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总结

4-3AD
出现了零星的对语法现象的说明
3AD-3BC
中国语言学开创时期,产生了文字学和训诂学。最早的词典《尔雅》东汉《说文解字》,解释了字记录的原始的语言意义。东汉出现词源学著作《释名》,解释词语产生的原因。
转换生成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的语言学流派。代表学者是Chomsky。继承前人的演绎方法指出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归纳方法的缺陷,强调从人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语言共性的普遍解释,区分人的大脑先天具备的语言能力和后天获得的语言知识,认为语言又生成能力,是有限规则的无限使用,转换是生成的重要手段。把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
古罗马
把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希腊语法体系照搬到拉丁语上,编写出系统而使用的教材,通过教材传播了亚历山大里亚的语法思想。
4-14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拉丁语使唯一被研究的语言,它的语法规则也被套到其他语言上。语言研究方面讲究维护传统规范。由于经院哲学的影响,出现了用逻辑代替语法的思辨语法。为了翻译传播《圣经》,出现了不少词典。
乔母斯基认为语言知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类属性,是人类天生共同具备的普遍语言知识,一部分是在人类生存经验中后来获得的个别语言知识。他认为语言学应该采用演绎法,从语言能力研究中揭示人的认知过程。1957年他发表《句法结构》,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他提出利用移位、复写、插入、删除等转换规则把有限的核心句子转换成无限的非核心句子。这时的语法分析不考虑语义。
3-14世纪
音韵学占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重视语音结构的分析,编写韵书。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规则、功能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方面。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有两个主要的流派,分别是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
这两个流派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以及研究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是一种以形式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
形式主义派强调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则和形式,关注语言的句法、语音、词汇等方面。
形式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有索绪尔、布洛赫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无关,语言的功能是次要的。
形式主义派通过研究语言的形式规则和结构,揭示语言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功能派是一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
功能派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关注语言的意义、语用、语境等方面。
功能派的代表人物有马尔库斯、哈贝马斯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功能。
功能派通过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情境,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主要采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形式和规则进行抽象和概括,寻找语言的普遍规律。
功能派主要采用描述和解释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独立的系统,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无关,语言的功能是次要的。
功能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密切相关,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功能。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主要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则和形式,研究语言的句法、语音、词汇等方面。
功能派主要关注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研究语言的意义、语用、语境等方面。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是两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
形式主义派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关注语言的内部规律;功能派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语言学流派

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但这一时期是欧洲人学习、翻译“外语”(阿拉伯文、拉丁文、希腊文)的时期,换言之,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化和理论基础是从希腊语和拉丁语那里借来的。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它包括两种伟大的古典语言:古希腊语和拉丁语。
因此,可以说,没有希腊语和拉丁语,就没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萌芽。
拉丁语(Latina Lingua)与希腊语同为影响欧美学术与宗教最深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
是一种已灭亡的语言,在9世纪,通俗拉丁语发展为多种罗曼语言。
拉丁语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方(Latium,意大利语为Lazio)的方言,后来则因为发源于此地的罗马帝国势力扩张而将拉丁语广泛流传于帝国境内,并定拉丁文为官方语言。
而基督教普遍流传于欧洲后,拉丁语更加深其影响力,从欧洲中世纪至20世纪初叶的罗马天主教为公用语,学术上论文也大多数由拉丁语写成。
现在虽然只有梵蒂冈尚在使用拉丁语,但是一些学术的词汇或文章例如生物分类法的命名规则等尚使用拉丁语。
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皇帝时期使用的文言文称为“古典拉丁语”(Classic Latin),而2-6世纪民众所使用的白话文则称为“通俗拉丁语”(Vulgar Latin)。
而通俗拉丁文在中世纪又衍生出一些“罗曼语族”(Romance),包括中部罗曼语:法语(French)、意大利语(Italian)、萨丁岛(Sardinia)方言、加泰罗尼亚(Catalonia);西部罗曼语:西班牙语(Spanish)、葡萄牙语(Portugese);与东部罗曼语:罗马尼亚语(Romanian)。
十六世纪后西班牙与葡萄牙势力扩张到整个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称“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
罗曼语和拉丁语的区别在于,罗曼语都失去了很多单词的语法变化词尾、特别是名词的变格词尾,已经完全丧失(一些代词除外)。
(名词变格在罗马尼亚语中仍然有所保留)。
德国雅各·格林(Jakob Grimm)提出,属于印欧语的语言不仅有共同的词汇和共同的形态,语音的变化很有规律。
第一讲 语言学的分类和流派

