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肿瘤术后尿崩症的观察护理
垂体瘤手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进展

垂体瘤手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进展邬闻文;金奕【期刊名称】《上海护理》【年(卷),期】2012(012)006【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垂体瘤;尿崩症;护理进展【作者】邬闻文;金奕【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193;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垂体瘤是蝶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位于鞍内,也可向鞍上或鞍旁发展,发病年龄以成人居多,占颅内肿瘤的10%,居第3位,发生率为10%,但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高达25%[1-2]。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包括经额入路手术、经鼻蝶窦入路术和伽马刀手术。
由于垂体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垂体瘤病变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手术方法最新颖、创伤小的经鼻蝶窦入路术,也可能导致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引起多种临床并发症。
中枢性尿崩症是垂体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心悸、脉压减少、皮肤弹性变差等。
术后尿崩症可引起人体内水代谢紊乱,阻碍人体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现将垂体瘤手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临床诊断标准[3]垂体瘤手术后出现尿崩症主要以实验室检查为临床诊断依据:① 血浆钠浓度超过142 mmol/L,血浆渗透压>300 mOsm/kg;②尿比重小<1.010,或者尿渗透压<300 mOsm/kg;③尿量大于300 mL/h,连续3 h,或者尿量大于30 mL·kg-1·d-1。
2 手术后发生尿崩症的影响因素2.1 疾病因素2.1.1 肿瘤的部位向鞍上或鞍旁生长的肿瘤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鞍内肿瘤患者。
可能与肿瘤位置深,术中刺激相对增加、手术创伤大、对周围垂体组织和下丘脑等影响较大有关。
2.1.2 肿瘤类型和钙化程度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无功能性腺瘤、泌乳素腺瘤等几种类型的肿瘤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术后尿崩症东发生率最高,其次依次是生长激素腺瘤、无功能性腺瘤、泌乳素腺瘤,原因可能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更具侵袭性,更易引起水代谢紊乱[4]。
尿崩症

3、每日监测血电解质变化,及时发现核处理水电解质紊乱。
4、使用抗利尿激素时注意观察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尤其是血压的监测;同时注意观察尿量,以防止尿量减少导致水中毒。
5、加强皮肤护理,多尿期间保持床单位、衣库的整洁、干燥,勤擦洗、勤更换。
6、做好饮食宣教工作,多尿期间减少利尿性水果的进食,以防影响观察指标。
尿崩症护理
一、概念
尿崩症指每24小时尿量大于4000ml,相对比重低于1.005以下,病人表现为口渴、多饮。颅脑手术后尿崩症常见于第三脑室前部肿瘤,尤其是咽骨管瘤或鞍区附近肿瘤(垂体瘤)手术后,一般以垂体瘤最为常见。
二、产生原因
丘脑下部的视上核、室旁核细胞产生抗利尿激素,经垂体输送至垂体后叶储存。术中这些部位任何一处损伤均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不能浓缩,尿量异常增多,密度降低。
三、分类及表现(1)、一过来自多尿:术后开始出现,持续数日即消失。
(2)、持续性多尿:术后长期持续尿崩。
(3)、三相型:术后2~6日出现多尿,数日后减轻或消失,几天后再次出现持续性尿崩。
四、护理要点
1、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以利于及时发现体液失衡,补液时每小时尿量超过300ml、未补液时尿量超过150ml及时汇报医生。
