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管理中水土保持措施
洞庭湖区蓄洪垸堤防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与设计优化

摘
要 :洞庭湖 区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现状水 土流失 强度轻微 ,但 其堤 防加 固工程 造成 的水土 流失影 响仍 不可
忽视 。 总结 了在 堤防加 固工程设计 中 ,应 重视 的水土保持措 施 :包括 土石方合 理调 配 以尽 量减 少弃渣 ;选择 合理 的弃渣 场 ,并 因地制 宜布置 完善 的拦 挡、排 水措施 。 同时,还从 生 态保护 、节省投 资角度 ,对 主体护 坡 工程 、堤 基 防渗 工程提 出优化设 计建议 ,认 为预制混凝 土块护坡 厚度应尽 量切合 实际,改变 以往 一直过 于保 守的状 态;采
湖南林业科技 21 年第3 卷第5 01 8 期
砸究 报告
洞庭 湖 区蓄洪垸堤 防加 固工程水 土保持 措 施 与设计 优化
陶孜 昀 ,贺伟琦 ,牛艳东
(. 1 湖பைடு நூலகம்省水利水 电勘测设计研究总 院 , 湖南 长沙 4 0 0 ; 2 10 7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 00 ) 104
a d d an g a u e . Me n h l .a v c n o t zn r cp le g n e n e i s a e p t o w r r m h es c v s o n i n ri a e me s r s aw i e d ie o p i ig p n i a n i e r g d sg r u r a d fo t e p r p t e fe v— mi i i n f e i r n n a-r n l n o ts vn ,w i h c n l d s t a e c n e v t e d s fu i g p c s o c e e b o k fr so e p oe t n o me t f e dy a d c s-a i g l i h c o cu e h tt o s r ai e i o sn r a tc n r t l o l p r tci h v n g e c o s o l h n e h u d b c a g d。a d t e t ik e so e n olc tf alf rs e a e c n r l flv e fu d t n c n b e u e o 2 m. e n h hc n s f me ts i u o w l o e p g o to e o n ai a e r d c d t 0 c c o e o
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法

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采、植被破坏等人为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土壤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中的有 机质和养分流失,土壤肥 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
水资源污染
水土流失过程中,污染物 随水流进入水体,导致水 资源污染,影响水生生物 和人类健康。
生物多样性减少
多元化融资
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将共同参与 水土保持工作,形成多元化融资模 式,推动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分析
治理难度加大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 ,水土流失的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投入相 对较少,难以满足大规模治理的
需求。
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改良
通过施加有机肥、生物炭等物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土壤治理
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治理盐碱地、沙化地等。
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设计
在水利工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减少施工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采取临时防护措施,防止水土 流失。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能导致土地淹 没、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 影响。
水土保持的必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 失,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土保持可以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 壤保水能力,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
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方法
监测方法
采用遥感、GIS等技术手段,对水土 流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评估。
浅谈河道堤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90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浅谈河道堤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陈史涛 (汕头市金平区金园水利管理所 广东 汕头 515041)[摘 要] 河道堤防是城乡重要的基础设施和防汛防洪的第一道屏障,做好堤防管理工作,有利于确保其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河道堤防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㊂本文通过对河道堤防管理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加强河道堤防管理起到积极作用㊂[关键词] 河道堤防;管理;措施[中图分类号]T V 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63(2023)21-090-03 河道堤防工程作为防汛防洪的第一道屏障,是抵御洪涝灾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㊂同时河道堤防对生态环境的保护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㊂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河道堤防的质量和需求有了更高要求,其管理工作更为重要㊂由于河道堤防岸线长㊁范围广㊁附属建筑多,涉及涵闸㊁穿堤道口㊁码头㊁电排站㊁饮用水源取水口等,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如台风㊁地震㊁暴雨等和人为活动如乱占㊁乱采㊁乱堆㊁乱建等 四乱 的影响和破坏,所以对河道堤防的管理,既有对工程实体的管理维护修缮,也有对人为活动的监管㊂1 河道堤防实例介绍本文所涉及的具体实例为汕头大围下蓬围㊁岐山围河道堤防,经汕头大围达标加固后达到防洪堤50年一遇,防潮堤100年一遇的工程标准㊂由笔者所在单位管理负责管理运行,现有管理人员5名,管理堤段合计约22.23公里㊂下篷围梅溪河左岸防洪堤㊁防潮堤位于汕头市境内韩江支流梅溪河东侧,处于汕头大围下蓬围,堤防工程金平区段14.23公里,从梅溪河鸥下关水闸至永泰口岸码头防洪堤约8.35公里,永泰口岸码头至海滨路防潮堤约5.88公里;乌桥岛环堤约3.3公里㊂岐山围堤防主要由梅溪河右岸堤防㊁红莲池河左岸堤防和西港河左岸堤防组成㊂梅溪河右岸防潮堤部分,起点梅溪河右岸金湖桥至梅溪河右岸光华桥下约3.4k