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挂载点

合集下载

linux 系统mount挂载的用法

linux 系统mount挂载的用法

linux 系统mount挂载的用法Linux 系统中的mount 挂载指令是非常常用和强大的工具,用于将存储设备或网络资源与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绑定在一起。

挂载操作让用户能够访问这些设备上的文件和目录,并在需要时可以进行读写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Linux 系统中mount 挂载的用法,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重要的指令。

第1 步- 确定挂载点在进行挂载之前,需要先选择一个挂载点。

挂载点是一个现有的目录,用于将要挂载的设备或资源添加到文件系统中。

通常,挂载点被放置在/mnt 或/media 目录下,但实际上可以将其放置在文件系统的任何位置。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在/mnt 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usb 的挂载点:sudo mkdir /mnt/usb第2 步- 确定挂载设备或资源在挂载之前,需要确定要挂载的设备或资源的路径。

这可以是一个硬盘分区、U 盘、光驱、网络共享、NFS、FTP 或者SSH 文件系统等等。

例如,如果要挂载一个分区,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系统中的所有分区及其标识符:sudo fdisk -l根据输出结果,可以找到要挂载的设备和其标识符(例如/dev/sdb1)。

第3 步- 进行挂载有了挂载点和设备或资源的路径后,就可以通过mount 指令将其挂载到指定的挂载点上了。

挂载指令的基本语法如下:sudo mount <设备或资源路径> <挂载点路径>例如,要将/dev/sdb1 分区挂载到/mnt/usb 挂载点上,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udo mount /dev/sdb1 /mnt/usb如需写入权限,可以通过添加-o 选项来指定:sudo mount -o rw /dev/sdb1 /mnt/usb此外,还可以添加其他选项,例如指定文件系统类型、只读挂载、禁止执行等,具体可以使用man mount 命令查看mount 指令的手册。

第4 步- 查看挂载情况完成挂载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当前系统中的挂载情况:mount该命令将列出所有已挂载的设备或资源以及其挂载点的详细信息。

linux里挂载(mount)和取消挂载(umount)命令的使用

linux里挂载(mount)和取消挂载(umount)命令的使用

linux⾥挂载(mount)和取消挂载(umount)命令的使⽤⼀、简单⽤法挂载$ mount /dev/hda2 /home第⼀个叁数是与包括⽂件系统的磁盘或分区相关的设备⽂件。

第⼆个叁数是要mount到的⽬录。

卸载挂载点$ umount /dev/hda2$ umount /usr参数可以是设备⽂件或安装点。

⼆、mount详细介绍如果想在运⾏的下访问其它⽂件系统中的资源的话,就要⽤mount命令来实现。

1. mount的基本⽤法是?格式:mount [-参数] [设备名称] [挂载点]其中常⽤的参数有:-a 安装在/etc/fstab⽂件中类出的所有⽂件系统。

-f 伪装mount,作出检查设备和⽬录的样⼦,但并不真正挂载⽂件系统。

-n 不把安装记录在/etc/mtab⽂件中。

-r 讲⽂件系统安装为只读。

-v 详细显⽰安装信息。

-w 将⽂件系统安装为可写,为命令默认情况。

-t 指定设备的⽂件系统类型,常见的有:ext2 linux⽬前常⽤的⽂件系统msdos MS-DOS的fat,就是fat16vfat windows98常⽤的fat32nfs ⽹络⽂件系统iso9660 CD-ROM光盘标准⽂件系统ntfs windows NT/2000/XP的⽂件系统auto ⾃动检测⽂件系统-o 指定挂载⽂件系统时的选项,有些也可写到在/etc/fstab中。

