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
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重难点和题目类型总结如下:
知识点:
1. 数字认知:认识数0-100,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字比较: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数字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的表示方法。

4. 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5. 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6. 量的认知:学习认识长度、容量、重量等基本度量单位。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数的排列组合,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重难点:
1. 数字的认知和大小比较是孩子们最初的难点,需要多进行练习和游戏来巩固。

2.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些孩子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掌握。

3. 量的认知中的单位转换和度量单位的换算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题目类型:
1. 数字认知题:比如填空写出数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数字等。

2. 大小比较题:比如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3. 加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加法运算结果。

4. 减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减法运算结果。

5. 数量判断题:比如给出一些物品的图片或描述,选择数量最多的一个。

6. 单位换算题:比如将一些物品的数量进行换算,比如换算成个、打、袋等单位。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排列组合题:比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组合出多个不同的数字。

【深圳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深圳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 1-40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数的认识数是认识事物数量多少的一种表示方法。

学习数要从日常生活中认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

2. 数的读写掌握数字的读写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要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认识千以内的数。

3. 大小比较学会比较大小。

初步形成对数的大小、大小关系的概念。

4. 数的拆分学习数的拆分,能用10以内的数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法1. 十以内的加法学习十以内的加法计算,加法口诀,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训练。

2. 计算练习进行加法计算练习,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加法计算。

三、减法1. 十以内的减法学习十以内的减法计算,减法口诀,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训练。

2. 计算练习进行减法计算练习,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减法计算。

四、整数1. 认识整数学习认识负整数,初步构建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2. 整数的加减法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整数的运算法则。

五、数的应用1. 长度学习认识长度单位,初步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2. 重量学习认识重量单位,初步进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3. 时间学习认识时间单位,初步进行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4. 金钱学习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和单位,进行简单的金钱计算。

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加法、减法、整数和数的应用展开。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所有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所有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所有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为孩子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以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1. 数的认识:孩子们学习了0到100的数,包括整数的读法、写法以
及数的顺序。

2. 整数的加减法: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加法表和减
法表,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3. 乘法的初步认识:孩子们开始接触乘法,学习了乘法口诀表,并能
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4. 除法的初步认识:孩子们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
除法运算。

5. 长度单位:孩子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如米和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
长度测量。

6. 质量单位:孩子们学习了质量单位,如千克和克,并能进行简单的
质量比较。

7. 时间单位:孩子们了解了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和秒,并能进行
简单的时间计算。

8. 几何图形:孩子们学习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
形和三角形,并能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9. 空间位置:孩子们学习了基本的空间位置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些概念。

10.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孩子们学习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包括简单的统计图表的绘制。

11. 解决问题:孩子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知识点不仅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数学的基本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归纳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记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

(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4)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是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一、加减法1.1 加法定义加法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运算,指合并两个或多个值,得到其总和的过程。

重要概念•加数:加法中参加运算的数。

•被加数:加法中被加的数。

•和:加法运算的结果。

加法性质•加法满足交换律。

•加法满足结合律。

•加上零数不变。

1.2 减法定义减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的过程。

重要概念•被减数:减法中被减的数。

•减数:减法中减去的数。

•差:减法运算的结果。

减法性质•减法不满足交换律。

•减法不满足结合律。

•减去零数不变。

二、乘除法2.1 乘法定义乘法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运算,指按照指定的次数重复自加。

重要概念•乘数:乘法中参加运算的数。

•被乘数:乘法中被乘的数。

•积:乘法运算的结果。

乘法公式•乘法满足交换律。

•乘法满足结合律。

2.2 除法定义除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的过程。

重要概念•被除数:除法中被除的数。

•除数:除法中除以的数。

•商:除法运算的结果。

除法公式•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除法不满足结合律。

三、整数3.1 整数的概念整数是自然数、零和它们的相反数构成的数系统。

相反数•数a的相反数记为-a,满足a+(-a)=0。

3.2 整数的运算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遵循数学运算的通性。

乘除法整数的乘法同自然数的乘法一样。

但是,在整数的除法中,需要注意上下取整的问题。

四、长度计量4.1 厘米厘米是长度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4.2 毫米毫米是长度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4.3 数量比较通过对长度的比较,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量比较的概念,为后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时间计量5.1 秒秒是时间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二校、三校时学习。