m ;西港河左岸堤防从九孔闸至光华桥约1.3公里㊂2 河道堤防管理的重要性2.1 河道堤防能有效防御洪涝灾害汕头大围位于韩江㊁练江㊁榕江三江下游冲积平原,面向南海,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经常遭受台风暴潮和洪水的袭击,洪㊁潮㊁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当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近年发生的2001年㊁2006年㊁2013年洪潮灾害均造成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财产的巨大损失㊂汕头大围自2015年达标加固以来,已形成的堤防和排涝工程在抵御自然灾害㊁防洪防潮保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足以抵御大洪水和风暴潮的侵袭,满足特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㊂河道堤防工程是地区社会㊁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民生安全的基础,堤防工程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生产㊁人民群众的安危㊂通过堤防工程来控制水流,可抵御洪涝灾害,配合电排站强排作业可以及时排除内涝险情,河道堤防工程是对保护民生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㊁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等具有重要的作用㊂2.2 河道堤防管理有利于涵养水土,促进水土保持河道堤防是保护水资源㊁土资源的重要举措,现如今水土流失越发严重,容易导致土地面积缩减㊁堤防塌陷㊁河道积淤等问题,降低河道堤防的抗洪能力㊂通过加强河道堤防管理工作,主要采用增高培厚旧堤防㊁加强河道堤防建设和加强后期管理的方式,保护水土资源和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巩固堤防和保持水土的效果㊂堤防管养和水土保持相辅相成,河道堤防的管理强化了对水土的保持保护㊁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壤生产力,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㊂同时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河道建设提供了便利,减少了水流对河道的冲刷,对保护沟岸和河流边坡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保护了水利工程的效益㊂2.3 河道堤防管理有利于万里碧道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万里碧道是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当中不少是结合河道堤防工程进行共建共治,使其同时兼顾生态㊁文化㊁景观㊁经济等功能,以达到优化生态㊁生产㊁生活的空间格局,打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走廊㊂通过提高河道堤防管理,有利于提升河流沿岸的环境景观品质,倒逼堤防沿岸产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和持续提升水域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实现还河于民㊁还堤于民,向群众开放滨水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环境和休闲场所,提高获得感㊁幸福感㊂强化河道堤防管理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环境的需要,推动了周边生活㊁生产㊁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推动乡村振兴㊁改善生态环境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作用㊂3 河道堤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1 河道堤防存在安全隐患河道堤防工程由于地质原因和堤坝迎水坡长期浸泡在河道当中,使水流渗透到堤体内部,导致堤坝浸润线㊁渗流线升高,堤体过于潮湿软化,容易形成安全隐患;由于筑堤使用的砂㊁土㊁石选用不合理,碾压次数不足㊁夯实程度不够,也容易演变形成滑坡㊁漏洞㊁塌方等安全隐患;汕头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91大围等堤防工程经达标加固后,已基本消除上述隐患,但存在历史原因和地理因素等外部环境因素制约而导致部分涉及属地部队㊁国有企业用地的堤防未能按标准加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㊂同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工作生产等因素,堤防附近居民在堤防工程管护范围周边的穿堤道口㊁码头生产生活,可能导致河堤内外水利工程与附属设施破坏的情况,进而导致河道堤防管理面临诸多管理难点和安全隐患,如堤防周边群众乱耕乱种㊁穿堤码头道口堆放建筑材料㊁临堤工厂顶管穿堤偷排污水㊁白蚁掘堤㊁红火蚁侵袭等隐患,都对堤防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㊂3.2 对河道堤防管理的认识不深当前,堤防工程的管理者和堤防工程周边群众可能存在对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了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如管理部门由于对堤防管理知识的掌握不充分,没有深入领会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规定,忽视了对影响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工作的制止,对一些违章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和严肃处理;在工程日常维护方面,没有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管养,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㊂在现实生活中,有关部门往往只注重政策的制定,但忽视了相关政策的宣传讲解㊂部分堤防周边生活生产的群众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㊁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认识,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出现乱占乱建㊁私自耕种㊁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等情况;部分沿岸的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忽视了生产经营行为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乱埋穿堤管线,私自排放污水,在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严重影响堤防工程运行安全㊂再有部分非防汛车辆,特别是重型车辆在河道堤防上的行驶,导致堤顶路路面破损,长时间超负荷碾压堤顶路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河道堤防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㊂只有加强宣传教育,让群众认识和了解河道堤防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河道堤防管理工作,切实提升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水平,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职能部门还需要及时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属地河道堤防工程的具体情况,调整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推行对应的河道堤防工程治理政策,加强对河道堤防工程的日常管理㊂3.3 