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光纤测试概述
综合布线中光纤链路的现场测试分析

而单 模 则选 择 1 3 1 0 n m或 1 5 5 0 i r m。
( 2)OTDR 的 光 纤 的 折 射 率 (I OR)
化 时 间 短 , 但 OT DR分 辨 率 低 , 光 纤 存 在 的
 ̄ m / J x 的异常情 况 ( 如小 台阶 等 ) 不 易 发现 。
长脉冲宽度 : 动 态 范 围 较 高 但 是 死 区 较 长 , 为 减 小 噪 声 并 检 测 远 处 的 事 件 应 增 加 脉
信 线 路 的 指 标 数 据 一 般 得 借 助 专 业 工 具
进 行 , 目 前 在 工 程 中 常 用 的 是 光 时 域 反 射 损耗测 试仪 ( OT DR o 下 面 就 光 时 域 反 射 损 耗 测 试 仪 ( OT DR )的 功 能 、 参
折射率有关 ; 对 同一 光 纤 所 设 置 的折 射 率 越
大 所 测 光 纤 长 度 越 短 ,反 之 所 测 光 纤 长 度 则
越长。 பைடு நூலகம்
OT DR上 显 示 的 距 离 : 测量 的时 间 × ( 真 空 中的光速 )
足 巨 离 =— —
数 设 置 、 检 测 方 法 以 及 曲 线 分 析 做 简 单
的介 绍 。
折 射 率 此 次 我 们 在 某 工 厂 所 检 测 的 光 缆 主 要 是 室
应 减 小 脉 冲 宽 度 , 如 图 2所 示 。 两 者 必 须 有
根 据 各 厂 家提 供 的数 据 ,每 种光 纤 其 折 射率
是 不 同 的 , 光 纤 n的 典 型 值 在 1 4 5 ~ 1 5 5之
间。 单 模 光纤 的折 射 率基 本在 1 . 4 6 0 ~ 1 . 4 8 0 0
综合布线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的使用,以及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加深对综合布线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从事网络工程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 综合布线测试仪:FLUKE DSP-4000系列- 双绞线:Cat.6- 光纤:单模或多模-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网络线缆:RJ45网线、光纤跳线等2. 实验步骤- 测试准备1. 确认实验环境,包括设备、线缆等。
2.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测试网络。
3.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 双绞线测试1. 使用FLUKE DSP-4000系列测试仪,对双绞线进行测试。
2. 测试项目包括:接线图、电阻、长度、传输延迟、衰减、串扰等。
3. 将测试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判断测试是否合格。
- 光纤测试1. 使用FLUKE DSP-4000系列测试仪,对光纤进行测试。
2. 测试项目包括:信号衰减、连接损耗、插入损耗、反射损耗等。
3. 将测试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判断测试是否合格。
- 测试结果分析1. 分析测试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
2. 对比设计要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 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布线系统正常运行。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双绞线测试结果- 本次实验测试了10条Cat.6双绞线,测试结果如下:- 接线图:10条线缆接线正确,无短路、开路等问题。
- 电阻:10条线缆电阻均在标准范围内。
- 长度:10条线缆长度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 传输延迟:10条线缆传输延迟均在标准范围内。
- 衰减:10条线缆衰减均在标准范围内。
- 串扰:10条线缆串扰均在标准范围内。
- 结论:双绞线测试结果合格,满足设计要求。
2. 光纤测试结果- 本次实验测试了5条光纤,测试结果如下:- 信号衰减:5条光纤信号衰减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 连接损耗:5条光纤连接损耗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综合布线测试及相关技术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验收除了类似于水平干线子系统的验收内容外,还要检查楼层与楼层之间的洞口是否封闭,以防火灾出现时,成为一个隐患点;线缆是否按间隔要求固定;拐弯线缆是否留有弧度等。 管理间、设备间子系统验收,主要检查设备安装是否规范整洁。
(3)垂直干线子系统验收
文档验收主要是检查乙方是否按协议或合同规定的要求,交付所需要的文档。系统测试验收就是由甲方组织的专家组,对信息点进行有选择的测试,检验测试结果。
5.光纤布线系统测试
4.故障诊断
网络故障,除了电缆、网卡等等网络设备可能出现故障以外,还有其它的网络布线和一些调整变更等,都可能出现故障。所以网络管理人员应对网络有清楚的了解,一旦出现故障能立即定位排除。
端-端的损耗测试。端-端的损耗测试采取插入式测试方法,使用一台功率测量仪和一个光源,先在被测光纤的某个位置作为参考点,测试出参考功率值,然后再进行端-端测试并记录下信号增益值,两者之差即为实际端到端的损耗值。
2.文档与系统测试验收
对于测试的内容主要有: (1)电缆的性能测试,包括5类线的接线图、长度、衰减、近端串扰要符合规范;超5类线的接线图、长度、衰减、近端串扰、时延、时延差要符合规范;6类线的接线图、长度、衰减、近端串扰、时延、时延差、综合近端串扰、回波损耗、等效远端串扰、综合远端串扰要符合规范等。 (2)光纤的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类型(单模/多模、根数等)是否正确;衰减、反射等是否符合要求。 (3)系统接地性能。 3.鉴定 当验收通过后,就是鉴定程序,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有:
