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头部的骨骼与肌肉
肌学

粘液囊
腱鞘
1.骨 2.腱 3.纤维膜 4.滑膜 5.滑膜壁层 6.滑膜腱层 7.腱系膜
3.滑车与籽骨 (1)滑车: 多位于骨的突出部,为具有沟的滑车状
突起;腱与滑车之间常垫有黏液囊;表面覆有软骨。 (2)籽骨:位于关节角顶部的小骨:近籽骨、远籽骨、
髌骨;籽骨有关节面与相邻骨成关节,腱通过籽骨 时附着于籽骨。
2.静力肌 肌腹中肌纤维很少,甚至消失,而由腱纤维所代 替,无收缩能力;只起连结等机械作用;静止时 起维持身体姿势的作用,如马的骨间中肌。
3.动静力肌 肌腹中含有或多或少的腱质,构造复杂;根据肌腹 中腱的分布和肌纤维的方向,又可分为:
半羽状肌、羽状肌和复羽状肌。 肌腹的收缩力,而且不易疲劳;收缩幅度较小 动静力肌在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均起着重要作用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腱膜自髋结节至 耻骨前缘处,加厚形成腹股沟韧带。
耻前腱:腹直肌以非常发达、强厚的腱止 于耻骨前缘,此腱称为耻前腱。
乳 井:在剑状软骨的外侧,腹直肌表面, 在第2或第3腱划处,有供腹壁皮下静脉通 过的孔。乳井的大小可以判断奶牛的产奶 能力。
起于第5至最 后肋骨的外 面,止于腹 白线。肌纤 维斜向后下 方。
A.半羽状肌 B.羽状肌 C.复羽状肌
肌腹内部结构示意图
四、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
肌肉一般都以两端附着于骨或软骨,中间越过 一个或多关节。当肌肉收缩时,以关节为运 动轴,牵引骨发生位移而产生运动。
起点:肌肉收缩时,固定不动的一端称为起点. 止点:肌肉收缩时,活动的一端称为止点。 通常近端为起点,远端为止点。但随运动状况
前部位于臂头肌的深层,后部位于颈斜方肌和 臂头肌之间。马无此肌。
位于胸侧壁的上部,三角形的大板状肌。
宽大的扇形肌,下缘呈锯齿状,位于颈、胸 的外侧面。分颈、胸两部。形成一弹性吊带,将 躯干悬吊在前肢之间。
人的头部结构

人的头部结构时间:2009-08-14 13:39 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818次头部结构头部结构图人体头部结构图头部肌肉结构头部骨骼结构动态素描头部结构头部结构示意图人的头部人的头部右基底节人的头部有哪些穴位人的头部结构,主要是指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掌握人的头部结构规律,是人物头部写生的基础。
一、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头部的形体结构规律,主要表现为形体结构,外形特征和头部的基本比例三个方面。
①、形体结构头部的骨架形状,是介于圆球体和立方体之间的一个大面体,头部又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1/3,脑颅部的前额区构成了方形体块。
面颅部则由颧骨区的扁平体块,上颌骨区的圆柱状体块,下颌部区的三角形体块组成,约占头部 2/3。
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个体块的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图123)。
图(123)头部形体结构②、外形特征头骨的形状决定着头部的外形特征。
它不仅表现出性别、年龄的差别,还包括各种个性差异。
a、男、女头部的外形特征。
男性头部体积较大,趋于方正,前额后倾,眉弓与鼻骨较显著,下颌与额部带方形,枕部突出。
在外貌上男性头部线条趋于刚直,形体起伏较大。
女性头部体积较小,颜面的隆起和结节部位没有男性显著,但额丘、颅顶丘较突出。
额部平直、下颌带尖,颜部趋圆。
在外貌上,女性头部线条趋于柔和,形体起伏较小(图124)。
图(124)男女头部外形特征b、老年和幼年头部外形特征。
老年头部顶丘因毛发稀疏而十分显著,牙齿脱落,因而牙床凹陷。
面部缩短,五官集中,嘴部收缩,下颏突出前翘,是老年头部的显著特征。
幼儿头部的脑颅体积占头部的5/6,面颅仅占头部1/6。
头顶骨隆起,额丘高而显著,下颌小而圆。
脑颅大,颏部内收,鼻根到嘴唇距离缩短,是幼儿头部最显著的特征。
c、不同类型的头部特征。
人的头部肌肉比较浅薄,头的基本造型特征是由头骨的形状决定的。
头部地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课题:头部解剖结构课程类型:专业基础理论课目的及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头部的内在结构和外形的关系,要求学生在素描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头部结构的练习。
重点与难点:头部骨点、骨骼和外形特征的关系。
头部骨骼和比例的关系。