河道堤防管理手段落后对河道堤防进行有效管理,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当前而言,我市河道堤防管理的方式以及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㊂日常堤防巡查,主要靠管理人员人工实地巡查,通过肉眼进行观察堤围表面是否破损㊁石篱勾缝是否脱落,对迎水侧堤围和水下部分坝体未能有效巡查,全面掌握河道堤防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㊂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㊁管理不均衡的因素,像卫星检测㊁无人机巡查㊁自动雨量站㊁视频监控站㊁倾斜监测站㊁气象监测站㊁沉降监测站等数字化㊁信息化手段都未能有效配置,存在信息化进程㊁数字化技术应用较低的情况;以 互联网+水利信息化 的可预警㊁可追溯㊁可控制的水务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无法支撑堤防管理全过程可视化管理调度㊂同时由于各地方堤防管理部门不尽相同,存在水务部门㊁城管部门㊁属地街道㊁自然资源等部门之间职能交叉㊁对河道堤防管理混乱,无法做到职责分明,甚至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状况㊂如部分城镇河道堤防紧靠市政道路,城管部门未经县级水行政部门批准就在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进行作业,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大大影响到了河道堤防管理工作的成效㊂3.4 河道堤防管理经费投入不足堤防管理单位一般为公益属性单位,经费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当前由于经济下行,财政收入短缺,政府投资的侧重于保民生㊁保工资㊁保运转支出㊂同时堤防管理资金的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按‘水利工程维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测算,全部资金落实到位难度巨大,使得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工作难以保证㊂3.5 河道堤防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现行堤防管理模式下,各县市区按境内河道堤防进行属地管理,由于编制设置原因,基层水管单位人数偏少㊂笔者所在单位现在在职人员5名,负责管理河道堤防约22.23公里,管理堤段长㊁范围大㊁管理人员少㊁管理难度大是基层水管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㊂基层水管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和上级政策安排,管理人员多为20世纪镇乡改革安置人员和部队转业安置人员,高学历和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由于工作条件艰苦㊁外业工作繁重㊁待遇低等因素,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人才流失情况严重㊂此外,人才培养提升的长期奖励机制不完善,无法将人才培养㊁再教育㊁职称评定与晋升联系起来,导致堤防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㊂4 推进河道堤防管理的治理措施4.1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㊂堤防工程建设完成移交后,需要建立长效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机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堤防工程的作用㊂制定科学高效的河道堤防工程巡查制度并严格落实,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对发现违章行为,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和上报,防患于未然㊂加强广东省河长制巡查系统的运用,及时将巡查情况和维修养护情况录入系统,充分发挥系统成效㊂加强引进堤防管理现代化设备,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堤防管理信息化㊂同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台账和事故处理手册,通过预案处理的方式,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形进行整体分析,避免出现紧急问题而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情况,从而提升管理水平㊂强化日常管理㊂要加强对河道堤防的日常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监管巡查制度,保证巡查次数㊁巡查内容㊁巡查记录㊂以工程管理标准化为抓手,严格落实堤防技术管理规范,不断完善提升技术管理工作,掌握工程运行情况㊂4.2 强化政府领导作用,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河道堤防管理是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指引㊂提高河道堤防管理水平,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强化领导作用和明确部门责任,结合河长制工作部署,将河道堤防管理作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习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具体体现㊂在进行河道堤防管理时需要按照属地管理㊁分级管理㊁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市与市之间交界㊁区与区之间交界的河道堤防管理工92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作的划分,明确职责,保证河道堤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㊂4.3 强化宣传工作,提高河道堤防管理重要性认识要提高河道堤防管理工作的水平,就需要积极宣传河道堤防管理的知识,营造人人参与管理,共同建设美好河堤的氛围㊂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可以通过 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 的现场宣讲活动㊁自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内容的宣传,树立人民群众保护水利工程㊁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充分了解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河道管理工作中,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确保河道堤防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㊂4.4 