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

+ 12V 6Ω
2A + 2V 1Ω
-
2Ω
I
I=(8-2)A/(2+1+3) Ω=1A
2-11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6A 2Ω
-1.5A
6V
3Ω I
4Ω
8Ω
I = (6+1.5)×4V/(4+8) Ω = 2.5A
2-12
+
150V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中电流I。 10Ω 120V
2Ω 1Ω 2Ω
2Ω
+ -
4V
2Ω
2A
2Ω
2Ω
2-9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2A 10Ω4A
-10V +
5Ω 10V 20V
10Ω 5Ω 1A 5V
I=(10-5)V/(5+5+40) Ω=0.1A
+ +
+
40Ω
I
2-10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1Ω
+ 8V 6V 2A 2A 4A
R0=(4+20)//8+3
=9Ω
I=Uab/(R0+3)=1/3A
2-15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8V 3A 2A 5A
2 4Ω
+ 12V - 2Ω
4Ω
R0=2//4//4 Uab =1Ω 2Ω I Uab=(5/2)×2 = 5V
I=Uab/ ( R0 +2) =1.67A
2-16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X、UX、PX。
2a3a5aab5222167a2a216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9a求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oc2319237v3126电路可等效为947w423w电源2a1a应用等效变换法2a3a18求s闭合和打开情况下的电流i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版)

电源上,使其产生的功率为 P/2,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A)
A、7.07V;
B、5V;
C、14V;
D、10V。
4、提高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减少了用电设备中无用的无功功率;
B、可以节省电能;
C、减少了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提高了电源设备的容量;
D、可提高电源设备的利用率并减小输电线路中的功率损耗。
(错)
4、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都是相量图。
(错)
5、功率表应串接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用来测量电路的视在功率。 (错)
6、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越高,阻抗就越大;频率越低,阻抗越小。 (错)
7、单一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比较小。
(错)
8、阻抗由容性变为感性的过程中,必然经过谐振点。
8、图 1-31 中如果安培表被短接,则(C)
A US
DV
A、电灯不亮; B、电灯将被烧; C、不发生任何事故。 9、如果图 1-31 电路中电灯灯丝被烧断,则(B)
图 1-31
A、安培表读数不变,伏特表读数为零;
B、伏特表读数不变,安培表读数为零;
C、安培表和伏特表的读数都不变。
10、如果图 1-31 电路中伏特表内部线圈烧断,则(D)
第 1 章 检测题 (共 100 分,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20 分) 1、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是把 其它形式的 能量转换成 电 能的设备, 负载是把 电 能转换成 其它形式 能量的设备。 2、对电阻负载而言,当电压一定时,负载电阻越小,则负载 越大 ,通过负载的 电流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就 越大 ;反之,负载电阻越大,说明负载 越小 。 3、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其电特性往往 多元 而 复杂 ,而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 性则是 单一 和 确切 的。 4、电力系统中构成的强电电路,其特点是 大电流 、 大功率;电子技术中构成的 弱电电路的特点则是 小电流 、 小功率 。 5、常见的无源电路元件有 电阻元件 、 电感元件 和 电容元件 ;常见的有源电 路元件是 电压源元件 和 电流源元件 。 6、元件上电压和电流关系成正比变化的电路称为 线性 电路。此类电路中各支路 上的 电压 和 电流 均具有叠加性,但电路中的 功率 不具有叠加性。 7、电流沿电压降低的方向取向称为 关联 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 说明元件 吸收 电能;电流沿电压升高的方向取向称为 非关联 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 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 供出 电能。 8、电源向负载提供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电源内阻 与 负载电阻 的数值相等,这种 情况称为电源与负载相 匹配 ,此时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US2/4RS 。 9、 电压 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电位的差值等于这两点间 电压 。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间的 电压 称为该点的电位,电位具有 相对 性。 10、线性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任意瞬间都受 欧姆 定律的约束;电路中 各支路电流任意时刻均遵循 KCL 定律;回路上各电压之间的关系则受 KVL 定律的约 束。这三大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应牢固掌握的 三大基本 规律。
国开作业电工电子技术-第二单元自测练习08参考(含答案)

题目:1.图2-1所示的电路中包含()条支路,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该电路,需要列写()个方程。
