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寒热辨证中望舌苔应用
舌苔颜色
寒证舌苔多呈白色,热证舌苔多呈黄色或灰黑色。
舌苔润燥
寒证舌苔多润泽,热证舌苔多干燥。
舌苔厚薄
寒证舌苔多较薄,热证舌苔多较厚。
虚实辨证中望舌苔应用
证舌苔多粗糙。
舌苔分布
02
虚证舌苔多均匀分布,实证舌苔多分布不均。
舌苔剥脱
03
虚证舌苔易剥脱,实证舌苔不易剥脱。
舌苔微生物群落与口腔健康关系
舌苔微生物种类
舌苔上定植着多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其中一些与口腔疾病的 发生密切相关。
口腔健康与舌苔微生物平衡
正常的舌苔微生物群落对维持口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平衡被 打破,可能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舌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
研究表明,舌苔中的某些微生物与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密切相关。
案例二
患者,女,30岁。因胃脘胀痛、嗳气反酸就诊。望诊见舌苔白厚腻,舌 质淡。结合其他症状,诊断为脾胃湿热证,治以健脾和胃、清热化湿之 法。
案例三
患者,男,60岁。因水肿、腹胀、尿少就诊。望诊见舌苔灰黑而润,舌 质淡胖。结合其他症状,诊断为脾肾阳虚水泛证,治以温补脾肾、利水 消肿之法。
04 望舌苔在中医辨证中作用
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提高准确率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在望舌苔的同时,结合闻诊、问诊和切诊等其他中医诊断方法,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苔等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制定相 应的治疗方案。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如舌诊仪等现代科技手段,可辅助中医医师更准确地判断舌苔变化。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contents
目录
• 舌苔基本概念与意义 • 正常舌苔特征及其变化 • 异常舌苔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 望舌苔在中医辨证中作用 • 现代医学对舌苔认识与研究进展 • 提高望舌苔技能和实践经验分享

望舌苔

望舌苔

(四)剥落苔
【特征】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落 无苔。依部位、范围、大小不同,又有不同 名称。前剥苔、中剥苔、根剥苔、花剥苔、 地图舌、光剥苔(镜面舌)。与先天性剥苔
区别
【临床意义】气血两虚;胃阴枯
竭;胃气衰败,为全身虚弱征象。 临床结合部位、大小可知何脏腑 虚衰、程度。
舌红苔剥---多阴虚 舌淡苔剥、类剥苔---多血虚或气血 两虚 镜面舌色红绛---胃阴枯竭 舌色晃白如镜---营血大亏,阳气虚 衰
动态转化:舌苔由白转黄,或呈
黄白相兼,为外感表证处于化热 入里,表里相兼阶段。
(3)灰黑苔
【舌象特征】
苔色浅黑,称为灰苔,多由白苔转化而
来;苔色深灰,称为黑苔,多由黄苔转 化而来。
灰黑苔的分布,在人字界沟附近苔黑较
深,越近舌尖,灰黑色渐浅。灰黑苔多由 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多在疾病持续
一定时日、发展到相当程度后才出现。
(八)、望舌苔
舌苔的定义与形成
舌苔定义: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苔
状物。舌苔——地苔 舌苔的形成: “舌之苔,胃蒸脾湿
上潮而生,故曰苔”舌苔由胃气蒸 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舌为脾 之外候, 颜色质地 薄白而润 形态异常
舌面
胃津 胃气
舌面
胃津 邪气
胃气
察舌苔的意义:
(1 ).了解脾胃之气是否正常; (2 ) .了解病邪的性质、深浅 以及病位的深浅、疾病的预后; (3 ).根据舌苔的动态变化, 分析邪正的消长。
热袭肺证) 内伤病病情较轻,胃气未伤。 厚苔:是由胃气夹湿邪、痰浊、食浊、 热邪等熏蒸,积滞舌面所致。主病方面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痰湿、食积、里 热
(2).润、燥苔:
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 布情况 【舌象的特征】根据舌苔湿润或干 燥的程度可以分为: 润苔 滑苔 燥苔 糙苔

