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网规划原则与思路探讨

合集下载

光纤网络的设计规律与思路

光纤网络的设计规律与思路

光纤网络的设计规律与思路在光纤链路设计中,计算光链路损耗时我们一般采用dbm 值来计算(即光功率损耗值)。

光功率mW 与dbm 的转换公式是:mW=10dbm/10,根据这一公式绘制出如图1的mW----dbm 转换曲线图。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是一条非线性的曲线,对于1310nm 波长段,我们把曲线划分为四段:0---6dbm 、6---10dbm 、10---12dbm 、12---14dbm ,这四段在曲线上表现出来的mW---dbm 转换率都是不同的,如表1所示:从表1可看出来,注入光纤的光功率越大,光功率的利用率就越低,反之则反。

这一规律对我们纤传输系统的设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根据表1我们对光链路可这样来划分:损耗在10db 以下的可称为“经济区”,在10----12db 之间为可用区,在12db 以上为“高损区”。

显然,经济区是功率利用最高的,而高损区只有在单向超远距离传输的要求下才有使用意义,所以,我们在光纤组网时,一般情况下都应考虑在经济区范围内,即对于1310nm 波段来说,光节点的最长路由最好不要超过20KM ,如果光网较大,我们可通过设立分前端的方法来减少光节点的路由长度。

表1对于一般光纤接入网都是以星型结构为主,这种星型的拓扑结构为光功率的充分利用创造了条件,而光功率的充分利用又离不开光分路器的合理使用,光分路器是充分利用光功率的必要器件。

为了充分了解光分路器的作用,可从理论上进行计算分析,公式如下:L=X (P-Ki-δ-1)/α-----(1)式中L 是可传输的总长距离;X 是光分路数;P 是光发射机的功率(dbm );Ki 是分路器的功率损耗(dbm )=10LgX ;δ是光接收功率取-2dbm ;α光纤每公里的功率损耗值,对于1310nm 来说是0.4dbm/km 。

我们假定光分路器的损耗值对应每一路的分路都是一个均值,那么我们通过公式(1)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表2里的计算结果是在设注入功率为12dbm 下计算出来的,从计算结果看,单路传输只能传32.5公里,而在98分路的情况下,可传总长距离为80公里,比较佳的分路数是5---10之间。

光传输网络规划设计及优化思路

光传输网络规划设计及优化思路

光传输网络规划设计及优化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光传输网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

光传输网络的规划设计及优化是网络建设和运营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光传输网络规划设计及优化的思路和方法。

一、光传输网络规划设计1.需求调研与分析在规划光传输网络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调研与分析。

这包括查明网络用户的实际需求、网络区域的特点和网络现状等信息。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设计出满足需求的网络方案。

2.网络拓扑设计网络拓扑设计是光传输网络规划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网络的结构和布局。

在设计网络拓扑时,需要充分考虑网络的覆盖范围、传输距离、传输容量、冗余备份等因素。

合理的网络拓扑设计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3.光纤布线设计在光传输网络规划设计中,光纤布线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光纤布线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和降低传输损耗。

在设计光纤布线时,需要考虑光纤的类型、长度、连接方式等因素,并充分利用光分路器、光开关等设备来优化布线方案。

4.网络安全规划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增加,网络安全规划变得愈发重要。

在光传输网络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网络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二、光传输网络优化思路1.网络性能监测与分析光传输网络的性能监测与分析是优化网络的关键步骤。

通过监测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传输速度、延迟等性能参数,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可以利用网络管理系统、性能监测工具等设备来实时监测网络性能。

2.增加带宽及扩容网络带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当网络带宽不足时,可以考虑增加带宽,并进行网络扩容。

通过增加光纤的数量或升级传输设备,可以提升网络的传输速度和容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3.优化网络拓扑网络拓扑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优化网络拓扑时,可以考虑对网络节点的调整、增加冗余路径和优化链路利用率等措施。

