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合集下载

全国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汇总

全国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汇总

全国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汇总全国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汇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软件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满足国家对优秀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全国各高校纷纷设立了软件工程相关的一级学科博士点。

本文将全面评估全国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分布情况,探讨其建设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背景介绍1.1 软件工程的重要性软件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软件开发方法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软件工程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企业和组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

1.2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意义设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不仅可以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推动软件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同时也有助于培养高水平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国家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学术地位和科技实力。

二、全国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分布情况2.1 东部地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重点高校均设立了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这些高校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吸引了大批学生和学者的关注,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

2.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一些新兴高校也开始设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希望借此提升自身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这些高校在软件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正在迎头赶上东部地区的先进水平。

2.3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相对较少,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些西部高校也开始重视软件工程学科的建设,并逐步新增博士点,加强软件工程领域的科研力量。

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前景3.1 建设现状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30多所高校设立了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包括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以及一些地方重点大学。

这些高校正在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验室条件、拓展合作交流等方式,加快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步伐。

2017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及双一流建设学科对照(简单表)

2017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及双一流建设学科对照(简单表)
2017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及双一流建设学科对照
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B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C+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292
常州大学
C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A-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255
东华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292
常州大学
C-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C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B-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A-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219
黑龙江科技大学
C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534
10491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软件工程(英文)名称: Software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软件工程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明确了自身的学科问题,形成了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工程方法与技术体系,完善了软件工程教育体系,具备了学科的完整性和教育学特色,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作为独立学科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与人才支撑。

1968年在德国举行的NATO软件工程会议上,为应对“软件危机”的挑战,“软件工程”术语被首次提出。

在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工程定义是“为了经济地获得在真实机器上可靠工作的软件而制定和使用的合理工程原则和方法”。

1972年,IEEE学会计算机协会第一次出版了“软件工程学报”。

此后,“软件工程”这个术语被广泛用于工业、政府和学术界,众多的出版物、团体和组织、专业会议在它们的名称中开始使用“软件工程”这个术语,很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先后开设了软件工程课程。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基于瀑布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和结构式过程语言编程范型占主导地位,软件工程研究在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过程改进等多个子领域得到深化和扩展,形成了软件工程学科的雏形。

同期,软件工程教育得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的培育和支持。

该研究所调查软件工程教育的现状,出版软件工程推荐教程,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软件工程硕士教育计划,并组织和推动软件工程教育者研讨会。

1991年,ACM和IEEE-CS的计算学科教程CC1991专题组将“软件工程”列为计算学科的九个知识领域之一。

1993年,IEEE-CS和ACM 为了将软件工程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建立了IEEE-CS/ACM联合指导委员会。

随后,该指导委员会被软件工程协调委员会(SWECC)替代。

SWECC 提出了“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本科软件工程教育计划评价标准”以及“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简介级学科(中文)名称:软件工程(英文)名称:Software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软件工程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明确了自身的学科问题,形成了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工程方法与技术体系,完善了软件工程教育体系,具备了学科的完整性和教育学特色,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作为独立学科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与人才支撑。

1968年在德国举行的NATC软件工程会议上,为应对“软件危机” 的挑战,“软件工程”术语被首次提出。

在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工程定义是“为了经济地获得在真实机器上可靠工作的软件而制定和使用的合理工程原则和方法”。

1972年,IEEE学会计算机协会第一次出版了“软件工程学报”。

此后,“软件工程”这个术语被广泛用于工业、政府和学术界,众多的出版物、团体和组织、专业会议在它们的名称中开始使用“软件工程”这个术语,很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先后开设了软件工程课程。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基于瀑布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和结构式过程语言编程范型占主导地位,软件工程研究在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过程改进等多个子领域得到深化和扩展,形成了软件工程学科的雏形。

同期,软件工程教育得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的培育和支持。

该研究所调查软件工程教育的现状,出版软件工程推荐教程,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软件工程硕士教育计划,并组织和推动软件工程教育者研讨会。

1991年,ACM和IEEE-CS的计算学科教程CC199传题组将“软件工程”列为计算学科的九个知识领域之一。

1993年,IEEE-CS和ACM为了将软件工程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建立了IEEE-CS/ACM联合指导委员会。

随后,该指导委员会被软件工程协调委员会(SWEQC替代。

SWECC 提出了“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本科软件工程教育计划评价标准”以及“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35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软件是客观世界中问题空间与解空间的具体描述,它追求的是表达能力强、更符合人类思维模式,具有构造性和易演化性的计算模型。

工程是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

软件工程是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等为基础,研究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系统性、规范化的方法和技术,或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软件工程的研究对象是软件系统,其学科涵盖科学与工程两个方面。

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发现软件构造、运行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应对当今软件所面临的复杂性、开放性和可信性等一系列重要挑战;而工程的重点在于综合应用包括科学方法在内的各种方法,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深刻理解设计合格产品所涉及的多方面因素,经济高效地构建可靠易用的产品。