保障资金投入,有序推进管理工作河道堤防管理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平时虽然感知性不强,但在旱涝灾害等极端天气来临之时,是守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屏障㊂堤防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㊁物力和财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并为之投入大量的资金㊂政府要尽力保障对河道堤防管理这一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如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获得更多的专项资金,加强沟通协调,以维持河道堤防工程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设立专项基金㊁专项债,结合河道堤防管养实际情况广开渠道,筹措资金;引导鼓励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管理,鼓励爱心企业捐助㊁引导学生群体参与护河行动等,有钱出钱㊁有力出力,保障河道堤防管理工作资金投入,实现加快河道堤防管理工作进程㊂4.5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专业技术培养谋事在人,建立一支高素质㊁专业化的河道堤防管理队伍是河道堤防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㊂为了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水利行政法规㊁规章制度的学习普及,对法律中出现的关于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的条例有了解,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以及地方性水利法规,才能依法依规对堤防进行有效管理㊂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与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普及,包括对全站仪㊁水平仪的简单运用㊁对工程图纸的识别㊁对河道堤防工程可能出现隐患情况了解掌握等等,对堤防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㊂结束语河道堤防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水域的安全和人们生活的改善,为水利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契机㊂河道堤防管理单位等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应提高对堤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河道堤防管理意识,加大河道管理宣传力度㊂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㊂政府部门应强化领导作用,保障管理经费落实,更好地发挥工程防汛减灾效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㊂参考文献[1] 李日养.城市河道堤防管理刍议[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03):11-13+17.[2] 陈伟强.加强河道堤防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J ].珠江水运,2020(17):26-27.[3] 王剑.现代化技术在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维护中的应用[J ].治淮,2022(08):77-78.(上接第89页) 制,确保一线施工施工,能够直接向项目部反馈问题,对于真实有效的反馈,要给与相应的奖励,以此刺激一线人员的积极性㊂3.2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整体水平建筑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的开展,还需要注意对信息技术加强利用,要通过信息技术,构建起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提升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㊂具体来说,要建立信息化的成本管理系统,然后下设物资㊁设备㊁人员等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分别负责一个方面的成本管理工作㊂比如设备成本子系统,就要从中体现出设备数量㊁各个设备的型号㊁施工状态㊁成本状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台设备在系统中得以呈现出来,更好地分析其成本状态,为管理工作提供便利㊂再比如,还可以对大数据技术予以利用㊂将工程项目的成本数据汇总起来,设立成本指标,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成本分析,从中发现成本支出较多的环节项目,这样可以为成本管理指明方向,突出重点㊂3.3 阶段性考核评估及时优化管理成本管理本身是一项动态化的工作,在全过程管理中,应当阶段性对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考核,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下一阶段的管理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从而提升成本管理的效果,这样能够在全过程中,让成本管理的水平不断提升㊂4 结束语建筑工程建设,在近些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总投资额不断升高,市场规模越来越大㊂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是市场竞争逐步加剧㊂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需要在当前时代下做好项目成本管控,从内部控制成本支出,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㊂在实践中,需要从项目前期㊁施工中期以及竣工后期出发,逐一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成本处在合理范围内㊂参考文献[1] 杨华.建筑企业加强境外施工总承包项目中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6):160-161.[2] 庄志坚.基于B I M 技术实现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挣值管理 浅析[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21,14(01):35-40.[3] 徐治哲.建筑企业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措施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248-249+252.。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引言水和土壤是生命之源,水土保持是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构建工程设施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保护植被等。
本文将讨论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及其实施方法。
水土保持的背景水土保持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土壤不被侵蚀,并合理利用水资源,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工程措施的分类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疏导排水工程:通过设置排水系统,调节水分的分配,降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减少水分对土壤的侵蚀作用。