鞍区肿瘤患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合检测尿 比重判 断是 否 并发 尿崩 症。 ( ) 切观 察 尿色 及 比 2密 重 , 日作尿常规检 验 : 每 尿崩 症患儿 由于 丘脑下部 至垂 体后 叶 通路受损 , 利尿激 素分 泌和 释放减少 , 抗 不能促使 水分在 肾远
应用激素 , 控制体温 在 3 ℃以下 , 免高热增 加脑细 胞缺 氧和 6 避 高代谢对机体 的消耗 , 降低脑组 织对 手术刺激 的反应 , 护脑 保 细胞 。护理措施 : 1 严密 观察意识 、 () 瞳孔 及生 命体征 变化 : 定
管接 密闭式引流袋 , 准确测量并记 录尿量 , 每小时记 录 1 , 次 3d 后清醒患儿可拔除尿 管 , 每次排尿 后用 量杯测 量 , 意识不 清者 可改用接 尿袋 。发现尿量异常增加 : 按成人 >20m/ 比重低 5 l h,
例 。术后 发 生 尿 崩 症 8例 占 2 .9 中 枢 性 高 热 5例 占 7 5 %; 1.4 , 中昏迷 >3d者 3例 ; 72 % 其 胃肠功能紊乱及应激性 溃疡 4
例 占 1 .9 有 2种以上并 发症者 3 。 3 7 %; 例 2 并发症护理体会
1 0 l 0m 以下 , 0 出现心 率缓 慢 , 嗜睡 , 查血 清钾达 7 5m o L立 . m l / 即停止补钾 、 少垂 体后 叶素用量并对 症治疗后好转 。治 疗期 减
后叶素 5U每 日2次肌 内注射后 , 尿量 由每 日450m 骤减 至 0 l
收集我 院行小儿鞍 区肿瘤手术者 2 例 , 1 , 1 例 ; 9 男 6例 女 3
年龄 2 —9岁 ; 中垂体瘤 9例 , 其 颅咽管瘤 1 例 , 1 鞍结节脑膜瘤 2
护士考试神经外科护理学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护士考试神经外科护理学选择题试题及答案【A型题】1.脑室穿刺引流术后一般每天引流脑脊液量不超过()。
A.200mlB.100mlC.300mlD.400mlE.500ml2.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方法中最普遍的是()。
A.脑室-腹腔分流B.脑室-心房分流C.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D.第三脑室造瘘术E.脑室外引流3.脊髓压迫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运动障碍B.意识障碍C.反射障碍D.感觉障碍E.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尿崩24h尿量超过()。
A.3000mlB.3500mlC.4000mlD.4500mlE.5000ml5.脑疝急救首选的治疗药物为()。
A.20%甘露醇B.地塞米松C.呋塞米D.苯巴比妥钠E.地西泮6.三叉神经痛最突出的特点是()。
A.中年后起病B.食欲下降C.疼痛D.睡眠紊乱E.生活质量下降7.治疗急性颅内压增高的首选药是()。
A.50%葡萄糖B.20%甘露醇C.30%尿素D.25%山梨醇E.地塞米松8.颅后窝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禁忌()。
A.脱水药物B.脑室穿刺C.腰椎穿刺D.抬高床头E.心理指导9.颅内低压综合征腰穿测压,压力低于()属于重型。
A.35mmH2OB.40mmH2OC.45mmH2OD.50mmH2OE.55mmH2O10.癫XI持续状态紧急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吸氧B.静脉推注安定C.四肢约束D.气管插管E.运用抗癫XI药物11.开颅术后继发颅内出血的观察内容不包括()。
A.呕吐B.头痛C.生命体征D.肢体活动E.尿量12.颅内转移瘤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
A.女性多于男性B.常有肿瘤病史C.发病迅速,进展快D.颅内压增高E.肺膜刺激症状13.术后发生脑水肿,床头抬高()。
A.0°~50°B.5°~15°C.10°~30°D.30°~45°E.45°~60°14.脑水肿一般在术后()到达高峰。
神经外科病情观察

神经外科—一般护理要点二 瞳孔的观察
• 是判断脑波存在及脑干功能损害程度的主要指 标之一。
• 观察内容:大小、是否正圆、对光反射。 • 正常直径:3~4mm • 当瞳孔轻度增大,对光反射迟钝,可能是颅内
高压。 • 单侧瞳孔散大:同侧颞叶钩回疝。 • 双侧瞳孔散大:颞叶钩回疝继续不断恶化,病
情危急。 • 双侧针尖样瞳孔:桥脑出血。
– 血浆渗透压升高 – 血钠升高、脱水
神经外科—一般护理要点一
明显的颅内压增高“三联症”; 头痛:晚间,晨起,呈喷射状; 呕吐 视神经盘水肿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的降低,脑缺血甚至脑死亡 2.脑移位和脑疝 3.脑水肿 4.库欣(Cushing)反应 5.胃肠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6.神经源性肺水肿
• 去脑强直:表现为所有肢体均
