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社会学华师社会学考研82页PPT
第四讲--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社会学》华师社会学-考研PPT课件

异质性和不平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精确地 加以测量。社会结构的差别与变化即可以通过 这两种形式的分化程度上的差别与变化反映出 来。
.
8
布劳定义下的社会结构,其变化形式有 如下几种:
社会位置本身没有变化,而在这些位置上的 人口分布则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会改变由 单一参数表示的不平等或异质性的程度。例 如收入不平等或种族异质性。
在劳动力结构方面,体力劳动者远多于脑 力劳动者,无文化层劳动者远多于高文化 层劳动者;
.
19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方面,基本上只依靠劳 动力密集;
在生产力地区结构方面,不同自然、地理 条件的地区之间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结构、生产组织 结构及收入分配结构方面都存在着法定的 或准法定的特殊社会阶层或社会集团。
.
3
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 出发点! ——迪尔凯姆
.
4
关于社会结构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最具代表 性观点是美国当代结构主义理论大师彼特· 布劳的结构变迁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结构的组成是指由个人 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或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据的 位置,以及他们之间表现出来的交往关系。
.
新参数出现或旧参数消失,从而改变参数框架本身。 如新国家、新宗教的诞生,或民族融合的实现等。
.
10
社会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位、角色 、群体和制度。
社会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的主体—— 人及其生存活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 的存在方式。
.
11
社会结构一般表现为:
基础要素 (人口结构);
政治权力 中央与地
中心
方的关系
立法
地方官员 组织关系
中央政府 绝对控制
第五讲 教育与社会流动 《教育社会学》华师社会学课件 考研

社会流动与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和社会流动至少在两个方面存在差 别:
一是流动的主体不同。社会流动的主体是所 有的社会成员,而人才流动的主体只是部分 社会成员即能够称为人才的社会成员。
二是流动的向度不同。社会流动的方向可能 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是水平流动;而人 才流动的方向至少是水平流动,更多的是向 上流动,否则,人才流动也就失去了意义。
32
他们使用了历史资料——1957年威斯康星州 的高中二年级男生和女生的资料,1964年、 1975年和1992年,这些学生的教育和职业情 况被追踪。相比于那些不够详细的模型,威 斯康星模型对他们的职业提供了更完整和强 有力的解释,但在代际流动的解释方面没有 显著改变。
33
这个模型引起了不同的研究,最主要地是揭 示不同群体父母亲资源和孩子能力对教育、 职业成就的影响作用。
9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 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它既表 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为个人社会 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社会流动实质上是个人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社 会地位的变化。
10
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
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自然变动指人口数量的增加或 减少以及人口的性别年龄变化的过程,反映的是人的 自然属性,社会流动反映的是人的社会属性。
22
(四)个人的终身流动类型
根据个人的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 、本人的最终地位,可以划分成5个类型: 固定不变: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人 的最终地位。
重返者: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 人的最终地位=出身地位。
23
改变者: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人 的最终地位≠出身地位。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概论 PPT

教育社会学与心理学 区别
教育社会学
在解释教育活动火 现象时,多从环境 入手。
将个体的教育行为 归因为个体所处的 社会环境。
心理学
在解释教育活动火 现象时,大多从个 体入手。
将个体的教育行为归 因为个体自身的心理 因素。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学原理 区别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 中观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 是一种社会现象的 教育活动,是一种 特殊的和具体的社 会现象。
活动
社会规范
社会的本质
社会的本质是人和组织形式。
人,确定了社会的规模和活动的 状态。
组织形式,决定了社会的性 质,以及生产关系。
社会 VS 群体
社会=群体?
社会 VS 群体 区别
社会
社会各成员之间 联系是必然的紧 密的。
社会中有比较健 全的生存和生产 的职能和分工, 具有对环境的适 存度。
群体
5.你为什么选择坐这个座位? 班级社会学
6.通过以上五个问题,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教学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概念解析
1
2
3
教育 社会 学
教育
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人。 ——夸美纽斯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尽心上
教育
教育就是 系统地将 年轻一代 社会化。
——涂尔干
教育即生 活,教育 即生长, 教育即经 验之不断
改造。
——杜威
教育是有意 识的以影响 人的身心发 展为直接目 标的社会活 动。
——叶澜
…… 广义教育 狭义教育
教育的本质
学者1 学者2
教育的本质
学者3 学者n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 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社会学专题ppt

