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真空技术基础教材
合集下载
第1章薄膜技术的真空技术基础-文档资料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1.1 真空的基本知识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1.1 真空的基本知识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1.2 真空的表征
1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分子平均自由程:气体分子在两次碰撞的间隔时间里走 过的平均距离。假设某种气体分子的有效截面直径为d, 则该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应该等于。
不同流导C1、C2、C3间可相互串联或并联,构成总流导C ——串联流导:1/C= 1/C1+ 1/C2+ 1/C3
——并联流导:C=C1+C2+C3
(就象描述气体流动的欧姆定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1.4 真空泵的抽速
为获得真空环境,需要选用不同的真空泵,而它们的一 个主要指标是其抽速Sp,其定义为 Q Sp p ( L/s ) 式中,p为真空泵入口处的气体压力; 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真空泵 入口的气体流量。 真空泵的抽速Sp与管路的流导 C有着相同的物理量纲,且二 者对维持系统的真空度起着同 样重要的作用
由于气体分子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在不断碰撞的同时不断 改变方向的折线,因此,尽管它的平均运动速度很高, 但是单位时间里,其定向运动的距离却较小。
由于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n 成反比,而压强p与n成正比,因此自由程随气体压力的 下降而增加。在真空度优于0.1Pa时,气体分子间的碰撞 几率已很小,主要是气体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碰撞。分 子平均自由程的概念在真空和薄膜技术中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在薄膜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薄膜的沉积主要是 通过气体分子对衬底的碰撞过程来实现的。
Q S p Q p S p p (1
(整理)《真空》教案.

0.5学时
0.5学时
0.2学时
0.2学时
0.2学时
0.4学时
本次课小结
作业、预习等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们掌握吸附泵和低温泵;了解抽气速率的测量;全面总结第三章的内容。
预习内容:真空的测量
第13次课
课时2学时
章节题目
第四章真空的测量
本次课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真空测量的概述,掌握U型管真空计和压缩式真空计(麦氏计)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2)按发布权限分。环境标准按发布权限可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行业环境标准。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熟悉热传导真空计(电阻真空计和热偶真空计)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测量范围。
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本次课
重点难点
热传导真空计的工作原理。
教学基本内容设计:
4.3热传导真空计
一.工作原理
二.电阻真空计
本次课
重点难点
真空泵性能参数;旋转式机械真空泵工作原理。
教学基本内容设计:
3.1概述
一、真空泵性能参数
1.抽气速率
2.极限压强
3.最大工作压强
4.压缩比:泵对给定气体的出口压力与入口压力之比
二、真空系统时间常数
三、真空泵分类
3. 2旋转式机械真空泵
一、工作原理
二、泵的特性及其应用
三、机械泵的改进
四、机械泵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本次课
重点难点
涡轮分子泵和离子蒸发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学基本内容设计:
3.5涡轮分子泵
一、工作原理
二、结构
三、工作特性
四、应用