服务器文档,包括服务器硬件和软件文档; 网络设备文档,网络设备指工作站、服务器、中继器、集线、购买时间、使用用户、维护期、技术支持电话等。
(3)网络系统文档
对网络工程验收是施工方向用户方移交的正式手续,也是用户对网络工程施工工作的认可,用户要确认,工程是否达到了原来的设计目标?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有没有不符合原设计的有关施工规范的地方?鉴定是对工程施工的水平程度做评价。鉴定评价来自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小组,是由专家组和甲方、乙方共同进行的。用户只能向鉴定小组客观地反映使用情况,鉴定小组组织人员对新系统进行全面的考察。鉴定组写出鉴定书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fluck综合布线电缆、光缆测试报告

测试范围和方法
范围
本报告涵盖了Fluck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所有电缆和光缆,包括UTP、FTP、STP、光纤等类型。
方法
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测试方法,包括电气性能测试和光学性能测试。电气性能测试包括传输时延、信号衰减、回损 等指标的测量;光学性能测试包括光功率、光衰减、光回损等指标的测量。同时,还进行了机械性能测试,如拉 力、弯曲半径等。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水平子系统
将干线子系统的线路延伸到用 户工作区,包括水平电缆、管 路、桥架、配线设备等。
管理子系统
对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和 维护,包括配线架、跳线架、 机柜等设备。
工作区子系统
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连接 软线、适配器等,为用户提供 网络接口。
干线子系统
提供建筑物的主干电缆的路由, 包括主干电缆、中间配线设备 和主配线设备。
求。
测试方法
采用Fluck公司先进的测试设备, 对电缆、光缆的电气性能、机械性 能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严格检 测。
测试结果
经过严谨的测试,Fluck综合布线电 缆、光缆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表现 出色,符合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及用 户需求。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持续关注新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缆、光缆行业也在不断进步。Fluck公司应持续关注新技术动 态,以便及时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中,提升产品竞争力。
所有电缆均符合国际标准和设计要求,性能良好,可以保证数据传输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4
光缆测试结果
测试设备和方法
测试设备
Fluck公司生产的先进光缆测试仪,具 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试能力。
测试方法
依据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采用光时 域反射仪(OTDR)进行光缆性能测 试。
综合布线测试方法

精心整理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方案一、根据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的要求,综合布线线缆进场后,应对相应线缆进行检验。
具体缆线的检验要求如下: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
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作测试记录。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时,测时要求如下:1)衰减测试:宜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2)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缆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纤接插软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2)每根光纤接插软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硬件施工完毕后,对工程安装质量进行检测。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应符合GB/T50312中第5.1.1、6.0.2、6.0.3条的规定,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1缆线的弯曲半径;2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3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4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5对绞电缆芯线终接;6光纤连接损耗值。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设电、光缆的检测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机柜、机架、配线架安装的检测,除应符合GB/T50312第4节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卡入配线架连接模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T568A或T568B)之一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XX附属医院门诊办公楼综合布线检测方案

