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12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课件 人教版优秀课件

孔子的“仁”
爱 真诚地
大家
“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
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 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 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
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 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
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 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 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
成倍地递增。我开始害怕夜幕降临的那一刻,因为那意味着这一天有更多的事情被贴上了“没完成”的标签。我责备那是自己“无能”的表现,直到我意识到问题的关 ”
• 3、思想主张:
• 4、教育成就:
• 二、思想家老子:
• 三、百家争鸣:
•
墨家(墨子)、儒家(孟子)、道家(庄子)
•
法家(韩非)、兵家(孙武)
学习小结
• “一”:一位教育家 • “百”:百家争鸣 • “两”:两位思想家
“学而时习庄子
“爱人”
法家 墨家 兵家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 国
2008年9月26 日,全球第267所 孔子学院在巴西 的成巴立西。利亚大学澳大利亚 美国
北 欧
孔子问礼
反义词
大小 高矮 祸福 快乐 悲伤
口头小制作
历史人物 名片夹
孟子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成就:
韩非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成就:
庄子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成就: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韩非
朴素的辩证法
“温故而知新”
• 秦国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
主要原因是( C )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课件10 人教版

下一页
孔子故居
下一页
曲阜孔庙
下一页
孔子讲学图
下一页
孔子弟子颜回
下一页
孔子弟子冉求
下一页
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
下一页
《论语》书影
下一页
日本长崎孔庙大门
下一页
越南河内文庙大拜堂内景
下一页
德国科隆孔庙
下一页
美国华岗大成馆
返回
老子像
下一页
老子简介
生活时代: (约前571~?)春秋晚期 所属学派:道家(创始人) 思想精髓: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主张遵循 自然规律,反对强做妄为。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目录
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思想家老子
探究活动
百家争鸣
课堂练习
退出
孔子
下一页
孔子简介生活时代: (前551~Fra bibliotek479)春秋晚期
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
思想精髓: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 广收门徒,培养出的学生有3000多人,其中著名的 有72人,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下一页
孙膑
返回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
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但 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 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 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 有哪些借鉴意义? 3、活动课: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 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 返回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3 人教版

威 武 不 能 屈 。
贫 贱 不 能 移 ,
富 贵 不 能 淫 ,
庄 子
韩 非 子
《 韩 非 子 》
孙 武
《孙子兵法》,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百家争鸣
学派 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孟 子、荀子 主要思想 代表作 仁爱、仁政、“制天 《论语》《孟 子》 《荀子》 命而用之”
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 相互转化
教育 方面
2.“因材施教” 3.教育学生学习态度 要老实 4.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我三 师人 焉行 。 , ︱ 必 孔 有
子
不知 知之 为为 不知 知之 。,
不学 亦而 说时 乎习 ?之 ,
《 论 语 》
老子
孔 子 问 礼 于 老 子 图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认为事物都有 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 互相转化
道家 老子、庄子 墨家 墨子
《老子》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庄子》 “兼爱”、“非攻” 《墨子》
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法家 商鞅、韩非 兵家 孙武、孙膑
“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 《孙子兵法》 “战胜而强立,故天 《孙膑兵法》 下服矣”来自《商君书》 《韩非子》
课堂练习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道德经》 C.《论语》
A
B.《尚书》
D.《春秋》
B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A.老子 C.韩非子 B.孔子 D.庄子
课堂练习
3.下列内容中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D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C.主张减轻赋税,实行“仁政” D.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中国历史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1 人教版

“百家”主要指 哪些学派?各派代 表人物有哪些?
看书填表 学派 人物 主要思想
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反对一切战争;爱护自 然 “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够战胜自然 “兼爱”、“非攻”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孟子 儒家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孙武 兵家 孙膑
各抒己见
孔子的教育思想 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是 否有帮助?举例说明.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 教育成就
思想主张
政治思想: “仁”的学说
知识联系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 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 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 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把
收获的是
播种
百家争鸣
在战国的土地上
翻耕
连词成句 我用铁犁和牛 翻耕 收获的是
九个词语或短语连成这样一句话! 把 春秋的土地 播种 的果实
在战国的土地上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各诸侯国变法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日本长崎孔庙大门
越南河内文庙大拜堂内景
德国科隆孔庙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美国华岗大成馆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
教育成就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知识联系
学过《论语十则》后, 你知道孔子论述教育教 学的哪些言论?
学完《论语十则》后,你知道哪些论述教育教学的言论?
看书填表 学派 人物 主要思想
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反对一切战争;爱护自 然 “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够战胜自然 “兼爱”、“非攻”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孟子 儒家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孙武 兵家 孙膑
各抒己见
孔子的教育思想 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是 否有帮助?举例说明.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 教育成就
思想主张
政治思想: “仁”的学说
知识联系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 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 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 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把
收获的是
播种
百家争鸣
在战国的土地上
翻耕
连词成句 我用铁犁和牛 翻耕 收获的是
九个词语或短语连成这样一句话! 把 春秋的土地 播种 的果实
在战国的土地上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各诸侯国变法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日本长崎孔庙大门
越南河内文庙大拜堂内景
德国科隆孔庙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美国华岗大成馆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
教育成就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知识联系
学过《论语十则》后, 你知道孔子论述教育教 学的哪些言论?
学完《论语十则》后,你知道哪些论述教育教学的言论?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课件12 人教版