中医诊断:望舌苔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望舌苔的主要内容

⼀、苔质 1.厚薄 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之深浅。

外感疾病初起在表,病情轻浅,或内伤病病情较轻,胃⽓未伤,可见到薄苔。

⾆苔厚或⾆中根部尤著者,多提⽰外感病邪已⼊⾥,或胃肠内有宿⾷,或痰浊停滞,病情较重。

⾆苔由薄转厚,提⽰邪⽓渐盛,为病进;⾆苔由厚转薄,或⾆上复⽣薄⽩薪苔,提⽰正⽓胜邪,为病退的征象。

如薄苔突然增厚,提⽰邪⽓极盛,迅速⼊⾥;苔骤然消退,为正不胜邪,或胃⽓暴绝。

2.润燥 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滑苔为⽔湿之邪内聚的表现,主痰饮、主湿。

燥苔提⽰体内津液已伤。

⾼热、⼤汗、吐泻后,导致津液不⾜,⽽见燥苔。

糙苔可由燥苔进⼀步发展⽽成。

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证。

3.腐腻 主要测知阳⽓与湿浊的消长。

⾆苔薄腻,或腻⽽不板滞者,多为⾷积,或脾虚湿困;⾆苔⽩腻⽽滑者,为痰浊、寒湿内阻;⾆苔黏腻⽽厚,⼝中发甜,是脾胃湿热;⾆苔黄腻⽽厚,为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

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浊之邪上泛,聚积⾆⾯,主⾷积胃肠,或痰浊内蕴。

脓腐苔,多见于内痈或邪毒内结,是邪盛病重的表现。

病中腐苔渐退,续⽣薄⽩新苔,为正⽓胜邪,病邪消散之象。

4.剥(落)苔 ⾆⾯光洁如镜者,称为镜⾯⾆。

⾆苔不规则地剥脱,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部位时有转移者,称为地图⾆。

⾆苔剥脱处,⾆⾯不光滑,仍有新⽣苔质颗粒,或⾆*可见者,称为类剥苔。

⼀般主胃⽓不⾜,胃阴枯竭或⽓⾎两虚,亦是全⾝虚弱的⼀种征象。

⾆红苔剥多为阴虚;⾆淡苔剥或类剥苔,多为⾎虚或⽓⾎两虚。

镜⾯⾆⾊红绛者,为胃阴枯竭。

5.真、假苔 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意义。

病之初期、中期,⾆见真苔且厚,为胃⽓壅实,病较深重;久病见真苔,说明胃⽓尚存。

新病出现假苔,乃邪浊渐聚,病情较轻;久病出现假苔,是胃⽓匮乏,病情危重。

⼆、苔⾊ 1.⽩苔 可为正常⾆苔,病中多主表证、寒证、湿证,亦可见于热证。

苔薄⽩⽽润,可为正常⾆象,或为表证初起,或是⾥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中医诊断学35讲 望舌苔:苔质

中医诊断学35讲 望舌苔:苔质
第二个,望舌苔的质,除了望厚、薄以外,要看它润滑还是干燥。润滑和干燥实际上不仅仅是讲舌苔,舌质也要看润滑和干燥。舌质和舌苔都有润滑和干燥的问题,我们在讲舌质的时候,没有讲舌苔,舌质燥,舌体干燥,舌体润滑,实际上也有舌体、舌质的润滑和干燥问题,那和舌苔一路讲。舌苔润泽有津。润泽,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正常的,我们讲舌苔薄白均匀,干湿润燥适中,应该是还有一个润燥的问题。舌质淡红,舌体运动灵活,大小适中,舌苔薄白均匀,舌干湿润燥适中,润泽,这就是润苔。适中,没有很多的津液,也更见不到干燥,适中。什么样适中?你自己去理解,显得既不干燥也不是有很多的水分在那表现。如果水分多了、水分比较多,一看上去,如果说你不知道这个舌润是什么样子,你喝一口水吧,再来看舌质,舌质上面肯定要润一些。扪之湿润,这扪上去好象显得水分多一些,那就是润滑苔,正常的是润苔,水分太多了,又变成滑苔了,但我们有时候也合起来讲,舌苔润滑、舌体润滑。润滑说明起码津液没有受到损伤。如果滑得很明显,那可能还有水湿内停。舌体如果干燥,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至有裂纹,那个叫做燥苔。干燥,有裂纹,看上去就没有津液,舌质又是暗红色,舌质又红、色暗,肯定这是一个什么证?肯定是一个热证。甚至比这个燥苔还厉害,比这个干燥的燥还厉害,变成糙粗,就是很糙粗,象沙子一样的堆积在上面,那就是这一个糙,这一个糙,粗糙的糙,比那个干燥还要厉害,干燥只是看它没有津液,粗糙是这个舌体甚至有一些象高低不平,舌苔这种情况象沙子堆在上面的,摸上去碍手的。这一个就更厉害了,裂纹,舌体、舌质紫黑色,舌质的颜色紫黑,舌苔很干燥,象那个公路上面堆了一些沙石一样,虽然是平坦的,但是象有些细小的高低不平,这是糙苔,糙苔比那个干燥的燥更厉害。那么这个润滑和燥、糙,很明显这个润燥是干什么的?是看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和水分有关系。水分多,津液没有受到损伤,就是象滑苔或者接近正常的是润苔;水分少了,津液干燥,没有水了,就显燥苔,甚至是糙苔。主要是辨别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这个机制很容易理解,就不讲了,它无非是津液、水湿,判断这个问题。如果由燥苔变成这个糙苔,病情发展,这都比较容易掌握,我不一个个讲了;由舌润而变成舌燥,那是津液在受到损伤;如果由舌质燥慢慢变得润泽,那说明津液已经气化正常了,水分的气化正常,出现正常,津液已经能够恢复了。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1.青紫舌的形成原因有A.血脉凝滞B.阴寒凝滞C.热毒炽盛D.外伤2.紫舌可见于A.热极B.寒极C.痰湿D.肾虛答案:ABCD,AB 细目四望舌苔要点一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苔质,是指舌苔的质地、形态。