3.6离子蒸发泵
一、工作原理
二、具体的泵
0.5学时
0.2学时
0.2学时
0.2学时
0.4学时
本次课小结
作业、预习等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们掌握吸附泵和低温泵;了解抽气速率的测量;全面总结第三章的内容。
预习内容:真空的测量
第13次课
课时2学时
章节题目
第四章真空的测量
本次课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真空测量的概述,掌握U型管真空计和压缩式真空计(麦氏计)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2)按发布权限分。环境标准按发布权限可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行业环境标准。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熟悉热传导真空计(电阻真空计和热偶真空计)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测量范围。
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本次课
重点难点
热传导真空计的工作原理。
教学基本内容设计:
4.3热传导真空计
一.工作原理
二.电阻真空计
本次课
重点难点
真空泵性能参数;旋转式机械真空泵工作原理。
教学基本内容设计:
3.1概述
一、真空泵性能参数
1.抽气速率
2.极限压强
3.最大工作压强
4.压缩比:泵对给定气体的出口压力与入口压力之比
二、真空系统时间常数
三、真空泵分类
3. 2旋转式机械真空泵
一、工作原理
二、泵的特性及其应用
三、机械泵的改进
四、机械泵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本次课
重点难点
涡轮分子泵和离子蒸发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学基本内容设计:
3.5涡轮分子泵
一、工作原理
二、结构
三、工作特性
四、应用
3.6离子蒸发泵
一、工作原理
二、具体的泵
一章真空技术基础pptppt课件-PPT课件

第一章 真空技术基础
1. 真空的基本知识
2. 真空的获得 3.3.真空测量 4.4.真空系统
一、真空的基本知识
1. 什么是真空? “真空” 拉丁文Vacuo,其意义是虚无 =>气体较 稀薄的空间。
2.真空的基本特点 a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
室温下, 压强为 10-4 Pa 时氮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50km。因此体积有限的超真空系统中,气体分子之 间或气体分子与带电粒子之间的碰撞都可以近似忽略。
3. 真空的应用
(1)产生压力差以完成某些过程
(2)降低某些过程发生所需要的能量势垒,如
凝聚或蒸发过程 (3)隔热 (4)产生干净表面,表面过程,可控薄膜沉积、 wafer bonding
(5)净化腔体(气体、灰尘)
(6)真空干燥
(7)提高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
4. 真空度的单位
真空状态下气体稀薄程度称为真空度,通常用压力值表 示。1958年,第一界国际技术会议曾建议采用“ 托 ”(Torr)作为测量真空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SI)中规定压 力的单位为帕(Pa)。我国采用SI真空单位。
想要得到高纯度的薄膜,就必须尽量在较高真空度的环境 下,或是在不会与薄膜材料产生反应的氩气等的惰性气体中 进行。
e 改变反应进程
1 2 Si3N4 C SiC N2 3 3 G T 1 124117 83 G2 124117 83T RT ln p2/3
压强修正
压强降低,降低了反应温度
真空区域划分
真空区域划分为:粗 2 1 10 ~ 1 10 Pa
低真空
高真空 超高真空 极高真空
2 1 1 10 ~ 1 10 Pa
1 10 ~ 1 10 Pa
1. 真空的基本知识
2. 真空的获得 3.3.真空测量 4.4.真空系统
一、真空的基本知识
1. 什么是真空? “真空” 拉丁文Vacuo,其意义是虚无 =>气体较 稀薄的空间。
2.真空的基本特点 a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
室温下, 压强为 10-4 Pa 时氮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50km。因此体积有限的超真空系统中,气体分子之 间或气体分子与带电粒子之间的碰撞都可以近似忽略。
3. 真空的应用
(1)产生压力差以完成某些过程
(2)降低某些过程发生所需要的能量势垒,如
