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复习题答案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检测技术—复习1、石英晶体为例简述压电效应产生的原理答:石英晶体在沿一定的方向受到外力的作用变形时,由于内部电极化现象同时在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而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随着改变。
晶体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反之,如对石英晶体施加一定变电场,晶体本身将产生机械变形,外电场撤离,变形也随之消失,称为逆压电效应。
石英晶体整个晶体是中性的,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没有体积变形压电效应,但它具有良好的厚度变形和长度变形压电效应。
2、如图所示变压器式传感器差分整流电路全波电压输出原理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假设某瞬间载波为正半周,此时差动变压器两次级线圈的相位关系为a 正b 负、c 正d 负,则由上线圈供电的电流路径为a →1→2→9→11→4→3→b ,电容C 1两端的电压为U 24。
同理,电容C 2两端的电压为U 68。
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上述两电压的代数和。
即U 2= U 24-U 68同理,当某瞬间为负半周时,即两次级线圈的相位关系为a 负b 正、c 负d 正,按上述类似的分析,可得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U 2的表达式仍为上式。
当衔铁在零位时,因为U 24=U 68,所以U 2=0;当衔铁在零位以上时,因为U 24> U 68,有U 2>0; 当衔铁在零位以下时,因为U 24< U 68,有U 2<0;3、证明①(线性)电位器式传感器由于测量电路中负载电阻R L 带来的负载误差%%=100111100U U U 0L 0L ⨯⎥⎦⎤⎢⎣⎡+-⨯-=r)-mr(1δ,假设max x R R r =;L max R R m =。
4、试证明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答:要证明本定律,只要证明E ABC (T,T 0)=E AB (T,T 0); 式一 所以有:回路总电势为E ABC (T,T 0)=f AB (T)+f BC (T 0)+f CA (T 0) 式二 当T=T 0,总电势为零,故有E ABC (T,T 0)=f AB (T 0)+f AB (T 0)+f CA (T 0) 即f BC (T 0)+f CA (T 0)=- f AB (T ,T 0) 式三式三代入式二得E ABC (T,T 0)=f AB (T)- f AB (T 0)= E AB (T,T 0); 所以式一得证,5、由热电偶工作原理可知,热电偶输出热电势和工作端与冷端的温差有关,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要对热电偶冷端温度进行处理,经常使用能自动补偿冷端温度波动的补偿电桥,如图所示,试分析此电路的工作原理答:补偿电桥法是一种利用电桥输出电压抵消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的温度补偿方法,图中补偿电桥与热电偶冷端处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其中1R 、2R 、3R 用电阻温度系数极小的锰铜丝绕制,且阻值相等,即321R R R ==;tR 用铜导线绕制,作补偿电阻(2分)。
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第二版) 复习题答案

1、检测仪表有哪几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答:检测仪表的组成:传感器+变送放大机构+显示器。
1.传感器直接与被测量对象相联系,感受被测参数的变化,并将被测参数信号转换成相应的便于进行测量和显示的信号输出。
2.变放大机构将感受件输出的信号直接传输给显示器或进行放大和转换,使之成为适应显示器的信号。
2、检测仪表的常用技术性能有哪些?答:精度、变差、灵敏度和灵敏限、线性度、死区3、按误差的来源分类,有哪几类?各类有何特点?答:1检测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 疏忽误差系统误差的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会出现测量值时而便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
随机误差既不能用实验方法消除,也不能修正,虽然他的变化无一定规律可循,但是在多次重复测量时,总体服从统计规律。
疏忽误差是指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测得的值明显偏离其真值,既不具有确定分布规律,也不具有随机分布规律的误差,疏忽误差是由于测试人员对仪器不了解或因思想不集中,粗心大意导致错误的读数,使测量结果明显的偏离了真值的误差。
4 * 、说明弹簧管压力表的具体结构;使用中如何选择?答:弹簧压力表也由外壳部分、指针、刻度盘。
弹簧管、弯管、和传动机构等六个主要部分主成。
弹簧管的内腔为封闭形式,外界压力作用于弹簧管外侧,使弹簧管变形,由传动机构带动指针转动指出环境压力。
压力表的选用原则:主要考虑量程、精度和型5 * 、常用热电偶有哪几种?比较说明其主要的特点。
答:常用热电偶有:S (铂铑— 铂)、K (镍铬—镍硅)、E (镍铬—铜镍)三种S 型的特点是熔点高,测温上限高,性能稳定、精度高、100度以下热电势极小,所以可不必考虑冷端温度补偿,价昂,热电势小,线性差,只适合于高温域的测量;K 型特点是热电势大,线性好,稳定性好,价廉,但材料较硬、在1000度以上长期使用会引起热电势漂移,多用于工业测量;E 型特点,热电势比K 型热电偶大50% 左右,线性好,耐高湿度,价廉,但不能用于还原性气氛,多用于工业测量。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5章含答案)word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5章含答案)一、是非题5.1 显影使胶片上的AgBr 被还原成金属银,从而使胶片变黑。