头部骨骼和个性特征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体骨骼教程及内容:第一节头部的骨骼头部的骨骼可分为二大部分:脑颅和面颅,脑颅由1块额骨、1块枕骨、2块顶骨、2块颞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蝶骨、1块筛骨构成。
面颅由2块鼻骨、2块上颌骨、2块颧骨、1块下颌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犁骨、2块泪骨、2块腭骨、2块下鼻甲骨构成。
头部的骨骼对于刻划人物形象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头部肌肉较薄,骨形很明显,无论多胖的脸,从颧骨到头顶这一段骨形仍然是很清晰的,否则就是病态。
头部的骨点和对应关系是研究头骨的两个重要方面。
(出示头骨并讲解头骨的结构和骨点)一、头部的主要骨点:1. 额结节2. 眉弓3. 眶上缘4. 额骨颧突5. 鼻骨6. 颧结节7. 颧弓8. 下颌角9. 颏结节 10. 颏隆凸 11. 犬齿隆凸 12. 斜线 13. 颞线 14. 乳突 15. 顶丘 16. 顶结节 17. 上项线 18. 枕外隆凸每个人的不同长相即个体特征,主要取决于以上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骨相决定肉相,头骨决定人的脸型和个体特征。
骨点是皮下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形体结构的转折点,抓不住骨点就抓不住形体,画面就会出现松散零乱或轻浮等毛病。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面部特征和骨点的关系)二、头骨各部位的对应关系从侧面看:耳孔大致位于头骨的中间;下颌骨将头骨分为前后两半;颧弓上缘将头骨分为上下两截;从顶丘到颏结节画一根直线即相当于给头部穿上一根轴;额结节到耳孔的连线将脑部和面部分开;耳孔对眶下缘;颧弓位于头骨中间;眶下缘到颏唇沟可以画一弧线;颞线经颧骨到斜线可画一条弧线。
从正面看:颧下缘弧线与眼眶下缘弧线相似;颧下缘齐鼻切迹(鼻孔下缘);眶内缘经犬齿窝到斜线再经眶外缘画到颞线形成一“V”字形,•左右两侧加起来形成一个“W”形。
人体运动学-PPT

2、动力性运动 向心运动亦称向心收缩; 离心运动亦称离心收缩。
(二)肌肉的功能及功能状态指标
1. 肌的功能
运动 支撑 维持姿势 保护身体 产热
2.肌功能状态指标
运动单位 概念:肌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
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 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
细肌丝: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肌小节: 是肌细胞收 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单位。
肌原纤维:
粗肌丝 由肌球(肌凝蛋白)
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 桥;
细肌丝 肌动蛋白:表面有
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 肌球蛋白掩盖;
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 桥结合位点;
肌 钙蛋 白 :与 Ca2+ 结 合 变构 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 合位点。
柱的活动范围,椎间盘连接椎体 可避免彼此过度滑移。 肌肉对脊柱的作用
具有保持脊柱稳定和协同脊柱 运动的双重作用,并发挥主动调 节功能,这是调节脊柱平衡的关 键要素。
(2)肌肉的协同作用
姿势协同动作通过下肢和躯干肌以固定的组合、固定 的时间顺序和强度进行收缩的运动模式从而达到保护 站立平衡的目的。
(4)肌张力
肌张力是肌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肌张力与脊 髓牵张反射有关,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肌张力常通过被动运动感知处于放松状态的肌的阻 力程度进行评测。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强 肌痉挛 肌强直 肌张力减退 软瘫
3. 肌肉的协同作用
肌的协同作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单一肌独立完成的,需 要一组肌群的协作才能实现。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肌在缩短(向心运动)
生物第二章

一、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骨骼 关节——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 肌肉(骨骼肌)