凝聚或蒸发过程 (3)隔热 (4)产生干净表面,表面过程,可控薄膜沉积、 wafer bonding
(5)净化腔体(气体、灰尘)
(6)真空干燥
(7)提高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
4. 真空度的单位
真空状态下气体稀薄程度称为真空度,通常用压力值表 示。1958年,第一界国际技术会议曾建议采用“ 托 ”(Torr)作为测量真空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SI)中规定压 力的单位为帕(Pa)。我国采用SI真空单位。
想要得到高纯度的薄膜,就必须尽量在较高真空度的环境 下,或是在不会与薄膜材料产生反应的氩气等的惰性气体中 进行。
e 改变反应进程
1 2 Si3N4 C SiC N2 3 3 G T 1 124117 83 G2 124117 83T RT ln p2/3
压强修正
压强降低,降低了反应温度
真空区域划分
真空区域划分为:粗 2 1 10 ~ 1 10 Pa
低真空
高真空 超高真空 极高真空
2 1 1 10 ~ 1 10 Pa
1 10 ~ 1 10 Pa
真空技术的基本知识

某些真空泵系列对其抽气速率则以几何级数来分档。其单位是 “L/S”。共分18个等级,分别为0.2,0.5,1,2,4,8,15,30, 70,150,300,600,1200,2500,5000,10000,20000,40000。 真空泵系列有时也可用泵的入口尺寸来表示,其单位是“mm”。
例:2X一70 表示双级旋片式真空泵,抽气速率为70L/S。
利用真空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所产生的力可实现真空在下述 方面的力学应用。
具体应用: 1. 真空吸引和输运固体、液体、胶体和微粒; 2. 真空吸盘起重、真空医疗器械; 3. 真空成型,复制浮雕; 4. 真空过滤; 5. 真空浸渍。
中真空 1.33×102 ~1.33×10-1(Pa)
气体分子间,分子与器壁间的相互碰撞不相上下,气体分子 密度较小 。
1. 真空的含义及表征
1.1大气与真空 1.2真空度的表征及单位 1.3真空区域的划分
2. 真空的获得
2.1 真空获得设备 旋片泵 定片式真空泵 往复泵 罗茨泵 水环真空泵 分子泵 滑阀式真空泵 油扩散泵
2.2 真空泵的选型
第一章 真空技术的基本知识
3. 真空测量及其设备
3.1 什么是真空测量
高的压强;
1.3 真空区域的划分
划分依据:真空在技术上的应用特点、真空的物理特性、 真空获得设备和真空检测仪表的有效适用范围 (GB3163)
低真空 1.33×105 ~1.33×102(Pa)
低真空这种气体状态与常压状态相比较,只有分子数目由多 变少的变化,而无气体分子空间特性的变化,分子相互间碰撞频 繁。
2. 真空的获得
分子密度减小 分子数减少
抽走 化学反应
吸附 结晶 容积扩大
2.1 真 空 获 得 设 备
例:2X一70 表示双级旋片式真空泵,抽气速率为70L/S。
利用真空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所产生的力可实现真空在下述 方面的力学应用。
具体应用: 1. 真空吸引和输运固体、液体、胶体和微粒; 2. 真空吸盘起重、真空医疗器械; 3. 真空成型,复制浮雕; 4. 真空过滤; 5. 真空浸渍。
中真空 1.33×102 ~1.33×10-1(Pa)
气体分子间,分子与器壁间的相互碰撞不相上下,气体分子 密度较小 。
1. 真空的含义及表征
1.1大气与真空 1.2真空度的表征及单位 1.3真空区域的划分
2. 真空的获得
2.1 真空获得设备 旋片泵 定片式真空泵 往复泵 罗茨泵 水环真空泵 分子泵 滑阀式真空泵 油扩散泵
2.2 真空泵的选型
第一章 真空技术的基本知识
3. 真空测量及其设备
3.1 什么是真空测量
高的压强;
1.3 真空区域的划分
划分依据:真空在技术上的应用特点、真空的物理特性、 真空获得设备和真空检测仪表的有效适用范围 (GB3163)
低真空 1.33×105 ~1.33×102(Pa)
低真空这种气体状态与常压状态相比较,只有分子数目由多 变少的变化,而无气体分子空间特性的变化,分子相互间碰撞频 繁。
2. 真空的获得
分子密度减小 分子数减少
抽走 化学反应
吸附 结晶 容积扩大
2.1 真 空 获 得 设 备
真空技术基础

不需要油作为介质,又称为无油泵
1.3 真空的获得-抽真空
极限真空(极限压强Pu)和抽气速率
——是表示真空泵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极限压强是该系 统所能达到的最低压强;抽气速率是在规定压强下单位时间 抽出气体的体积,它决定抽真空所需要的时间。
理论上,一个系统所能达到的真空度:
Q V dP P Pu i S S dt
旋片式机械泵结构示意图和工作原理图
1.3 真空的获得-抽真空
玻-马洛特定律
V P P0 1 V V n次循环后
V Pn P0 V V
n
P0 V lg mt lg 1 Pi V Kt
lgP0/Pi
Pn达到极限值?