呈过伸状态,角弓反张,头向后仰, 肘伸直,上臂外旋,腕和手指向掌 侧屈曲,下肢强直性伸直,足向庶 侧屈曲。中脑和桥脑之间损伤可产 生去脑强直状态。表示幕上深部有
严重损伤。 • 肢体弛缓性瘫痪而对强刺
激无反应,表示桥脑-延髓 部损伤。
神经外科—一般护理要点五 生命体征监测
• 神经功能的监护是指对肢体运动、感觉、反 射以及对颅神经的密切观察。
• 发现病人出现一些较为明确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 单瘫、偏瘫等或原有的神经障碍加重,都要考虑病 情加重或继发性损害的可能。
• 检查: • 病人的合作程度,清醒而合作的病人,肢体的肌力可
用被动地活动病人的肢体判断。肌力:肢体的自主 运动和对抗阻力的能力来测定。 • 不能合作的病人,根据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的反应来 判断其运动功能。
• 意识清醒的标准:病人对熟悉的人事,时 间,和空间能否正确定向作为意识清醒的 标准。
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护理查房

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护理查房一、概述鞍区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鞍区结构复杂,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电解质主要是指血清中钾、钠、氯的含量,正常血清Na+浓度是130-150 mmol/L,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 mmol/L,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7-106mmol/L。
如果上述离子出现值的异常,就称之为电解质紊乱。
血清Na+浓度低于130mmol/L为低钠血症;血清Na+浓度高于150 mmol/L为高钠血症;主要原因是水和钠不同比例的丢失,我科常见于水的摄入减少(如下丘脑损害引起的原发性高钠血症)、排尿过多(尿崩症)、钠的潴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为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mol/L为高钾血症,主要原因是由于钾的摄入不足(患者厌食偏食)、钾排出增多(尿液丢失)。
血清氯浓度值的异常一般与血清Na+浓度值的异常相伴发生。
二、病例简介患者林惠泉,男,56岁,于2011年9月18日18时因双眼视物模糊2月余入院。
根据病史和2011年9月5日我院头颅MRI提示,诊断为左侧额顶叶术后改变;鞍上池上占位等,并做相关体查。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脱水,抗炎,对症,支持,营养等综合处理。
患者于9月28日在气管全麻下行“鞍上池区占位显微切除术”,术后行抗炎,止血,醒脑,营养神经,抗癫痫对症支持处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第一天生命体征平稳,尿量约6500ml,查血常规、生化基本正常,术后第二天尿量约5755ml,入量约5000ml,复查血常规提示WBC:21.3×10^9,尿比重1.005,予垂体后叶素6U皮下注射,其他治疗同前。
术后第三天尿量约5700ml,入量约5000ml,复查血常规提示WBC:14.09×10^9,治疗同前。
至10月9日患者诉头晕,精神、睡眠差,尿量2400ml,复查血电解质提示Na 121.6 mmol/L,Cl 87.7 mmol/L,提示低钠低氯,补钠补氯,停用垂体后叶素、甲强龙等治疗,其余治疗继续。
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的处理

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的处理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电解质紊乱为术后两⼤并发症。
⽔电解质的紊乱很容易导致颅内⽔肿加重、抽搐、呕吐、腹胀等⼀系列问题,需要⼤家注意。
尿量>200ml/h或24h尿量⼤于>4000ml,尿⽐重<1.005,尿渗透压尿崩症定义:⼀般认为尿量尿崩症定义:⼉童>3ml/(h*kg)<200mmol/L,应视为尿崩症,⼉童尿崩症的处理:1、准确记录每⼩时液体输⼊量,饮⽔量,尿量,给垂体后叶素或弥凝的具体时间。
以及24⼩时总输液量、饮⽔量、尿量。
2、连续2⼩时,每⼩时尿量都超过所要控制的⽬标值即可给药;1⼩时内尿量超过⽬标值2倍也应该给药。
严重者或者不能进⾷者予垂体后叶素肌注,能进⾷者改为⼝服弥凝(醋酸去氨加压素⽚),期间根据尿量变化变化调整剂量,并控制液体量和饮⽔量。
尿崩症出现后患者常伴有明显的⼝渴(⼀般会持续2到3天,甚⾄会更长),这时候⼀定要注意控制液体⼊量(饮⽔量+输液量),⼝服弥凝期间不限制液体⼊量容易⽔中毒。