光缆敷设路径策划算法及思路的优化

光缆敷设路径策划算法及思路的优化

光缆敷设路径策划算法及思路的优化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光缆敷设路径的规划与优化对于构建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至关重要。

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如何合理地规划光缆敷设路径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和资源的浪费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光缆敷设路径的规划算法和思路,以及如何优化这些算法以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

光缆敷设路径的规划算法是一种寻找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的算法。

在传统的网络规划中,常用的算法包括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

然而,在光缆敷设路径规划中,传统算法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如光缆的最大传输距离限制、光缆的带宽容量限制等。

因此,需要针对这些特殊要求进行适应性算法的设计。

一种常用于光缆敷设路径规划的算法是最小费用生成树算法(Minimum Cost Tree Algorithm,简称MCTA)。

该算法基于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概念,通过计算各节点之间的距离和权重来确定路径。

然而,MCTA算法忽略了光缆的传输距离和带宽容量限制,因此在光缆敷设路径规划中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一种优化思路是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的光缆敷设路径规划。

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一种优化算法,通过不断演化产生更优解。

在光缆敷设路径规划中,可以将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看作种群的起点和终点,通过交叉和变异操作来生成新的路径方案。

通过不断迭代,最终得到一条最优路径。

另一种优化思路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光缆敷设路径规划。

人工智能算法,如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学习和适应性能力。

在光缆敷设路径规划中,可以使用神经网络来训练模型以寻找最佳的路径方案。

通过输入网络拓扑和约束条件,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学习和调整参数,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

除了这些基于算法和思路的优化方法,还可以对光缆敷设路径规划进行整体的系统优化。

例如,基于光缆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流量模型,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和调度策略来实现整体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通信质量最优化。

主干光缆网建设原则

主干光缆网建设原则

1.1 核心汇聚层光缆建设思路(1)核心层光缆建设思路核心层光缆网要求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节点间要求光缆路由多、距离短捷、敷设方式安全。

网络结构应采用环型和网状网。

根据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核心层结构可具体采用“环型-部分网状-全网状”的演进策略,如图5.3-1所示。

图5.3-1 核心层光缆演进策略示意图核心层光缆建设总体思路如下:1) 核心层光缆应选择短距直达、安全可靠的路由,尽量选择稳定的主干道路,核心机房出局应保证至少2个以上物理方向。

2) 核心层光缆容量应满足未来5-10年业务发展需要,但也应考虑到新技术的发展对于纤芯需求的影响(如OTN技术、单波40G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每纤芯承载的带宽容量迅速提高,减少了部分业务对于纤芯的低水平占用,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核心层光缆芯数宜不少于96芯。

3) 核心层光缆原则上以应以G.652D光纤为主。

(2)汇聚层光缆建设思路汇聚层光缆要求较高的安全性、灵活性,汇聚节点要求覆盖到城市所有区域。

各类汇聚层光缆网络如图5.3-2所示。

图5.2-2 各类汇聚层光缆网结构汇聚层光缆原则上成环建设,总体思路如下:1) 汇聚层光缆应与接入主干层光缆分开建设,汇聚光缆应建设直达或准直达光缆(中间光缆可利用现有大芯数光缆,避免重复建设)。

2) 新建汇聚光缆路由应选择比较稳定的主要道路,路由选择应遵循安全、可靠、就近直达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迂回路由。

3) 汇聚节点原则上应有2个以上光缆出局方向,至少拥有2个独立物理路由以满足网络安全可靠性的要求,针对甘肃目前单路由出局比例较高的情况,应加强单路由出局改造力度。

4) 市-县的汇聚光缆应选择稳定的国道、省道和县道,以便于施工和维护。

5) 新建独立汇聚光缆纤芯容量应适当冗余,满足宽带业务快速发展、提高管孔使用效率。

重点城市城区/郊县新建独立的汇聚光缆芯数应不小于144/96芯,其他非重点城市城区/郊县独立汇聚层光缆芯数应不小于96/48芯。

关于通信光缆网络线路规划设计问题的思考

关于通信光缆网络线路规划设计问题的思考

关于通信光缆网络线路规划设计问题的思考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撑网络,随着通讯速率、传输数据的不断变化,其技术迭代要求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越来越高。

