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多选题讲解

合集下载

马原考试多选汇总

马原考试多选汇总

二、多选题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3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3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3 )4、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A、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论的统一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6、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的有(3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ABCD)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B、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2、意识是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3、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3)A.教学相长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4、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3)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5、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3)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B.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7、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3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灭亡的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含义是B.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9、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起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社会的产物10、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3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2021年考研数学考点解析:马原真题中典型选择题解析

2021年考研数学考点解析:马原真题中典型选择题解析

2021年考研数学考点解析:马原真题中典型选择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答案:D 解析:本命题的意思是自己思维想到的就存有,想不到的就不灵、不存有。

这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所以,D选项是准确选项;AB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个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能够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能够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答案:B 解析: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或精神、思维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不能代替精神,精神不能代替物质;通过实践,物质能够变成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质。

B选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准确选项;AD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不选;C选项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因为物质的力量与精神的力量不能相互代替。

3.世界上不变的是变。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答案:C 解析: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所以,C选项是准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个评论所蕴涵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答案:B 解析:“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指说了过头的话,故所包含的哲理就是度。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论)--多选+答案解析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论)--多选+答案解析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论)多选+答案1.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有()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答案】ABC【解析】A选项“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与C选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含义相同。

是正确选项。

B选项“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恩格斯阐述哲学基本问题是原创的表述,也是正确选项。

D选项“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似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等同,其实不然。

主体不等于主观。

主体大于主观,主观仅指主体的思维,主体除了有主观之外,还有身体和身份等客观属性。

而客体也不等于客观。

客体小于客观。

客观等于整个宇宙,客体只是被我们人的活动指向的那一小部分客观。

故本题不能选D。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A.物质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物质和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BC【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在哲学上,究竟认为物质因素还是精神因素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故BC为正确选项。

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A.世界的普遍联系问题B.世界的永恒发展问题C.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问题【答案】CD【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故D选项正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故C选项正确。

A和B选项都是辩证法问题,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故不选。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是任何哲学家研究的基本问题B.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C.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D.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答案】BCD【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实践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因而也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这个问题在人类实际生活中还表现为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的问题。

2020考研政治真题解题思路:马原多选题

2020考研政治真题解题思路:马原多选题

2020考研政治真题解题思路:马原多选题一、排除错误选项在做考研政治马原多选题的时候,排除法应用的非常广泛,这种方法考生们掌握好后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到一道马原多选题,第一遍审题迅速排除选项本身是错误的选项。

第二遍审题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错误选项。

这样做之后往往能够得到准确答案。

二、真题解析17.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动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能够使物质在地表实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增强。

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A.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有形式C.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有D.事物的发展总是表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解析:答案选ABC。

17题的题干看起来很长,但是使用排除法非常容易解答。

D选项本身是个错误选项,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

19.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A.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收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D.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解析:答案选ABD。

选项C本身是错误选项,杰出人物能够影响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不是决定。

《马原》多选题(附答案)

《马原》多选题(附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10.ABCD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考研马原选择题重难点讲义

考研马原选择题重难点讲义

考研马原选择题重难点讲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部分哲学一、哲学单项选择题的应试技巧2010年至2019年哲学单选题真题回顾(一)2010年哲学单选题2. 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3. 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二)2011年哲学单选题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三)2012年哲学单选题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详解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详解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单项选择题1. 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

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B【解析】假象是唯心的、是主观想象的,等同于意识;真相是客观存在的,等同于物质,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把它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次,假象同真相一样,代表了联系,所以也涉及到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原意指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指对立统一规律。

2.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答案】D【解析】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在这里要讲解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从而运用方法论去改造世界。

3.“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答案】A【解析】理性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如果只是通过眼睛认识到了客观存在,而不能仔细认识它,那得到的结论可能也是错的。

比如说:小明今天不舒服,趴在桌子上,你直接的感受是他趴在桌子上,没有工作;但是实际上是因为他生病,这就会造成误解。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A.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B.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C.从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D.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答案】D【解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马原多项选择题(答案解析学生的)

马原多项选择题(答案解析学生的)

多项选择题(共74个)绪论:(共5个)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3.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理论前提是(AD )A.唯物史观的创立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BC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在于(ABCD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B.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C.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D.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一章(共18个)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D )。

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ABC D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3.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ABD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4、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B )。

A.运筹帷幄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5.联系的特点有:(AB D )A.客观性B.多样性C.斗争性D.普遍性6.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BC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A.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B.列宁主义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D.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际出发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4、哲学唯心主义“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这说明A.哲学唯心主义不能在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结出果实B.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是没有根基的C.哲学唯心主义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D.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哲学唯心主义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5、“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6、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已经证明,当宇宙中物体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人们在地球上可以测出:沿着物体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缩短,在它上面的时间流逝就会减慢,即“尺缩钟慢”。

这一现象说明A.时空具有相对性B.人们的时空观念是不断变化的C.时空特性依赖于物质运动状态D.时空具有非客观性7、下面关于实践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实践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物质活动B.实践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C.实践是“知行合一”的活动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8、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区别,其区别在于A.是否具有客观物质性B.是否具有历史性C.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D.是否具有社会性9、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这段话说明A.自然界是人的一部分B.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C.人依赖于自然界D.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10、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强调竞争双方或多方的“合作共赢”,其哲学依据在于A.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B.矛盾双方或多方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发展C.矛盾双方或多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12、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3、下列说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14、下列词汇中体现了适度原则的有A.解剖麻雀B.过犹不及C.祸福相依D.掌握火候15、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6、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混同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是相对主义的观点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18、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19、“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一命题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性,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D.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21、《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22、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物质运动多样性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23、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A.抽象的人B.所有的人C.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25、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限定和超越B.限定中的超越C.双向改变D.超越中的限定2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有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7、下列关于理性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反映B.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推理和理论C.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2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29、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利用20多年的时间观察和记录行星的位置,死后留下了丰厚的观测资料。

他的助手开普勒利用这些观测资料,经过长期的分析、归纳、推算最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

这件事说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C.发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D.必须为群众所掌握30、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取D.真理具有客观性31、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一观点说明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32、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

是可作为人的食物。

”这说明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B.主体现实的需要以及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C.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体现着主体的创造性本质D.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标准3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超出了感动的意义,更催人行动。

这件事说明价值评价是A.实践活动的精神驱动力B.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C.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D.实践活动发展的决定力量3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3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36、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37、“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只是把几个景物组合在一起就勾画出了优美的意境,这表明A.人们的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摹写B.人们的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C.人们的认识既具有摹写性又具有创造性D.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38、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认识在实践中形成39、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C.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D.真理是绝对的,价值是相对的,真理决定了价值40、“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这一观点的主要缺陷为A.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B.没有研究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C.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否认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

下列现象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A.劳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B.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43、承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说明A.社会发展过程没有决定性B.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形态,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C.社会发展不是严格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序列演进的D.当一个民族或国家处于历史转折点时,社会发展往往显示多种可能的途径44、经济基础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A.基本经济制度B.经济体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生产力45、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