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等方面的改变。

(一)薄、厚苔1.表现特征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即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则为“厚苔”。

2.临床意义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

(1)薄苔本是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若有病见之,亦属疾病轻浅,正气未伤,邪气不成。

故薄苔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

(2)厚苔是胃气夹湿浊邪气熏蒸所致,故厚苔主邪盛人里,或内有痰湿、食积等。

3.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1)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人里,为病进。

(2)舌苔由厚转薄提示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的征象。

舌苔的厚薄变化,一般是渐变的过程,如果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人里;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二)润、燥苔苍白1.表现特征(1)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2)滑苔电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3)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4)糙苔苔质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津液全无。

2.临床意义舌苔的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1)润苔是正常的舌苔表现。

疾病过程中见润苔,提示体内津液未伤,多见于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

(2)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滑苔多因水湿之邪内聚,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

外感寒邪、湿邪,或脾阳不振,寒湿、痰饮内生,均可出现滑苔。

(3)燥苔提示体内津液已伤。

如高热、大汗、吐泻、久不饮水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导致津液不足,舌苔失于濡润而干燥。

亦有因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不能上蒸津液濡润舌苔而见燥苔者,属津液输布障碍。

中医望诊-望舌

中医望诊-望舌

中医望诊——望舌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1.望舌质(体)(1)望舌色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

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症。

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

主热证。

热盛则气血壅盛,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

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

猪内热深重。

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

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津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证;淡紫色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

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证。

(2)望舌形:主要是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以及形体的异常变化。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

有嫩胖与肿胀之分。

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虚阳虚,津液不化,氺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谓苍老舌。

不论舌色苔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其色娇嫩,其形多浮胖,称为娇嫩舌,多主虚证。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

多因津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

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胜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

若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第三节 望舌苔

第三节  望舌苔

(三)腻、腐苔



【舌象特征】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 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周薄,紧贴舌 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 积舌面,边中皆厚,揩之易去。 脓腐苔: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 【临床意义】 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 内痈。
【机理分析】
第三节 望舌苔
第三节

望舌苔
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脾 胃之气蒸化胃中谷气而产生。 正常的舌苔:薄白而均匀,干湿适中, 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 望舌苔要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 化。
一、苔质

苔质,指舌苔的质地、形态。 包括:厚薄、润燥、腻腐、剥落、 真假等。
(一)薄、厚苔

真苔————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 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苔有根蒂, 故舌苔与舌体不可分离。 假苔————胃气匮乏,不能续生 新苔,而已生之旧苔逐渐脱离舌 体,浮于舌面,苔无根蒂,刮之 即脱。
【临床举要】


病之初期、中期,舌见真苔且厚————胃气 壅实,病较深重; 久病见真苔————胃气尚存。 新病出现假苔————邪浊渐聚,病情较轻; 久病出现假苔————胃气匮乏,不能上潮, 病情危重。 入久病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刮后 却见已有薄薄新苔————疾病向愈。
【机理分析】 润苔
———— 胃津、肾液上承,布露舌面。
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 病中见润苔 ———— 体内津液未伤, 如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 瘀血等。

