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骨骼肌(一)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三节-骨骼肌1

盆膈和尿生殖膈 骨盆下口两膈封 肌肉一块膜两层
盆膈在后夹提肛 尿膈在前夹深横
(三) 上肢肌
分部:上肢带肌 臂肌 前臂肌 手肌
1
肩肌
1
(1) 三角肌 (deltoid)
三角肌
锁骨的外侧段、肩峰 起点: 和肩胛冈。 止点: 肱骨的三角肌粗隆 作用:外展肩关节到90
三角肌的起点恰 是斜方肌的止点
。
后面
臀中、小肌 后群 梨状肌 闭孔内肌
闭孔外肌 股方肌
(1)前群 1.)髂腰肌 (iliopsoas) 1
组成
腰大肌: 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髂肌: 起自髂窝 结合 腰大肌
止点: 股骨小转子
髂肌
屈髋(主要肌肉),使其旋外 作用:
2)阔筋膜张肌
(2)后群 1) 臀大肌 (gluteus maximus) 臀大肌 起点: 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作用:伸髋,使髋关节旋外
肌的分类构造辅助结构 长短扁肌轮匝肌 肌腹肌腱两相依 筋膜腱鞘滑膜囊 辅助减少摩擦力
二头肌
半羽肌
羽肌
腹直肌
扁肌
轮匝肌
肌的命名
按其形状、大小、位置、起止点、纤维方向、作用
等来命名。 eg:三角肌
胸大肌 腹外斜肌
按其形状
按其位置和大小 按其位置和纤维方向
1、胸锁乳突肌 2、肱二头肌
构造 肌腹 belly 腱 tendon
二 各论
根据部位可分为: 头颈肌
躯干肌
四肢肌
(一) 躯干肌
• 分部: 1背肌 2胸肌 3膈 4腹肌
1 背肌——浅群肌肉
(1) 斜方肌trapezius
1
为项背部三角形扁肌,作用于肩胛骨。 全部肌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骨骼肌概述优秀PPT

肌肉总论
全身共有骨骼肌约434块,我们在分析动作中常用的约有75 对较大块的肌肉。成年人的骨骼肌约占人体重的40%(女性 为35%),而四肢肌
又占全身肌肉的80%, 其中下肢肌占全身肌
肉的50%。
一、骨骼肌的分类和命名
(一)按肌肉形状分类: 按肌肉的形状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梭形肌、
(五)按肌肉的起止点命名:
如肱桡肌、胸锁乳突肌等。
(六)根据肌肉跨过的关节分类:
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称为单关节肌;跨过两个关节的
肌肉,叫双关节肌;跨过二个以上的关节,称为多关节肌。
二、骨骼肌的大体结构 骨骼肌由肌腹、肌腱、血管和神经构成。 (一)肌腹:肌腹主要由肌纤维构成,较长的肌肉,
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皮肤深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在肌肉周围。深筋膜构成 肌鞘和肌间隔,分隔各块肌肉或肌群,保证每块肌肉或肌群 能单独活动,互不干扰。同时对肌肉还有保护作用。
(二)腱鞘:
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结缔组织膜,呈长管状。腱鞘由外层 和内层组成,外层厚而韧,称纤维鞘。内层称滑液鞘,分为 壁层和脏层,两层之间有滑液。脏层连于肌腱,壁层连于纤 维鞘。腱鞘有保护肌腱的作用,主要分布在手和足部的肌腱 外面。
例如在作推铅球动作时,
伸肘关节的肱三头肌是近固 定工作。在作俯卧撑动作时,
远固定——
伸肘关节的肱三头肌则是远
固定工作。
近固定——
(二)上固定(上支撑)与下固定(下支撑)
这主要是指分布在躯干腹侧和背侧的一层肌肉。它们的肌 纤维呈上下行排列,肌肉的上端连于胸廓,下端连于骨盆, 如腹直肌、竖脊肌等。
如运果动用 单线位段是能来骨表骼单示肌肌的位肉基拉本。力机,能一就单称位般为。肌的拉力运线。动单位约有100条肌纤维,而较大的运动 据二估、计 骨在骼人肌单的的骨大位骼体肌结则中构,有每平1方0毫0米0约-有2毛0细0血0管条3000肌条,纤全部维肌肉。毛细运血管动长度单约为位10万愈公里大。 、收缩力愈强, 大块肌肉由大运动单位构成。 一般的运动单位约有100条肌纤维,而较大的运动单位则有1000-2000条肌纤维。
骨骼肌