1、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①不活动的连接, 如:头部的颅骨——骨缝; ②半活动的连接, 如:脊椎骨——椎间盘; ③活动的连接,即关节 (骨连接的主要连接方式) 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 踝关节
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 诱杀农业害虫。 ②如果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就会干扰雌 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 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4、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
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 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 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 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之间才成 为统一的整体。
举例: 2、狒狒群体的等级关系: ①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凶 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②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常胜将军”) 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 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 它的攻击不敢反击。 ③“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 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这
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总是不利的。 (×)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 子。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 互制约的关系。 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人为捕杀某种动物, 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 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
三、社会行为
艺用人体解剖学-头部躯干

干
面,有较深的髋臼,使下肢股骨头能紧插其中负重行走。但男
骨
女骨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骼
男女骨盆的区别
--
骨 盆
男性骨盆特点
女性骨盆特点
♠骨盆窄而长
♠骨盆阔而短
♠骶骨窄,两边髂骨之间距 离小
♠骶骨宽,两边髂骨之间的 距离大
♠耻骨弓角度小于90度 ♠轴线近于垂直
♠耻骨弓角度大于90度 ♠轴线下端向后方倾斜
髋部髂嵴明显,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前下棘,髂后下棘。 • 髂前上棘:从正面看它是人体腰部和髋部的分界部分,两髂前
上棘之间正好是一个头长。(如图)
两髂前上棘之间正好是一个头长
躯 干 骨 骼 骨 盆
--
--
躯 干 骨 骼 骨 盆
• 耻骨构成了髋骨的正面部分,它通常是人体整个高度的二分之 一处。在造型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尤其偏瘦的人体,该造型 点相对比较明显。
--
头 部 肌 肉
口 轮 匝 肌
• 口轮匝肌不附着骨骼,内接粘膜,外接皮肤环绕口唇分内 围(唇部)外围(上下颌牙齿周围),上方正中与鼻中相 接,口角上下肌纤维与周围肌肉纤维交织在一起,在周围 肌肉的平衡拉力下保持口周围的形态。
头 部 肌 肉
颧
颧肌
肌
--
• 颧肌起自接近颧颞缝处,向前下方至口交皮肤,一部分肌 束在下唇部而移行与口轮匝肌,作用为向上方牵引口角。
骨的胸骨端。 • 两头会和所形成的肌腹止于颞骨的乳突附近。 • 作用:此肌一侧收缩时使头向同侧倾斜并同时向对侧回旋,两肌同时
活动,头向后仰。(其他见教材P55)
• 胸大肌广而阔,覆盖 胸部前面的大部分。
躯
• 该肌分为锁骨部、胸
干
头部解剖与生理学