体分子的扩散系数;v油蒸气在喷口处的速度 扩散泵的实际抽速:
S (3 ~ 4)d
2
d是进气口直径
泵油要求:
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无腐蚀) 热稳定性好(高温不分解) 抗氧化 较低的饱和蒸气压(小于等于10-4Pa)
工作时应有尽可能高的蒸气压
无任何阻挡的话,返油率高达10-3mg/cm2· s
1.3 真空的获得-抽真空
赫兹-克努曾公式
va 8k T 8 RT m M
P 2mk T
温度一定时, P
稀薄气体的基本性质
示例
气体分子密度
P n 7.2 10 (m-3 ) T
22
标准状态: P = 105Pa,n = 2.461019分子/cm3
P = 1.3 10-8Pa,n = 3.24105分子/cm3
1 1 nva 3.24 10 5 8.5 10 4 6.9 10 9 分子 / cm2 s 4 4
2011-00真空技术基础

1 . 5 . 1 真空在输运、吸引、起吊及真空 造型等设备中的应用
1.5.2 真空在电真空器件中的应用
• 出于各种真空器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场、磁场 来控制电于在空间的运动借以达到放大、振荡、 显示图像等目的。 • 因此.避免电子对气体分子间的碰撞,保证电子 在空间的运动规律、防止发射热电子的阴极氧化 中毒,把电子器件内抽成不同电真空器件所要求 的不同真空度,保证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是绝 对必要的。 • 目前,电真空工业中所生产的电真空器件主要有 电子管,离于管,电子束管,电光源管.还有中 子管、电子衍射仪、电子显微镜、x光显微镜,各 种粒子加速器、质谱仪、核辐射谱仪、气体激光 器等。这些电于器件及工艺,在近代科学和近代 大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 大气压力随着离地面高度的递增而降低,基本按指 数规律下降。18km高空,大气压力降到标准大气 压的十分之一,96km高空,只有百万分之一。地 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真空,称为“空间真空”.它 是典型的“自然真空”。 • 人通过胸腔和腹腔之间的隔膜收缩和放松使肺呼吸, 吸气时胸腔压力接近大气压力,呼气时降到半个大 气压力以下,即人为的真空状态。进一步,人们运 用科技手段,发明了各种真空泵去抽掉密闭容器中 的气体,以获得“人为真空”,逐渐形成了“真空 科学与技术”这个学科。 • 但是,即使使用现代排气方法获得的最低压力.也 只能达到10-12~10-13Pa。还远未达到绝对真空。
主要内容
• • • • • • • • • 绪论 1 稀薄气体的分子运动理论 2 真空中气体的流动理论 3 吸附与脱附 4 真空中的电现象 5 真空获得 6 真空测量 7 真空检漏 8 真空系统的组成与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绪论
• 1.1 何为真空 • 物理学上的“真空”是指没有或者不计气体 分子和原子存在的物理空间,仅存在各种能 量粒子的场空间; • 另—种是应用物理与技术所讨论的“真 空”——低于一个大气压力的稀薄气体的空 间状态。 • “真空”一词来自拉丁语“Vacuum”,意为 “空虚”。 • 真空分为自然真空和人造真空。
第一章 真空技术基础

几个基本概念:
• 真空:气体分子数量低于大气压状态的空间。但不是完全空 的。 • 真空术语: 本底真空度:全密封真空腔体内抽空时的气压。 工作真空度:实验或工艺过程中所必需的气体压力。 极限真空度:没有漏气和内壁脱气条件下,真空泵所能达 到的最低气压。 真空规:测量真空中气压的仪表或传感器。 真空度单位:气压的单位。 真空度就是真空中的气压。真空度的测量就是气压的测量。
1mba 100 1atm
1.013×105 760
二、真空区域的划分
1105 ~ 1102 Pa
粗真空
低真空 高真空 超高真空
1102 ~ 1101 Pa
粘滞流
1101 ~ 1106 Pa
110 Pa
11010 Pa
6
粘滞流
分子流
极高真空
分子流
三、固体对气体的吸附及气体的脱附
• 缺点:泵内油蒸汽的回流会直接造成真空 系统的污染。 • 应用领域:真空镀膜、真空炉、电子、化 工、航空、航天、冶金、材料、生物医药 、原子能、宇宙探测等领域。
思考:
1. 扩散泵能否单独使用,即从大气开始抽真空?为什么? 2. 如果使用扩散泵时,忘记开冷却水,结果会怎样?