5.2 分钟分钟是时间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二校、三校时学习。

5.3 地球自转对于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学生学习地球自转是非常重要的。

六、面积计量6.1 平方厘米平方厘米是面积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的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的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的知识点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1. 认识数字:学生将学习从1到100的数字,包括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通过各种活动和练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和使用这些数字。

2. 数数和计数:学生将练习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并能够通过数数来比较数量。

这包括跳数和倒着数,以及使用计数器等工具来辅助计数。

3. 基本的加减法:学生将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4. 认识图形: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及它们的属性。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

5. 测量:学生将学习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基本测量单位,如厘米、千克和毫升。

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这些单位,并学会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

6. 认识时间:学生将学习钟表的基本概念,包括时针和分针的识别,以及如何读出时间。

学生将通过日常活动来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并学会规划和安排时间。

7. 数据收集和整理: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包括使用图表和表格来展示信息。

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

8. 解决问题:学生将通过各种实际问题来练习数学知识的应用,包括使用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将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找到解决方案。

通过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知识点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图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图文

1.数整数的认识:数的整数是指零、正整数和负整数。

零是没有东西的数量,用0表示;正整数是比零大的整数,用1、2、3、4、5……表示;负整数是比零小的整数,用-1、-2、-3、-4、-5……表示。

2.数的顺序:数的顺序指的是数的大小顺序。

数的顺序可以用数字的大小关系符号来表示,如大于、小于和等于等,用“>”、“<”和“=”表示。

如2>1,表示2大于1;3<4,表示3小于4;2+3=5,表示2加3等于53.数的重复:数的重复指的是相同的数字可以重复出现的情况。

如1、2、3、2、4、2、5、2……,其中数字2重复出现了多次。

4.数的不足:数的不足指的是一些数比另一个数小的情况。

如1<2,表示1比2小。

5.数的比较:数的比较指的是比较两个不同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如4>3,表示4比3大。

6.数的表示:数的表示指的是用数字来表达一些数量。

数字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如0、1、2、3、4、5……)、中文数字(如〇、一、二、三、四、五……)和罗马数字(如I、II、III、IV、V……)来表示。

7.测量:测量是指用尺子等工具对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面积和体积等进行测量。

测量的单位有厘米、米、千克、克、升等等。

例如,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为50厘米,表示为50cm。

总结起来,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包括数的整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重复、数的不足、数的比较、数的表示和测量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 5×4=20 或 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因数 × 因数 = 积其中4和5都是因数,积是203、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4、5、【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运算顺序要记清) 例: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 8、 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9、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列式计算:求3个5相加:3×5=1510、仔细读一读,列出正确算式并算一算。

(1)求4和3相加的和是多少?(2)求4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3)4和3的积?(4)两个因数都是4,求积?(5)两个数都是7,他们的积是(),和是(),差是(),商是()。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1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照例子填一填求6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6是多少?6×3=18求的倍是多少?就是求个是多少?13、‘1’和‘0’的乘法。

1乘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例:0乘任何数都得。

例:14、爬楼问题,锯木头问题。

(1)工人叔叔把一段木头锯成了4段,锯一次需要3分钟,叔叔一共用了几分钟?(2)小刚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五楼用了几秒?重点:口诀熟练不出错,看准运算符号。

课本12页乘加乘减相关链接。

基础必会题目:课本3页1题,4页5题,11页1题(画一画),12页1-4题,15页7题,12题,30页10题,12题,34页9题,聪明小屋,37页5题6题(会画)39页11,12题(注意如果问买巧克力和果汁一共多少钱,用加法),45页5题,7题(注意乘加乘减)8题。

专项练习(一)一、( )里最大填几?60>( ) ×8 ( )×3<16 9×( )<428×( )<63 70>( ) ×9 ( ) ×8<10二、看图列式计算三解决问题,(共15分,4题6分,其余各3分)1.老师买了8盒白色粉笔,买的白粉笔是彩色粉笔的4倍,老师买了多少盒白粉笔?2.小丽买了一种花,正好用去了12元,说说她买了哪种花?买了几枝?四、【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二、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10 ÷ 5 = 2 读作:3、10 ÷ 5 = 2()()()4、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0÷8=()5、总数÷每份个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个数72÷8=()表示()里面有()个(),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六、【表内除法】一、用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除法的竖式。