)、使髋关节外展的作用肌 (二)、使髋关节外展的作用肌
1、臀中肌 2、臀小肌 3、臀大肌上部 4、阔筋膜张肌 5、犁状肌
位 置: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上方,大部 被臀大肌覆盖,扇形;臀小肌 位于臀中肌深层。 起 点:髂骨翼外面。 止 点:股骨大转子。 近固定: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 外展; 外展 两肌前部,使大腿屈、旋内; 两肌后部,使大腿伸、旋外。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 双侧收缩前部纤维—骨盆前倾; 后部纤维—骨盆后倾。 训 练:侧控腿,侧踢腿;体侧屈。
9、肘肌 、
肘关节后面外侧,三角形小肌。 位 置:肘关节后面外侧,三角形小肌。 肱骨外上髁。 起 点:肱骨外上髁。 止 点:鹰嘴外侧缘,尺骨背面上 。 鹰嘴外侧缘,尺骨背面上1/4。 近固定:前臂伸,加固肘关节。 近固定:前臂伸,加固肘关节。 远固定:助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远固定:助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8、肱三头肌 、
整个上臂后面, 羽状肌。 位 置: 整个上臂后面, 羽状肌。 三个头:长头、内侧头、外侧头。 三个头:长头、内侧头、外侧头。 肩胛骨盂下结节; 起 点:长 头—肩胛骨盂下结节; 肩胛骨盂下结节 外侧头—桡神经沟外侧骨面 桡神经沟外侧骨面; 外侧头 桡神经沟外侧骨面; 内侧头—桡神经沟内下方骨面 桡神经沟内下方骨面。 内侧头 桡神经沟内下方骨面。 止 点: 尺骨鹰嘴 近固定:三头收缩,前臂在肘关节处伸 近固定:三头收缩,前臂在肘关节处伸。 远固定: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远固定: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负重上举,俯卧撑; 训 练:负重上举,俯卧撑;“毛巾擦 背”。
有人研究发现:预先拉长小腿三头肌,使足背屈 60°后再作跖屈,小腿三头肌力量能从384kg增大 到598kg。
九、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骨骼肌概述

八、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一)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衡量肌肉的发达程 度。 2、概念: 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横断面之和。 它有别于“解剖横断面”,后者只是简单的沿 肌肉纵轴作垂直切面,而前者要横切每一条肌 纤维。
(二)肌肉的初长度
概念: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 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拉长,除增加肌肉收缩 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 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3 4.6 5 8
4.骨骼肌中的神经
骨骼肌中分布的神经有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内脏神 经三类。 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个运动神经元以及它 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是 骨骼肌的基本机能单位。一般的运动单位约有100条 肌纤维,而较大的运动单位则有1000-2000条肌纤维, 运动单位愈大、收缩力愈强。大块肌肉由大运动单位 构成。 感觉神经起于肌梭和腱梭等本体感受器,向神经中枢 传导运动器官的痛、温等一般感觉外,主要负责将肌 肉张力状况传导至运动神经中枢。 肌肉中的内脏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其兴奋可开放毛 细血管,改善肌肉营养,又称营养性神经。
肌的形态
长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多腹肌
扁肌
轮匝肌 二腹肌
二、骨骼肌的构造
骨骼肌由肌腹、肌腱、血管和神经构成。 1. 肌腹 肌腹主要由肌纤维构成,每条肌纤维长度在1毫 米到15厘米之间。 较长的肌肉,是由若干肌纤维 连接而成。每条肌纤维的外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 膜,称肌内膜 。由100-150条肌纤维集合在一起 形成肌束,外面包有肌束膜。由若干肌束组成整 块 肌腹,外面包有肌外膜。在肌内膜、肌束膜和 肌外膜中都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与肌肉的 营养 和神经支配有关。
考研复习 运动解剖学 骨骼肌的运动原理(思维导图)