(√)5.2 对曝光不足的底片,可采用增加显影时间或提高显影温度的方法来增加底片黑度,从而获得符合要求的底片。
(×)5.3 胶片在显影液中显影时,如果不进行任何搅动,则胶片上每一部位都会影响紧靠在它们下方部位的显影。
(√)5.4 定影液有两个作用,溶解未曝光的AgBr 和坚膜作用。
(√)5.5 所谓“通透时间”就是指胶片从放入定影液到乳剂层变为透明的这段时间。
(√)5.6 减少底片上水迹的方法是胶片快速干燥。
(×)5.7 胶片表面起网状皱纹可能是胶片处理温度变化急剧而引起的。
(√)5.8 冲洗胶片时,只要使用安全灯,胶片上就不会出现灰雾。
(×)5.9 显影液中如果过量增加碳酸钠,在底片上会产生反差降低的不良后果。
(√)5.10 使用被划伤的铅箔增感屏照相,底片上会出现与划伤相应的清晰的黑线。
(√)5.11 胶片上静电花纹的产生是由于射线管两端的电压过高的原因。
(×)5.12 射线底片上产生亮的月牙形痕迹的原因可能是曝光前使胶片弯曲。
(√)5.13 射线底片上产生黑的月牙形痕迹的原因可能是曝光后使胶片弯曲。
(√)5.14 如果显影时间过长,有些未曝光的AgBr 也会被还原,从而增大了底片灰雾。
(√)5.15 显影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显影速度减慢,故借助于碱使显影液保持一定PH 值。
(√)5.16 定影液的氢离子浓度越高,定影能力就越强。
(×)5.17 胶片未曝光部分变为透明时,即说明定影过程已经完成。
(×)5.18 因为铁不耐腐蚀且容易生锈,所以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显影液。
(×)5.19 溴化钾除了抑制灰雾的作用外,还有增大反差的作用。
(×)5.20 显影时搅动不仅能够使显影速度加快,还有提高反差的作用。
(√)5.21 所谓“超加和性”是指米吐尔和菲尼酮配合使用,显影速度大大提高的现象。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检测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92220)一、单项选择题1.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下列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电子电路的噪声干扰产生的误差;B仪表本身材料,零件工艺上的缺陷;C测量者不良读数习惯引起的误差;D测试工作中使用仪表的方法不正确;2.下列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的是()A 应变片B AD590C 氯化锂D CCD传感器3. 下列传感器不可以测量振动的是()A 应变片 B电容传感器C SHT11D 压电传感器4.下列测量最准确的是()A 65.98±0.02mmB 0.488±0.004mmC 0.0098±0.0012mmD 1.98±0.04mm5.下列哪些指标不属于传感器的静态指标()A 精度 B灵敏度C阻尼比 D 线性度6.莫尔条纹的移动对被测位移量所起的作用是()A 调制B 放大C 细分D 降噪7.电涡流式传感器利用涡流效应将检测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的()A 电阻变化B 电容变化C 涡流变化D 电感变化8.变压器隔离电路中赖以传递信号的途径是()A.光电耦合B.磁通耦合C.漏电耦合D.电容耦合9.光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材料表面上时,半导体材料中有些电子和空穴可以从原来不导电的束缚状态变为能导电的自由状态,使半导体的导电率增加,这种现象叫()A 内光电效应B 外光电现象C 热电效应D 光生伏特效应10.下列不具有压电特性的材料是()A 石英B 钛酸钡C PVC薄膜D 霍尔片11.一般意义上的传感器包含了敏感元件和()两个组成部分。
A放大电路 B 数据采集电路C 转换电路D滤波电路12.DS18B20默认的温度分辨率是()A 0.5℃B 0.25℃C 0.125℃D 0.0625℃13.两片压电元件串联与单片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串联时输出电压不变,电荷量与单片时相同;B串联时输出电压增加一倍,电荷量与单片时相同;C 串联时电荷量时增加一倍,电容量不变;D串联时电荷量增加一倍,电容量为单片的一半;14.下列哪些指标不属于传感器的静态指标()A 精度 B灵敏度C频率响应 D 线性度15.热电阻的引线电阻对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采用()引线方式测量精度最高。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5-7章含答案)

射线检测复习题(含参考答案)第5~7章是非题1.胶片表面起网状皱纹可能是胶片处理温度变化急剧而引起的。
(√)2.使用被划伤的铅箔增感屏照相,底片上会出现与划伤相应的清晰的黑线。
(√)3.胶片上静电花纹的产生是由于射线管两端的电压过高的原因。
(×)4.射线底片上产生黑的月牙形痕迹的原因可能是曝光后使胶片弯曲。
(√)5.溴化钾除了抑制灰雾的作用外,还有增大反差的作用。
(×)6.各种热裂纹只发生在焊缝上,不会发生在热影响区。
(×)7.热释光胶片剂量计和袖珍剂量笔的工作原理均基于电离效应。
(×)8.照射量单位“库仑/千克”只适用X射线或γ射线,不能用于中子射线。
(√)9.当X射线或γ射线移去以后工件不再受辐射作用,但工件本身仍残留极低的辐射。
(×)10.从X射线和γ射线的防护角度来说,可以1戈瑞=1希沃特。
(√)11.焦耳/千克是剂量当量单位,库伦/千克是照射量单位。
(×)12.当照射量相同时,高能X射线比低能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力更大一些。