杂家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 春秋》 主张: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 “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 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 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 秋》 ,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主张: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 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 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 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 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 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 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 〈上农〉、〈任地〉、〈辩土〉、〈审时〉 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孟子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 方形和圆形。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 便不会有敌手。 4、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没有敌人的。
庄子
法家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 《韩非子》、《商君书》、《管子》 主张: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 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 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 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 “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 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 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 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 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 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 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 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 书》和《韩非子》 。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PPT课件2 人教版

(1)录象中说孔子的政治思想不合当时的时代,使他 不得志。请问: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什么?为什么会不合 当时的时代?
( 2)孔子作出了什么贡献使他能有如此高的地位?
大思想 家、儒 家学派 创始人
政 赞美西周的制度
治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封”建文化的
“为 政 以 德”
正统思想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大教 育家
•
27、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励志名言: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
2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
29、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2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
22、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
•
23、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
24、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梦想。
•
25、你不能拼爹的时候,你就只能去拼命!
•
26、如果人生的旅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
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七上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帛书《老子》
《老子》书影
返回
百家争鸣
学派 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主要思想 “仁” “仁政”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兼爱”、“非攻” 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代表作
《论语》 《孟子》
道家 老子、庄子 墨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韩非 孙武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竞赛
四书—— 五经——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六艺——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 书(认字写字)、数(算术)
九流——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明清时期以四书五 经为题的文章叫什 么? 八股
《孟子》书影
庄子像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世界的本原,认 为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 鬼神帝,生天生地”,无为无形,可得而不可 见。又以为万物无时不变化推移,原因在于其 内部有两种力量互相作用。但又认为,事物之 间本质上无差别。要求人们安时处顺,逍遥自 得,顺应世俗,随遇而安。为文汪洋恣肆,想 象丰富,善用寓言,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 漫主义色彩,颇有艺术价值。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墨子——“兼爱” 、“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2、儒家:孟子——“仁政”、 反对一切战争、合理利用资源。 3、道家: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 5、兵家:孙武——“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课件2

