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实证

合集下载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机制研究述评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机制研究述评

化管理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 ,到党 的十 四大确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龙头企业 与农 户的利益机制不断完善 ,农业发 展进入一个 全新 阶段 闭。2 0世纪 9 0 年 代以后 ,农业产业 化经
营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 兴起 ,经 营形式与利益机制 日益多样 化。不同的经营形式衍生出差 异的利益机制 ,主要有三种形式 “ 公司 +农户” 、 “ 合作经济组织 + 农 户”、 “ 农 民办 的股份 经济组织” ,农民作 为股东参 与企业 的经营管理是利益机制进 行创新 的重大 突破 嘲。我 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光 明,但是也
营形式及 参与者功 能定位 , 探讨 了阻碍龙头企 业与农户 形成 真正利益共同体的主要 障碍 ,同时,提 出了建立龙头企业与农 户间真正的利益共 同体 的政策建议 。 1 2 0世 纪 8 0年代以来农 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问利益机翩研 究 自从我 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 ,农户成为生产经营 的主体 , 有了独立 的经济利益要求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 的确定 , 供求双方就会在 均衡 的买卖价格 中形成 “ 风险共担 , 利 益均沾 ” 的利益机制 [ r i o自2 O世纪 8 0 年代 中期 以来 ,我国各地便 开始 探索各种农 业产业化 经营形式 ,实施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和一体
低, 农 业产 业化 经营的利益机制还不完善 ,各主体之间尚未形 成真正意义 的利益共 同体 。 因此 , 提升农 业产业化 的运作水平 , 构建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共 同体 ,对于建设现代农业 、推动农 村经济结构调整 、增 加农 民收入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具有 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总结 了我 国在农 业产业化过程 中对 利益机制的探索 ,论述 了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形成动因 、经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组织形式与利益机制创新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组织形式与利益机制创新

地方平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方面要着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一方面要着力创新联农方式,完善利益链。

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组织形式与利益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组织形式就是龙头企业组织农户发展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的组织模式和制度方式。

一个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组织形式,既可为龙头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又可为广大农户带来畅通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总结各地实践,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创办或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提供“几个统一服务”,组织合作社内农户进行原料生产,以合作社统一对外,与龙头企业打交道,签订生产订单,确定利益分配方式,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

如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壮大产业、做强龙头、致富农民不动摇,以富安蚕农合作社为载体,实行“六统一”即:统一供应蚕种、统一供应蚕药、统一桑园治虫、统一蚕室蚕具消毒、统一管养技术指导、统一蚕茧收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组织形式与利益机制创新杨群义(江苏省盐城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江苏省 盐城市 224005)51农产品加工业地方平台52农产品加工业销售,强化对蚕农服务。

推行包技术、包收购、包效益和新拓1亩桑园补贴120元的“三包一补贴”政策,扶持基地发展。

公司联结带动了25万养蚕农民的8万亩蚕桑基地,实现了蚕桑基地亩平均效益超8000元,户平均收入超两万元的“双超”目标。

二是“公司+种养小区+农户+基地”。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或与农户共同投资兴办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种养示范小区,采取适当的方式,鼓励农民到种养小区生产原料,建立农产品专用原料生产基地。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方案(最新)根据XX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X政发〔X〕89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X政办字〔X〕1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XX区共有龙头企业40家,目前已有20家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

X年,全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比例达到62%,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10亿元,市级以上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5家。

到X年,全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比例力争达到68%,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30亿元,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力争达到55家。

二、主要联结模式重点围绕以下几种模式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一)股份合作型鼓励农牧民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参与、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良种等要素入股合作社,采取按股分红和二次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牧民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

引导龙头企业和农牧民通过双向入股进行利益联结,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建立农企利益共同体。

(二)订单合同型围绕发展“订单农业”,在农牧业生产之前,由农牧民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订立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双方约定交售产品的品质、数量、时限、收购价格以及龙头企业承诺的服务内容等事项,农牧民根据合同组织生产,企业或中介组织按合同要求收购农畜产品,通过产销有效对接,促进农牧民与企业中介组织互利共赢。