附:钛升华泵
加热钛靶蒸发生成钛膜,并与气体发生反应 工作范围 10-8-10-11 Torr 价格便宜,可靠
油扩散泵的结构如示意图
• 泵的底部—是装有真空泵油的蒸发器,真空泵油经电 炉加热沸腾后,产生一定的油蒸汽,蒸汽沿着蒸汽导 流管传输到上部,经由三级伞形喷口向下喷出。喷口 外面的压强较油蒸汽压低,于是便形成一股向出口方 向运动的高速蒸汽流,使之具有很好的运载气体分子 的能力。油分子与气体分子碰撞,由于油分子的分子 量大,碰撞的结果是油分子把动量交给气体分子自己 慢下来,而气体分子获得向下运动的动量后便迅速往 下飞去.并且,在射流的界面内,气体分子不可能长 期滞留,因而界面内气体分子浓度较小.由于这个浓 度差,使被抽气体分得以源源不断地扩散进入蒸汽流 而被逐级带至出口,并被前级泵抽走.慢下来的蒸汽 流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碰到水冷的泵壁,油分子就被 冷凝下来,沿着泵壁流回蒸发器继续循环使用.冷阱 的作用是减少油蒸汽分子进入被抽容器。
《真空》教案

三.校准
四.测量范围
五.电离真空计的使用
六.电离真空计的特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0.5学时
0.5学时
0.2学时
0.5学时
0.2学时
0.1学时
本次课小结
作业、预习等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们掌握电离计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如何扩展测量上下限;了解电离真空计的使用及特点。
预习内容:超高真空热阴极电离真空计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0.4学时
0.2学时
0.2学时
0.4学时
0.2学时
0.4学时
0.2学时
本次课小结
作业、预习等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们熟练掌握真空泵性能参数;掌握旋转式机械真空泵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预习内容:机械增压泵
第9次课
课时2学时
章节题目
第三章真空获得
本次课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掌握机械增压泵。
0.5学时
本次课小结
作业、预习等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熟练掌握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原理;利用气体状态方程进行简单计算;了解理想气体、蒸汽;掌握气体的压强的定义、压强方程及道尔顿分压定律。
预习内容: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及平均自由程。
第3次课
课时2学时
章节题目
第一章真空技术的物理基础(一)----气体分子运动论
Gay-Lussac’s law
Charle’s law
Avogadro’s law
Equation of state of ideal gas
二、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假设
三、理想气体
四、蒸汽
1.2气体的压强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0.2学时
四.测量范围
五.电离真空计的使用
六.电离真空计的特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0.5学时
0.5学时
0.2学时
0.5学时
0.2学时
0.1学时
本次课小结
作业、预习等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们掌握电离计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如何扩展测量上下限;了解电离真空计的使用及特点。
预习内容:超高真空热阴极电离真空计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0.4学时
0.2学时