骨骼肌的运动原理肌肉在关节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原动肌当一块或一组肌肉收缩产生的力是引起环节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时,这块或这组肌肉称为原动肌举例:向前屈大腿时,髂腰肌和缝匠肌等就是原动肌在一组原动肌中起主要作用的原动肌叫主动肌,起次要作用的肌肉称为副动肌或次动肌提供完成动作的动力对抗肌在某一动作中,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对抗肌,从相对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来看,对抗肌位于原动肌的对侧举例:在向前踢腿动作中,使大腿屈的髂腰肌是原动肌,那么位于它的对侧的伸臀大肌、股后肌群等就是对抗肌协调配合固定肌起固定原动肌定点骨作用的肌肉称为固定肌举例:在向前踢腿时,为了保持躯体直立姿势,就需要脊柱周围某些肌肉收缩,固定髂腰肌的定点骨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中和肌为了抵消原动肌对东电股不需要的作用的肌肉称为中和肌举例:在向前作正踢腿动作时,不需要出现大腿外旋的动作,就需要具有使大腿内旋功能的肌肉收缩发力,如臀小肌、臀中肌前部收缩,来抵消髂腰肌收缩时可能出现的外旋动作,这时臀小肌、臀中肌前部就起中和肌的作用抵消原动肌对运动环节的不需要的作用肌肉工作的性质动力性工作定义:动力性工作是指肌肉工作时所产生的的力,能够引起运动环节在空间中产生移动,肌肉的长度发生明显改变工作特点: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肌肉的长度和力的作用不断地改变。
根据肌肉做动力性工作时对抗阻力的状况,动力性工作可分为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两种类型克制工作定义:若肌肉工作时内部张力增加,肌力矩大于阻力矩,引起环节朝向肌肉拉力的方向运动,肌肉的长度缩短,这种动作称为克制工作(向心工作)举例:手持哑铃做屈肘动作,肱肌、肱二头肌是在近固定条件下做克制工作;立定跳远蹬地阶段,股四头肌是在远固定条件下做克制工作退让工作定义:若肌肉工作时内部张力增加,但肌力矩小于阻力矩,引起环节向背离肌肉拉力的方向运动,肌肉长度增加,这种工作称为退让工作(离心工作)工作特点:肌肉进行退让工作,可使外力或阻力对环节产生的加速度减小,使环节运动速度逐渐减慢,以至最终停止,即表现为缓冲、制动的作用。
解剖学骨骼肌 ppt课件