2.防风固沙工程:采用人工或天然的方式防止风沙的侵袭,例如搭建防风网、种植护坡植物等。
3.护岸工程:修筑堤坝、堤防等工程措施,保护河岸和水域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4.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通过种植适宜的植被,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5.泥沙治理工程:通过清淤、退火、疏浚等措施,减少水体中的悬浮泥沙,保持水质的清澈。
实施方法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条件和工程要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施方法:1. 疏导排水工程•首先进行场地调查和勘测,确定排水系统的布局和规模。
•根据排水范围和地势坡度,选择适当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排水管等。
•确定排水设施的施工方式,包括挖掘、铺设、固定等。
•定期维护和清理排水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2. 防风固沙工程•选择适宜的防风设施,例如防风网、风口围栏等。
•种植护坡植物、沙固植物等,增加土壤的抗风蚀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风设施,修复受损部分,确保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护岸工程•根据河岸的地势和水流情况,选择合适的护岸方式,如石垒护岸、挂篮护岸等。
•进行地基处理,确保护岸结构的稳定。
•建设护岸结构,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4. 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根据土壤类型和植被要求,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
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法

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法水土保持的首要任务是防止水土流失,这是由于水流冲击和风蚀引起的。
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首先,可以建设降雨渗透系统,例如堤防、水渠和沟渠,以阻止土壤被雨水冲刷。
其次,可以采用地面覆盖措施,如草坪、草席和麦秸覆盖,来保护裸露的土壤表面,减少水流和风蚀的影响。
第三,还可以采用梯田等措施来改变坡度和缓解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除了防止水流冲刷外,水利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土壤的肥力保持。
土壤肥力的保持主要包括保持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并减少污染物和化学物质的侵入。
首先,可以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堆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其次,可以采用有机农业和秸秆覆盖等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灌溉水中的盐分和重金属含量来保护土壤的肥力。
水土保持还包括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中的措施应该承担保护和改善水质的责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建设湿地和过滤带,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工程措施,例如建设人工湿地和植物过滤带,以生物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除了以上措施外,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保护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可以提供生境,促进植物生长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选用抗风固沙植物和湿地植物,建设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以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方法主要包括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
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在水利工程中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提高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益。
堤防工程做水土保持方案

堤防工程做水土保持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压力也逐渐加大。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堤防工程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在进行堤防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到水土保持的问题,否则建设出来的堤防工程可能会成为水土流失的一大根源,给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堤防工程建设时,需要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保证建设出来的堤防工程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堤防工程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在进行堤防工程建设时,需要科学地确定建造的位置和高度。
建造堤防的位置必须考虑到沿岸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确定必要的水位调节范围,以及河流的宽度和拐弯弯曲度等因素。
高度的确定需要依据堤防的使用目的来决定,同时也要考虑到自然条件,如水位、洪峰流量、地形、土质和气候等因素。
其次,在进行堤防工程建设时,需要科学地设计堤坝的坡度、坝身形状等要素,来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堤坝的坡度和高度要适中,过高的话容易造成塌方等危险。
同时在设计堤坝类别、坝头和坝尾构造等时,也要注重考虑水土保持的问题,做好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水流对土壤和岩石的侵蚀。
此外,在堤防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植被覆盖,以保护土壤免遭侵蚀。
同时,在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资金合理利用,采用节约型施工技术,并适时进行整治和维护,以确保建设的成本和效益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
堤防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对于堤防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措施:土方开挖处理在开挖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土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土方开挖时所产生的土壤大量流失。