0.2学时
0.4学时
0.2学时
0.4学时
0.2学时
本次课小结
作业、预习等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们熟练掌握真空泵性能参数;掌握旋转式机械真空泵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预习内容:机械增压泵
第9次课
课时2学时
章节题目
第三章真空获得
本次课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掌握机械增压泵。
0.5学时
本次课小结
作业、预习等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熟练掌握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原理;利用气体状态方程进行简单计算;了解理想气体、蒸汽;掌握气体的压强的定义、压强方程及道尔顿分压定律。
预习内容: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及平均自由程。
第3次课
课时2学时
章节题目
第一章真空技术的物理基础(一)----气体分子运动论
Gay-Lussac’s law
Charle’s law
Avogadro’s law
Equation of state of ideal gas
二、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假设
三、理想气体
四、蒸汽
1.2气体的压强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0.2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分子泵
扩散泵
钛升华泵
分子筛吸附泵
溅射离子泵
低温泵
• 说明:
• 由于不同泵种的工作压力范围不同,实际 运用中为达一定的真空度,将两种或以上 的真空泵组合起来形成真空泵机组。
一、旋片式机械真空泵
机械泵是运用机械方法不断地改变泵内吸 气空腔的体积,使被抽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不断 膨胀,从而获得真空的装置。它可以直接在大 气压下开始工作,极限真空度一般为1~1×102Pa,抽气速率与转速及空腔体积V的大小有关, 一般在每秒几升到每秒几十升之间。
1
1.333
1.316×10-3
1mba 100
0.75
1
9.87×10-4
1atm 1.013×105 760
1.013×103 1
二、真空区域的划分
粗真空
1105 ~ 1102 Pa
低真空
1102 ~ 1101 Pa
粘滞流
高真空 超高真空
1101 ~ 1106 P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06 Pa
粘滞流 分子流
极高真空
11010 Pa
分子流
三、固体对气体的吸附及气体的脱附
气体吸附:固体表面捕获气体分子的现象
物理吸附:没有选择性、主要靠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容易发生脱附、 一般只在低温下发生 化学吸附:在较高温度下发生、不容易脱附,只有气体和固体表面原 子接触生成化合物才能产生吸附作用。
• 极限真空度:10-1~10-8 Pa
附:罗茨泵
附:扩散泵
扩散泵是利用气体扩散现象来抽气的,它不 能直接在大气压下工作,而需要一定的预备真空 度(1.33~0.133Pa)。一般与旋片机械泵串联使 用。油扩散泵的极限真空度主要取决于油蒸汽压 和气体分子的反扩散,一般能达到1.33×10-5 ~1.33×10-7Pa。抽气速率与结构有关,每秒几升 ~几百升不等。
特点与使用:单独使用或用作其他泵的前级泵,低 真空系统。 缺点:油污染
附:干泵
二、复合分子泵
涡轮分子泵
多级叶片连续压 缩保证了高抽速
(1000 l/s)
结构简单 转速较小 压缩比大
牵引分子泵
涡轮分子泵抽气能力高 牵引分子泵压缩比大
复合式分子泵
极限真空度:10-1~10-8 Pa
三、低温泵
气体脱附:是吸附的逆过程。 影响因素:气体压强、固体温度、固体表面吸附的气体的密度和
固体本身的性质(如表面光滑度、清洁度等)、以及电吸附、化学吸 附作用的影响。
第二节 、真空的获得
表1-2 几种常用真空泵的工作压强范围