)、电流源()。
选项A:短路,短路选项B:开路,短路选项C:短路,开路选项D:开路,开路答案:短路,开路题目:3.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等效简化为一个电压源和一个内阻()的形式,该等效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外电路开路时二端网络的()电压。
选项A:串联,短路选项B:并联,开路选项C:串联,开路选项D:并联,短路答案:串联,开路题目:4.已知电路某元件的电压u和电流i分别为u=10cos(ωt+20°)V,i=5sin(ωt+110°)A,则该元件的性质是()。
选项A:电阻选项B:电容选项C:电感选项D:不确定答案:电阻题目:1.叠加定理是用来分析计算线性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2.戴维南定理只能够计算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流,若完成电路所有支路的计算则依靠支路电流法。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3.在交流电路中,为了研究多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关系,常常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参考,称为参考正弦量。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4.由于正弦量与相量存在对应关系,所以相量等于正弦量。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1.图2?2所示电路的US1=60 V,US2=?90 V,R1=R2=5 Ω,R3=R4=10 Ω,R5=20 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I1、I2、I3。
已知题图2-4所示电路中,R1=R2=R4=R5=5 Ω,R3=10 Ω,U=6.5 V,用戴维南定理求R5所在支路的电流。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单元 自测练习测验题目与答案

1.图2-1所示的电路中包含()条支路,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该电路,需要列写()个方程。
题图2-1选择一项:a. 5,3b. 5,4c. 4,4d. 4,32.用叠加定理分析电路时,当其中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电源应置零,即电压源()、电流源()。
选择一项:a. 开路,开路b. 短路,开路c. 开路,短路d. 短路,短路3.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等效简化为一个电压源和一个内阻()的形式,该等效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外电路开路时二端网络的()电压。
选择一项:a. 串联,短路b. 串联,开路c. 并联,短路d. 并联,开路4.已知电路某元件的电压u和电流i分别为u=10cos(ωt+20°)V,i=5sin(ωt+110°)A,则该元件的性质是()。
选择一项:a. 电阻b. 电容c. 电感d. 不确定1.叠加定理是用来分析计算线性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
选择一项:对错2.戴维南定理只能够计算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流,若完成电路所有支路的计算则依靠支路电流法。
选择一项:对错3.在交流电路中,为了研究多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关系,常常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参考,称为参考正弦量。
选择一项:对错4.由于正弦量与相量存在对应关系,所以相量等于正弦量。
选择一项:对错1.图2‒2所示电路的U S1=60 V,U S2=‒90 V,R1=R2=5 Ω,R3=R4=10 Ω,R5=20 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I1、I2、I3。
2.试用叠加定理计算题图2-3所示电路中的I。
3. 已知题图2-4所示电路中,R1=R2=R4=R5=5 Ω,R3=10 Ω,U=6.5 V,用戴维南定理求R5所在支路的电流。
(a)用戴维南定理求解,应先将R5开路,求开路电压U O和等效电阻R O;(b)开路电压U O和等效电阻R O分别为1.08V,5.83Ω。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二版习题集(1-12章)答案_丁卫民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丁卫民编2018.1《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1篇电路基础第1章认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1-1 使用安全电压、绝缘保护、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安装漏电保安器1-2 两相触电、单相触电(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的单相触电和供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1-3 决定触电危险性的关键因素是触电电压,而触电电压又与触电方式有关。
1-4 否1-5 42V 36V 24V 12V 6V 12V及以下1-6 缺乏安全用电常识,没有安全用电观念。
电气设备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绝缘受损或老化,造成没备外壳带电或带电体外露等。
没有严格执行安全工作制度,思想麻痹,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a)使用安全电压(b)绝缘保护(c)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1-7 有1-8 (a)图合理,开关接在火线上,当开关S1断开时,灯EL1上不带电,更换或维修灯时是安全的;(b)图中S2断开时,灯EL2上仍然带电,这时,如果人接触灯,就会很不安全,甚至会发生触电事故。
1-9 特别潮湿的场所和锅炉内部往往电阻很小,检修时所使用的行灯电压若较高,即时是安全电压范围(如42伏或36伏),其电流也会较大而不安全,因此,其电压不应超过12v 为最佳。
