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答案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1.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
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创办郡学,招收“下县子弟”入学。
自汉代到明清,都分别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地方官学,如府学、县(州)学。
明清还在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被禁绝,汉代得以复苏和发展。
汉代私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蒙学教育性质,主要形式是书馆或家馆,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习字;第二种类型,是初读一般经书的私学,通称为乡塾;第三种类型,是专经研习性质的私学,这种机构多称为“精舍”或“精庐”,讲学者都是精通一经或数经的名师巨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办学目的。
魏晋南北朝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私学在历朝历代都一直存在,并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非常兴盛。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并产生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六大书院,明清时期有著名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我国封建政府不仅重视官学,并且对私学、书院等非官学教育给予支持,从而使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学校教育形式并存与相互配合,在社会动荡时期,每当官学衰微的情况下,私学、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很好地弥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并且促进了非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中华固有文化的绵延不绝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2.当前各国学校结构发生变革体现出哪些共同特征答:1、促使学校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转变学校的科层化与教师的日益专业化之间可能会有持续不断的冲突。
在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之间找到平衡,使学校走向专业科层制结构。
专业科层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也是当今学校结构变革的目标之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原理(有答案)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 大学2. 人格3.教学相长二、简答题1.简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及方法。
2.教育的几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简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三、论述题1.试述我国目前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论素质教育的理论及其方法。
参考答案北京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大学:高等学校的一种。
近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教师和学生行会。
11至12世纪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文化交流的频繁、新兴市民阶层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传统教育机构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于是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
大学最初是师生为维护自身权益而组成的团体。
19世纪初,洪堡倡导建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开创了大学的新模式。
一般由多个不同种类的学院组成,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的全日制专科教育。
随着社会进步,大学到了现代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学除了提供普通高等教育外,还广泛提供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及社会服务。
大学是一个国家文化科学技术的标志之一,也是国家、社会所需的各种高级专门人才和文化科学各种高级成果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人格: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神组织。
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人格具有的特征主要包括:(1)整体性。
人格虽然具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独特性。
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
(3)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
人格既有时间的持续性,又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4)社会性。
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但人的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
3.教学相长:教与学相辅相成。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考试《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学》备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小题)1.在科学分类中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人是:()A.培根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洛克2.以下哪个不是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B.示范性C.长期性D.不稳定性3.1632年,______________写出了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A.洛克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福禄倍尔4.我国现行学制属于:()A.分支型学制B.单轨学制C.双轨学制D.都不属于5.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A.教学方案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6.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现代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卢梭C.杜威D.乌申斯基7.教师的主要任务是:()A.教书育人B.搞好教学C.做学生的思想工作D.关心学生的生活8.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___________。
()A.教学内容B.教育制度C.教育目的D.教育措施9.在影响人发展的四个因素中,_______________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A.个体的主观能动性B.环境C.遗传D.教育1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实现的。
()A.间接经验B.生产活动C.直接经验D.生活经验11.一种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能够满足所有年龄受教育者接受教育需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叫:()A.继续教育B.成人教育C.普通教育D.终身教育12.教育目的有两部分组成,即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______________和社会价值作出的规定。
()A.身心素质B.文化素质C.心理素质D.道德素质13.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一、填空题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智育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这种课程就是_____学科课程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_素质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条教学原则是__因材施教_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教学评价_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卫生_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_课程计划_____。
福师20春《教育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20春《教育学》在线作业二答案(单选题)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正确答案: A(单选题)2:()年,XXX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A: 1965B: 1964C: 1966D: 1967正确答案: C(单选题)3: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瑞士学者____和美国学者XXX等人创建。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 C(单选题)4:XXX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正确答案: D(单选题)5:()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A: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B:文化素养C: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正确答案: A(单选题)6: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工具,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处置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类研究方法是____A:窥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精确答案: D(单选题)7: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源于()A:拉丁语B:汉语C:德语D:英语正确答案: A(单选题)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____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正确答案: B(单选题)9: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____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正确答案: C(单选题)10: ____是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请求。