特点: (1)语法形式化。采用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
法,根据有限的公理化规则系统演绎生成无 限的句子。力图做到像数学公式般形式化。 (2)解释性。该语法的目的不在于分类,归 纳,而在于解释生成语言的机制。 (3)演绎性。由于多采用形式化推理,所以 该理论演绎性多于归纳性。
言语,强调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内部语言学。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4)描写性。从言语、话语入手,着重发 现与描写共时语言系统的各类结构。
(5)归纳的方法多于演绎的方法。 (6)客观性。由于要细致归纳描写当代语
言,因此较少主观臆断,比较客观。 (7)重视语言表面结构,缺乏深层结构的
了解。 (8)重视静态的语言结构,忽视动态的言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5.从研究范围看,语言学可大体分为两大类: ( )语言学和( )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 的时间,语言学可以分为( )语言学和( ) 语言学。(2007,华中师大)
6.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主要分支是: ( )、( )和( )。(2007,华中师大)
7.古代语言学有三个传统:( )传统、( ) 传统和( )传统。(2008,华中师大)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4.()被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2006,中国传媒大学) A.乔姆斯基和索绪尔 B.洪堡特和索绪尔 C.布龙菲尔德和洪堡特 D.布龙菲尔德和乔姆 斯基
二、填空题 1.( )被尊为现代语言学之父。(2004,南
开)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语言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了比较的方法考察语言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为语言建立了谱系对各种语言做出了谱系分类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的普通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语言学的各类流派

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
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
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语言学流派专题知识

构造主义语言学阶段性小结
1950年代:构造主义旳时代 研究对象:作为人类行为旳语言 研究范式:发觉程序+分布理论(如音位
旳描写) 哲学基础:行为主义 关心旳是对语言本身旳构造和系统旳描写 就语言而研究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
构造主义语言学旳三个流派
1、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也称功能语言学派。该学派创建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
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两者旳关系体现为:“外部语言学首先引起内部 语言学问题,继而成为内部语言学旳承载,内部 语言学则不失时机地转化为外部语言学旳前提。 内部语言学涉及言语体系旳恒定方面,它超越时 间和空间等诸多原因旳影响,是语言抽象旳部分; 外部语言学则观照语言旳动态方面,受制于时间 或空间,是言语体系旳具象旳部分。”“没有外 部语言学我们便不可能聚焦于内部语言学,便不 可能了解那种抽象旳‘一般’旳存在,而没有内 部语言学,我们便无从感知理论形态与实际中具 象旳言语之间旳关系,便无从实现理论旳升华与 转化。”
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任美国科学增进会委员、
美国科学院和文理科学院院士。他在29岁时出版旳《句法 构造》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旳思想,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
语言学中旳地位。由他主持开发旳人机对译系统采用了转
换生成语法原理,成功地实现了印欧语系中不同语言之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旳人机对译,被广泛用于国际会议旳同声传译。他后来提
构造主义语言学旳三个流派
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这个学派最主要旳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被誉为“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他于1933年出版旳《语言论》宣告了美国构造主义学派正式诞生。布龙 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制定了语言构造旳基本原则和措施,成为这个学 派旳理论指南,所以有人称该学派为“布龙菲尔德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导读: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