(√)?选择题1.显影的目的是( B )A.使曝光的金属银转变为溴化银B. 使曝光的溴化银转变为金属银C.去除未曝光的溴化银D. 去除已曝光的溴化银2.显影液的主要成份是( D )A.还原剂B.保护剂和促进剂C.抑制剂D.以上全是3.在显影过程中应翻动胶片或搅动显影液,其目的是( B )A.保护胶片,使其免受过大压力B.使胶片表面的显影液更新C.使胶片表面上未曝光的银粒子散开D.防止产生网状皱纹4.定影液中的定影剂通常采用( A )A.硫代硫酸钠B.冰醋酸C.明矾D.亚硫酸钠5.以下哪一种材料不适宜用作盛放洗片液的容器( D )A.塑料B.不锈钢C.搪瓷D.铝6.显影速度变慢,反差减小,灰雾增大,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D )A.显影温度过高B.显影时间过短C.显影时搅动不足D.显影液老化7.盛放显影液的显影槽不用时应用盖盖好,这主要是为了( A )A.防止药液氧化B.防止落进灰尘C.防止水份蒸发D.防止温度变化8.以下关于底片黑度检查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D )A.焊缝和热影响区的黑度均应在标准规定的黑度范围内B.测量最大黑度的测量点一般选在中心标记附近的热影响区C.测量最小黑度的测量点一般选在搭接标记附近的焊缝上D.每张底片黑度检查至少测量四点,取四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底片黑度值9.以下哪些材料的焊接接头一般不会产生延迟裂纹( C )A.优质碳素钢B.低合金钢C.奥氏体不锈钢D.钛合金10.焊接坡口面加热不足或存在氧化皮可能引起( B )A.未焊透B.未熔合C.凹陷D.咬边11.以下哪一种缺陷不属于面积型缺陷( C ) ?A.裂纹B.未熔合C.条状夹渣D. 咬边12.底片上出现的白点影象,它可能是( D )A.钨夹渣B.焊瘤C.焊接飞溅D.以上都是13.壁厚为26mm的一张钢焊缝底片,片长为360mm,其中单个条形缺陷未超过1/3T,12T范围内发现平行于焊缝的两组条形缺陷,其累计长度分别为16mm 和14mm,两组条形缺陷及间的间距大于3L小于6L,则该底片焊缝质量按JB/T4730.2-2005标准应评为( B )级。
检测传感技术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检测传感技术》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题共计40分,每一填空计2分)1. 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由激励装置、传感器、信号调理、信号处理、显示记录等五个基本环节组成。
2. 在测试系统中,激励装置的功能是激发隐含的被测信息;传感器的功能是将被测信息转换成其他信息;信号调理环节的功能是将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转换成更适合于进一步传输和处理的形式;信号处理环节的功能是对来自信号调理环节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和分析;显示记录环节的功能是显示或存储测试的结果。
3. 不失真测试即测试系统的输出要真实地反映其输入的变化。
为实现不失真测试,系统频率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幅频特性为常数;相频特性呈线性。
对系统瞬态响应的要求是:瞬态误差小;调整时间短。
4. 测试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主要有均值、方差和均方值。
5. 信号的均值反映随机信号变化的中心趋势;信号的方差反映随机信号在均值附近的分布状况;信号的均方值反映随机信号的强度。
6. 任何周期信号均可分解为一系列频率比为有理数的简谐信号, 其频谱特性包括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
7. 频率单一的正弦或余弦信号称为谐波信号。
一般周期信号由一系列频率比为有理数的谐波信号叠加而成。
8. 周期信号的频谱特性:离散性即各次谐波分量在频率轴上取离散值;谐波性即各次谐波分量的频率为基频的整倍数;收敛性即各次谐波分量随频率的增加而衰减。
9. 瞬态信号是在有限时间段存在,属于能量有限信号。
10. 瞬态信号的频谱为连续谱,其幅值频谱的量纲为单位频宽上的幅值,即幅值频谱密度函数。
11. 一阶测试系统的基本参数是时间常数。
根据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及一阶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一阶测试系统的基本参数的选取原则是时间常数小。
12. 二阶测试系统的基本参数是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13. 金属丝应变片依据应变效应工作;半导体应变片依据压阻效应工作。
14. 压力传感器由弹性敏感元件和机电转换元件两部分组成。
磁粉检测基础知识复习题(含答案)精华版

1.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必存在 ( )。
A)电场 B)磁场 C)声场 D)辐射场2.已知电流方向,其磁场方向用 ( )判定。
A)左手定则 B)右手定则 C)都不对3.已知磁场方向,其磁化电流方向用 ( )判定。
A)左手定则 B)右手定则 C)都不对4.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用 ( )判定。
A)左手定则 B)右手定则 C)都不对5.铁磁物质在加热时铁磁消失而变为顺磁性的温度叫() 。
A) 凝固点 B ) 熔点 C ) 居里点 D)相变点6.表示铁磁质在磁化过程中 B 和 H 关系的曲线称为()。
A)磁滞回线 B)磁化曲线 C)起始磁化曲线7.磁力线的特征是( )。
A)磁力线彼此不相交 B)磁极处磁力线最稠密 C)具有最短路径,是封闭的环 D)以上三点都是8.矫顽力是描述()A)湿法检验时,在液体中悬浮磁粉的方法; B )连续法时使用的磁化力; C )表示去除材料中的剩余磁性需要的反向磁化力; D )不是用于磁粉探伤的术语9.如果钢件的表面或近表面上有缺陷,磁化后,磁粉是被()吸引到缺陷上的。
A) 摩擦力 B ) 矫顽力 C )漏磁场 D)静电场10.下列关于漏磁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缺陷方向与磁力线平行时,漏磁场最大。
B )漏磁场的大小与工件的磁化程度无关。
C )漏磁场的大小与缺陷的深度和宽度的比值有关。
D )工件表层下,缺陷所产生的漏磁场,随缺陷的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大。
11.工件磁化后表面缺陷形成的漏磁场()A)与磁化电流的大小无关。
B )与磁化电流的大小有关。
C )当缺陷方向与磁化场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时,漏磁场最大D)与工件的材料性质无关12.下列有关退磁的叙述中()是正确的。