A:德育目标B:德育C:教育目标D:教育正确答案: A(单选题)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精确答案: A(单选题)12:自然主义教育目的的主要倡议者是____。
北师大教育学原理作业标准答案

北师大《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答案一、单选题1、从课程设计的活动阶段来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确定课程目标和:(B)A、确定教学策略B、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C、选择教学媒体D、确定评价方法2、强调内部动机和有意义学习的学习理论是:(C)A、行为主义B、建构主义C、认知主义D、人本主义3、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教育定位理论,分别把学生定位在教育活动的边缘和中心位置的是:BA、“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B、“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C、“家长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D、“学校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4、蔡元培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想是关于:(D)A、小学教育思想B、初中教育思想C、高中教育思想D、大学教育思想5、学校的简单要素不包括:(A)A、组织结构B、组织目标C、参与者D、技术6、一种典型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理论(D)是:A、人本主义B、概念重建主义C、后现代主义D、结构主义7、欧洲大陆上最早开展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国家是:(A)A、法国B、芬兰C、英国D、德国二、多选题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有哪些类型的学校:(B.C.D)A、修道院学校B、人文主义学校C、新教学校D、天主教学校2、从课程管理和开发主体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A.C.D.)A、国家课程B、综合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3、德国综合中学的形式包括:(A.D)A、合作式综合中学B、探究式综合中学C、协作式综合中学D、一体化综合中学4、课程评价按照评价进行的时间可分为:(B.D)A、目标本位评价B、形成性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D、总结性评价5、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哪些问题:(A.B.C)A、学习障碍B、学习困难C、学业不良D、学业倦怠三、判断题1、学校的个体价值中的“个体”主要指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错误)2、学校体系的形成始于17世纪晚期的产业革命。
(错误)3、西周的学校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正确)4、契约学校是美国公办民营学校中的又一学校类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1.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
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创办郡学,招收“下县子弟”入学。
自汉代到明清,都分别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地方官学,如府学、县(州)学。
明清还在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被禁绝,汉代得以复苏和发展。
汉代私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蒙学教育性质,主要形式是书馆或家馆,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习字;第二种类型,是初读一般经书的私学,通称为乡塾;第三种类型,是专经研习性质的私学,这种机构多称为“精舍”或“精庐”,讲学者都是精通一经或数经的名师巨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办学目的。
魏晋南北朝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私学在历朝历代都一直存在,并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非常兴盛。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并产生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六大书院,明清时期有著名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我国封建政府不仅重视官学,并且对私学、书院等非官学教育给予支持,从而使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学校教育形式并存与相互配合,在社会动荡时期,每当官学衰微的情况下,私学、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很好地弥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并且促进了非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中华固有文化的绵延不绝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2.当前各国学校结构发生变革体现出哪些共同特征答:1、促使学校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转变学校的科层化与教师的日益专业化之间可能会有持续不断的冲突。
在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之间找到平衡,使学校走向专业科层制结构。
专业科层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也是当今学校结构变革的目标之一。
东北师范-教育学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学习资料]-答案5
![东北师范-教育学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学习资料]-答案5](https://img.taocdn.com/s3/m/1b8fdc1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1.png)
教育学22秋在线作业1答案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A.项】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B.项】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C.项】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D.项】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此题正确选项是】:D
2.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基本程序是
【A.项】说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B.项】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内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C.项】备课说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D.项】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此题正确选项是】:D
3.正确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
【A.项】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项】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项】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项】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此题正确选项是】:A
4.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A.项】身体发育不良
【B.项】智力发育不良
【C.项】认识水平较差
【D.项】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此题正确选项是】:D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A.项】教育系统
【B.项】教育集团
【C.项】教育合力
【D.项】教育网络
【此题正确选项是】:C
6.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A.项】15世纪初
【B.项】16世纪初
【C.项】18世纪
【D.项】19世纪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答案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北师大《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从课程设计的活动阶段来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确定课程目标和:(B)
A、确定教学策略
B、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C、选择教学媒体
D、确定评价方法
2、强调内部动机和有意义学习的学习理论是:(C)
A、行为主义
B、建构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3、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教育定位理论,分别把学生定位在教育活动的边缘和中心位置的是:B
A、“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
论” C、“家长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D、“学校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4、蔡元培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想是关于:(D)
A、小学教育思想
B、初中教育思想
C、高中教育思想
D、大学教育思想
5、学校的简单要素不包括:( A ) A、组织结构 B、组织目标 C、参与者D、技术
6、一种典型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D)
A、人本主义
B、概念重建主义
C、后现代主义
D、结构主义
7、欧洲大陆上最早开展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国家是:(A)
A、法国
B、芬兰
C、英国
D、德国
二、多选题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有哪些类型的学校:(B.C.D) A、修道院学校 B、人文主义学校 C、新教学校 D、天主教学校
2、从课程管理和开发主体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A.C.D.)