(三)服务协作型鼓励龙头企业利用资产进行抵押贷款,通过合作社或直接发放给农牧民,用于扩大种养规模,增加科技投入。

引导龙头企业发挥技术优势,通过统一种肥(饲料)、统一植保(防疫)、统一管理,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农牧民发挥种养技能优势,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农畜产品。

支持通过金融和技术协作,密切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

贵州省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究

贵州省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究
中图分 类号 : F 3 ' 0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3 ) 0 9— 0 4 1 3— 0 3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端于上世纪 9 O年代 , 是农业经营体制 机制 的重要创新 , 是现代农业发展 的基本方 向 J 。农业 产业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3年第 4 l 卷第 9期
一 4 1 3一
朱满德 , 江东坡 , 邹文涛.贵州省龙 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 究[ J ] .江苏农业科 学, 2 0 1 3, 4 1 ( 9) : 4 1 3— 4 1 5
贵州省龙 头企业 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究
朱满德 ,江 东坡 ,邹文 涛
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 目( 编号 : 1 2 QN 0 3 3 ) ; 贵 州大学引进人 才科
考 虑样本分布及代表性 , 选取黔东南 州施 秉县 中药 材种
研项 目[ 编号 : 贵大人基 合字( 2 0 1 1 ) 1 8号] 。 作者简介 : 朱满德 ( 1 9 8 3 一) , 男, 安徽庐江人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 农业经 济 理论 与 政 策、 粮 食 经 济 的 研究 。T e l : ( 0 8 5 1 ) 8 2 9 3 7 6 7 ;
( 1 .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 贵州贵阳 5 5 0 0 2 5 ; 2 .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海南海 口 5 7 0 2 2 8 )
摘要: 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是推进农 业产业 化的核心 。运用访谈 调查法和 案例分析法对 贵 州省 3州 ( 市) 典型特色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考 察。研究 结果表 明 , 受农 业产业 化发展水 平 , 龙 头企业及 农户对 风 险的认知 , 农户经营规模和组织能力 , 市场竞争结构 , 政府支持政策等 因素影 响 , 贵州省龙头企业与农 户利 益的联 结

“龙头带动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策略

“龙头带动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策略

“龙头带动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策略阎光耀;王立;申世园【摘要】"Leading enterprise driv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organization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in various par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While realizing the profit target, the enterprises guide the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epen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develop the market, thus driving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and promo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objectively, so it has significant social benefits. But in recent years, many problems arise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model, which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s is the imperfect interes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How to innovate th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benefit coupling mechanism is the key problem to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stimulate agricultural activity and innovate agricultural operation mechanism.%“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在各地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被广泛发展使用,企业在实现利益目标的同时引导地方农业生产、深化农产品加工、开拓市场,客观上起到带动农户增收、促进地区发展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电商环境下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效能研究——基于利益联结机制角度

电商环境下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效能研究——基于利益联结机制角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5):56-60http://xb ynau edu cn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 mail:ynndxbsk@qq com 收稿日期:2018-04-08 修回日期:2018-04-17 网络出版时间:2018-09-21 11:12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SK2017A0145);安徽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1706a02020032);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公关项目(2017CX027)。

 作者简介:濮必晶(1993—),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通信作者:孟枫平(1969—),女,安徽萧县人,教授,主要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80921.0955.020.htmlDOI:10 3969/j issn 1004-390X(s) 2018 05 010电商环境下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效能研究———基于利益联结机制角度濮必晶,孟枫平 ,刘淑雯(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如何在电商环境下提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效能,保障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关键。