A)所谓退磁就是将试件上的剩磁减小到不妨碍使用的程度B)退磁是把试件放入通直流电的线圈中,不切换电流方向,使试件逐渐远离线圈C)园形截面的试件用轴向通电磁化后,不需要进行退磁D)退磁是一边使磁场交替180°,一边把磁场强度逐渐减弱的方法E)A 和 D13.下列有关退磁的叙述()是正确的A)交流退磁只能退去强磁材料表面的剩磁。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章有答案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7章含答案一、是非题7.1 暗室内的工作人员在冲洗胶片的过程中,会受到胶片上的衍生的射线照射,因而白血球也会降低;×7.2 一个射线工作者怀疑自己处在高辐射区域,验证的最有效方法是看剂量笔上的读数是否也增加;×7.3 热释光胶片剂量计和袖珍剂量笔的工作原理均基于电离效应;×7.4 照射量单位“伦琴”只使用Χ射线或γ射线,不能用于中子射线;√7.5 当Χ或γ射源移去以后工件不再受辐射作用,但工件本身仍残留极低的辐射;×7.6 即使剂量相同,不同种类辐射对人体伤害是不同的;√7.7 小剂量,低剂量率辐射不会发生随机性损害效应;×7.8 只要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标准关于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就可以保证不发生辐射损伤;×7.9 从Χ射线机和γ射线的防护角度来说,可以认为1戈瑞=1希沃特;√7.10 焦耳/千克是剂量当量单位,库仑/千克是照射量单位;√7.11 剂量当量的国际单位是希沃特,专用单位是雷姆,两者的换算关系是1希沃特=100雷姆;√7.12 Χ射线比γ射线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Χ射线对人体的伤害比γ射线大;×7.13 当照射量相同时,高能Χ射线比低能Χ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力更大一些;√7.14 辐射损伤的确定性效应不存在剂量阀值,它的发生几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7.15 照射量适用于描述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比释动能适用于描述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16 在辐射防护中,人体任一器官或组织被Χ和γ射线照射后的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7.17 吸收剂量的大小取决于电离辐射的能量,与被照射物体本身的性质无关; ×7.18 辐射源一定,当距离增加一倍时,其剂量或剂量率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二、选择题7.1 收剂量的SI单位是 BA.伦琴RB.戈瑞GyC.拉德radD.希沃特Sv7.2当光子能量超过200KeV后,对于人体组织的吸收剂量与照射量换算关系大致为DA.1戈瑞=0.01伦琴B.1戈瑞=0.1伦琴C.1戈瑞=10伦琴D.1戈瑞=100伦琴7.3 GB4792-84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受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不应超过 AA.50mSvB.50remC.150mSvD.500mSv7.4 GB4793-84标准规定:公众中个人受到全身照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 DA.5remB.15mSyC.50mSvD.5mSv7.5 在相同吸收剂量的情况下,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射线种类是 CA.Χ射线B.γ射线C.中子射线D.β射线7.6 以下哪一种探测器,不是利用射线在空气中电离效应原理 DA.电离室B.正比计数器C.盖革-弥勒记数管D.闪烁探测器7.7 一旦发生放射事故,首先必须采取的正确步骤是 DA.报告卫生防护部门;B.测定现场辐射强度C.制定事故处理方案;D.通知所有人员离开现场.7.8 Ir192γ射线通过水泥墙后,照射率衰减到200mR/h,为使照射率衰减到10mR/h以下,至少还应覆盖多少厚的铅板设半价层厚度为0.12cm DA.10.4mm;B.2.6mm;C.20.8mm;D.6,2mm;7.9离源200mm处的照射率为100mR/h,照射率为2mR/h辐射区边界标记离源的距离约为CA.0.7mB.1.4mC.2.8mD.1m7.10 射线的生物效应,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DA.射线的性质和能量B.射线的照射量C.肌体的吸收剂量D.以上都是7.11 热释光探测器用于 BA.工作场所辐射监测B.个人剂量监测C.内照射监测D.A和B7.12 下列哪种仪器检测射线屏蔽物小泄漏的灵敏度最高 CA.胶片微章计B.钢笔型电离室C.盖革计数器D.固体剂量计7.13 辐射损伤随机效应的特点是 AA.效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无关B.剂量越大效应越严重C.只要限制剂量便可以限制效应发生D.以上B和C7.14 辐射损伤非随机效应的特点是 DA.效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无关B.剂量越大效应越严重C.只要限制剂量便可以限制效应发生D.以上B和C7.15 以下GB4792-84标准关于特殊照射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DA.特殊照射事先必须周密计划B.计划执行前必须经过单位领导及防射防护负责人批准C.有效的剂量当量在一次照射中不得大于100mSvD.经受特殊照射后的人员不应再从事放射工作7.16 辐射防护三个基本要素是 DA.时间防护;B.距离防护;C.屏蔽防护;D.以上都是;7.17 下列关于利用半价层计算屏蔽层厚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A.只要有散射线存在,其半价层就不是固定值B.根据半价层计算出的屏蔽层厚度是准确的C.半价层厚度随屏蔽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加D. 屏蔽层厚度很大时,半价层厚度不再随屏蔽层厚度增加而增加三、问答题7.1 引入剂量当量的目的是什么在X射线和γ射线防护中,剂量当量和吸收剂量怎样换算答:不同种类的射线x、γ、中子、电子、α、β等,不同类型的照射内照射、外照射即使吸收剂量相同.