真空泵 气体传输
气体捕获 无油泵
旋片机械泵
工作压强/Pa 104 102 1 10-2 10-4 10-6 10-8 10-10
十七世纪用抽水泵 它来排除矿井中的 积水,无法将水抽 到10米以上的高度
伽利略(1564-1642) 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
學家及哲學家 “真空力”
托里拆力 (1608~1647) 物理学家、数学家
水银真空试验
辈尔梯 数学家、天文学家 水真空试验 (当时未成功)
在20世纪初,真空技术获得了 飞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及民 用领域。同样,真空技术也是薄膜 制备的基础。
工作原理:依靠气体分子在低温条件下自发凝结或被其他物质表面吸附的性 质对气体分子的去除,进而获得高真空的装置。真空度依赖于低温度,吸附 物质的表面积和吸附气体的种类等。
• 两级制冷机冷头通过法兰直接插入到泵壳内。屏 蔽板及入口障板与制冷机一级冷头相连,工作温 度在70~80 K。屏蔽板除可以冷凝抽除水及二氧 化碳等,主要是为低温抽气板提供隔热屏蔽。屏 蔽板顶端或侧壁装有障板,向着低温板的一面涂 (镀)黑,外面镀银抛光,用以降低二级冷头的 热负荷。主抽气低温板用铟垫片连接到制冷机二 级冷头上,外表面镀银抛光,内壁粘活性炭。低 温板工作温度低于20 K(通常为14~15 K),能 大量冷凝吸附除氢、氦、氖以外的其他常见气体。 低温活性炭用以吸附氢、氦、氖等难凝气体。
本章将对真空的基本知识、真 空的获得、真空的测量等基础知识 进行介绍。
几个基本概念:
• 真空:气体分子数量低于大气压状态的空间。但不是完全空 的。
• 真空术语: 本底真空度:全密封真空腔体内抽空时的气压。 工作真空度:实验或工艺过程中所必需的气体压力。 极限真空度:没有漏气和内壁脱气条件下,真空泵所能达 到的最低气压。 真空规:测量真空中气压的仪表或传感器。
油扩散泵的结构如示意图
• 泵的底部—是装有真空泵油的蒸发器,真空泵油经电 炉加热沸腾后,产生一定的油蒸汽,蒸汽沿着蒸汽导 流管传输到上部,经由三级伞形喷口向下喷出。喷口 外面的压强较油蒸汽压低,于是便形成一股向出口方 向运动的高速蒸汽流,使之具有很好的运载气体分子 的能力。油分子与气体分子碰撞,由于油分子的分子 量大,碰撞的结果是油分子把动量交给气体分子自己 慢下来,而气体分子获得向下运动的动量后便迅速往 下飞去.并且,在射流的界面内,气体分子不可能长 期滞留,因而界面内气体分子浓度较小.由于这个浓 度差,使被抽气体分得以源源不断地扩散进入蒸汽流 而被逐级带至出口,并被前级泵抽走.慢下来的蒸汽 流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碰到水冷的泵壁,油分子就被 冷凝下来,沿着泵壁流回蒸发器继续循环使用.冷阱 的作用是减少油蒸汽分子进入被抽容器。
真空度单位:气压的单位。 真空度就是真空中的气压。真空度的测量就是气压的测量。
第一节 、真空的基本知识
一、表示真空程度的单位
表1 几种压强单位的换算关系
单位 帕(Pa) 托(torr) 毫巴(mba) 标准大气压(atm)
1Pa 1
7.5×10-3 1×10-2
9.87×10-6
1torr 133.3
旋片式机械泵通常由 转子、定子、旋片等结构 构成。偏心转子置于定子 的圆柱形空腔内切位置上, 空腔上连接进气管和出气 阀门。转子中镶有两块旋 片,旋片间用弹簧连接, 使旋片紧压在定子空腔的 内壁上。转子的转动是由 马达带动的,定子置于油 箱中,油起到密封、润滑 与冷却的作用。
工作原理: 当转子顺时针转动时,空气由被抽容器 通过进气管被吸入,旋片随着转子的转动使与进气管 相连的区域不断扩大,而气体就不断地被吸入。当转 子达到一定位置时,另一旋片把被吸入气体的区域与 被抽容器隔开,并将气体压缩,直到压强增大到可以 顶开出气口的活塞阀门而被排出泵外,转子的不断转 动使气体不断地从被抽容器中抽出。
真空技术基础
托里拆力试验
德莫.克利特 (约在公元前460-370年,大哲学家) 认为世界的本源应是由原子和虚无组成,且原子
在虚无中做永恒的运动
亚里士多德 (约在公元前384-322年,大哲学家)则认
虚无绝不可能存在,空间必须有物质才 能够相互作用,所以空间决不会虚无到
没有任何物质存在
托里拆力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