以庐江县王巢食品有限公司为典型案例,结合庐江县的整体情况,分析电商环境下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现状,并从利益实现、利益分配、利益保障与约束三个方面指出企业与农户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利益联结机制的角度提出提升企业与农户合作效能的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利益实现;利益分配;利益保障与约束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8)05-0056-05TheCooperationEfficiencybetweenAgriculturalLeadingEnterprisesandFarmersUndertheEnvironmentofE commerce:BasedontheAngleofInterestCouplingMechanismPUBijing,MENGFengping,LIUShuwen(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Hefei230036,China)Abstract:Thekeytopromotethemanagementof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andpromotethedevelop mentofagriculturalproductsishowtoimprovetheefficiencyofcooperationbetweenagriculturalleadingenterprisesandfarmersintheenvironmentofe commerceandsafeguardtheinterestsofenterprisesandfarmers.BasedonthetypicalcaseofWangchaoFoodlimitedliabilitycompanyandcombinedwiththeo verallsituationofLujiangCounty,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cooperationbetweenlead ingenterprisesandfarmersundertheenvironmentofe commerceandpointsouttheproblemsintheco operationbetweenenterprisesandfarmersfromthethreeaspectsofinterestrealization,benefitdistribu tionandinterestprotectionandrestriction.Finally,it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improvetheco operationefficiencybetweenenterprisesandfarmersbasedontheangleofinterestcouplingmechanism.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se commerce;interestrealization;benefitdistribution;interestprotectionandrestriction 传统销售环境下,农产品信息难以快速地传递给消费者,同时消费者需求信息也难以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与市场对接程度较低,企业依然面临着终端销售的压力。

建立健全富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富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富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建立健全富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完善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

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指引,引导各方合理确定利益分享及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引导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就业带动、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对农民利益分享占比高、投资强度大、土地产出率高的企业给予奖励。

支持村集体经济盘活整合土地、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源性资产。

支持农户自愿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共同发展、增加收入。

持续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二、发展优势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趋势下,在国家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云南产业发展具有五大突出优势。

——产业基础更加夯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产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业撑起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工业结构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双驱动,绿色铝、硅光伏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开工,中缅油气管道建成运行,为云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要素优势更加突出。

云南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是享誉国内外的“有色金属王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规模持续扩大。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富集的劳动力,为云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大通道大物流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推动各类要素在云南高效流动、交汇循环,将有力支撑云南加快形成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的联盟绩效理论与实证分析

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的联盟绩效理论与实证分析
评估应该分两个层 面 :一 个层面是 联 盟参与各方层面 ,即侧重 于联盟对参与联盟 企业 等的绩效 的 影响 ;另一个层面是联盟层面 ,即对联盟本身进行绩效评估 , 联盟是否实现了其 初始的 目标 。但在实 际的评估 过程 中,又 存 在各种问题。就联盟层 面来 看 ,如 果联盟是 以实体 形式 出 现 ,如以股权方式合作 ,则可通过对该合 作实体 的经 济绩效 考 察 来 评估 联 盟 的 绩 效 ;但 是 如 果 联 盟 更 多 地 是 以非 股权 方 式 即契约形式 出现 ,就不存在一个 独立的实体 ,所 以也 就无 法用传统 的财务或会计方法 进行 评估 ,而此时 ,就很难将 合 作活动独立出来进 行评估 。实际操作 中,往往 是通过对联盟 合作方各 自的绩效进行考察和比较来反映联盟的绩效 。所 以, 在一定程度上 ,联盟绩效评估 的两个层面是没有 清楚界限的 , 往 往 融 合 在一 起 ,而 随 着 以 非 股 权 方 式 建 立 的联 盟 的 数 量 越 来越多 ,两者 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 根据联盟绩效评估理论 ,从 “ 公司 +农户 ”联盟绩 效评 价的微观层次来看 ,体现在公 司经营 的成 功和农户是否 从中 获利 ,从总体来看则体现在联盟是 否实现 了联盟的共 同 目标 ,

文献标识码 :A 即双方是否 达到 了风险共 担 、利 益共享 或共赢 的合 作 目标 。
对 于 温 氏公 司与 农 户 的 联 盟 , 由于 双 方 主要 是 以 契 约 的形 式
以国家级龙头企业广州温 氏食品有 限公 司 ( 以下 简称温 氏公 司)为例 ,运用联盟绩效理论分析 了如何治理作 为中间组织 的公 司 ( 头企业 )与农户联盟 以提高其绩 效,包括 实现联 龙 盟绩效 的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建设现代农业,才能使我国农业从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中走出来,进而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优势。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于核心地位,是联结农户与市场的纽带。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如龙头企业的规模偏小,综合实力还不强等。