所产生的生物损伤程度也是不同的,为统一衡量评价不同种类射线在不同照射条件下对生物引起的危害,引入了剂量这一物理概念;剂量当量H是吸收剂量D与品质因素Q及其他修正因素N之乘积,即H=DQN. 剂量当量的国际单位是希沃特Sv,专用单位是雷姆rem,1希沃特=l焦耳/千克,1希沃特=l00雷姆;对X射线和γ射线,就防护而言,Q与N值均为1,所以可以认为吸收剂量和剂量当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即l希沃特=l戈瑞,l雷姆=1拉德;7.2 场所辐射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答:场所辐射监测是一种预防性测量,通过测量工作场所和环境的照射率或剂量率,可以预先估计出处于场所的人员在特定时间内将要受到的照射量和吸收剂量,从而能告诫有关人员尽可能避开危险区域,指出允许工作时间,并对改善防护条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个人剂量监测是一种控制性测量,通过测量被射线照射人的局部或整体的累积量,从而告诉工作人员到某一时刻以前所受到的照射址或吸收剂量,注意以后的照射量;如果被照射人受到超剂量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不仅有助于分析超剂量的原因,还可以为射线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数据;7.3 场所辐射监测仪器有哪几种答:有固态电离辐射仪和气态电离辐射仪,前者包括电导率探测器,闪烁探测器等,后者包括电离室剂杖仪的计数管式剂量仪等;7.4个人辐射监测仪器有哪几种答:有胶片剂量计,电离室式剂量笔,荧光玻璃剂量计,热释光剂量计等;7.5叙述射线防护的三大方法的原理;答:射线防护的三大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其原理如下:时间防护的原理是: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辐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辐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辐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从而达到防护目的;距离防护的原理是: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增大距离便可减少剂量率或照射量,从而达到防护目的;屏蔽防护的原理是:射线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在人与辐射源之间设置足够的屏蔽物,便可降低辐照水平,达到防护目的;7.6 我国现行辐射防护标准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当量限值有哪些规定答:我国辐射防护标准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对于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为: 年剂量当量限值,全身均匀外照射50mSv/年、眼晶体150mSv/年、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mSv/年、特殊照射:一次不大于l00mSv,一生中不大于250mSv;应急照射:一次不大于250mSv在射线防护计算中,一般按全身均匀外照射取剂量当量限值,即50mSv/年,以此可换算出月、周、日、时的剂觉当量限值,月剂杖当址限值为50/ 12=4.16mSv/月;周剂量当量限值为50/50=1mSv/周;日剂量当星限值为1/6=16.7uS v/日;每小时剂量当量限值为16.7/8=2.1uSv/时;四、计算题7.1 Ir192源活度为50居里,求距源1米处和20米处的照射率Ir192的Kr=4.7223.6R/h;0.059R/h解:已知 mCi Ci A 5000050==,cm m R 10011==cm m R 2000202==,72.4=r K由公式 2R K A P r ⋅=得)(6.2310072.45000021h R P =⨯= )(059.0200072.45000022h R P =⨯= 答:距源1米处照射率为23.6伦/时,距源20米处照射率为0.059伦/时;7.2 相同活度的Co60和Ir192,在相同的距离上两者的照射率相差多少倍 Co 的Kr-13.2,Ir192的Kr=4.722.80倍解:已知60o C 的2.13=r K ,192r I 的72.4=r K80.272.42.13===rIr rco I C K K P P ro倍 答:相差2.80倍;7.3 测得距源14米出的照射率为108微希沃特/时,欲使照射率减少至25微希沃特时,问离源的距离应为多少 29.1m解:由公式222211R D R D =)(1.292514108222112m D R D R =⨯==答:距离应为29.1米;7.4 放射工作人员每周的剂量限量为1毫希沃特,如工作人员每周需在照射场停留25小时,问该照射场允许的最大剂量是多少 如实测该照射场的剂量率是30微希沃特,问在该照射场中的工作人员每周允许工作多少小时 40µSv;33h 解:1)(40)(04.0251νμνS mS t D D ====2 )(33301000h D D t == 答:1允许最大剂量率40微希沃特;2每周允许工作时间33小时;7.5 已知某一γ源1米处剂量率为16毫希沃特,问20米处的剂量率为多少 又采用屏蔽方法欲使20米处剂量率降至4微希沃特,问需铅防护层的厚度为多少 设该能量放射铅半价层的T1/2=0.5cm40µSv;1.66cm解: 1)(40201160002222112νμS R R D D =⨯==21044032==D D 令 102=''则 110lg 2lg ==n32.32lg 1==n )(66.132.35.021cm T n d =⨯=⋅=答:120米处剂量率为40微希沃特,2需铅屏蔽层厚度1.66厘米;7.6 使用Ir192拍片,在距源25米处操作,实测照射剂量率6.7毫伦/时,如每天允许剂量率为16.7毫伦,问每天应工作几个小时 又90天后,使用同一射源拍摄,要求每天工作8个小时,问保证不超过允许剂量的操作距离是多少 2.49h,29.5mR解:1)(49.27.67.16101h D D t === 2求90天后衰减倍数435.09075693.012===⋅--e e I I T