由于通信光缆是利用光电转换进行信号传输,其内部的光纤是其核心部件,同时光电转换作为核心部件也是其通信网络组成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开展通信光缆线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光纤信号传输的特点,及其物理、光电特性,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析,并充分考虑长距离传输损耗、外力影响等因素,优化网络拓扑结构,考虑通信系统冗余度,确保其网络规划设计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

标签:通信光缆;线路规划;设计思考引言:通信光缆布设规划设计,是现代通信网络构建的基础,只有保证通信光缆线路规划设计可靠、科学、有效,才能从网络实现上保证各类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同时,只有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实现稳定的覆盖率,才能最终达到数据传输的质量。

信息化高速公路,光缆网络是其构成的基础,其网络设计的合理可靠,是有效开展大容量数据通信的基础,因此应该根据光缆通信的特点规律,做好通信光缆线路的规划设计,确保通信安全高效。

一、聚焦通信光缆通信的技术特点规律,扬长避短确保设计可靠通信光缆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把电磁频段信号转换为光波段信号,并将其导入光纤通过光的直射、折射进行远距离传输,之后通过光检波器,还原电磁频段信号,实现信号传输的过程。

光缆通信系统对比传统电缆传输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光传播的耗损较大,同时因为光在介质中直线传播的特性,其损耗涵盖多个方面,如辐射衰减、吸收衰减等,其损耗的差异主要在光缆内部光纤制造过程中工艺、材料及反射材料特性等,同时与光缆布设过程中产生的弯曲半径和程度也有较大的关系。

由于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和色散不同,这种差异也会对传输损耗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抵消这些差损影响,需要根据其实际传输特点进行中继,最大限度地减少功率损耗,确保信号恢复时的信噪比。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类调制技术的引用,数据传输容量越来越大,要求的传输可靠性也越来越苛刻,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当前IP化业务的承载效率,通过PTN技术在光缆传输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扩展传输网络的容量和距离。

本地光缆网络组网及优化原则

本地光缆网络组网及优化原则

本地光缆网络组网及优化原则本地光缆网络组网及优化原则由于过去银行网点DDN专线和公安局110专线需要改为2Mbit/s 电路,以及最近出现大量网吧用户、小型企业,这些用户需要占用大量光纤资源。

这些业务迅猛发展,使得光纤资源越来越少,就要求迅速建设新的光纤网络。

因此,我们在本地光缆网络的建设中,应该有一些新的创新。

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谈一下本地光缆网络组网及优化原则。

1、本地光缆网络组网原则本地光缆网络分为局间中继光缆和接入光缆。

局间中继光缆主要指业务核心节点局之间、各端局之间光缆;接入光缆主要指模块局(接入网)、用户接入光缆等,接入光缆分为主干层、配线层、用户引入层。

如图1所示。

图1 光缆网络结构通过对光缆网络的优化,使本地光缆网络结构清晰、功能层次分明、业务调度便捷,能快速满足各种业务对光纤需求,网络更加安全可靠。

在光缆网络拓扑结构方面,局间中继光缆宜采用环状和网状相结合的网络结构;接入光缆主干层宜采用环状与树型相结合的网络结构,配线层和用户引入层宜采用星型网络结构。

加紧完善本地光缆网络的建设,使本地光缆网络容量能满足语音业务、多媒体业务、大客户带宽型业务和3G业务(尤其是3G基站)的需求。

应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投入成本等因素,局间中继光缆的容量应考虑3~5年的需求,接入光缆容量主干层考虑2~3年的需求。