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这是受到索绪尔(F.De.Saussure)语言学思想影响而出现的世界三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标志,主要创始人和理论家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语言学教授L.叶尔姆斯列夫(Louis Hjelmslev,1899-1965)。
早期的理论家还有H.乌尔达尔(1907-1957)和V.布伦达尔(1887-1942)。
该学派规模很小,成员大多是北欧的一些语言学家,活动地区基本上限于哥本哈根,学派的机关刊物是创刊于1939年的《语言学文献》。
该学派的理论叫做"语符学"。
20世纪30年代初,叶尔姆斯列夫和乌尔达尔研究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理论,提出了"音声学"理论,接着又把它发展成为一般性理论。
为了强调跟以前的语言学不同,他们把自己的理论定名为"glossematics"(语符学)。
语符学的基本设想由乌尔达尔写成小册子《语符学大纲》,1936年在哥本哈根国际语言学大会上散发,其后因乌尔达尔到希腊工作,学派的理论工作由叶尔姆斯列夫承担。
叶尔姆斯列夫的论著很多,代表作是《语言理论导论》(1943,丹麦文),1953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出版,语符学才受到人们的注意。
该书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性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是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纲领。
该学派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语言是价值系统"的论断,主张把语言从物理方面的声音和心理方面的语义抽象出来,并且排除语言对社会的依存和语言历史演变因素的制约,以便集中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
叶尔姆斯列夫主张以经验主义原则和演绎法看待语言,一方面认为语言理论要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另一方面又认为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是互补的,可以进行单纯的理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语言学流派漫谈Schools of Linguistics: some random thoughts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刘润清为何要讲流派问题?➢我主张,进入一个研究领域时,第一要宏观,第二要对思想(ideas) 感兴趣。
➢宏观:做研究,别一下扎到一个小领域、小题目里去,那样会见木不见林。
了解宏观背景,让你不失迷方向。
➢对思想、哲学理念感兴趣,比只对纯技术性的东西感兴趣,更有意义。
技术是手段,提高认识是追求。
1. 区分流派与分支1.1 流派多指思潮, 有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盛行时代,有其影响, 往往有历史视角。
(它未必对领域中的诸多问题都有论述。
)Schools refer to trends of thought, with their representative figures, works, unique ideas, methods and influence on later development;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1.2 分支多指领域, 研究范围, 也有经典著作, 有影响的人物, 多用共时观点。
可能多个流派都对它有过贡献。
(Branches refer to areas of study, with their classics,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often a synchronic perspective.)1.3 历史视角和共时视角一起可以画出一个十字, 像一个坐标.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perspectives will form a cross, which like a coordinate.Distin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Branches1.2 语言学的分支: Branches:➢从内部分:语音学, 音系(位)学, 词汇学, 形态学, 句法学, 语义学, 语用学(?) Distinction from within: phonetics, phonology, lexic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 pragmatics (?)➢从外部分: 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人类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
➢Distinction from without: psych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computation linguistics, neurolinguistics,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cultural linguistics, corpus linguistics, etc.➢大分类: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Theoretical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1.3 语言学流派:传统语法(600BC—18世纪)traditional grammar;历史语言学(19世纪100年) historical linguistics;现代语言学开端(索緖尔, 20世纪初)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linguistics;欧洲功能主义(20世纪20-50)European functionalism伦敦学派(1940—50)The London School;系统功能语法(1960—现在)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1930—50) American structuralism美国转换生成语法(1957—现) Chomsky’s Generative Grammar认知语言学(today)Cognitive linguistics2. 宏观区分流派A More Macro Distinction2.1 形式派注重分析语言的形式, 结构, 成分和成分的分布, 对语言进行形式描写和描写的形式化, 考虑语言的心理性.The formal school: emphasize the formal, structural aspects of L, and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formalize the description of L;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2.2 功能派注重分析语言的功能, 分析不同层次上的成分的语义功能, 认为功能决定形式, 考虑语言的社会性. The functional school: emphasize the functional nature of L; analyze the semantic function of elements on all levels; function determines form; a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2.3 两派的区别1/形式主义者认为语言是心理现象;功能主义者说语言是社会现象.The formal camp say language is a psychological fact; the functional camp say language is a social fact.2. 形式主义者说语言普遍现象是人类生理遗传;功能主义者说是来自社会对语言的普遍运用. The formal camp say linguistic universals are men’s biological inheritance; the functional camp say language similarities come from the common use of language.3.形式主义者说儿童习得语言是人类的内在能力;功能主义者说这是儿童交际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 The formal camp say that children are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acquire language; the functional camp say that language learning comes from children’s needs and development.4.形式主义者把语言当成独立系统研究;功能主义者把语言放在社会功能中研究。
The formalists regard language as an independent system; the formalists study language in the social context by referring to its social function.2.4 韩礼德: 20世纪下半叶的基本对立阵营不是结构主义与生成语法。
最根本的两大阵营是:以组合关系为取向的形式派(形式语法,源于逻辑和哲学),和以聚合关系为取向的功能派(功能语法,源于修辞和人种学)。
形式派把语言看成一系列的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可以找出固定的关系(所以才有转换一说);他们强调语言的普遍性,把语法(他们称之为句法)看成是语言的基础(所以语法是任意的),因此语法围绕着句子而展开。
Halliday: The basic opposition is not that between ‘structural’and ‘generative’grammars . The more fundamental opposition is between those that are primarily symtagmatic in orientation (by and large the formal grammars, with their roots in logic and philosophy)and those that are primarily paradigmatic (by and large the functional ones, with their roots in rhetoric and ethnography). The former interpret a language a list of structures, among which, regular relationships may be established (he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ransformation); they tend to emphasize universal features of language, to take grammar (which they call syntax) as the foundation of language (hence the grammar is arbitrary), and so to be organized around the sentence功能派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关系网,其基本关系借助于结构加以实现;他们强调语言之间的不同点,把语义看做语言的基础(所以语法是自然的),因此语法是围绕着文本或语篇而展开的。
两个阵营之间有许多交叉,也有互相借鉴,但从思潮上讲二者是很不同的,两大阵营开展对话也很困难。
The functionalists interpret language as a network of relations, with structures coming in as the realization of these relationships; they tend to emphasize variables among languages, to take semantics as the foundation (hence the grammar is natural), and so to be organized around the text, or discourse.There are many cross-currents, with insights borrowed from one to the other; but they are ideologically fairly difficult and it is often difficulty to maintain a dialogue.韩礼德还说:功能语法属于应用研究,形式语法属于纯理论研究;功能语法更近于修辞,形式语法更近于逻辑;功能语法研究实际语言能力,形式语法研究理想的语言能力;功能语法研究文本/语篇,形式语法研究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