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软件质量等知识域。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软件工程技术、软件服务工程和领域软件工程等。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与应用得到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开放、动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灵活、可信、协同的计算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服务资源等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无处不在的普适计算、主动可信的服务计算等,均对软件工程提出了巨大挑战。

围绕服务计算、云计算、社会计算、可信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大数据等新型计算和应用模式,展开应用导向的软件工程研究成为主流趋势。

另一方面,软件工程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海量的软件及相关数据,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和总结软件制品、人员、工具、活动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软件工程实践效果,成为近几年软件工程的研究热点,这不仅能够提炼与完善软件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还能支撑软件工程在新型计算和应用模式中的进一步发展。

2017年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新增一级学科授权点)

2017年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新增一级学科授权点)

第 8 页
附件7
2017年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
(新增一级学科授权点)
学科代码及名称
0710 生物学
单位代码及名称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10764 伊犁师范学院 11072 江汉大学 11318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11810 海南医学院 14325 南方科技大学 87804 黑龙江省科学院
10076 河北工程大学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10447 聊城大学 10489 长江大学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1184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0702 物理学
10205 长春师范大学 10232 齐齐哈尔大学 10299 江苏大学 10332 苏州科技大学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10349 绍兴文理学院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10672 贵州民族大学 10694 西藏大学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10709 西安工程大学 10719 延安大学 10721 宝鸡文理学院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第 11 页
附件7
2017年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
(新增一级学科授权点)
学科代码及名称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单位代码及名称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14325 南方科技大学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10256 上海电力学院 10372 安庆师范大学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10390 集美大学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10496 武汉轻工大学 10593 广西大学 10694 西藏大学 11078 广州大学 8322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

2017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汇总【全部学科】Excel版

2017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汇总【全部学科】Excel版

评估结果 A+ A+ A A AAAA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BBBBBBB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CCCCCC-
01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0201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C-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10246
复旦大学
A+
10001
北京大学
A
10055
南开大学
A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10284
南京大学
A-
10335
浙江大学
A-
10486
武汉大学
A-
10697
西北大学
A-
10003
清华大学
B+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部分一级学科简介一、我校软件工程学科历史、现状及学科特色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具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理论等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2011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方案,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专业调整增列为“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开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

目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四个单位在“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基于中国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资源,经过三十年多的不懈努力,我校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软件工程学科科研实力强、培养质量高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

软件工程学科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实践性。

本学科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结合重大项目,深入开展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培养软件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推动研究所与企业界的合作,把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型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中,促进软件工程创新团队的形成以及高质量软件产品的产生。

二、本学科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软件工程是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等为基础,研究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系统性、规范化的方法和技术,或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软件工程的研究对象是软件系统,其学科涵盖科学与工程两个方面。

其中,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发现软件构造、度量和演化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以应对当今软件所面临的复杂性、开放性和演化性等一系列重要挑战;而工程的重点在于综合应用包括科学方法在内的各种方法,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深刻理解设计合格产品所涉及的多方面因素,构建可靠好用的产品。

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等知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工学)●软件工程理论(二级学科、专业)●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二级学科、专业)●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专业)●软件服务工程(二级学科、专业)二、培养方式1. 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由导师组织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

一般不设副导师,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经审批同意后,导师可以聘任一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其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副指导教师。

2. 跨一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经院系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报校学位办公室备案。

3. 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4. 导师应有适于培养博士生的研究课题和充足的研究经费。

导师(副导师或指导小组)应与博士生定期交流,关心博士生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培养目标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 培养目标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1-2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信息科学研究领域能起主导作用,能独立提出和开展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能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具有高层管理工作的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软件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2. 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普博生及论文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9,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学分。

直博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35,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24,必修环节5学分,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学分。