滑苔

———— 水湿之邪内聚 ———— 主痰饮、
主湿。 寒湿内侵,或阳虚不能运 化水液,寒湿、痰饮内生。
燥苔

中医诊断-望舌-病理舌象、总结

中医诊断-望舌-病理舌象、总结

淡白舌黄腻苔者,其舌淡白多主虚寒,而苔黄腻
为湿热之征,舌色与苔色虽有寒热之别,但是舌质反
映正气,舌苔反映病邪,舌象表明本虚标实,寒热夹
杂的病变特征。脾胃虚寒而舌质淡白,复感湿热之邪
而舌苔黄腻,因此呈现如此舌象。

又如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亦可出现
“舌质红绛,苔白滑腻”之舌象。所以,当舌质与舌
苔变化不一致,往往提示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病理变化,
津液的盈亏 和输布情况
糙苔 津液更伤
腻腐
特征
临床意义
腻 腻苔 湿浊,痰饮,食积 腐 腐苔 湿浊内蕴;食积胃肠
脾胃湿浊
剥脱
特征
临床意义
剥脱苔 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
剥落苔 舌象: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 主病:胃气亏虚——舌淡苔剥
胃阴枯竭——舌红绛苔剥
(二)望舌苔
望舌苔包括望苔质和望苔色两方面。 2.望苔色
师解答15分钟。
2014-03-25
图片1
问题: 1、上图为何舌象?临床意义有哪些? 2、简述红舌与绛舌主病的异同? 3、何谓舌神?有何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图片2
问题: 1、何谓舌下络脉? 2、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 3、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图片3
问题: 1、试述舌诊的临床意义?上图为何舌象? 2、点、刺舌的形成机理是什么,其临床意义如何? 3、望舌时有哪些技巧及其注意事项?
问题:请据其舌象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判断该患者 为何证。
1.舌质与舌苔变化一致
• 舌质与舌苔变化一致,提示病机相同,主 病为两者意义的综合。如:
• 舌质红,苔黄而干燥,主实热证; • 舌质淡嫩,舌苔白润,主虚寒证; • 舌体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气
不化津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
(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对不足,表 现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
糙苔
糙苔形成机理:由燥苔发展而来,
见于以下两类: 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 无--多见于热盛伤津之 重 苔质粗糙而不干者-- 多为秽浊之邪
【舌苔润、燥动态转化】
润转燥:热重津伤津液输布 不畅 燥转润:热退津复,饮邪 始化来自体内病理水饮开始转 化为正常津液)
(2)润、燥苔:主要反映体 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舌象的特征】根据舌苔湿 润或干燥的程度可以分为:
润苔 滑苔 燥苔 糙苔
润苔:舌苔润泽有津,干 湿适中,不滑不燥。
【临床意义】润苔见于以下几种 情况:
➢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是胃津、 肾液上乘,布露舌面的表现;
➢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 血,提示体内津液未伤;
气血两虚; 胃阴枯竭; 胃气衰败,为全身虚弱征象 【动态变化】 全——剥:正气渐衰,旧苔脱落。 反之,正气渐复,续生新苔。
(5)真、假苔:察舌苔的真假,对
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的
意义。
真苔或有根苔:
【特征】
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留 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象从舌面上长 出来的一样 【临床意义】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气 上聚于舌面而成(有胃气,实、热) 见于病之初期、中期(见真苔且厚), 提示病较深重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 或胃气来复的顺证。 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或胃气来复 的顺证
真苔
假苔或无根苔:
【特征】
舌苔不紧贴舌面,不象舌所自生而象 涂于舌面,容易刮脱,刮后没有苔垢, 舌质光洁
【临床意义】胃气匮乏,不能续生
新苔(虚、寒); 见于新病为邪浊渐聚,提示病情较 轻 见于久病为胃气匮乏,不能上潮; 提示病情危重,逆证
假苔
(6)偏全苔:偏苔与剥苔
相鉴别:
【舌象特征】偏全舌是根据舌苔在舌面 上分布情况来命名的,若舌苔遍布舌 面——全苔舌苔仅布于前、后、左、 右之某一局部——偏苔
➢一般的:
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 里——病进 厚变薄:(或舌上复生薄白新 苔)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 达——病退