⼉童患者极度的⼝渴会哭闹不⽌,家属可能会偷偷给患⼉⽔喝⽽不记录下来,因此要和家属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和后果,提⾼他们的医从性。
尿崩期间⼤量尿液的排出带⾛⼤量的电解质,极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要每天甚⾄每天数次复查电解质,并及时纠正电解质。
低钠⾎症我们先来说最常见的低钠⾎症注意:这是补钠公式,不是脱⽔的补液公式,分清两者的区别。
注意:中重度低钠或伴随其它急性症状需要及时纠正⾎钠浓度时,⼀般⽤3%浓度的NaCL,静滴,补钠量为:如果患者能⼝服,静滴再加⼝服10%的浓氯化钠。
平时纠正低钠⾎症予10%的浓氯化钠⼝服即可。
因为⼝服⽐静脉滴注安全,不必像静滴那样严格的计算,平时尽量选择⼝服补钠,对于加⼤剂量⼝服浓钠后仍不能改善者再予静滴。
正常⾎清钾(K+)浓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
通常⾎清钾<3.5mmol/L时称低⾎钾。
鞍区肿瘤术后尿崩症处理

尿崩症期间水与电解质的补充
• 尽早经口或鼻饲补液,按每小时的尿量来确定饮 水量或鼻饲水量
• 静脉输液量成人为1500毫升/天,相当于由皮肤和 呼吸道丢失的水量
• 钾的补充按每1000毫升尿量补充1克氯化钾来估 算,大部分经口服或鼻饲给入;静脉补充氯化钾 一般为2克/天。钠的补充为氯化钠4克/天
• 参照每12小时的血电解质监测,予以调整
整理课件
1例术后多尿,未经确定为尿崩症,而 多次使用抗利尿剂;另1例确定为尿崩症的 病人开了垂体后叶素较大剂量的长期医嘱
两例均导致医源性类似 SIADH 的水中毒 表现,经及时停用抗利尿剂,并限制入水, 才脱离险境
整理课件
对电解质紊乱的认识
• 除了高钠血症与尿崩症密切有关以外,低钾血 症也与尿崩症有关
• 尿量增多的病人,须额外补充钾制剂以防治低 钾
• 钾的补充按1克氯化钾/1000毫升尿量来估算,大 部分由口服或鼻饲给入
整理课件
低钠血症
术后形成低钠血症的原因可能有二:
• 肾脏排出的钠过多,导致体内钠的绝对量减 少而形成,即所谓 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
• 体内保留的水分过多,导致血液内钠的稀释而 形成,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体重增加,即所 谓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
3例术后尿崩症的病人,在尿量每小时小于50 毫升时,被当作 “急性肾衰” ,或由于心率过速 、血压下降被当作“心衰”,而被严格限制入水量 ,结果都濒临严重休克, 出现意识障碍
经立即施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均显著偏低;血 液生化检验结果均显示血浓缩;才明确是尿崩症处 理不当所致。给予补液、抗利尿剂和纠正酸中毒后 ,才转危为安
4. 对抗利尿剂的剂量未经探索,首次剂量过 大导致少尿或无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区肿瘤术后尿崩症的观察护理
鞍区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以垂体腺瘤﹑颅咽管瘤为多,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手术切除是鞍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尿崩症是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为进一步认识和探讨尿崩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我们对26例鞍区肿瘤切除术后病人进行严密监测、系统观察和预见性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6例,女11例,男15例,年龄24~61岁。
所有病例经CT或MRI显示鞍区占位,其临床表现为头痛11例,闭经、溢乳20例,视力减退8例,肢端肥大、性功能减退2例,颅内压增高2例,视野缩小8例。
其手术方式:经鼻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垂体腺瘤。
2 护理体会
2.1 鞍区肿瘤术后并发尿崩症是由于蝶鞍区周围有重要的结构,手术切除肿瘤难度、切除面积大。
术中因机械性的牵拉易损伤垂体后叶和垂体柄,引起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1]。
肿瘤减少,体液调节机能紊乱而大量排尿,出现尿崩症,切除得越彻底,这种影响就越大。
术前与主管医生全面了解病人情况,如肿瘤大小、位置,推断出垂体后叶垂体柄受损情况,为术后尿量的观察提出侧重点。
2.2 尿崩症:是指尿量大于200 ml/h,尿渗透压小于200 mmol/L,血渗透压大于300 mmol/L,尿比重小于1.005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
随着尿量的增多,尿液颜色变淡,病人体重降低。