1-10 因为,鸟虽然停在高压裸电线上,但由于在同一根导线上电位是等电位的,故鸟两脚之间电位差为零,不会触电;而当站在地上的人碰到220V的单根电线时,人将处于单根电线与地之间的相电压下,此时,若没有保护措施,通过人体的电流将很大,有触电危险。
1-11 (a) 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b )伤害不严重,让其静躺休息,严密观察,防止意外。
(c)伤害较严重,立即送医院抢救,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第2章 直流电路一、填空题2-1 电路 , 短路 负载 2-2 产生电能 非电能 2-3 消耗电能 电能 2-4 正电荷 2-5 变化 不变 2-6 10 2-7 电流热效应 2-8 电流 通电时间 2-9 增大 减小 2-10 小 2-11 满载 轻载 过载 2-12 大于 ,小于 2-13 60,1:1,1:3 2-14 0.2 ,10 2-15 电路,电流,灯泡,电压 2-16 正, 负 ,正 ,反偏 2-17 3 ,2 ,0~3V ,1V ,0.1V ,2.3V 2-18(A ),(B ) 二、判断题2-19 × 2-20√ 2-21√ 2-22 × 2-23 × 2-24× 2-25√ 2-26× 三、选择题2-27 C 2-28 B 2-29 B 2-30 B 四、简答题2-31 电源、负载、连接导线和开关 电源:产生电能,负载:消耗电能,导线:构成通路,开关:控制2-32 额定、断路、短路 略 2-33 正比关系即欧姆定律:RUI = 2-34 相等 B >C >D 五、计算题2-35 Ω===19362522022N N P U RW R U P 25.6193611022===2-36 (1)后者大 (2)前者 后者 (3)前者 2-37 标电流参考方向和绕行方向如图中所示。
电工与电子技术之电工技术课后答案完整版

电工与电子技术之电工技术课后答案完整版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试求图1-1所示电路的电压U ab和U ba。
图1-1解(a)电压U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已知U=10V,故有U ab=U=10VU ba=-U ab=-U=-10V(b)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故有U ab=5VU ba=-U ab=-5V1-2根据图1-2所示的参考方向和电压、电流的数值确定各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并计算各元件的功率,说明元件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
(a)(b)(c)(d)图1-2解 (a)因为电流为+2mA,电压为+5V,所以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电阻元件的功率为P=UI=5×2×10-3=10×10-3=10Mw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计算结果P>0,说明电阻元件吸收功率。
(b)因为电流、电压随时间t按照正弦规律变化,所以当电流i>0、电压u>0时,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当电流i<0、电压u<0时,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电阻元件的功率为p=ui=5sin(ωt)×sin(ωt)=5sin2(ωt)W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计算结果p>0,说明电阻元件吸收功率。
(c)因为电流为-2mA,所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压为+5V,所以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直流电压源的功率为P=UI=5×(-2×10-3)=-10×10-3=-10mW直流电压源的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计算结果P<0,说明直流电压源发出功率。
(d)因为电流为+2A,电压为+6V,所以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直流电流源的功率为P=UI=6×2=12W直流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计算结果P>0,说明直流电流源发出功率。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 第六版 秦曾煌主编

(d)引入了反馈,由 的发射极引至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的是交直流负反馈。
习题17.2.1试判别题图17.2.1(a)和(b)两个两级放大电路中引入了何种类型的交流反馈。
习题17.2.1图
解:(a)设 在正半周,则 输出端瞬时极性为正, 输出端瞬时极性为负,此时 同相输入电位高于 输出端电位,反馈电流削弱了净输入电流,故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流形式作比较,故为并联负反馈。
在图(b)所示电路中, 接在 基极和 发射极之间。采用瞬时极性法,所得公式如下:
“ ” “ ” “ ”
“ ”经电阻 馈送到 管的基极,是 管的净输入信号减小,故为负反馈。
若将输出 短路,没有反馈信号反馈回输入回路,故为电压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都接到 的基极,反馈量以电流的形式影响输入量,并为并联反馈。
因此,图(a)所示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图(b)所示电路中,设反相输入端 有一瞬时增量“ ”,输出 为“ ”。经 反馈回反相输入端,使净输入量削若,为负反馈。而在输入端以电流的形式影响输入量,为并联反馈。当 短路时,虽然 = 0,但仍有反馈信号,为电流反馈。故图(b)所示电路为嗲没留并联负反馈组态。
解:①
②
=+4.34%和-5.88%
习题17.2.7有一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如教材图17.2.1所示。已知 , 。如果输出电压 ,试计算输入电压 ,反馈电压 及净输入电压 。
解:
V
习题17.2.8在上例的同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中, =100KΩ, =10KΩ,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和差模输入电压 均近于无穷大,输出最大电压为±13V。试问:①电压放大倍数 和反馈系数 各为多少?②当 时, 为多少伏?③若在 开路、 短路、 开路和 短路这四种情况下,输出电压分别变为多少?