提前攻博生的学分要求同直博生。

四、课程设置1. 公共必修课程(普博生4学分,直博生5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80032)2学分(考试)所有博士生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1学分(考试)直博生必修●博士生英语(90640012)2学分(考试)所有博士生必修2、学科专业课程(普博生不少于9学分,直博生不少于24学分)(1)基础理论课(普博生不少于3学分,直博生不少于6学分)●组合数学(74100043)3学分(考试)●计算几何(70240183)3学分(考试)●形式语义学(74100192)2学分(考试)●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4学分(考试)●应用近世代数(60420153)3学分(考试)●最优化方法(60420194)4学分(考试)●现代优化算法(60420174)4学分(考试)●不确定规划(60420214)4学分(考试)●随机过程(60230014)4学分(考试)●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4学分(考试)●概率论与随机过程(80420934)4学分(考试)●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4学分(考试)(2)专业课程A组●软件度量技术(74100142)2学分(考试)●软件需求工程(84100102)2学分(考试)●软件测试技术(74100132)2学分(考试)●电子商务概论(84100122)2学分(考试)●电子政务概论(84100132)2学分(考试)B组●网络系统建模与分析(84100242)2学分(考试)●计算机网络前沿研究(84100222)2学分(考查)●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74100102)2学分(考试)●应用密码学(84100182)2学分(考查)●网络测量与分析技术(84100232)2学分(考试)C组●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84100082)2学分(考试)●数据质量(84100212)2学分(考试)●现代数据库系统概论(74100162)2学分(考试)●工作流技术基础(74100052)2学分(考试)●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4100072)2学分(考试)●数据库管理技术(74100062)2学分(考试)●大规模多媒体信息管理与检索(74100202)2学分(考试)●数据集成(84100312)2学分(考试)D组●领域特定语言设计(84100293)3学分(考试)●嵌入式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84100282)2学分(考试)●软件形式化验证(84100192)2学分(考试)●数据流系统建模与Simulink仿真(74100222)2学分(考试)●高性能计算机互连理论与方法(74100233)3学分(考试)●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84100332)2学分(考试)E组●计算机辅助几何造型(84100253)3学分(考试)●数字几何处理(84100272)2学分(考试)●真实感渲染技术(84100262)2学分(考试)●并行程序设计(84100142)2学分(考查)●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84100322)2学分(考试)博士生的专业知识面应具有一定的宽度,直博生所选课程应至少涵盖以上A~E组课程中的三组,普博生所选课程应至少涵盖以上A~E组课程中的两组。

经导师同意,可选信息学院博士生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

3. 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学分)●学术规范课程●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课程(62550031) 1学分(考查)●其他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平台课程4.必修环节(5学分)●资格考试(99990061)1学分(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2学分(考查)●社会实践(69990041)1学分(考查)5、非学位课程为了扩大知识面,可由导师指定或研究生本人自选如下课程。

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可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1)跨一级学科的其它专业课程;(2)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类课程或信息类学科的前沿课程。

6、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

7、补修课程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硕士层次业务基础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

补修课可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五、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经导师确认签字后,由学院教学主管核准,交学院业务办备案。

2. 选题报告与资格考试博士生的资格考试结合选题报告以口试的方式进行,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博士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教学办公室统一安排。

资格考试委员会由不少于7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副高技术职称(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至少4人,学位分委员会委员至少1人)。

博士生首先作论文选题报告,随后,资格考试委员会就有关问题提问,全面考查博士生的学科和专业基础以及综合素质。

选题报告一般须在论文答辩两年前完成。

普博生的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直博生的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选题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可行性、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发表文章计划等。

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以书面形式交系教学办公室备案。

资格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直博生:学位课成绩占40%,考试和评审小组打分占60%。

普博生:学位课成绩占30%,考试和评审小组打分占70%。

资格考试按成绩排序,每次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不超过80%,考试不通过者可申请参加下次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通过两学年后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有关资格考试的执行细则见附录1。

3. 年度进展报告为了使学位分委员会、教学办更好地了解博士生研究进展,督促博士生做好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已资格考试(开题)的博士生,和到期却未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需于每年9月1日前,提交有导师签字确认的年度研究进展报告一式三份及电子版一份。

教学办组织专家评审,并将评审结果通知指导教师及本人。

进展报告的格式见附录2。

4. 社会实践按照“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规定”执行。

5.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

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有一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自己撰写的论文。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30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至少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

6. 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首先要以博士生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水平为前提,同时要求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生至少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录用论文,具体规定如下:①发表论文,获得奖励,获得授权专利均能获得相应分值,博士生必须至少获得6分才能申请学位;②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的分值如下:A类5分,B类3分,C类1.5分;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之外的SCI和EI刊物发表论文为1分;③鼓励研究生在完成系统开发的基础上,申请科技奖励和申报专利,博士生作为完成人获得国家级奖励 3 分,省部级一等奖 2 分,二等奖 1 分;获得授权专利(博士生为第一发明人或者导师为第一发明人时博士生为第二发明人)得 1 分,专利最多累计 2 分;④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凡在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包括 IETF,ITU,ISO/IEC和其他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署名的博士生均可获得 2分,此项最多计算一次。

补充说明:(1)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列表(以下简称计算机学会列表)参见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站除此列表之外,ACL,Supercomputing,DAC会议均按照A类会议计算。

(2)对于博士生发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列表之外的刊物和会议的论文,如果导师认为其水平达到了计算机学会列表的相应等级,可以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学位分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予以认定,根据认定结果计算相应的分值。

7. 最终学术报告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至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由至少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其中博士生导师至少3人)组成的审查小组,对论文工作的内容、创新性进行审查。

审查小组应严格要求,对达不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的,应要求延期答辩,并至少3个月后重新做最终学术报告。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1、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