尿比重下降,最低可达1.000。
本组21例病人有此表现。
临床表现为多尿、夜尿、口渴、多饮症状,四肢无力、神智淡漠、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心血管系统方面有不规则心律快而弱,缺钾严重时,尿的浓缩功能下降,会加重多尿、夜尿,血钾小于
3.5 mmol/L、血钠小于135 mmol/L。
根据术后尿量的观察,及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 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改变,特别是意识变化:每日对病人进行格拉斯哥评分,评价意识障碍表现,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SpO2甚至监
测中心静脉压,同时观察病人皮肤弹性。
当出现低钠血症/高钠血症时,病人首先表现为意识淡漠,嗜睡、皮肤、黏膜干燥、甚至眼眶下陷。
出现意识障碍者首先排除颅内压增高情况,如脑水肿、脑出血、颅内感染等。
2.4 病情观察及护理
2.4.1 密切观察病情,鞍区肿瘤术后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因此,准确记录病人每小时尿量及24 h出入量,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对于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所有病人在输液前均给予常规抽血及留取尿标本,以检测血、尿电解质。
本组病人术后前3 d血电解质多正常,术后4~6 d发生CSWS时,血钠均低于正常水平,而尿钠升高。
因此,我们在对病人监测时注意:前3 d如有血钠下降趋势应提高警惕,注意CSWS发生的可能性。
若尿酸浓度正常,血钾浓度升高也提示CSWS的存在[3] 。
当出现下列情况:(1)低血钠伴有多尿;(2)尿钠升高,而尿比重正常;(3)低血钠限水后不能矫正反使病情变化时,更高度怀疑CSWS[4]。
2.4.2 掌握补液、补盐及用药技巧,合理执行医嘱:能经口进食者,根据检验结果,进行针对性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含盐较高的食物,如咸菜等。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鼓励经口补盐、补液,最好使用有刻度的容器饮水,以便更好地掌握饮水量。
饮水时适当加一些食用盐,浓度以0.9%为宜。
服用饮料时,注意变换饮料品种,以增加其饮水的愿望,从而按计划完成补液量。
2.5 遵医嘱用药治疗:在本文病例中,均全部采用垂体后叶素6~12 U皮下注射。
在使用垂体后叶素的过程,监测每小时尿量,单位时间内尿量减少,及时通知医生,停止注射,避免发生尿少、尿闭。
2.6 心理护理:手术切除是鞍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后出现尿崩症是垂体腺瘤常见的并发症。
术前病人和家属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术后不能接受尿崩症的现象,误认为因手术造成的而出现合作性差、烦躁。
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式、出现尿崩症的原因、机率的大小、症状及应对措施。
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感受。
与病人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术后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减少不良刺激,经常巡视病房,对病人表示理解、同情并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充分发挥亲人劝导、安慰作用,并限制与其他焦虑病人接触。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参考文献:
[1] 刘春兰,金昌兰. 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115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2.
[2] 郭萍. 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预见性探讨[J]. 当代护士,2003,5:1.
[3] 高寒,张嘉林,漆松涛.脑性耗盐综合征[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4):438.
[4] 聂胜男,于素娟,朱述琳,等.鞍区肿瘤术后脑性耗盐综合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8(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