电工学 电工技术(艾永乐)课后答案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计算各种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本章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并利用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2. 掌握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
3. 电阻电路的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
4. 运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分析计算电路。
5.运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6.熟练应用戴维宁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7.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电路中负载电阻获得的最大功率。
8.学会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9.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习题解析2-1 求习题2-1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并求电流I 5。
3Ω2Ω2ΩΩ4Ω6Ω1ΩI 5 +-3V b 3Ω2Ω2ΩΩ6Ω1ΩI 5a+-3V解:电路可等效为题解2-1图由题解2-1图,应用串并联等效变换得5.1)6//)12(2//2//(3ab =++=R Ω由分流公式3136********=⋅+++⋅+=ab R I A 2-2 题2-2图所示的为变阻器调节分压电路。
50=L R Ω,电源电压220=U V ,题解2-1图题2-1图中间环节是变阻器。
变阻器的规格是100Ω 3A 。
今把它平分为4段,在图上用a 、b 、c 、d 、e 等点标出。
试求滑动触点分别在a 、b 、c 、d 四点是,负载和变阻器所通过的电流及负载电压,并就流过变阻器的电流与其额定电流比较来说明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Ud ab c e L+-U L I L解:1)a 点: 0L =U 0L =I 2.2100220ea ea ===R U I A 2) c 点:75eq =R Ω 93.275220eq ec ===R U I A 47.121ec L ==I I A 5.73L =U V3) d 点:55eq =R Ω 455220eq ed ===R U I A 4.2L =I A 6.1da =I A 120L =U V4) e 点: 2.2100220ea ea ===R U I A 4.450220L ==I A 220L =U V 2-3 试求习题2-3ab 之间的输入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开=10V
I=(10/2+5)A=1.43A
·
R
IS2
·R b
设Uab'为E单独作用的电压。 则Uab′=10V-7V=3V
Uab' = E· R/4R=3V E=12V
2-7 将以下各电路化为等效电压源
+
3A 4Ω
+
15V
5Ω
-
5Ω
1 4VA 4A 4Ω 4Ω
+
3A
2Ω 4Ω
-
8V
2Ω
2-8 将以下各电路化为等效电流源
+ -
8V
2Ω
4A
由KCL推广定律可得 + 2A 6Ω 1Ω IX=9A 2Ω UX 3Ω 3A 求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IX UOC=-2×3+19-2×3 IX =7V 电路可等效为 R0=(3+1+2)Ω=6Ω
9A 7V
UX=7V-6×9V=-47V PX=UXIX=-9×47W=-423W (电源)
+
19V
-
60Ω
+ 120V -
I
125
40 [60 // 36] 60 36
60
A
1.25A
120V单独作用时
I - 120 (40//60) 36 A -2A
I=I′+I″=-0.75A
2-6 已知 Uab=10V,去掉E后,Uab=7V,求E=? 解: 依叠加原理,Uab=10V是E, R + E IS1,IS2共同作用的结果。 a Uab=7V是IS1,IS2共同作用 R IS1 的结果。
6Ω
U1
12V
-
2A
3Ω
3Ω 2V
+
-
I=Uab/(R0+5)
=4V/10Ω
=0.4A
2-14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中电流I。 I1 I 解: 8Ω Uab -16+8I1+4I1+20I2=0 4Ω 3Ω 1A 20Ω I1=I2+1
+
-
16V I2
3Ω
I1=9/8A
Uab=16-8×9/8-1×3 =16-9-3 =4V