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
间接
文
作为文化负荷体的人:教师与
化
学生
水 平
文化水平对教 育水平的制约
直接
与
教
教材与其他教育手段
育
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的循环
(二)、文化的传递、传播与教育
文化传递:文化的世代相接,是文化在时间上的 延续
文化传播:文化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扩散 ,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作用:促进文化发展 促进个人社会化
收集资料:普查法,抽样法,个案法,典型 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二次分析, 实验法,区位法,社会测量法,功能探究法 ,系统工程法,数学法
普查法:
全面调查法,对调查对象的总体的 全部单位逐一不漏的进行调查,以 收集某一教育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 全部情况的资料。公共机构采用, 最接近真实。
抽样法:按一定方式从被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部 分做样本进行调查,将研究结果推论到总体 上去,从而得出总的结论。关键是保证样本
的代表性,缩小抽样误差。 偶遇抽样
非机率抽样 判断抽样
配额抽样
简单几率抽样
机率抽样
分层几率抽样 整群几率抽样
系统几率抽样
用于横剖式比较研究和追踪式研究
个案法:将某一个具体单位作为案例,对它的若干 现象、特征和过程作全面的、深入的、长 时间的调查研究,摸清它的来龙去脉。运 用广泛,定性研究,结果不宜推论。
实验法:在尽可能严密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 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的科学方法,用 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较 小范围内进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 然实验。避免危害被试身心健康的做 法。
区位法:将某一区域作为一个体系,从其全部 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区域与外界 的关系中综合考察区域生活、区域结 构、功能、价值体系、社会问题、区 域发展变化的趋势等等情况的一种方 法。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发展研究培训ppt

培训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培训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培训,政策制定者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在制定教育政策时更加科学、合 理。
培训促进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培训,政策制定者可以与其他同行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和实施策略。
培训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培训提升教师对教育改革 的认识
通过培训,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教育改革的目 标、意义和实施路径,从而更好地参与和推 动教育改革。
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 教育能力,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
障。
培训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价值
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 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共同发展
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发展研究的互动关系是动态发展的,两者在相互影响 和促进中共同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03
跨学科合作
在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发展研究的互动关系中,需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
交流,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整合,推动教育的综合发展和改
革。
04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发展研究培训 的内容与方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来自建议加强跨学科合作,借鉴其他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丰富和发展教育社会学与 教育发展研究。
展望
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教育公平、质量 与创新,探索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 关系,为建设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对教育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内在机制,为提高教 育质量提供有效途径。
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社会学PPT