在堤防工程中,采用土方开挖处理的措施可以减少地面表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现象。
具体方法包括:在开挖前加固堤防基底,尽量减少对基底地面的破坏;进行边坡加固,防止实际侵蚀作用时造成的大大小小的土方倒塌;在开挖完后,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维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一次性土方开挖平整。
堤防质量提高方案

堤防质量提高方案引言堤防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防止洪水、潮汐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农田的侵害。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破坏等原因,一些堤防的质量逐渐下降,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其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堤防质量的方案,以保障堤防的安全稳定。
方案一:定期检查与维护对于已经建成的堤防,定期检查和维护是提高堤防质量的基本措施。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堤防的破损和脆弱部位,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维护工作包括修补裂缝、清除杂草和垃圾、加固堤防等,以保障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堤防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工作流程,确保维护工作的及时、有序进行。
方案二: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与水土保持密切相关。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降雨和水流对堤防的冲击和侵蚀,提高堤防的抗冲性能。
具体措施包括植被覆盖、设置护坡、排水系统的改善等。
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侵蚀性,护坡可以防止土壤的滑坡和冲刷,排水系统的改善可以及时排除水分,降低堤防的受水影响。
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是提高堤防质量的重要方案之一。
方案三: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堤防材料和建造技术。
采用新材料可以提高堤防的抗压性和抗拉性,提高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堤防施工的效率和品质,降低施工成本和人力投入。
例如,钢筋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土工格网等新材料可以提高堤防的强度和稳定性;斜井法、无缝钢板桩等新技术可以简化施工流程,提高堤防的施工质量。
因此,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是提高堤防质量的有效途径。
方案四: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堤防监测与预警系统是提高堤防质量的重要举措。
监测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堤防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预测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保障堤防的安全。
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利用传感器、遥感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堤防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堤防的抗灾能力和安全稳定性。
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能够有效地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首先,合理植被配置是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河岸植被,既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对河床的冲刷,又可以固定土壤,防止侵蚀。
常见的植被包括草坪、浅根系植物等,它们能够有效地保护河道两岸的土壤。
其次,构建护坡和防浪墙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
对于河道两岸的陡坡,可以采用护坡的方式来遏制水流的冲刷。
护坡可以采用石块、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加固,有效地保护坡面土壤。
在河道中设置防浪墙,可以阻挡冲击力较大的波浪,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
此外,修建农田水利设施也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每个农田之间设置适当的排水沟和排水渠,可以有效地收集和排除农田中的水分。
这不仅能够保持农田的湿度,还可以防止水分积聚导致土壤流失。
同时,科学合理地规划农田水利系统,合理调节水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时,还应该注重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覆盖法、植物覆盖、人工降雨等技术手段,保护现场裸露的土壤。
同时,合理选择构筑材料,使用防护网等工具来保护施工现场的土壤。
此外,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监测和维护也非常重要。
在治理工程完工后,应加强对河道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定期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措施在河道治理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植被配置、护坡和防浪墙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以及监测和维护等都是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通过科学规划和实施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改善河道的水土流失问题,实现河道治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堤防管理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摘要:水土流失属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各地均加大了对山区及沙化地区的治理力度,本文重点介绍了原水网圩区的堤防管理中如何采用水土保持措施来稳固堤防及滩地,确保防洪安全。
关键词:堤防管理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soil erosion is a global problem, present throughout all increase on the mountain and sandy areas of govern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water network in the dike management how to us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to stabilize the embankments and beach, ensure the safety of flood control.