二.肌肉的结构
(一)肌肉的基本结构 每块肌肉都是一个器官。它以骨骼 肌纤维为基础,连同其他结缔组织 以及血管、神经等共同构成。 (重点)每块肌肉由肌腹和肌腱构 成。
ppt课件 5
1.肌腹 由骨骼肌纤维聚集而成,是肌肉中收缩的 部分。 (1)肌内膜:肌纤维表面包被着一层含有丰富 毛细血管网的结缔组织薄膜称之。 (2)肌束膜:由100~150条肌纤维聚合 成一个肌束,其外被结缔组织薄膜包襄称之。 (3)肌外膜:由许多小的肌束聚集在一起,形 成大肌束。由若干大肌束聚合,形成整块肌腹。 肌腹表面也由一层结缔组织薄膜包裹称之。 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作用:对肌纤维和肌束 起保护、连结、支持、营养等。神经、血管、淋 巴管均沿肌外膜进入肌腹,又沿肌束膜分布到肌 6 ppt课件 纤维中。
ppt课件
11
4.籽骨 位于:肌腱附着处的腱与骨之间。由肌 腱骨化而成。 作用:有改变肌腱抵止角度(肌拉力角), 加大肌力臂,增大肌拉力矩的作用。有利 于肌肉工作。 分布:手和足有较多籽骨,最大籽骨是 膝关节前面髌骨。
ppt课件
12
三.肌肉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和弹性 伸展性:肌肉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被拉长的 特性; 弹性:当外力解除后,被拉长的肌肉又能 恢复原状的性能。 骨骼肌的伸展性在发展力量和柔韧素质方 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大动作幅度, 增强关节柔韧性,预防肌肉拉伤很有 益处。 (二)粘滞性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内部分子之间及肌纤 ppt课件 维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阻力称之。
3.按肌肉主要功能可分:屈肌、 伸肌、收肌、展肌、旋前肌、 旋后肌、摆肌、降肌、开大肌、 括约肌等。
ppt课件 3
(二)肌肉的命名:骨骼肌的名称往往与其 形态结构或功能特征相联系。
1.斜方肌、三角肌是按其形状命名; 2.冈上肌、冈下肌是按其位置命名; 3.肱二头肌、小腿三头肌是按其位置形状 综合命名; 4.胸大肌、臀小肌是按其位置、大小综合 命名; 5.胸锁乳头肌、肱桡肌是按其起止点命名; 6.腹直肌,腹外斜肌是按其位置和肌束方 向命名。
骨骼肌肉解剖学——肌学

肌的分类
人体的肌根据构造不同可分为:
1. 平滑肌 2. 心肌 3. 骨骼肌
肌的构造和形态
(一)肌的构造
肌腹
肌腹
肌腱(腱索/腱膜)
腱索
腱膜
问:按摩一般按哪里?
(二)肌的形态
长肌(多分布于四肢) 阔肌(多分布于躯干浅部) 短肌(多分布于躯干深部) 轮匝肌(位于孔裂周围)
长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红肌主要由红肌纤维组成, 较细小,收缩较慢,但作用 持久; 白肌主要由白肌纤维组成, 较宽大,收缩较快,能迅速 完成特定的动作,但作用不 持久
分前、后两群。
1. 前群
分4层:
1) 第一层
(1) 肱桡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点:桡骨茎突
(2) 旋前圆肌 (3) 桡侧腕屈肌 (4) 掌长肌 (5) 尺侧腕屈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 前臂深筋膜
止点:桡骨、掌骨、 掌腱膜或腕骨
2) 第二层
指浅屈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尺桡骨前面 止点:第2~5指的中节指骨体的两侧 走行:肌腹向下移行为四条长肌腱, 经腕骨和手掌进入第2~5指的 屈肌腱鞘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底 走行:肌束向外上方集中
作用:
使肱骨内收、内旋和后伸;当上 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3) 肩胛提肌 形态:带状 位置:项部两侧,斜方肌深面
作用: 上提肩胛骨
4) 菱形肌 形态:菱形
作用: 上提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2. 深群
竖脊肌
位置:背部深层全部椎骨棘突两 侧的纵沟内
起点: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 止点:椎骨、肋骨,向上达颞骨
人体结构学
骨骼肌肉解剖学
(human anatomy)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解剖学 第一章 运动系统肌学

腹股沟管斜疝:腹腔 内容物从深环突出, 沿腹股沟管走行,进 而从浅环突出下降到 阴囊内,称之。
腹股沟管直疝:腹腔 内容物直接从浅环后 方推顶腹横筋膜,突 出浅环,称之。
头颈肌
头肌 颈肌
表情肌 咀嚼肌
表情肌:包括眼轮匝肌、 枕额肌等。
枕额肌由枕腹和额腹及 帽状腱膜组成。额腹起 自额部皮肤止于帽状腱 膜;枕腹起自帽状腱膜 止于枕骨皮肤。
骨骼肌总论
一、定义:附着在骨骼上 的肌肉称骨骼肌。 二、骨骼肌的分类 三、骨骼肌的主要结构 四、骨骼肌的附属结构 五、骨骼肌的起止点
骨骼肌的分类
按位置可分为:