01总体结构第一编学科元论第一部分学科论:事物共性研究第二部分问题论:事件专项研究第二编学科本论第三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生境论第四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结构论第五部分教育社会生态运行论第六部分教育社会生态功能论第七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的存在形态第八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的非生态化02学科范式第一部分学科论教育社会学学科学习-研究范式的性质1,实质:结构框架构件构式2,本质:理念构想观念价值3,全质:范式思路方法模式教育社会学科学习-研究范式的基本内容框架:思维对象的边界轮廓和结构关系教育社会生态的生境、结构、运行和功能理念:质性判断:实能应怎是:生存生产生活思路:思维的起点、进程和顺序从教育社会生态的生境考察到、结构、运行和功能分析教育社会学科学习-研究范式性质根本特征实质本位的研究1,客观反映范式:教育社会生态2,研究者价值祛除3,对应反映,超越性设计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本质理念教育社会生命形态的能动延续、再造和创新与教育社会的公平生活与有效生产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全质思路教育社会生态形态四是研究按着教育社会生态形态的环境、结构、运行和功能顺序,进行实是面目、能是猜想、应是建构和怎是设计的系统研究。
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基本特征1,对应真实性:主客观一致性2,全质综合性:实质本质有机统一3,形态完整性:结构性:形式内容4,理论系统性:逻辑性:辩证形式5,行动个体性:整体性、复合性学习-研究要求●行动参与性学习:个体性、共行性●实践反思性学习:目的性、批判性●展示内化性学习:外化性、内烁性●互动协商性学习:博弈性、自主性第一章研究学习主体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二、研究学习主体的立场三、研究学习主体的职责四、研究学习主体的权能五、研究学习主体的行为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1,实质:个人身份:自己私人2,本质:法人身份:角色身份代表者3,全质:完整身份:自己私人代表者(1)国民公民(2)他人家庭族群国家(3)人类:公共知识分子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准公共知识分子1立场2职责3权能4行为二、准公共知识分子立场1,研究学习者的基本立场无立场暗立场灰立场明立场2,准公共知识分子立场:明立场(1)全人类总体(2)全人类整体(3)全人类总体整体形态:个体三、准公共知识分子职责研究弘扬通识共识坚持维护公益公利发起参与公共行动尊重个体理念实践四、准公共知识分子权能研究认识权反思批判权表达辩论权自主行动权五、准公共知识分子行动坚持独立人格行动坚持批判反思行动创新设计建构行动本质形态:四是研究实是研究能是研究应是研究怎是研究四是研究的基本内涵实是研究:实然、实证、真实:完整能是研究:性质、猜想、价值:充分应是研究:规范、建构、模型:完备怎是研究:操作、设计、举措:可行四是研究的逻辑关系从实是研究、能是研究到应是研究再到怎是研究四是研究逻辑关系的依据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求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的实践性要求四是研究逻辑关系的意义实现主客观世界的科学统一实现科学认识与能动实践的统一研究对象与内容●教育社会生态人(元生态系统)●教育社会生态人(复合生态系统)教育社会生态人(元生态系统)●定义:生命形态人:教育生命有机体形态●以教育生命的客观律动为基础和依托,能动地参与、创造和享有有效生产和公平生活,自主地谋求更好生存与发展的教育生命有机体形态。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发展研究培训ppt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发展研究的结合可 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推动教育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和发展。
指导研究方向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导教 育发展研究的方向,帮助研究者确定 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和解释研究 结果。
教育发展研究对教育社会学的影响
丰富理论体系
教育发展研究可以为教育社会学 提供实证数据和案例,进一步丰 富和完善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政策实施
教育发展研究有助于分析教育政策实 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 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教育改革与创新
改革推动
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创新发展
教育发展研究鼓励教育实践者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
教育评估与监测
评估标准
02
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01 教育发展研究是对教育领域的
发展规律、趋势和问题进行系 统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特点
02 综合性、实证性、动态性、创
新性。
综合性
03 教育发展研究涉及多学科理论
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教育 问题。
实证性
04 教育发展研究强调基于实际数
据的实证分析,以客观证据支 持研究结论。
趋势
未来,教育发展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定量与定性 研究的结合、全球视野的拓展以及政策与实践的互动。同时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教育发展研究的 方法和手段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03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发展 研究的关联
教育社会学对教育发展研究的影响
提供理论框架
促进跨学科交流
教育社会学为教育发展研究提供了理 论框架和视角,帮助研究者理解和分 析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可编辑)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作为教育社会学母学科的社会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组织和个体、___、主要社会设置、社会环境和___。
其中,社会不平等主要研究___、社会阶级与___、年龄与健康问题、性别;社会变迁主要研究城市变迁、城市化和___。
2.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始自于1907年,因为在这一年,___在美国___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社会差异是___的主要根源,其可以分为___、___、___等。
4.根据组织为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手段的区别,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强制性组织、___与___。
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___的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___兼而有之的组织。
5.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___、个案法、___和问卷法。
各种方法经常是互相交叉使用。
6.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_。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一书。
7.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
8.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___、___及___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
9.1982年2月,___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揭开了我国重建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序幕;1989年4月,我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___在杭州成立。
10.教师权威的源泉:教师的法定权威、___、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分别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法定性影响、___、知识性影响及___的主要载体。
11.社会变迁分为___和___、社会混变;其中社会渐变可分为系统和因素水平的渐变;社会剧变可分为___和振荡式剧变;社会混变可分为体制混变和___。
12.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的二次大调整中,第一次是由验证的研究取向取代了___的垄断地位,第二次是___打破了宏观的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