➢特殊的:
薄苔突然增厚,这提示邪气极 盛,迅速入里。 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 则提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总结】
舌苔的形成与胃气的强弱、邪 气盛衰有关。一般来讲:邪气雍 盛,胃气不虚则见厚苔,所以在一 般的情况下,厚苔可以认为是诊断 实证的一个客观指标,尤其对于辨 证脾胃病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有时 胃气匮乏,邪气雍盛时,也可以见 到厚苔,如我们在后面将要学到的 腐苔,这种厚苔则属于无根苔的范 畴,则提示胃气匮乏,临床应注 意辨别。
薄白苔
厚白苔
【机理分析】
➢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为
表证初起,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 虚内寒。
见于口腔真菌感染的病人,及湿热口糜
或口疮
(四)剥落苔
【特征】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落 无苔。依部位、范围、大小不同,又有不 同名称。前剥苔、中剥苔、花剥苔、地图 舌、光剥苔(镜面舌)。与先天性剥苔区别
【临床意义】观苔之剥落可测知胃
气强弱、胃阴存亡。临床结合部位、大 小可知何脏腑虚衰、程度。
位的深浅、疾病的预后;
➢根据舌苔的动态变化,分析邪
正的消长。
一、苔质:指舌苔的质地、形 态
主要观察:
➢厚薄 ➢润燥 ➢腻腐 ➢剥落 ➢真假 ➢偏全
(1)薄、厚苔: 反应邪正的胜衰情况和邪 气的深浅
【舌象的特征】舌苔的厚薄以“见
底”与“不见底”为衡量标准。
➢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
见到舌质
➢ 厚苔——不能透过舌苔见
(3)腻、腐苔: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
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周边薄,紧贴舌 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 渣堆积舌面,边中都厚,揩之易去。
【腻苔形成机理及主病】
湿浊内遏阳气,湿浊痰饮停聚舌面,
主:【湿腐浊苔、形痰成饮机、理食】积等 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 升而成——多见于湿邪上泛(食积、
【临床意义】
病中出现全苔——提示邪气散漫—— 多为痰湿阻滞之征
舌苔偏于某处——提示舌所分候的脏 腑有邪气停聚,
偏 于 舌 根 部
舌 苔 偏 于 左
二、苔色
苔色的变化主要有
白苔 黄灰 黑苔
临床可单独出现,亦可相兼出现。
(1)白苔
【舌象特征】 舌面上所附着的苔垢呈现白色。 薄白苔 厚白苔 【临床意义】 可为正常舌苔 病中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亦可见于热证。
➢热如营血,蒸动营阴之津上潮于 舌液可以见到舌面润滑。
滑苔:舌面水分过多, 伸舌欲滴,扪之滑湿
➢机理 寒湿内侵 阳虚聚 ➢主病: 痰饮 主湿
燥苔:舌苔干燥,扪之 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形成机理】
➢高热、大汗、呕吐
后;过服温燥药物;燥邪犯肺等耗
伤津液,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
(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对不足,表现 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
到舌质者,又称不见底苔
薄苔 厚苔
【临床意义】
➢薄苔可见于以下3种情况
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 外感疾病初起在表(如风寒咳嗽证、
邪热袭肺证) 内伤病病情较轻(气虚发热、阴虚
火旺的心悸等)
➢厚苔:是由胃气夹湿邪、痰浊、食
浊、热邪等熏蒸,积滞舌面所致。 主病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痰 湿、食积、里热
【舌苔厚、薄动态转化】
痰浊等实证) 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 之 苔不能与胃气相通,渐渐脱离舌体, 浮 于舌面而成(属于无根苔)——多见 于 胃气衰败(主虚证)
了解: 1.脓腐苔:舌上黏厚一层,有如脓疮。是邪
盛病重的表现,临床上见于肺痈、肠痈、胃痈、 下疳结毒等。
2.霉腐苔:舌苔表现为舌上生如饭粒样
的糜烂的小点或满舌糜烂发白,甚至蔓 延至舌下或口腔其他部位,揩之不去, 揩去之处的舌面多光剥无苔,称为霉苔


舌 诊
诊望
断舌 学苔
舌苔的定义与形成
➢舌苔定义: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
层苔状物。舌苔——地苔
➢舌苔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是食物残
渣以及舌的脱落白细胞堆积载舌乳头间
的间隙而成
薄白而润
颜色质地 形态异常
舌面
胃津
胃气
舌面
胃津 邪气 胃气
察舌苔的意义:
➢了解脾胃气之是否正常; ➢了解病邪的深浅以及性质、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