常⽤的有:defaults 使⽤所有选项的默认值(auto、nouser、rw、suid)auto/noauto 允许/不允许以 –a选项进⾏安装dev/nodev 对/不对⽂件系统上的特殊设备进⾏解释exec/noexec 允许/不允许执⾏⼆进制代码suid/nosuid 确认/不确认suid和sgid位user /nouser 允许/不允许⼀般⽤户挂载codepage=XXX 代码页iocharset=XXX 字符集ro 以只读⽅式挂载rw 以读写⽅式挂载remount 重新安装已经安装了的⽂件系统loop 挂载回旋设备需要注意的是,挂载点必须是⼀个已经存在的⽬录,这个⽬录可以不为空,但挂载后这个⽬录下以前的内容将不可⽤,umount以后会恢复正常。

Linux(Ubuntu)挂载点介绍及桌面服务器分区方案

Linux(Ubuntu)挂载点介绍及桌面服务器分区方案

Linux(Ubuntu)挂载点介绍及桌⾯服务器分区⽅案⼀、Linux的⽂件结构Windows的⽂件结构是多个并列的树状结构,最顶部的是不同的磁盘(分区),如:C,D,E,F等。

Linux的⽂件结构是单个的树状结构。

最顶部的为根⽬录,即/。

在根⽬录下,分为多个⼦⽬录,包括/bin、/boot、/dev、/etc、/home、/lib、/media、/mnt、/opt、/proc、/root、/sbin、/tmp、/usr和/var等。

这些⽬录的具体作⽤稍后再做详细介绍了。

磁盘Linux分区都必须挂载到⽬录树中的某个具体的⽬录上才能进⾏读写操作。

显然,根⽬录是所有Linux的⽂件和⽬录所在的地⽅,需要挂载上⼀个磁盘分区。

上⾯还提到,Linux分区交换也需要独⽴使⽤⼀个分区,因此,安装⼀个Linux⾄少需要两个分区。

(事实上,只使⽤⼀个分区安装Linux也是可能的,⽽且,如果电脑的物理内存⾜够⼤,交换分区并不是必须的)在不同的Linux安装教程中,不同的作者阐述了各种不同的分区建议,本⽂也不例外。

以下的⼀些建议,有很多都是个⼈的喜好,因此读者并不⼀定要完全按照这些建议进⾏分区,选择最适合⾃⼰的⽅案才是最好的。

⼆、Linux分区挂载点介绍Linux分区挂载点介绍,推荐容量仅供参考不是绝对,跟各系统⽤途以及硬盘空间配额等因素实际调整:分区类型介绍备注/boot启动分区⼀般设置100M-200M,boot⽬录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到的⽂件。

/根分区所有未指定挂载点的⽬录都会放到这个挂载点下。

/home⽤户⽬录⼀般每个⽤户100M左右,特殊⽤途,⽐如放⼤⽂件也可再加上G。

分区⼤⼩取决于⽤户多少。

对于多⽤户使⽤的电脑,建议把/home独⽴出来,⽽且还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户权限等,⽐如对⽤户或者⽤户组实⾏磁盘配额限制、⽤户权限访问等。

/tmp临时⽂件⼀般设置1-5G,⽅便加载ISO镜像⽂件使⽤,对于多⽤户系统或者⽹络服务器来也有独⽴挂载的必要。

linux查看磁盘挂载的三种方法

linux查看磁盘挂载的三种方法

linux查看磁盘挂载的三种⽅法第⼀种⽅法:使⽤df命令,例如:复制代码代码如下:orientalson:/home # df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dev/sda2 15213032 8043668 7169364 53% /udev 514496 104 514392 1% /dev/dev/mapper/vg_test-lv_test511980 32840 479140 7% /home/mtorientalson:/home #上⾯显⽰的挂载点/home/mt和她挂载的卷不在同⼀⾏,使⽤shell脚本分析⾮常⿇烦。