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理论与实证研究,特别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辖区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赤峰市宁城县为例,介绍重点龙头企业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情况,剖析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宁城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从2004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以来,宁城县龙头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到2012年末,全县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16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有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方万旗肉牛产业公司、草原万旗饲料有限公司;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为中国人民银行宁城县支行课题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实证研究———以宁城县为例险,全区人民银行各级清算部门要强化非现场监督管理,深入推动各参与者系统严格依照相关法规加强“汇划管理、兑账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严密监控和处置参与者系统”窗口开启、小额排队、超期回执和网银超时等违规事件;加大通报和处罚“查复率、应答率、退票率”不达标“机构”的力度,不断提升“查复率、应答率”,加快降低“退票率”,杜绝延解占用资金。

各参与者系统要充分认识支付清算各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各项业务的合法合规流动是扩大中间业务的基础、开拓支付清算服务的关键、增加收益性的动力。

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拓展“支票影像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拓宽支付清算体系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渠道。

全区各级清算要团结广大金融机构参与者,深入细致地研究支付清算体系的功能和结构,共同探索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科学的运行管理规律、业务发展规律和风险防控规律,及时总结风险,促进资源共享,加快推进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各参与者系统的管理、内控、服务达到深度融合;各个“参与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业务往来达到良性互动;同城现场与非现场之间的业务流转达到相互协调,走科学发展的支付清算之路。

(三)强化监管,不断优化支付清算体系生态环境。

(1)增强监管意识、深化“两管理、两综合”的各项要求,不断提升支付清算监督管理水平。

一是要认真规范准入管理。

今年,清算中心要有选择地对部分参与者进行“准入”的“回头看”管理,对不合格的参与者要实施“暂停业务、限时整改”措施,切实维护整体系统运行安全。

二是深入规范运行管理,推动支付清算各个环节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检查,认真完善“五查、五看、五到位”工作。

四是科学开展综合评价,构建和谐的支付清算环境。

(2)认真履行金融服务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全区各级清算部门要把“促经济、稳运行、防风险、惠民生”作为支付清算的神圣使命,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公开透明执法、公开公正评价。

对存在问题较大、整改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的参与者要及时约见、增加检查频率、限制或暂停相关金融服务,杜绝造成核心系统延压业务和不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白莹)(校对:ZP )宁城元力保健酒业有限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分别是赤峰中牧草业有限责任公司、宁城腾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宁城东升蒙珍菌业有限公司、宁城尧盛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全县仅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334个,会员3576人。

全县农村人口52.7万人,有农户13.6万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10.1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2元,其中产业化收入达到47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2.3%。

二、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主要模式(一)合同联结型。

这种类型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或龙头企业与各类服务组织之间,通过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的形式实行联结,通过规定交售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时间、收购价格以及龙头企业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等实现利益分享。

这种机制是目前宁城县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基本形式。

草原万旗饲料公司从建设伊始,就把基地建设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把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

主要做法是在玉米优质主产区,选择自然条件、管理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原料基地,由乡镇政府保证种植面积、品种、销售总量及销售时间;与农户签订玉米收购合同,要求农户按公司制定的优质玉米种植技术规程操作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公司按合同价收购,保证农户获得高于同期市场2%的收入,由此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保证生产加工的原料供应。

同时在牧草基地乡镇签订合同2万多份,订单面积近20万亩,使基地农户因发展草业获得收益1750多万元,同时保证了饲料加工之需饲草,企业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农户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对减少,能有效地调动农民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能较好地保护企业和农民的利益,但在实践中,随意性和非规范性特点比较突出,缺乏法律对双方的有效监督,容易出现双方的违约行为,造成企业与农户的纠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化莫测的价格战中,往往有一方在合同价与市场价巨大落差中,因追随市场价而违约,导致合同难以兑现,发生企业与农户矛盾,进而影响来年合同的签订执行。

(二)合作联结型。

这种类型是农户通过组建合作社、行业协会或其他合作组织,以团体的形式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从而达到实现自身利益、提高谈判地位、增强市场影响力的目的。