key words: dike management;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概述
水土流失属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水土流失现象,特别是近百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为发展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水土流失现象日趋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并于1982年颁布了《水土保持条例》,199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但目
前对于平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仍重视不够。
江苏省扬中市是位于长江下游中的岛市,由太平洲、炮子洲、落成洲、小泡沙四个大小岛屿组成,市域总面积331km2,其中陆地面积226 km2。
全市下辖5个镇及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27.66万人,其中新坝、三茅、油坊、八桥和开发区位于太平洲上,西来桥位于炮子洲上,落成洲及小泡沙为长江滩地,主要是水产养殖业,无常住人口。
扬中市四面环江,境内地势平坦低洼,汛期长江潮位高出地面3米左右,频繁遭遇到洪、涝、台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扬中人民发扬自力更生、众志成城的精神,积极兴修水利,筑江堤、挖河道、治坍江、建配套,基本建成了集防洪除涝与灌溉引水功能为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
到目前,全市120余km江洲堤防已基本达到50年一遇洪水设防标准,机电排涝能力也基本达到日雨200mm两天排出的农田排涝标准,兴建各级排灌沟渠2695条长1564.21km,兴建涵、闸、桥站等各类配套建筑物9600余座。
这些工程的建设与良好运行,为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夺取历次抗洪救灾全面胜利、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市地貌类型简单,地层为松散堆积物,土壤孔隙较大,并受长江潮汐影响,抗冲击性较差。
长江江堤作为我市最大的水利工程,为扬中的防洪保安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江堤内外坡坡比较小且高于地面在5-6米左右,再加上我市降雨集中且降雨量较大,堤防坡面及滩涂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
土流失现象,治理堤防和滩涂水土流失也就是确保长江堤防的安全。
水对坡面土壤的侵蚀形式,主要有降雨对坡面的击溅侵蚀和降水受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坡面的冲蚀以及潮汐对堤身的撞击侵蚀。
在坡面填被遭到破坏后,坡面极易发生面状侵蚀并形成许多细沟,随着径流量的增大,于是引起沟内发生明显的冲蚀现象,这时面状侵蚀就会发展成沟状侵蚀,由浅沟发展成切沟进而发展成冲沟,严重的就会引起滑坡和崩塌现象的发生,危及堤防安全,我市近年来江堤所发生的滑坡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
扬中市堤防水土流失防治的总体目标:控制项目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并在工程顺利建设和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重建新的、更好的生态与环境。
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尽快落实到位,实施完成后的项目区内水土流失要得到有效治理,现有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5%以上,现有水土流失量控制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控制比达到1.5 以下,堤防宜林宜草面积绿化率达到98%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
通过绿化美化建设,使长江堤防生态与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为当地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
为了有效的治理堤防水土流失,目前我市所采用的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林草)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堤防水土保持体系。
1工程措施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工程措施见效快,可以增加土壤的入渗时间,减少径流量和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以及潮汐的撞击力度,有效的减少和防止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力度。
我市主要的工程措施有堤顶道路硬质化、砼护坡、设置排水沟及抛石护岸。
我市江堤外坡大部分采用了砼护坡进行坡面防护,其主要作用就是用于减少潮汐及风浪对坡面冲击而形成浪洞、崩塌等现象,同时减轻集中强降雨对坡面的侵蚀,有效的保护堤防的安全。