包括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空间定位 和注意机制等,使我们能够准确地感 知和理解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形状、 颜色和运动等信息。
大脑皮层视觉处理
大脑皮层的枕叶是视觉信息处理的中 心,接收来自视觉传导通路的信号输 入,进行复杂的分析和整合,形成我 们的视觉感知和认知。
06
CATALOGUE
耳部解剖与听觉生理机制
面部肌肉
包括表情肌和咀嚼肌等。表情肌主要控制面部的表情变化,如笑、哭、怒等;咀 嚼肌则负责咀嚼食物。这些肌肉与颞筋膜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面部的软组织结 构。
03
CATALOGUE
颅内器官与生理功能
大脑半球结构及功能分区
01
02
03
04
大脑皮质
控制运动、感觉、语言、认知 等高级神经功能。
基底核
参与运动调节和情绪控制。
帽状腱膜
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颅骨的顶部,前连额肌,后连枕肌,形成头 部的“帽状”结构。它对于维持头部形状和稳定颅内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枕额肌
位于帽状腱膜下方,由枕肌和额肌组成。枕肌位于后脑勺部位,负责后仰动作 ;额肌位于前额部位,负责抬眉和皱眉等动作。
颞筋膜及面部肌肉
颞筋膜
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颞肌的表面,向上连接帽状腱膜,向下连接面 部肌肉。它对于维持面部轮廓和表情具有重要作用。
中枢处理机制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对传递来的神经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声音的频率、强度、时 间等特征,最终形成听觉感知。此外,大脑还负责将听觉信息与其他感觉信息进行整合
,以便更全面地理解环境。
THANKS感谢观看 Nhomakorabea眼内腔
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充满房水和玻璃体,具有维持眼内压 和屈光作用。
化妆基础教材《第二章》 化妆与脸部基本形态

第二章化妆与脸部基本形态第一节化妆与头部骨骼结构一、骨骼的生理结构头部的形体结构是非常复杂的。
除了有五官起伏、凹凸变化和头颅形状的变化之外,在五官结构和头颅结构中,人的种族、民族、性别、年龄及个体特征都有一定的反映。
因为人的生理结构基本相同,了解人的一般性结构,对分析、理解头部立体空间概念,理解头部造型的基本特征很有用处,可以在化妆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头部骨骼是化妆造型的基本所在。
为了更看成主、更有效地化妆装饰脸部和头部,有必要对这些部位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
(一)脑颅头部眉以上耳以后的部分称为脑颅。
1.顶骨顶骨居头部最高位。
左右一对,前缘和额骨相接,左右与颞骨相接。
2.枕骨枕骨位于顶骨后下部。
3.额骨额骨位于头顶前部,近似长方形,构成人颜面上方的大面,外表凹凸变化较多,上与顶骨相接,其中包括:(1)颞线。
使额骨正面与侧面呈现90度的明显转折,也是区分人颜面上半部正面与侧面两大面的界线。
(2)额丘。
额骨上部两个圆丘状突起,也称额结节,女性额丘较为明显国。
(3)眶上缘。
额骨的下边缘,分别为工右两个眶窝。
眶上缘的外端有明显的突起称“颧丘”,与颧骨相接。
整个眶上缘是前额的突面与眶窝的分界线。
(4)眉弓。
在眶上缘上方,眉弓与眶上缘平行,呈短的弓状隆起。
眉弓外低内高,眉毛内低外高,两者正好成X形相交。
男性眉弓较为明显。
(5)眉间。
眉弓中间成渐凹的倒三角区。
眉弓与眶上缘平行,呈短的弓状隆起。
眉间愈突起,眉间愈明显。
(6)额沟。
额结节与眉弓之间产生一条横沟,称为额沟。
4.颞骨左右一对,在顶骨之下,额骨之后。
颞骨后接枕骨(枕骨位置在头部后面上接顶骨、下连颈)。
颞骨与顶骨、蝶骨(很小,且走向内层)、额骨共同构成颞窝。
颞窝是温都浅浅的微凹下,面积较大,地位显著,十分重要。
瘦人和老人尤其明显。
男女的额骨区别较大,男性的较方,起伏明显,整块额骨向后倾斜度大;女性的额骨圆而饱满,角度平直。
(二)面颅头部眉以下耳以前的部分称为面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颧骨:在颜面中部左右两侧,为不规则的 菱形骨,骨体中间有颧骨结节为颧肌的附着 点,骨体的上下左右分为四支,上支构成眶 外缘,内支构成眶下缘,外支与颞骨的颧突 构成颧弓,下支很小,内外支呈九十度角转 折构成面部与侧面的区分点。
颧弓横生于颧骨与耳朵间,呈拱形条状隆起,在正面 的脸上看为最宽部位。其棱角分明,是面部明显的结构特 征。瘦人颧弓突起,胖人由于脂肪所致呈内凹状。
第二章 头部的骨骼与肌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头部的 骨骼 头部的肌肉 头部的形体结构 五官的外形与构成