解: 令R开路 Uab=(20-150+ 120)V
- -
10Ω Uab 10Ω
4Ω
I
+
+
20V
=-10V
R0=0
I=Uab/(R0+10)=-1A
2-13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中电流I。
解: 令R开路
U 1= 1 2 6 6+ 3 V =8V
a I U5Ω ab
+
b
Uab=(-2×3+8 +2)V =4V R0=6//3Ω+3Ω =5Ω
用支路电流法求图中各支路电流, 及各电源及线性电阻的功率。 4Ω I1 解: I1-I2+3 = 0 I2 + 3A 10V - 4I1+6I2-10 = 0 6Ω
2-1
联解得 I1=-0.8A,I2=2.2A PR1=4×0.82W=2.56W
PR2=6×2.22 W=29.04W
PUs=10 ×0.8 W=8W
R0=(4+20)//8+3
=9Ω
I=Uab/(R0+3)=1/3A
2-15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8V 3A 2A 5A
2 4Ω
+ 12V - 2Ω
4Ω
R0=2//4//4 Uab =1Ω 2Ω I Uab=(5/2)×2 = 5V
I=Uab/ ( R0 +2) =1.67A
2-16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X、UX、PX。
PIs=-3×(6×2.2)W=-39.6W
2-2
用支路电流法求图中各支路电流。
2Ω +
a I2
1Ω I3 b
I1
Ⅰ 2Ω
I4
1Ω
6V
-
Ⅱ
3A
解: 列KCL方程
a:I1-I2-I3=0 b:I3-IS-I4=0 列KVL方程 Ⅰ:R1I1+R2I2-US=0 Ⅱ:-R2I2+R3I3+R4I4 =0
0
2-4
7A
用叠加原理求图中电流I。 1Ω 2Ω +
-
3Ω 4Ω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 7×3/(3+4)A = 3A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I″ = 35/(3+4)A = 5A I = 5A+3A=8A
35V
I
125V
2-5 用叠加原理求图示电路中的I。 解: I 40Ω + 36Ω 60Ω 125V单独作用时
2Ω 1Ω 2Ω
2Ω
+ -
4V
2Ω
2A
2Ω
2Ω
2-9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2A 10Ω4A
-10V +
5Ω 10V 20V
10Ω 5Ω 1A 5V
I=(10-5)V/(5+5+40) Ω=0.1A
+ +
+
40Ω
I
2-10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1Ω
+ 8V 6V 2A 2A 4A
联解得 I1=2.5A,I2=0.5A I3=2A,I4=-1A
2-3 用叠加原理求图中电压U。
3kΩ 2kΩ +
+ +
12V- -
6kΩ
4kΩ
-
U
3mA
解: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R0 ′= 3∥6+2 kΩ= 4kΩ3kΩ R = 6∥(4+2) kΩ = U″ = 12×(3/6) × (4 6V U′=3×(4/8) × 4V = /6)V = 4V U = 6V+4V=10V
U1
N0
U3 有 0=K +K 1 2 1=10K1 得K1=0.1,K2=-0.1
U1=0,I2=10A,时U3=10K2=-1V
2-20 无源二端网络N0,IS=1A,求I=? IS
N0 I IS 10V N0 IS 2V
N0
5Ω
将N0、IS看作有源二 端网络 则其戴维宁等效电路为
R0=(2/1) Ω=2Ω
5V
-
S闭合, -10+5I1+5I=0 I=I1 + 2 得 I=2A
2-19 无源二端网络N0,U1=1V,I2=1A,时 U3=0;U1=10V,I2=0A,时U3=1V;求U1=0, I2=10A,时U3=? 由叠加原理可知 I2 U3有U1、I2共同作用
+ -
设U3=K1U1+K2 I2
2 3Ω
+ 12V 6Ω
2A + 2V 1Ω
-
2Ω
I
I=(8-2)A/(2+1+3) Ω=1A
2-11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8Ω
I = (6+1.5)×4V/(4+8) Ω = 2.5A
2-12
+
150V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中电流I。 10Ω 120V
2-17 求图中的I。
+ 8V 6V 3Ω 2Ω 4Ω I + 4V 2A 6Ω 4A 1A 1Ω 4Ω
2Ω
2A 3A
应用等效变换法
I = 3× 2/(1+2)A = 2A
2-18 求S闭合和打开情况下的电流I。
I1 5Ω
+
10V
+
I 5Ω 2A S
S断开,
-10+5I1+5I+5=0
I=I1 + 2 得 I=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