15÷3=()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求8是4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求()是()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倍,表示倍数关系,不能做单位。

三、解决问题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专项练习(二)一、填一填1、20÷4=( ),这个算式中的商是( ),被除数是( ),除数是( )2、48里面有( )个8, 54除以6等于( ).二、选择1、两个因数都是7的算式是( )①7÷7=1 ②7÷1=7 ③7×7=492、孙悟空吃了5个桃子,猪八戒吃了孙悟空的6倍,猪八戒吃了几个桃子( )①25 ②30 ③363、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如果它的两条边之间张开的越小,那么这个角就( )①越大②越小③不变三、对的打√,锗的打×1、计算“5×8”和“40÷8”时,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 )2、直角没有顶点( )3、得数是24的乘法口诀只有三八二十四( )四、解决问题。

1、小红跳的下数是飞飞的几倍?2、李平和7个同学去春游,带了32根火腿肠,每人平均可以分几根火腿肠?3、现在有50颗珍珠,每盒能装8颗,6盒能装得下吗?专项练习(三)一、脱式计算①4×5÷4 ③27÷3×5= ÷4 = ×5= =②30÷6×8 ④2×6÷4= ×8 = ÷4= =二、填一填1.有12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列式是( )2.一颗八角有8粒种子,( )颗八角有64粒种子,列式是( )3.75个珠子穿成一串,45个珠子可以穿成( )串,列式是( )4.一共有多少个□?□○□○□=□(个)或口○□○□=□(个)三、逛超市(1)一副手套多少元? □○口=口(元)(2)3把剪刀12元,平均每把剪刀多少元? 口○□=□(元)(3)买3顶帽子的钱,可以买几本练习本? □○口O□=□(本)专项练习(四)l.甲数是9,乙数是3,它们的积是( ),商是( )。

2打√”或”×”。

(1)2+2可以写成2×2, 3+3可以写成3×3。

( )(2)计算“5×8”和“8×5”时,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 )(3)一个角有一条边,一个顶点。

( )(4)30÷5=6读作:30除以6等于5。

( )3、列式计算□×□+□=□(条)4、列式计算下列各题。

(1) 8个7连加的和是多少?(2) 6乘5的积是多少?(3) 54里面有几个9?(4)把一根绳子对折两次,每份长5厘米,这根绳子长( )厘米?专项练习(五)一、填一填1.4+4+4+4+4=( )×( )2.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计算简便,4.5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二、写出被除数是24的除法算式。

三、看图列式.(共6分)(1)每盘有( )个苹果,( )盘一共有( )个口○口=□(个)(2)有8个苹果,每盘放( )个,放了( )盘。

口○口=□(盘)(3)有( )个苹果,平均放在( )个盘里,每盘放( )个口○口=□(个)四、列式计算.1.4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2.被除数是72,除数是9,商是多少?3.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4.把56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二、角初步认识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由一个顶点发出的两条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画直角必须标上直角符号。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

(画直角必须标上直角符号。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8、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条线段()个角9、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10、会在方格纸或者点子图上画角。

注意:标注好所画角的名称。

直角必须标上直角符号。

11、根据图形数角是一定看出数的是什么角。

图中有( )个直角 图中有( )个角 有( )个锐角有 ( )个直角。

图中有( )个钝角。

12、钟表指针形成的角。

3时、9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是直角。

10、11、1、2时分针时针形成的夹角是锐角。

4、5、7、8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是钝角八、【有余数的除法】一、有余数的除法1、为什么会有余数: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1÷3=()┄┄()竖式: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特殊情况:“+1”、三、智慧广场观察是不是周期现象,确定几个一组,计算得出是第几组的第几个,根据周期规律做出判断。

九、【解决问题】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重点:1、理解平均分特点。

知道平均分的两种方法,按份数平均分和按几个一份平均分。

注意单位和做题时读准要求圈一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