光缆网络优化还应结合设备优化进行。

如采用传输技术MSTP,结合设备下沉以节约使用局间中继光缆。

光缆网络应覆盖新的住宅小区、重要商务楼宇。

其接入点局房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购置拥有房产权的电信专用机房,覆盖用户在2000户以上的接入局点面积应不少于30m2。

2、本地光缆网络资源配置原则2.1 本地光缆网络资源配置要求(1)本地网光缆资源的配置,无论在容量、路由以及拓扑结构上,都应结合设备以及用户业务的需求进行。

(2)局间中继光缆的建设宜采用网状或环型拓扑结构,并确保各端局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物理路由。

2014年构建“一张光缆网”规划原则

2014年构建“一张光缆网”规划原则

2014年广东移动梅州分公司构建“一张光缆网”规划原则一、构建“一张光缆网”规划总体原则总体原则:以“一张光缆网”统一承载为目标,整合业务需求、统筹安排资源、合理划分区域,一体化规划、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施工,实现资源、能力的效能最大化;根据“网格化”思路,优化完善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加快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持续提升全业务支撑能力。

构建网络结构能应对多种技术,网络覆盖能满足不同业务需求的“一张光缆网”,打造一个“接入迅速、容量合理、安全可靠、调度灵活”的光缆网接入平台。

“一张光缆网”分级建设思路(市区等业务密集区域):大芯数汇聚层光缆沟通骨干、普通汇聚机房及部分规划基站等高等级业务接入;大芯数接入主干光缆环负责具体业务接入。

综合业务汇聚区、接入区/主干光缆规划总体架构示意图如下所示:二、构建“一张光缆网”规划宏观策略总体策略:将从“业务发展驱动”向“区域发展驱动”转变,从“被动接入”向“面向业务、深度覆盖”转变,并在实际规划中遵循“前瞻性、独立性和整体性”三个原则;传送网城域接入网光缆应面向基站、集团客户等全业务“统一接入”的思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一张光缆网”网络规划应根据“网格化规划综合业务接入区,统筹规划一张光缆网”的思路,初期按照远期业务需求确定“综合业务接入区”目标数量,完成网络框架搭建,提供业务接入能力;后续根据业务需求逐步扩大网络容量,并结合传输技术的发展提高网络可靠性。

1.“网格化”规划综合业务接入区,同步规划区内机房、管道、光缆等基础资源(1)统一规划:通过业务点全面摸查,分析潜在政企客户、家庭客户、WLAN 热点及基站分布,结合有线接入网传送技术能力及地理区域,统一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实现资源业务精确匹配。

(2)分步实施:✓业务发展重点区域:优先同步部署区域内基础资源,末端接入按需建设。

✓业务发展非重点区域:初期通过“基站+光纤拉远”等手段灵活接入,后续逐步完善“网格化”综合业务接入区内的基础资源。

关于宽带光纤接入网规划及相关原则

关于宽带光纤接入网规划及相关原则

关于宽带光纤接入网规划及相关原则光纤接入网规划FTTLAN网络结构随着IP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和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日益开放,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运营商,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都把建设面向IP业务的电信基础网作为他们的网络建设重点。

作为宽带城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宽带接入网是业务节点与数据用户端设备之间、为用户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目前,接入层技术方案以光纤接入网为主,使光纤进一步向用户靠近,便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业务。

但宽带光纤接入网是一个对业务、技术、成本十分敏感的领域,而且投资比重大、建设周期长。

因此,结合当地现有电信网络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总体布局、网络结构、规模容量,充分考虑建设成本和网络的灵活性,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宽带接入网规划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以中等城市为模型来探讨宽带光纤接入网规划及相关原则。

1 用户分类与业务预测由于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同城市在宽带城域网建设中所提供的服务平台也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城市特点、发展程度、服务重点等方面,同时业务内容主要取决于需求对象及工程重点项目内容。

根据业务需求对象即用户类型的不同,将宽带用户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七类:政府机关、金融证券、智能大厦、住宅小区、宾馆酒店、学校医院和企业科研。