A、国家课程
B、综合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3、德国综合中学的形式包括:(A.D) A、合作式综合中学 B、探究式综合中
学 C、协作式综合中学 D、一体化综合中学
4、课程评价按照评价进行的时间可分为:(B.D) A、目标本位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目标游离评价D、总结性评价
5、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哪些问题:(A.B.C)
A、学习障碍
B、学习困难
C、学业不良
D、学业倦怠
三、判断题
1、学校的个体价值中的“个体”主要指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错误)
2、学校体系的形成始于17世纪晚期的产业革命。
(错误)
3、西周的学校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正确)
4、契约学校是美国公办民营学校中的又一学校类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
(正确)
5、家庭学校的兴起,就是公众对公立学校不信任而产生的一种学校类型。
(正确)
四、简答题
1、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化氛围是指一所学校所追求和实践的学校精神、学校理念以及师生员工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态度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体现在校长的领导和教师与管理者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酝酿。
具体体现在:1、校训。
校训是指经由学校领导提出的对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要求、行为习惯训练和进行人格、品格培养的戒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个学校以及学生的缩影。
它是学校观念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是对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和发展学校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也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2、校风。
校风是指一所学校的风气,是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校风是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办学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思想行为风尚。
它包括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风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3、教风。
教风是教师的情感、道德、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教学、学生、学校、集体和社会各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倾向,即教师的职业修养在执教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范和行为风尚。
它包括一个学校教师群体的职业观念、角色认同、专业能力、行为规范、人生品位、人际关系等内涵。
4、学风。
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有时也特指学校里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学习风气、学术风气、文化氛围及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
5、班风。
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
它是依靠群体压力,通过情感压力、舆论压力、心理隔离压力等而形成并通过模仿、舆论、疏亲等对全班成员的行为产生作用,利用个体被爱、同情、理解、关怀、帮助等本能心理需要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等方式形成积极的班级心理气氛,促使这个群体保持一种稳定的、融洽的秩序。
五、论述题
请谈谈校长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
答:校长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校长个体专业发展,主要是校长个体专业性不断提升的过程,即校长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所谓内在专业结构主要是指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
校长个体专业发展也是这些方面分别提升的过程。
1、校长专业信念发展。
这些信念在校长那里并不是作为一种知识或能力而存在,而是作为根深蒂固、毫不怀疑的观念而存在。
2、校长专业知识发展。
校长专业知识是从事校长职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如关于教育领导体制的知识、学校领导体制的知识、学校管理知识。
3、校长专业能力发展。
校长专业能力是校长从事学校领导所必须的能力,如提出愿景的能力、推广愿景的能力、管理的能力等。
校长的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工作,这种工作性质特别要求校长具备较高的能力。
4、校长专业伦理发展。
校长专业伦理是校长从事学校领导工作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如平等、关爱、尊重、宽容等。
5、校长自我专业意识发展。
校长自我专业意识是指校长自身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意识,主要表现在积极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积极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以及经常评估自身的专业水平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