λ倍求90天后25米处剂量率)(9145.2435.07.61212h mR I I D D =⨯=⋅= 求每天工作8小时的允许剂量率)(0875.287.16203h mR t D D ===求操作距离221322D R D R ⋅=⋅ )(5.290875.21945.22532212m D D R R =⨯=⋅= 答:1每天应工作2.49小时2操作距离为29.5米;7.7 在露天进行X 射线照相,已知焦距点1米处漏射线剂量率200Mr,散射线剂量率为各位置漏射线剂量率的9倍,现场拍片30张,每张曝光4分钟,如1人操作,为保证接受剂量不超过10mR,应距焦点几米 如在距焦点12米处操作,为保证每人接受剂量不大于10Mr,上述工作应由几人分担 此时每人可接受的照射剂量为多少mR 20m,3人,9.3mR 解:1设一米处的照射率为1I ,拍30张片的照射量为1E ,安全距离为xF 则)(200)91(2001h mR I =+⨯= )(4000]60)304[(20001mR E =÷⨯⨯=22111400010)(x x x F F F E E === ∴ )(20m F x =(2) 又设12米处的照射量为12E ,获得安全照射量的分担人数为n,人均受照量为y E则 )(121112F F E E =,212)121(4000=E ∴ )(8.2712mR E =,3108.271012===E n 人 )(3.938.27mR E y ≈= 答:1距离焦点20米,23人分担,每人受照量9.3毫伦;7.8 安装400KVX 射线机,为保证每天实际累计曝光时间250分钟时,摄片人员的射线照射量不大于8Mr,用混凝土墙进行遮挡;已经混凝土的吸收系数为0.2cm-1,射线贯穿混凝土后的散射比为2,X 射线照射率为128R/min ·m,射线管焦点与摄片人员的最小距离为2m,求防护墙厚度;746mm解:1 设防护墙厚度为x由题意,每天的安全照射率为min 032.0min2508mR mR I == 1 而 )1(n eI I X o +=-μ 2其中 )min (3241min 128R R I o =⨯= 3 2 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1(ln n I I X o +=-μ代入已知量 ∴ )21(32000032.0ln 2.01)1(ln1+⨯-=+-=n I I X o μ cm 6.74=答:防护墙厚746毫米;7.9 用Ir192源进行野外透照,射源活度为20ci,忽略散射线;若一天实际曝光时间为2小时,为使射线照射量控制在一天照射限值之内,射线工作人员离源的最小距离应为多少 射源距离公众活动场所至少多少米 允许照射量:射线工作者16Mr/天,公众1.6Mr/天;忽略非曝光时间的照射量;34.35m,108.63m解:设射线工作人员的安全距离为x F ,非射线工作人员的安全距离为y F ,192r I 源 的照射率常数为Cih Rm 472.0211)(xx F F I I = 式中 x I ——距离为x F 时的安全照射率)(8216h mR h mR I x ==,h mR mR I y 8.026.1== 1I ——距离为1F 1m 时的照射率, )(44.920472.01h R I =⨯=∴ )(35.3489440211m I F I F x x ==⋅= )(63.1088.09440211m I F I F y y ==⋅=答:射线工作人员安全距离34.35米,非射线工作人员安全距离108.63米;7.10 2离300KVX 光机某距离处测得照射率为3毫伦/时,工作人员在该点每天工作6小时,如果采用屏蔽防护,试计算需要加多厚的混凝土才能使该点的计量减弱到日安全计量16.7毫伦以下 设混凝土的半价层为3.1厘米21cm解:近似计算屏蔽层厚度由公式 T e I I μ-=12 212112ln 693.0ln 1I I T I I T ⋅=-=μ )(217.161800ln 693.01.3cm == 答:需混凝土厚度21厘米;7.11 用Cs γ射线源做野外透照拍片,射源强度为5居里,忽略散射线,已知一个人一天的允许计量为16.7毫伦,如果工作人员一天的总计曝光时间为1小时,求射线工作人员距离射线源的最小距离为多少米 Cs γ的Kr =3.28 9.91m解:由公式 2Rt K A X ⋅⋅= )(991107.16128.350003cm X t K A R r =⨯⨯⨯=⋅⋅=- 答:最小距离为9.91米;7.12 已知钴Co60γ射线源,放射强度为5居里·工作人员离源6米处工作,工作点的最大容许照射率为4.17毫伦/时,忽略散射线影响,试计算在源与工作点之间,需要加的铅版厚度为多少厘米 已知铅版的半价层为1.07厘米,Co60γ的Kr =13.2 5.84cm解:6米处的照射剂量率226002.135000⨯=⋅=R K A X r )(183)(183.0h mR h R ==加铅厚度:)(84.517.4183ln 693.007.1ln 693.0ln 1212112cm I I T I I T ===-=μ 答:需加铅厚度为5.84厘米;7.13 一颗放射性强度为10居里的Ir92源,工作人员距源1米处工作,需要设计一个屏蔽层,现仅有15毫米厚的铅版可作一层屏蔽,其余要用铁作屏蔽层,在不考虑散射影响情况下,需要多厚的铁才能使工作点的计量为2.1毫伦/时 已知铅的半价层为3.5毫米,铁的半价层为10毫米68.5mm解:查表可知γ192r I 常数72.4=r K ;已知铅半价层mm T 5.31)21(=;铁半价层mm T 102)21(=;1米处的照射剂量率23210072.41010⨯⨯=⋅=R K A X r )(4720)(72.4h mR h R ==穿透15mm 铅版的照射剂量率1X ;5.15.3693.0693.0147201)21(⨯-⋅--⨯===e Xe Xe X T T T μh mR 15.242=所需铁屏蔽层的厚度1.215.242ln 693.010ln 693.0212)21(==X X T T )(5.68mm =答:需要铁屏蔽层的厚度为68.5毫米;7.14 一测得距源10米处的计量率为100毫伦/时,采用厚度为16mm 的铅屏蔽后,该点计量率降至60毫伦/时,已知铅对该能量的射线的吸收系数为0.698cm -1,求散射比和散射线计量率;0.82;27mR/h解:由公式 )1(n e I I T o +=-μ 82.011006016.1693.0=-=-=⨯e e I I n T o μ )(278.01601h mR n n I I s =+=⋅+= 答:散射比0.82;散射线剂量率h mR 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检测技术基础试题2010年11月一、阐述仪器线性度的概念,说明有哪些直线拟合方法。
阐述回程差、灵敏度和分辨力的概念。