(1)政府机关用户政府机关是一个重要的市场领域,由于其地位特殊,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大,他们对宽带接入的需求主要是来源于“政府上网工程”和办公的信息化,公开化。

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内计算机网络互联业务需求变是更加迫切。

(2)金融证券用户金融证券用户是电信运营商一大客户,主要开展数据通信、计算机联网等各类交互式多媒体业务,为金融、银行及证券公司等提供专网服务,实现银行、信用社的通存通兑等业务。

(3)智能大厦用户智能大厦、高层写字楼是商业客户等集团用户最密集的地方,这些集团用户一般都是电信运营商的大客户,集团用户对资费的敏感度低于家庭用户,用户的需求是要能提供综合、可靠、安全的网络业务,宽带高速互联接入、局域网互联及其他基于宽带接入网的业务如高速数据传输、数据中心、视频会议等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些用户同样会有IP电话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趋势,分析用户数量及需求。 b)把握业务需求,满足 各种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c)按照中继光缆、接入光 缆(主干层、配线层)分层分批建设。d)主干层保持相 对稳定,配线层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建设。e)适度超前 但避免重复建设,远期目标不宜过大,一般 3~5 年。 f)控制投资规模,进行回报率分析,考虑经济效益。 3.3 光缆相关节点设置
3)光分配点(DP)的设置原则 a)光分配点的设置同样应考虑管道、地理位置、 安全等因素,紧密结合当地城市建设规划,尽量靠近 用户。 b)在建筑较密集的区域,应考虑在商业楼、办 公楼、金融大厦、宾馆等单独设置一个光节点。 对于 用户数平均,且楼间距不长的住宅楼,可考虑共设一
个光节点。 c)在农村,覆盖长度不宜超过 500 m,特 殊情况可适当增大。 d)光灵活点亦可承担光分配节 点的功用。e)光分配设备应适应不同用户场合,配纤 灵活,容量以 48 / 72 / 96 芯左右为宜,可互联、可扩 容。一般设置在用户大楼的弱电间,根据现场条件可 综合考虑采用壁挂式或杆挂式, 也可采用人孔式光 分配盒。 3.4 光缆拓扑结构应用思路
在规划时, 可以把平面化光缆网优化为层次化 的光缆网结构。 但是从对多个地区光缆资源的调查 情况来看, 即便有些运营商的光缆网已经形成了比 较清晰的层次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
1)汇聚网光缆结构不完善 a)将 几 个 汇 聚 点 与 骨 干 点 组 成 环 状 结 构 , 而 不 同环的各点之间没有相应直达光缆, 若需要在不同 汇聚环之间跳纤,需要通过骨干点或普通汇聚点。 b) 部 分 接 入 点 用 “T” 接 方 式 与 汇 聚 层 光 缆 合 缆 分纤,不利于维护管理。 2)接入网光缆结构不完善 a)采用链、星相结合的形式将接入点纳入整个 传送网络中,且光缆级联数较多,一条光链路往往有
1)中继光缆纤芯规划 中继层光缆可分为核心层中继光缆与汇聚层中 继光缆。 核心层中继光缆目前主要以部分网状网为主, 宜建设直达光缆,逐步形成完全网状网结构。纤芯应 综合考虑传送网、数据网及其他业务网的需求,其芯 数应采用如 96~288 芯的大芯数光缆。 核心层中继 光缆的芯数相对稳定。 汇聚层中继光缆目前主要以环形为主, 与核心 结点间的光缆转接次数应不大于 2 次, 所以应逐步 向部分网状网过渡。 其芯数应为 48~216 芯的大芯 数光缆。汇聚层中继光缆由于随着收敛用户增多,芯 数使用率可能接近饱和,在扩容时,尽量采取不同路 由,便于备份保护。
2009 年 第 8 期
技术交流
光缆网规划原则与思路探讨