第⼆种⽅法:使⽤mount命令,mount -l,这种⽅法的缺陷在于没有卷的⼤⼩,但是挂载点和挂载的卷在同⼀⾏。

例如:复制代码代码如下:orientalson:/home # mount -l/dev/sda2 on / type reiserfs (rw,acl,user_xattr) []proc on /proc type proc (rw)sysfs on /sys type sysfs (rw)debugfs on /sys/kernel/debug type debugfs (rw)udev on /dev type tmpfs (rw)devpts on /dev/pts type devpts (rw,mode=0620,gid=5)securityfs on /sys/kernel/security type securityfs (rw)/dev/mapper/vg_test-lv_test on /home/mt type reiserfs (rw) []orientalson:/home #第三种⽅法:查看⽂件/etc/mtab。

原理是,每新挂载⼀个卷基本上都会更新这个⽂件的,那么⾃然可以通过这个⽂件来查看挂载点和挂职的卷。

linux中mount的用法

linux中mount的用法

linux中mount的用法在Linux系统中,mount是一种重要的命令,用于将文件系统挂载到系统中,使其成为可以被访问的目录。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mount 的用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

一、mount的基本语法mount命令的基本语法如下:mount[选项]设备文件名挂载点其中,设备文件名是要挂载的文件系统的标识符,可以是磁盘分区、网络共享或其他类型的文件系统。

挂载点是指要将文件系统挂载到的目录路径。

二、常用选项1.-t:用于指定要挂载的文件系统的类型,如ext4、ntfs、nfs 等。

2.-v:显示详细信息,包括挂载点、挂载选项等。

3.-f:用于强制卸载文件系统,即使存在其他进程正在使用该文件系统。

4.-r:用于重新挂载文件系统。

三、mount的用法示例1.挂载磁盘分区:假设将/dev/sdb1分区挂载到/mnt/disk目录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mount-tauto/dev/sdb1/mnt/disk其中,-tauto选项表示自动识别文件系统类型。

2.挂载网络共享:假设要将本地的nfs共享挂载到/mnt/share目录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mount-tnfsserver:/path/to/share/mnt/share-v其中,server是远程服务器的名称,path/to/share是要挂载的网络共享路径。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挂载失败:检查设备文件名是否正确,文件系统类型是否匹配,网络连接是否正常等。

2.文件系统无法读写:可能是权限问题,尝试使用root用户或修改权限。

3.挂载点已存在:如果挂载点已存在,且不是空目录,则会覆盖该目录下的内容。

4.卸载文件系统:使用umount命令可以卸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例如:umount/mnt/disk。

总的来说,mount命令在Linux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熟练掌握它的用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文件系统和进行系统维护。

如何理解linux中挂载点与分区的关系

如何理解linux中挂载点与分区的关系

如何理解linux中挂载点与分区的关系挂载点与分区是Linux操作系统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理解这个关系对于正确的使用和管理Linux系统至关重要。

在Linux中,分区是指一个物理或逻辑设备的一部分,它被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存储空间。

一个分区可以是硬盘、磁盘或者网络存储设备的一部分。

分区被用来存储文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

在Linux中,使用了一种称为“分区表”的数据结构来记录所有分区的信息,通过这个分区表可以识别和管理不同的分区。

挂载点是指操作系统中的一个目录,用于将文件系统连接到文件系统树中。

通过挂载点,用户可以访问分区中的文件和目录。

当一个分区被挂载到一个挂载点上时,该挂载点的目录就成为了访问该分区的入口。

理解挂载点与分区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

我们可以将分区想象成硬盘上的一个独立的存储空间,就像书架上的一个隔间,用来存放书籍。

而挂载点则可以看作是书架上的标签,用来指示哪个隔间存放了哪些书籍。

当我们想要阅读某本书时,我们可以通过书架上的标签找到对应的隔间,然后取出目标书籍进行阅读。

同样,当我们想要访问分区中的文件时,我们可以通过挂载点找到目标分区,并且在该分区中进行读写操作。

了解挂载点与分区的关系对于管理Linux系统非常重要。

当我们在安装Linux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区并为其指定挂载点。

通常,根分区(/)是必须的,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文件和目录。

除了根分区外,我们还可以在系统中创建其他分区来存放用户数据、应用程序等。

我们需要为这些分区指定合适的挂载点,以方便我们访问和管理这些分区中的文件。

此外,挂载点与分区之间还有一些特殊的关系。

例如,根分区通常是只读的,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核心文件和目录,因此需要保护不被随意修改。