XX附属医院门诊办公楼综合布线检测方案目录一、总体概述 (3)二、设计原则 (3)三、需求分析 (4)四、采用标准 (4)五、测试设备 (4)六、综合布线系统测试说明 (4)七、水平铜缆的测试说明 (5)八、光纤系统的测试说明 (5)九、多模光纤系统 (5)十、单模光纤系统 (6)十一、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 (6)一、总体概述近年来,信息处理系统发展迅速,对信息传输的快速、便捷、安全性和稳定可靠性要求高。
在新建办公楼中,所建网络要求对内适应不同的网络设备、主机、终端、PC及外部设备,可构成灵活的拓扑结构,有足够的系统扩展能力,对外通过与国家公共数据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与国内外新闻机构、信息中心相连,组成全方位多通道的信息访问系统。
总之,既要适应当前信息处理的需要,又充分考虑到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物理上为星形结构,逻辑上为总线结构,这样既有利于系统连接和扩充,保持很高的灵活性;同时也能保证信息传输的高速率。
标准上符合EIA/TIA568商用建筑物配线标准和常用通信标准,兼容多个厂家的产品设备,支持各种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递以及控制信号和弱电信号的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是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作为通信系统的主要物理支持平台的结构化综合布线是系统建设的重点。
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必须要满足大楼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大部分子系统都位于建筑物内部,一旦完成建设将很难变更系统地结构并对系统进行升级,所以在建设初期就明确结构化布线系统作为一个基础的物理平台,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二、设计原则安全性: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在性能指标中安全性放在首位。
要求数据不丢失、系统可靠连续运转的同时,还应符合中国或国际有关的安全标准,并可在非理想环境下有效工作。
实用性:系统设计应符合实际需要,不能华而不实。
如果片面追求系统的超前性,势必造成投资过大,使系统偏离实际需要太远;而片面追求经济性,势必降低功能与技术先进性,而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
综合布线测试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方案一、根据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的要求,综合布线线缆进场后,应对相应线缆进行检验。
具体缆线的检验要求如下: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
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作测试记录。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时,测时要求如下:1)衰减测试:宜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2)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缆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纤接插软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2)每根光纤接插软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硬件施工完毕后,对工程安装质量进行检测。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应符合GB/T 50312中第5.1.1、6.0.2、6.0.3条的规定,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1缆线的弯曲半径;2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3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4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5对绞电缆芯线终接;6光纤连接损耗值。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设电、光缆的检测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机柜、机架、配线架安装的检测,除应符合GB/T 50312第4节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卡入配线架连接模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端接于RJ45 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T568A或T568B)之一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综合布线光纤测试概述

splice (some < 0.1 dB) 新技术和连接器改善了接合的损耗 – Good for emergency field repairs, low volumes 应急,小数量
• Powered by Lasers at 1310nm,1550nm and 1625nm
• High Power Long Distance – 2km to 100km • Great for: Wide Area Networks, Metro. Area
Networks, CATV, Utilities & Telcos • Inexpensive for Long Distance Compared to
