m ɑ?人r én 家ji ā不b ù了li ǎo 解ji ě我w ǒ的de 学xu é说shu ō,我w ǒ也y ě不b ù怨yu àn 恨h èn 、恼n ǎo 怒n ù,不b ù也y ě是sh ì一y í个ɡè品p ǐn 德d é高ɡāo 尚sh àn ɡ的de 君j ūn 子z ǐ吗m ɑ?” 2、子z ǐ曰yu ē:“巧qi ǎo 言y án 令l ìn ɡ色s è,鲜xi ǎn 矣y ǐ仁r én。
论语节选及译文

^《论语》节选(27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六年级上册 《 论语》摘选

论语(下)摘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背诵内容(五)先进篇第十一【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通悦)。
”翻译: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11.7】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通无)。
”翻译:孔子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翻译: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11.15】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翻译: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
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11.16】子曰:“过犹不及。
”翻译: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11.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翻译: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
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11.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翻译:孔子说:“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11.22】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11.26】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翻译: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颜渊篇第十二【12.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规律去做,这就能得到仁了。
只要“克己复礼”,天下任何人能得到仁。
【12.1】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孔子说:“不合礼节的不看,不合礼节的不听,不合礼节的不说,不合礼节的不做。
《论语》节选

注释: 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弟子。仁:此指如何实现仁政。 于:向。行:推行。五者:五个方面。于:在。为(音“围”)仁:实现 仁政。之:指“五者”。恭:恭敬谨慎。宽:宽容。信:守信用。敏:机 敏。惠:有利于人。则:就。侮:音“五”,侮辱。得众:得到众人的拥 护。人任:人们敢于把重要任务交给他。有功:办事有成效。使人:让人 听从指挥。
(二)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 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 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 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 “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2)孝弟:孝,奴隶社 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 ) 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 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 在上位的人.(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 法.(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
(十三)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
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 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读解】 在“晋灵公不君”的故事中,士会劝晋灵公说:“人谁 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宣公二年》) 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 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君子 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 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 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度.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hū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 sh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六年级必背论语名句五十则(个别字注音版)(1)

六年级:《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则【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yú jǔ)。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feǐ)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yú)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篇一: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六年级必背)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节选)上学期学而第一1.【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2.【原文】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原文】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4.【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5.【原文】慎(shèn)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6.【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7.【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8.【原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为政第二9.【原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0.【原文】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yú jǔ)【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1.【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2.【原文】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精神倦怠而无所得。
13.【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14.【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八佾(yì)第三15.【原文】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在自己庭院居然表演天子享用的舞蹈,如果这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能容忍?16.【原文】《关雎(jū)》,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17.【原文】成事不说,遂(suì)事不谏(jiàn),既往不咎(jiù)。
【译文】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
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
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18.【原文】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
”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
”里仁第四19.【原文】朝(zhāo)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晨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就算晚上死去也无遗憾了。
20.【原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思念的是法制,小人思念的是恩惠。
21.【原文】夫子之道,忠恕(shù)而已矣。
【译文】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22.【原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23.【原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译文】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4.【原文】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译文】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25.【原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年迈而担忧。
26.【原文】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7.【原文】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公冶(yě)长第五28.【原文】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29.【原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30.【原文】我不欲人之加诸(zhū)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译文】我不愿意别人加在我身上的事物,我也不愿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
31.【原文】敏而好学,不耻(chǐ)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他(孔文子)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雍(yōng)也第六32.【原文】一箪(dān)食,一瓢饮(yǐn),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颜回这个人,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他可以快乐地居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忍受每天只有一盒饭、一碗水的清贫生活。
即使面对任何人都无法忍受的苦难,他也绝不会改变他对他的理想所抱持的乐观态度。
33.【原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4.【原文】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35.【原文】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山。
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zhì)者乐,仁者寿。
【译文】智者以水为乐,仁者以山为乐;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36.【原文】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wǎng)也。
【译文】君子可以被摧折,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述而第七37.【原文】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juàn),何有于我哉(zāi)?【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一些呢?38.【原文】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39.【原文】子在齐闻《韶(sháo)》,三月不知肉味。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
40.【原文】饭疏食饮水,曲(qū)肱(gōng)而枕(zhěn)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41.【原文】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42.【原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43.【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值得效法学习的人。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4.【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化教育,言行教育,忠诚教育,诚信教育。
45.【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qī)【译文】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
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46.【原文】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意思是:“孔子说: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泰伯第八47.【原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48.【原文】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译文】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
49.【原文】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yì),任重(zhòng)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yǐ),不亦远乎?【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50.【原文】兴(xīng)于诗,立于礼,成于乐(yuè)【译文】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51.【原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子罕(hǎn)第九52.【原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君子住的地方有什么简陋的啊?53.【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54.【原文】吾未见好(hào)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我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55【原文】三军可夺帅也,匹(pǐ)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56.【原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
【译文】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
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57.【原文】知(zhì)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8.【原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