江堤内坡目前坡比均在1:2左右,坡度较陡,而且我市堤顶公路建成以后,路面排水一般均设置成内侧排水,由于降水集中且降雨量较大,地势低洼处内坡易形成地面径流,沟状侵蚀严重,近几年在大暴雨的侵袭下我市江堤上出现了好多次的滑坡险情均是此原因形成的。
为了减少雨水直接冲刷,可考虑在堤顶公路内侧设置高路牙,集中堤顶降水,隔段设置排水沟至堤脚处,这样可以减少坡面径流对堤坡产生的沟状侵蚀。
由于我市四面环江,不稳定江岸线和迎风顶浪的地方较多,长江径流对我市的滩面冲刷和淘蚀较为严重,为了稳定江岸线和滩涂,我市采用较多的是在不稳定岸线和迎风顶浪处抛石固基的措施来防止坍江和崩岸的发生,一般抛石宽度为60-100米,近岸处采取堆石护坎。
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将块石用驳船运至施工现场抛投水域范围后采用人工抛投,由专职施工人员进行抛投指挥,同时搞好安全施工。
每个断面从江心向岸边,先脚后坡,但对崩坍较快的地段宜由近至远,先坡后脚,连续施工,遵循“先远后近,先上
游后下游、先点后线、先深水区后浅水区”的顺序,循序渐进,分层抛投,不得零抛散堆。
目前我市堤防工程大部分区域的水土流失已经得到控制,堤顶公路硬化,堤外边坡硬化,堤内边坡草皮覆盖,平台内植树等已经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
但据现场调查发现,主体工程区还需要补充部分排水沟工程、内平台防护林篱笆防护措施以及管理区和哨所绿化工程。
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通过造林、种草、经营管理和封禁治理,达到增加地面植被覆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防治体系。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包括水蚀、风蚀等地区经营的天然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固沙造林、经济林等林种。
而水土保持林又分为水源涵养林、梁峁防护林、坡地防护林、侵蚀沟防护林、梯田防护林、护牧林、薪炭林、道路防护林、护岸护滩林、封山育林、林粮间作等。
水土保持种草措施包括封山育草、人工或飞播种草、天然草地改良与合理放牧等。
我市目前堤防管理中主要采用的是种植固滩护岸林和护堤草来进行滩地和坡面的防护,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标。
2固滩护岸林
由于径流的冲蚀和河床的摆动,常常造成河岸崩塌、洪水漫决,
因此除兴建防洪工程外,营造护岸固滩林,种植缓流挂淤的植物,形成堤坝、林草双重保护成为治理的重要手段。
护岸林一般宽度20-40米,采用混交复层林,在靠近水流处采用灌木柳,其他采用乔灌木混交类型,树种采用耐水湿、根蘖力强的柳树、枫杨、紫穗槐等。
由于我市长江滩涂面积较大,地下水位高,在洪水季节易遭受冲淹,造成崩塌危及堤岸,因此营造固滩林,以缓流挂淤来抬高滩地保护堤岸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造林顺序应先从靠近堤岸向河床推进,曲流地段的河滩应从上游方向开始向下游推进。
造林树种应选择耐水湿、抗冲蚀的旱柳、杞柳、紫穗槐等,此外还可种植芭茅、芦苇等进行护滩。
3护堤草
种草是一项见效快、成效显著的水土保持措施,除了能保持水土外还可改良土壤。
我市江堤内外坡仍有大量地段无工程措施保护,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对坡面的直接冲蚀是防止坡面水土流失的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可选择密丛型的黑麦草、牛尾草以及本地茅草来营造护堤草地,同时保持草高在20-40公分左右。
发育良好的草地对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与水土保持林相似。
据测定在一般降雨条件下,20°的林草坡地较20°坡耕地减少径流88.4%,减少泥沙流失量97.4%;草本植物的根系能改良土壤,种植三年的林草地,土壤水稳性团粒可达3.9%,较一般农地增加4.6倍。
同时,种草还可获得部分饲料、肥料,促进农、林、牧、副业发展。
4结束语
在堤防管理中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采用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确保防洪保安,。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要贯彻到堤防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始终,不仅要对堤防工程建设中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更要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对水土流失要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达到长江堤防工程的建设目标,实现人水和谐,使扬中的长江大堤成为扬中人民真正的生命线、文明线、旅游线,成为坚不可摧的水上钢铁长城。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1979.5
[2]王立慧《长江堤防工程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2010(14)《中国水利》
[3]唐萍翟立柳七一《长江中下游堤防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 2002(1)《人民长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