Copper, Expensive for Short Distance • Core Diameter: 9um • Usually has YELLOW Jacketing
光缆结构
表皮 (材料 PVC)
抗拉材料
缓冲
填充物
核
Fiber Optic Connectors
光缆的接合
• Mechanical 机械式
可见光 (750 - 380 nm)
光纤基础知识—波长的选择
多模(MD) 单模(SM)
8
Loss (dB/km)
4
工作于 850 nm 和 1300 nm 工作于 1310 nm 和 1550 nm
First Windo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l则安全
• Class II- 长期观看有危险 • Class IIIa- 直接观看有严重危害 • Class IIIb- 直接辐射对眼睛和皮
肤有严重伤害
• Class IV- 直接观看或散射对眼 睛和皮肤有严重伤害
LASER WARNING
Copper, Expensive for Short Distance • Core Diameter: 9um • Usually has YELLOW Jacketing
光缆结构
表皮 (材料 PVC) 抗拉材料 缓冲
填充物
核
Fiber Optic Connectors
光缆的接合
• Mechanical 机械式
测试项目较多,可同时双 向多线对测试
光纤基础知识—电磁谱
Frequency (Hz) Wavelength (m)
106
108
1010
1012
AM
UHF
Radio VHF
1
10-3
1014
1016
1018
IR UV X-Rays
10-9
常用的光波长 (660, 850, 1300, 1310, &1550 nm)
测试工具价格
认证测试要求
光纤(FIBER)
低 不会被干扰 不存在 不存在 低 高 可能是个问题 非常轻 熔接困难 高 光/电/光转换部件昂贵
光/电/光转换部件昂贵
昂贵的OTDR
损耗、传输延迟和长度 单根或成对测试
铜缆(COPPER)
较高 NEXT、FEXT等 总要被考虑 总要被考虑 相对高 正在提高 可能是个问题 可能是个问题 比较容易 低 路由器便宜
• Powered by LEDs and VCSELs at 850nm and 1300nm
• Low cost electronics • Usually Has ORANGE Jacketing • Short Distances (<2km) • Great for: Local Area Networks,CCTV, Campus
综合布线系列
综合布线光纤测试概述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关于光纤的测试
➢ 光纤与铜缆的对比 ➢ 光纤基础知识 ➢ 光纤的选用 ➢ 影响衰减的因素 ➢ 光纤测试设备
Fiber Optic Advantages
光纤与铜缆的对比
项目
线缆价格 抗电磁/射频(EMI/RFI)干扰能力 连接器抗电磁/射频(EMI/RFI)干扰能力 接地回路 损耗 带宽 温度稳定性 重量 易于安装 安装及维修工具的价格 网卡价格 放大器价格
波长 (nm)
多模与单模光纤
MULTIMODE FIBER – Huge Volume Short Distance < 2 km
SINGLE MODE FIBER – Huge Volume Long Distance From 2km to 100km
Cladding
Core
Coating
Multimode Fiber
Area Networks, Offices and Manufacturing • Inexpensive for Short Distances, Expensive for
Long Distance • Core Diameters: 50um, 62.5um & 100um
Singlemode Fiber
可见光 (750 - 380 nm)
光纤基础知识—波长的选择
多模(MD) 单模(SM)
8
Loss (dB/km)
4
工作于 850 nm 和 1300 nm 工作于 1310 nm 和 1550 nm
First Window
Second Window Third
Window
0 800
1200
1600
– Quick 快速 – Little specialized equipment required 一般不需特殊设备 – New techniques and splice connectors have improved the loss per
splice (some < 0.1 dB) 新技术和连接器改善了接合的损耗 – Good for emergency field repairs, low volumes 应急,小数量
– Segment
HC-IC
IC-MC
– 62.5/125 Multimode 500 m
1500 m
– 50/125 Multimode
– Maximum fiber loss per km (at 1550 nm) 1.0 dB
• Connections (Duplex SC or ST)-连接器
– Maximum adapter loss:
0.75 dB
– Maximum splice loss:
0.3 dB
• Link Lengths (backbone)-链路长度
TIA/EIA 568B Standard
• Cable-电缆
– Maximum fiber loss per km (at 850 nm) 3.75 dB
– Maximum fiber loss per km (at 1300 nm) 1.5 dB
– Maximum fiber loss per km (at 1310 nm) 1.0 dB
• Fusion 熔结
– Requires special, expensive equipment 需要特殊设备 – Very low loss (can be < 0.05 dB) 极低的损耗 – The only method for long-haul links 长距离链路的唯一方法
激光产品的级别
• Powered by Lasers at 1310nm,1550nm and 1625nm
• High Power Long Distance – 2km to 100km • Great for: Wide Area Networks, Metro. Area
Networks, CATV, Utilities & Telcos • Inexpensive for Long Distance Compared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