其他分区则可以是可读写的。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将一个分区挂载到多个挂载点上,实现共享和访问同一分区中的文件。

综上所述,理解挂载点与分区的关系是使用和管理Linux系统的基础。

linux中磁盘的挂载流程

linux中磁盘的挂载流程

Linux中磁盘的挂载流程
在Linux中,磁盘的挂载流程一般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查看需要挂载的设备:首先,你需要确定要挂载的磁盘设备。

这通常可以通过查看/dev目录下的设备文件来完成,例如/dev/sda、/dev/sdb等。

2.新建分区:如果磁盘尚未分区,你需要使用fdisk命令来创建新的分区。

执行fdisk /dev/sda(将/dev/sda替换为你的设备文件名)进入操作界面。

在fdisk命令中,你可以使用m来查看可操作的命令,使用n来新建分区,根据需要选择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完成分区创建后,使用w命令保存退出。

3.格式化新建的分区:使用格式化命令(如mkfs.xfs)对新建的分区进行格式化。

例如,mkfs.xfs /dev/sda1会将/dev/sda1分区格式化为XFS文件系统。

4.挂载磁盘:
•临时挂载:使用mount命令将分区挂载到指定的目录。

例如,mount
/dev/sda1 /data会将/dev/sda1分区挂载到/data目录。

这种挂载方式在机器重启后会失效。

•永久挂载:为了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分区,你需要修改/etc/fstab文件。

在文件的末尾添加一行,指定分区设备、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挂载选项等。

例如,/dev/sda1 /data xfs defaults 0 0表示在启动时自动将/dev/sda1分区挂载到/data目录,使用XFS文件系统,采用默认挂载选项。

完成修改后,重启机器,挂载即会生效。

5.验证挂载:使用df命令或cat /etc/mtab命令来查看分区的挂载情况,确保分区已成功挂载到指定的目录。

linux系统中的“挂载点”

linux系统中的“挂载点”

linux系统中的“挂载点”概念:挂载点是文件卷在目录层次内存在的位置。

把设备(磁盘,分区)连接到目录结构(挂载点),然后就可以把该设备当作一个目录来访问。

简单的跟windows对比下,/dev/sda1可以叫做分区, 挂载点可以理解为盘符,在没有给分区分配盘符的时候分区是不能用的, linux下的分区和挂载点是一样的意思,挂载即把一个分区或磁盘放在一个目录里。

Windows其实也需要挂载,只不过它是把分区或磁盘挂载到A:B:C:……Z:这样开头的特定文件夹里。

Linux用目录名挂载分区或目录的好处是:一、便于操作,你可以把分区或磁盘挂载到任何你想要的目录或文件夹里。

二、顾名思义,由于挂载的文件夹或目录可以自己指定,所以就可以挂载到自己创建的或相关内容的目录或文件夹里。

三、挂载数量没有限制,windows的分区挂载到Z:就不能继续挂载了,或者说Windows挂载的分区数不能超过26个;而Linux则没有这个限制,特别是网络磁盘映射,你可以挂载任意多的共享文件夹到你的本地文件夹里。

linux系统中的主要挂载点:1 /bin 存放最常用的命令,所有用户都有执行的权限。

2/boot linux系统引导目录,启动时的内核文件和其他文件。

3/dev 设备文件,如硬盘,软驱,光驱,4/home 用户的宿主目录,相当与我的文档。

5/lib 系统动态链接共享库。

6/var 存放日志文件,7/opt 存放第三方软件。

8/tmp 存放临时文件。

9lost+found 存放临时文件,当突然停电时货关机时有些临时文件就存放在这。

10 /root 管理员的根目录。

一般只有管理员有权限。

11/mnt 挂载目录,比如U盘等12/proc 有内存产生的文件,存储当前进程的ID和CPU,RAM映射等。

13 /sbin 系统管理员命令存放目录。

14 /misc AUTOFS服务的目录15/usr目录,系统最大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存放在该目录下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挂载点
linux、unix这类操作系统将系统中的一切都作为文件来管理。