答:仪器线性度指检测系统输入输出曲线与理想直线的偏离程度,亦称非线性误差。
直线拟合方法有最小二乘法、端点连线法、最佳直线法。
回程误差指检测系统在正行程和反行程的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程度,亦称空程误差、滞后。
分辨力指能够检测出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表征测量系统的分辨能力。
灵敏度指测量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的增量与输入量的增量之比,即。
二、仪表的精确度等级是怎样规定的?写出计算公式。
某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0---600℃,准确度等级为2.5级;另一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0---1200℃,准确度等级为1.5级。
现欲测量温度为500℃的设备温度,问选哪种测温仪表会更好?计算说明为什么?答: 在工业实际中,为了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引入了精确度(精度)等级规定, 用A表示,A值是指仪器在规定条件下, 其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值△A与满量程输出YF.S之比的百分数, 即:,因而选第一种仪表。
三、(1)假设你开发一台称重仪,在实验室完成了传感器、放大电路和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制作,但是没有条件施加标准砝码或标准力对传感器和你的系统进行实际标定,你只有一块可用来测量电压和电流的表(或万用表), 在这种条件下你应该首先对仪器的那些指标进行测定?从误差的角度出发,你对你使用的表有何要求?(2)设传感器误差为0.1%;测量放大电路误差为0.03%;系统采用的A/D转换器为10位,试分析仪器最后能达到的最好精度等级是多少?(P5-7)答: A.可以对该称重仪的重复性、回程误差和零点漂移进行测定;①零点漂移:输入为零时,输出偏离零值的变化。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晶体三极管的参数受温度的影响、电源电压的波动以及运算放大器前后级的电位配合问题等。
在多数放大器中,前级的零点漂移影响最大,级数越多和放大倍数越大,零点漂移越严重。
解决措施是采用差动电路。
本称重仪零点漂移的标定只用万用表就可完成。
称重仪上不加任何重量,用万用表测量其输出值。
如果输出值为零,说明该称重仪没有零点漂移现象,输出值越大,零点漂移现象越严重。
②重复性:在同一工作条件下,同一方向连续多次对同一输入值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多个输出值之间互相不一致的程度。
重复性是检测系统最基本的技术指标,是其他各项指标的前提和保证。
对于称重仪来说,如果同一测量值,在不同时刻放上去测得的结果不一样或相差很大,显然不合要求。
对重复性的标定中,其输入值不需要是标准数值,只要多次重复测量的输入值相同即可。
本称重仪重复性的标定,可用普通砝码(如果没有砝码,可用大小、重量合适的任何物体所代替)和万用表来完成。
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砝码,重复多次放上再取下,由万用表读出每次的输出数值,在95%概率水平内测量结果的最大差值即可用来判定该称重仪的重复性。
注意,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称重仪的量程,所加砝码不能超出量程范围。
③回程误差:检测系统在正行程和反行程的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程度,亦称空程误差、滞后。
仪表检测所得到的实际上升曲线和实际下降曲线出现不重合的情况,从而使仪表的特性曲线形成环状,称为“滞环”。
上升曲线和下降曲线之间最大的差值,称为回差(也称为变差、来回变差)。
产生原因是仪表内部的某些元件具有储能效应,例如弹性变形、磁滞现象等。
对于称重仪,如果要测量出一定重量的物体,当物体重量超出要求值时,需要往回减少物体,这时由于回程误差的存在,就会引起很大的误差,显然不合乎要求。
回程误差的标定,其输入值不需要是标准数值,找一组砝码,标好记号,依次放在称重仪上,然后逆顺序依次取下,记录每次放上砝码后万用表的读数以及取下砝码后万用表的读数,绘出输入-输出曲线,上升和下降曲线不重合的程度即为回程误差,称其最大差值为回差。
④再现性:仪表实际上升曲线和实际下降曲线之间离散程度的表示,常取两种曲线之间离散程度最大点的值来表示。
称重仪如果存在再现性,同样重量的物体就可能会因为放取的方式或时间不一样而测得不同的结果。
再现性的标定,其输入值不需要是标准数值,找一组砝码,标好记号,依次放在称重仪上,然后逆顺序依次取下,记录每次放上砝码后万用表的读数以及取下砝码后万用表的读数,绘出输入-输出曲线,按照这种方法,测得多组测量曲线。
用上升曲线和下降曲线间的最大偏差判定该称重仪的再现性。
B .从误差角度看,对使用的仪表有以下几点要求:①线性度:检测系统输入输出曲线与理想直线的偏离程度亦称非线性误差。
表达式为:%100..max ⨯∆±=S F L y L e 。
其中m ax L ∆为输出值与理想直线的最大偏差值;为..S F y 理论满量程输出值 ②分辨力:能够检测出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表征测量系统的分辨能力。
(不一定在输入零点附近)。
希望所用仪表分辨率越小越好。
注意:1、分辨力 --- 是绝对数值,如 0.01mm ,0.1g ,10ms ,……2、分辨率 --- 是相对数值:能检测的最小被测量的变换量相对于 满量程的百分数,如: 0.1%, 0.02%3、阈值 --- 在系统输入零点附近的分辨力③灵敏度:测量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的增量与输入量的增量之比。
线性检测系统,灵敏度为常数;非线性检测系统,灵敏度为变数。
灵敏度系数为:x y K ∆∆=/希望所用仪表在较小的输入量变化的情况下即能引起较大的输出变化,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④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的优良程度. 通常精确度用测量误差的相对值表示.。
精确度高,则精密度和正确度均高。