头骨亦称颅骨,分为脑颅、面颅两部分。颅骨可分为 颅盖和颅底两部分。其分界线自枕外隆突沿着双侧上项线、 乳突根部、外耳孔上缘、眶上缘而至鼻根的连线,线以上 为颅盖;线以下为颅底。
三角肌:起自下颌底(颏结节以外部分),停止于 口角肌维与口轮匝肌交织在一起,收缩时引起口角 向下。
口轮匝肌:不附着骨骼,内接粘膜, 外接皮肤环绕口唇分内围(唇部)外围 (上下颌牙齿周围),上方正中与鼻中 相接,口角上下肌纤维与周围肌肉纤维 交织在一起,在周围肌肉的平衡拉力下 保持口周围的形态。
颧肌:起自颧骨结节,止于口角,肌肉县委与口轮 匝肌交错,收缩时将口角牵向外上方,使口变阔, 鼻唇将横开,人中消失。唇部变薄,下颌骨颏隆突 骨相清晰。
皱眉肌与降眉肌: 皱眉肌在眉间与眉 部皮下,皱眉肌收缩能使左右两眉接近 眉间生纵向皱纹。降眉肌起自鼻骨向上 停止与眉间外皮,收缩时引起眉头向下, 使鼻根部产生横皱纹。
降眉间肌
鼻肌:生自上颌骨伸向鼻梁,分横部和翼部。横部收缩 使鼻侧生纵斜皱纹,翼部收缩使鼻翼扩张。
鼻肌
上唇方肌:填充在鼻两侧面孔平面上,起 点有三处:内皆头、眶下头和颧骨头,三块 肌束向下方合止于鼻唇讲皮下,收缩时能将 上唇及鼻唇沟牵向外上方,面部肌肉膨起, 推动下睑微微向上,外皆现两三条皱纹。鼻 唇沟呈直线形,口成方形。
鼻骨:额骨的下方中部有两块小小的鼻骨构 成鼻梁硬部,鼻骨下接鼻软骨,鼻骨与软骨 接触的地方外表有轻微突起。
鼻的形状因个人相貌不同有很大差异,这是由鼻骨和鼻软 骨决定的,注意描绘鼻子的形状很容易强调出某个人的个 性特征来。
面部表情可以使鼻子外形发生变化,当笑时,鼻翼上 举;兴奋时鼻翼扩张;不满意时又可使鼻翼缩小等等,在 具体刻画时应注意这些微妙变化。
颞骨:头部两侧(耳的周围)有两蝶状的颞 骨,颞骨上有一带形的骨支称颧突与颧骨的颞突共 同构成颧弓。颧弓是面部侧面、颞面与颊面的分界 线,乳突在颞骨的后下方为胸锁乳突肌的附着点。
面骨:上颌骨在面部中间,左右各一块与下 颌骨共同构成口周围的半圆形,上颌骨下面 牙床生长牙齿,犬齿的上方有犬齿突构成口 形正面与侧面的分界,再向侧上方有犬齿突, 老年人、病人显于外表。
咬肌:位置在面部两侧,呈长方形,生 自颧弓下沿向下停止于下颌体后部及下颌角。 咬肌收缩,引起下颌骨向上闭口,外表现横 纹起伏,人的咀嚼运动为颞肌、咬肌的协同 动作,在仇恨的情绪中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 咀嚼肌同时收缩,肌肉隆起,血管暴张,面 颊收缩,咬牙切齿。所以咀嚼肌又是辅助表 情肌。
眼轮匝肌:覆盖在眼窝眼球的外面,生自皆的泪骨,向上 转向环绕眼围,分睑部、眶部,上睑肌肉稍厚,下睑肌肉 稍薄。上睑收缩能轻闭眼睛,眶部收缩能紧闭眼睛。下睑 只能微动眼睛开启全为上睑的运动,整个眼轮匝肌的运动 是向内皆集中,描写眼部开关必须注意动态向内皆的倾向 性。这种向内皆的倾向性和眼轮匝肌的松紧程度对眼睛的 表情有重要作用。
下颌骨外面
下颌骨内面
额肌:两块左右对称生自帽状腱膜,由外上方向内 下方生长停止于眉部皮下。两块额肌下端愈合为一。 上端微微分离,额肌收缩,提眉向上牵动眼轮匝肌 提脸肌睁眼,表示兴奋、注意或果断英俊的象征。 额肌收缩,额部皮肤产生横纹,上部皱纹分离。
额肌
颞肌
上于 覆 颞 闭下 盖 肌 口颌 颞 : 。骨 窝 填 的向充 啄下颞 突肌窝 ,腹形 收逐似 缩渐扇 运收形 动窄, 时,生 能穿自 提过弧 下颧形 颌弓的 骨停颞 向止线
古罗马头像
古罗马头像
脑颅包括:额骨一块,顶骨两块,颞骨两块、枕 骨一块。
额骨:近似长方形的不规则骨,构成人颜 面上方的大面,额骨颞线使额骨正面与侧面呈现九 十度角的显明转折,也是人颜面上半部正面与侧面 两大面区分的界线。额骨上部有两个圆丘状突起称 额结节。额结节女颅较为明显。 额骨的下边沿,分别为左右两个眶窝的眶上 缘,眶上缘的内半段即眶内缘的上面有两快突起称 眉弓,眉弓男骨较为明显,眉弓之间的三角形平面 称眉间,眉弓愈突起,眉间愈明显。额结节与眉弓 之间有明显的额沟,眶上缘的外端有明显的突起称 颧突,整个眶上缘是前额的突面与眶窝的分界线。
下颌骨在整个头骨中是唯一分离的骨骼,位于 面部前下方,近似马蹄形,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枝, 下颌体的牙床与上颌骨共同构成口部半圆形,前下 方有一三角形突起称为颏隆突,颏突起下面的两端 称颏结节。男颅较为明显。下颌体与下颌枝的转折 点称下颌角,下颌枝上端有前后两支,前支啄突后 支为关节小头,颞骨关节需构成活的关节。
头部看上去是一个椭圆形体积,一个椭圆加一个楔型的相互穿插 分别代表了头部的脑颅和面颅,在圆形的两侧切削的转折面是耳上 方的颞窝处,圆形的下方两侧是颞骨的轮廓。楔形体代表了脸部, 其顶边在圆形中央的水平线上两侧是由下颌骨围成。在侧面看上去, 脑颅由于偏向后方而转变成椭圆形,面部的楔形接于脑颅的前下方。
额骨上部有两个圆丘状突起称额结节。额结节 女颅较为明显。 额骨的下边沿,分别为左右两个眶窝的眶上 缘,眶上缘的内半段即眶内缘的上面有两快突起称 眉弓,眉弓男骨较为明显,眉弓之间的三角形平面 称眉间,眉弓愈突起,眉顶骨:顶骨也是不规则的长方形骨象复 瓦一样构成头颅上面的圆顶。顶骨的突出点 在靠后一点的顶结节,顶结节是头部上面与 侧面以及侧面与后面的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