这种机制有利于农户和企业关系的沟通和协调,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公司采取了以“公司加农场,农场连农户”的方式,按照双赢共荣的原则,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起一体化管理机制,农户为企业做基地,企业为农户做市场,企业和养殖户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农户建设养殖基地中,企业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体系及激励政策,突出“质量、防疫、效益”三个重点,实行了“五到门、四保证、三让利”的支农办法,五到门即统一送鸭雏到户,统一送饲料到户,统一回收商品鸭到户,统一防疫灭病到户,统一技术指导服务到户;四保证即保证鸭雏质量,保证计划放雏,保证现金收购,保证养殖户每只商品鸭利润;同时采取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农户之间互保等方式,提供低息贷款扶持。

对标准化出口养殖场给予建设补助费,激发了农民养鸭的积极性,带动了地区种养结构的调整。

养殖户已辐射两省区(内蒙古、辽宁省)、四旗县(宁城县、喀喇沁旗、元宝山区、建平县)15个乡镇,178个养殖农场,3630多个养殖户。

饲料用玉米辐射周边40多个乡镇,涉及总人口20多万人。

养殖户户均增收15000多元,运输户年均增收20000多元,种植户每吨玉米多收入60余元。

企业直接安排就业3000多人,人均年工资性收入23000多元。

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塞飞亚肉鸭产业化运作模式堪称“农牧结合,农企共赢”的典范,保证产业化运作顺畅,保证产品质量的成功模式。

近几年,虽然肉鸭行业市场波动较大,但塞飞亚农企共赢模式始终如一,并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和信赖。

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农企共赢”的发展宗旨,建立“企业加合作社,合作社加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双方由单纯的买卖关系变成了密不可分的伙伴关系,走出了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宽广路子,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行业协会或农场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中介,可以有效协调龙头企金融广角业、农户在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利益冲突,提高农户适应市场能力,分摊市场风险和生产成本;可以代表农户与政府、企业之间对话,在沟通政府与农户、政府与企业、农户与企业的关系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

(三)股份联结型。

这种类型是劳动联合基础上的资本联合,农民既参加劳动,又集资入股,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农民与企业联股联心。

宁城元力保健酒业公司新建设的保健酒原料药材基地,尝试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投入苗木、设备、技术等,农民务工经营,按劳取酬,按股分红。

这种利益分配机制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不仅有严格的经济制约,而且还作为共同的出资方,组成了新的企业主体,企业把农户的生产作为自己的第一生产车间,农民成为企业的员工,实行农业生产企业化运作,有助于实现从不同利益主体的联合向利益共同体的转变,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出售农产品的收入,而且可以分享联合体的利润,农户在合作型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以参与管理、决策和监督,使得利益机制朝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向迈了一大步。

但这种方式尚在探索阶段,农户在联合体中所占比重甚微,在参与决策过程中更是微乎其微。

因此,如何实现农企双方的地位平等,利益均衡,尚需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总结改进。

三、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龙头企业与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共同创造的各种利益联结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农民对接的问题。

这其中企业有收益,农民得实惠,合作社也在服务中得到了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龙头企业在联结机制中未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由于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小,水平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带动辐射能力弱,在运行中往往忽视农户的利益,其联结也是较松散的,龙头作用未得以充分发挥。

在宁城县重点龙头企业中,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一家,年销售1亿元以上的也仅有3家,带动一万户以上的企业仅有2家。

而绝大多数企业只是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与农户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农民在联结机制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能力弱,市场观念普遍淡薄,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

农村现行的“人人包地,户户种田”的经营格局造成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极其分散,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现有的基础上很难实现。

农户大多处在弱势地位,对与企业的利益联结不重视,缺乏与企业同舟共济的意识。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作用发挥不够。

当前,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模式中,“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较为广泛运用,合作社作为利益联结的中间环节,其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原因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完全依靠农民入股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不太现实,而依靠金融机构贷款却遭遇诸多难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有利则合、无利则散”,对于银行机构来说,预期收益较少,风险较高,出于效益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大多都不太愿意把信贷资金投入该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