仪表的精确度通常是用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去掉百分号后的数字来衡量。
按仪表工业规定,仪表的精确度化分成若干等级,简称精度等级,如0.1级、 0.2级、0.5级、1.0级、1.5级、2.0级等。
等级的数字越小,精度越高。
希望所用仪表的测量结果分散程度以及偏离真值大小的程度越小越好,即精确度高。
⑤可靠度:表征仪表可靠性的尺度。
衡量仪表能够正常工作并发挥其功能的程度。
希望所用的仪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最短,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最短,即可靠度高。
⑥除了这些外,还包括A 中所涉及的几种指标。
希望所用仪表零点漂移小,重复性好,回程误差小以及再现性好,稳定度好,受外界电场及磁场、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干扰小,测量范围合适(测量估算值在仪表整个量程的1/3至2/3为最佳),动态特性要好,输出能跟随输入变化做出快速变化。
(2)设传感器误差为0.1%;测量放大电路误差为0.03%;系统采用的A/D 转换器为10位,试分析仪器最后能达到的最好精度等级是多少?仪表的精确度通常是用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去掉百分号后的数字来衡量。
e1=0.1% e2=0.03%, e3=1/(210-1)=0.0975% A=222123e e e ++=0.143% 精度等级为0.2级三、画图并说明光电池的下列特性:(1)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光照度的关系;答:开路电压输出:非线性(电压---光强),灵敏度高短路电流输出:线性好(电流---光强) ,灵敏度低(2)输出电流与负载电阻及光照度的关系。
负载R L的增大线性范围也越来越小。
因此,在要求输出电流与光照度成线性关系时,负载电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越小越好,并限制在适当的光照范围内使用。
四、画图并说明光电二极管与放大器的电流放大连接法、电压放大连接法和阻抗变换连接法。
说明各连接法适用于哪些测量情况。
答:1.电流放大型:图7-27(a)是电流放大型IC检测电路。
光电二极管和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同极性相连,运算放大器两输入端间的输入阻抗Z in是光电二极管的负载电阻,可表示为Z in=R f/(A+1)式中,A是放大器的开环放大倍数;R f是反馈电阻。
当A=104。
R f=100kΩ时,Z in=10Ω。
可以认为光电二极管是处于短路工作状态,能取出近于理想的短路电流。
处于电流放大状态的运算放大器,其输出电压U0与输入短路光电流成比例,并有U0=I sc R f=R f SΦ即输出信号与输入光通量成正比。
此外,电流放大器因输入阻抗低而响应速度较高并且放大器噪声较低,所以信噪比提高。
这些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弱光信号的检测中。
2.电压放大型:图7-27(b)是电压放大型IC检测电路,光电二极管的正端接在运算放大器的正端,运算放大器的漏电流比光电流小得多,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
当负载电阻R L取1MΩ以上时,工作在光电池状态下的光电二极管处于接近开路状态,可以得到与开路电压成比例的输出信号,即式中是该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3.阻抗变换型:反向偏置光电二极管或PIN光电二极管具有恒流源性质,内阻很大,且饱和光电流和输入光通量成正比,在有很高的负载电阻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大的信号电压。
但如果将这种处于反向偏置状态下的光电二极管直接接到实际的负载电阻上,则会因阻抗的失配而削弱信号的幅度。
因此需要有阻抗变换器将高阻抗的电流源变换成低阻抗的电压源,然后再与负载相连。
图7-27(c)中所示的以场效应管为前级的运算放大器就是这样的阻抗变换器。
该电路中场效应管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光电流是通过反馈电阻R f形成压降的。
电路的输出电压U0为即U0与输入光通量成正比。
当实际的负载电阻R L与放大器连接时,由于放大器输出阻抗R0较小,R L>>R0,则负载功率P0为:另一方面,由式(7 -12)计算光电二极管直接与负载电阻相连时负载上的功率比较两种情况可见,采用阻抗变换器可以使功率输出提高(R f/R L)2倍。
例如,当R L=1MΩ,R f=10MΩ时,功率提高100倍。
这种电路的时间特性较差,但用在信号带宽没有特殊要求的缓变光信号检测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功率放大倍数。
此外,用场效应管代替双极性晶体管作前置级,其偏置电流很小,因此适用于光功率很小的场合。
五、(1)怎样测试光敏电阻的好坏?(2)比较光敏电阻、光电池、光电二极管、CCD的异同点。
(3)说明选择光电检测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光敏电阻的暗阻越大越好,而亮阻越小越好,也就是说暗电流要小,亮电流要大,这样光敏电阻的灵敏度就高。
(2)相同点:(P12)都是应用了光电效应(光照射到物体上使物体发射电子,或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电动势等,这种因光照而引起的物体电学特性的改变统称为光电效应)不同点:①光敏电阻(P18-19):是根据光电导效应制成的将光能转换成导电率变化的一种器件,属于内光电效应(物质受到光照后所产生的光电子只在物质内部运动而不会逸出物质外部)。
工作机理:当入射光子使半导体中的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时,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均参与导电,其阻值急剧减小,电导增加。
光敏电阻两端加电压(直流或交流).无光照时,阻值(暗电阻)很大,电流(暗电流)很小;光照时,光生载流子迅速增加,阻值(亮电阻)急剧减少.在外场作用下,光生载流子沿一定方向运动,形成光电流(亮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