在windows中我们常见的硬件设备、磁盘分区等,在linux、unix中都被视作文件,对设备、分区的访问就是读写对应
的文件。

挂载点实际上就是linux中的磁盘文件系统的入口目录,类似于windows中的用来访问不同分区的C:、D:、E:等盘符。

其实winxp也支持将一个磁盘分区挂在一个文件夹下面,
只是我们C:、D:这样的盘符操作用惯了,一般没有将分区挂到文件夹。

选择挂载点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下面对各挂载点做一个简单介绍:
/ 根目录
唯一必须挂载的目录。

不要有任何的犹豫,选一个分区,挂载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10G的容量应该是够用了。

当然了,很多东西都是多多益善的)
/boot
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

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60MB—120MB
之间。

/home
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

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

/tmp
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

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

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usr
应用程序目录。

大部分的软件都安装在这里。

就像是Windows里面的Program Files。

/var
日志文件,经常会变动,硬盘读写率高的文件放在此中
/srv
一些服务启动之后,这些服务所需要取用的资料目录。

在文件系统这一环节中,建议您选择:ReiserFS和Ext3
/opt
存放可选的安装文件,个人一般把自己下载的软件存在里面,比如永中Office、LumaQQ 等等。

swap
交换分区,可能不是必须的,不过按照传统,并且照顾到您的安全感,还是挂载它吧。

它的容量只要大于您的物理内存就可以了,如果超过了您物理内存两倍的容量,那绝对是一种浪费。

/var/log
系统日志记录分区。

一般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要建立这个分区,因为设立了这个分区,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他们也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主分区
/bin
存放程序,里面的程序可以直接通过命令调用,而不需要进入程序所在的文件夹。

/dev
存放所有设备文件,如fd0为软盘设备,cdrom为光盘设备
/sbin
和bin目录相似,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一般只有超级用户才能使用。

关于常见挂载点的容量设置
每个人的硬盘大小都不同,自然也没有“定论”了,我大致说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酌情考虑
boot
Linux系统,它的引导文件很小很小,这个boot挂载点,大家分100M,就足够了(这个基本上能算是定论!不管你硬盘多大,就分这么多,足够足够了!等你安装完了系统,去看看它,其实就占45M——50M)
小知识:BOOT挂载点,并不是必须的。

但是个人建议,如果你要做双系统,最好是单独分出来,等你安装grub引导器的时候,把它安装到boot上,就是双系统了,这样做,目的就是更明确,更方便。

SWAP
有一个不成文的小规律:电脑内存,小于1G的,SWAP分512M;内存大于1G的,分1G就行。

/
(有些linux发行版,这个也写做:/root,功能道理是一样的)刚才说过了,得大点,至少5G以上
home
刚才也说了,是要求最大最大最大的。

你就尽量分吧。

嘿嘿!网上常见的,80的硬盘,分给它70G的都有………………
TMP
临时存放些垃圾的,自己看着吧了。

大不了用满了清理呗。

小知识:linux和windows 不一样,垃圾很少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所以,在linux系统下,你完全不用考虑,系统垃圾文件的问题喔!所以,用linux,自然就不用天天吵着:我怎么清理垃圾阿!
usr
占你整个容量的15%差不多吧。

呵呵,自己酌情考虑,其实你不“挂载”这个都行的。

Linux的分区,之所以让大家头疼,就是因为它并不是给每个分区,分配一个“字母盘符”,而是通过具体的文件夹名字,来进行“挂载”,进行功能的区分。

其实,大家在潜意识里,明白这些挂载点的意思,就行了。

别非想着Windows,分区就得有个盘符。

^_^想用Linux,很多观念都必须要改变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