贾明 (上海邮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摘 要 随着各大电信运营商启动综合业务发展战略, 宽带接入网将成为主攻方向,光 缆网也成为了争夺业务的关键基础物理网络。 因此,对光缆网独立规划,优化网络结构, 重新调整覆盖方式、覆盖范围,使光缆网达到技术先进、网络容量大、易于适应综合业务、 投资效益高的目标,成为了当务之急。 文章主要从光缆网现状分析入手,对不同用户纤芯 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工作经验提出光缆网络规划的一些原则与思路。 关键词 需求分析; 相关定义; 拓扑结构; 规划原则与思路
7
技术交流
表 1 业务需求分析
2009 年 第 8 期
市中心机房、市区中心机房、市区中心机房与其汇聚 节点之间的光缆。
2)主干光缆 是指从局站的光配线架出发, 末端终结于一个 或多个光交接设备 (或用户终端设施、 接入局站的 ODF)的光缆。 3)配线光缆 是指从接入局站的 ODF 到 FP 点之间的光缆, 根据 FP 点的设置情况, 又将配线光缆分为一级配 线光缆及二级配线光缆。 4)光灵活点(FP 点) 在光缆网络中把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的交汇点 称为 FP 点, 大致对应传统铜线用户线的交接箱所 在的位置。 5)光分配点(DP 点) 在光缆网络中把配线光缆与配线光缆或配线光 缆与用户引入光缆的交汇点称为 DP 点, 大致对应 传统铜线用户线的分线盒所在的位置。 3.2 光缆网络规划原则 光缆网络规划原则: a)了解规划区现状及发展
1)光缆网络拓扑结构 主要有点对点、链形、星形、T 形、树形、环形、网 状网等,见表 2。 2)应用策略
表 2 光缆网络拓扑结构
9
技术交流
2009 年 第 8 期
光缆拓扑结构的优缺点见表 3。
表 3 光缆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结构
拓扑结构优点
拓扑结构缺点
点对点 结构简单,光纤使用效率高 安全性差,投资效率低
节点数量有限, 数量过多 生存性和光纤使用效率较高
会影响光纤效率
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最高,有利 工程投资大, 网络节点数
网状网
于 ASON 组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量不宜过多
根据表 2 及表 3, 可对光缆拓扑结构在光缆网 络中的应用归纳如下。 a)点对点可适用一级 / 二级 配线光缆和条件受限的主干光缆节点。 b)链形可适 用一级 / 二级配线光缆和条件受限的主干光缆节 点。 c)星形可适用一级 / 二级配线光缆和条件受限 的主干光缆节点。 d)T 形可适用条件受限主干光缆 节点,一级 / 二级配线光缆一般不采用。 e)树形可适 用一级 / 二级配线光缆。 f)环形是可适用于主干光 缆的节点和条件受限的中继光缆节点。 g)网状网结 构可适用于骨干节点间的中继光缆。 3.5 光缆网纤芯规划策略
2)主干光缆纤芯规划 用户主干光缆纤芯数量由光纤接入网结构、接 入节点的数量以及接入网设备等诸多因素决定。 用户主干光缆应以环型无递减配纤为主。 光缆 闭合成环, 在环路上的光缆经过各灵活点时纤芯不 递减。光缆芯数一般以 144、216、288 芯为主。在条件 受限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树型+公共纤”的虚拟环 型拓扑结构或点对点结构。 3)配线光缆纤芯规划 配线光缆芯数规划要以业务需求为主, 根据光 交接区内的用户业务分布情况设置合理的光缆芯 数,把光缆网络向用户端延伸,加快对光纤用户,特 别是突发性光纤用户的客户响应速度。 配线层光缆量大且接近用户端,调整扩容不易, 建议按规划期容量建设,一次到位。