韩 非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成就:
孙 武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成就: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 兴(二)
[课堂目标导航]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知道老子的哲学思想。 3、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 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名人访谈
孔子
老子
墨子
庄子
孟子
韩非
孙武
曲 阜 三 孔
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孟子名片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提倡“仁 政”治国,提出“春 秋无义战” ,倡导 “自然资源”持续利 用的思想。
孟子
墨子名片
墨子
名翟(di),战国时期鲁
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
韩非子名片 韩非子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
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改 革”“法治” ,反对空谈 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学而时习之,不也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教育思想:
1
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 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 生 思考问题 3 学习态度: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4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二)道家 —“老庄之学”
老子名片 庄子名片
老子
楚国人,道
韩非子
孙武名片 兵圣 孙武
春秋晚期
孙膑名片
兵家
孙膑
孙武
杰出的军 事家,兵 家创始人 著有《孙 子兵法》
孙武
孙膑
继承发展了 孙武的军事思 想, 反对空谈 仁义,提出 “战胜而强立, 故天下服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 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 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 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 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 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 书》和《韩非子》 。
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 “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 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老子的名言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杂家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 春秋》
主张: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 “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 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 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 秋》 ,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主张: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 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 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 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 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 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 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 〈上农〉、〈任地〉、〈辩土〉、〈审时〉 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思想: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 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 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 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 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 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 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 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小不忍则乱大谋。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道不同,不相为谋。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 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法家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 《韩非子》、《商君书》、《管子》
主张: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 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 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 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 “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 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
老子的哲学
道
德
经
万物的本源:道
》 书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影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对复事杂物和本变身化的的内。部事不物是本单身朴一即的素是、阴的静阳辩止的证的统法,一思而体想是。相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政无治为主”张为目:的“,无而为”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孟子》书影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
轻徭薄赋,实行 “仁 政”,爱护自然资源。
孟子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
方形和圆形。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 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 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 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 “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 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 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 国后期的《礼记·月令》 ,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 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 《吕氏春秋·应同》、 《淮南 子·齐俗训》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 料。
小说家
兵家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主张:兵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 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都出自兵家,代表 作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当今社 会也深受影响,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名家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 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 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 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 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 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 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 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 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 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 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 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主张
(一)思想核心:“仁”、“爱人” (二)“为政以德” (三)“礼”(恢复周朝的礼乐规范)
孔子的教学思想
(一)创办私学 (二)“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三)《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动脑筋: 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 的学习有什么帮助要或经指常温导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 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 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 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 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学派
1.儒家 2.道家 3.墨家 4.法家 5.兵家 6.名家 7.阴阳家 8.纵横家 9.杂家 10.农家 11.小说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书影
“兼爱” “非攻”
1.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 有的人。 2.非攻。 【译年),名轲。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 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 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 孟”。
前551——前479
曲阜“三孔”
思想家老子
老子,又称老聃,原名李耳, 字伯阳,春秋晚期伟大的哲学家和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 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 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 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 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 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 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 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书影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韩非
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 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记载, 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 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 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 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 子》一书中。
主张: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 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 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 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 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主张: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 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 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法家学派创始人
《韩非子》书影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制国家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 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 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 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被 誉为“兵学圣典”,被译为英文、法文、德 文、日文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 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便不会有敌手。 4、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没有敌人的。
庄子
庄子(前369-前286),汉族,姓庄名周, 字子休,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祖上 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 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 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 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 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 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 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之所恶,故几于道。
墨子
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战国时 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墨家 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 “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 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老子的名言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杂家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 春秋》
主张: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 “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 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 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 秋》 ,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主张: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 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 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 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 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 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 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 〈上农〉、〈任地〉、〈辩土〉、〈审时〉 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思想: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 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 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 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 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 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 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 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小不忍则乱大谋。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道不同,不相为谋。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 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法家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 《韩非子》、《商君书》、《管子》
主张: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 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 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 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 “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 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
老子的哲学
道
德
经
万物的本源:道
》 书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影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对复事杂物和本变身化的的内。部事不物是本单身朴一即的素是、阴的静阳辩止的证的统法,一思而体想是。相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政无治为主”张为目:的“,无而为”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孟子》书影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
轻徭薄赋,实行 “仁 政”,爱护自然资源。
孟子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
方形和圆形。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 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 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 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 “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 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 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 国后期的《礼记·月令》 ,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 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 《吕氏春秋·应同》、 《淮南 子·齐俗训》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 料。
小说家
兵家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主张:兵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 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都出自兵家,代表 作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当今社 会也深受影响,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名家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 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 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 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 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 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 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 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 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 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 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 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主张
(一)思想核心:“仁”、“爱人” (二)“为政以德” (三)“礼”(恢复周朝的礼乐规范)
孔子的教学思想
(一)创办私学 (二)“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三)《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动脑筋: 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 的学习有什么帮助要或经指常温导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 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 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 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 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学派
1.儒家 2.道家 3.墨家 4.法家 5.兵家 6.名家 7.阴阳家 8.纵横家 9.杂家 10.农家 11.小说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书影
“兼爱” “非攻”
1.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 有的人。 2.非攻。 【译年),名轲。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 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 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 孟”。
前551——前479
曲阜“三孔”
思想家老子
老子,又称老聃,原名李耳, 字伯阳,春秋晚期伟大的哲学家和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 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 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 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 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 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 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 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书影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韩非
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 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记载, 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 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 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 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 子》一书中。
主张: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 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 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 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 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主张: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 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 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法家学派创始人
《韩非子》书影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制国家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 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 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 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被 誉为“兵学圣典”,被译为英文、法文、德 文、日文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 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便不会有敌手。 4、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没有敌人的。
庄子
庄子(前369-前286),汉族,姓庄名周, 字子休,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祖上 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 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 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 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 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 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 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之所恶,故几于道。
墨子
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战国时 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墨家 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