配线光缆进入光 灵活点的芯数一般以为 24~48 芯为主,其配纤方式 以采用链型、星型、树型为主、环形或双路由为辅进 行配纤。 环形一般用于小型开发区、高校园区、行政 事业单位等密集度较高区域。 星形一般适用于商务 大楼或单用户接入。 原则上用户终端到在配线层内的光纤跳接次数 应尽量控制在 3 次以内,以缩短业务开通时间,减少 故障隐患。 在直接配线光缆或业务集中且同方向的二级配 线 光 缆 上 采 用 树 形 结 构 时 ,它 必 须 遵 循 以 下 原 则 :a) 分支点之后的所有光缆最终容量之和不得小于分支 点之前的光缆容量。 b)分支点之后的任何一根光缆 的最大容量不得大于分支点之前容量的 1/2。c)一级 配线光缆的分支点不宜超过 3 个, 二级配线光缆的 分支点宜为 2 个。d)在人井中做分支点,应考虑人井 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6 光纤与光缆型号的选择 G.652 光纤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单模光纤, 称为 1310 nm 波 长 性 能 最 佳 的 单 模 光 纤 , 它 同 时 具 有 1310 nm 和 1550 nm 两 个 窗 口 , 零 色 散 点 位 于 1310 nm 窗口,而最小衰减窗口位于 1550 nm 窗口。 其中, G652A 光纤一般只能 支 持 2.5 Gbit/s 及 其 以 下速率的单信道 SDH 传输系统。 G.652B 光纤可以 支持 10 Gbit/s 速率的传输系 统 和 某 些 40 Gbit/s 的 应用,是目前传输网中最普遍的一种光纤。 G.652C 属于低水峰型光纤,使光纤可用频谱大大扩展,性价 比已经超过 G.652 光纤。 G.652D 型光纤和 G.652B
链型 点对点相连,结构简单
安全性差,最前面芯数大, 中间光纤使用效率低
星形 结构简单,光纤使用效率高
安全性差, 多占用管道资 源等,投资效益低
T形 树形 环形
安全性差, 对光缆纤芯资 点对点结构,光纤使用效率高
源的分配管理要求高
点对点与星形混合,节约管线 安全性差, 对光缆纤芯资
资源
源的分配管理要求高
Q = A1 ×B1 ×C1 + A2 ×B2 ×C2 +……+ AN×BN×CN 当然,可根据实际规划区的调研基础情况,对上
表数据进行相应调整。 在得到规划区总体纤芯需求 量后,就可以与规划光纤使用量进行对比参照。
3 光缆网络规划原则与思路
3.1 光缆网相关定义 1)中继光缆 主要是连接县市中心机房、 市区中心机房与县
1 光缆网络现状分析
1.1 光缆网现状 目前, 中小型欠发达地区的光缆网络是平面化
的,其优点是:a)按需建设。b)冗余量小。c)前期投资 少 。 缺 点 是 :a)组 网 方 式 不 合 理 ,调 度 不 灵 活 ,容 易 造 成纤芯浪费,不利于升级。 b)安全性不好,给日常维 护带来不便。
大中型城市的发达地区或特大型城市一般都采 用具有分层结构的光缆网络,其优点是: a)层次清 晰,便于分层分批建设。 b)光缆网可灵活调配和扩 容,便于维护管理。 c)便于开展综合业务,满足网络 长期发展需要。 其缺点是:a)投资比较大。 b)前期会 造成部分资源冗余。 1.2 存在的问题
10
2009 年 第 8 期
技术交流
光纤的属性基本相同, 但衰减系数和 G.652C 型光 纤相同。
G.655 光纤是非零色散移位单模光纤, 它同时 克服了 G.652 光纤在 1550 nm 波长色散大和 G.653 光 纤 在 1500 nm 波 长 产 生 的 非 线 性 效 应 不 支 持 波 分复用系统的缺点。 这种光纤主要用在 1550 nm 波 长区 开 通 10 Gbit/s 及 其 以 上 和 波 分 复 用 的 高 速 传 输系统。
多个跳接点,一旦某段光缆断裂或割接,将造成以下 的光接入点全阻。
b)存在 1 个站点接入数根光缆,部分段落光缆 沿同一路由重复敷设,严重浪费基础管道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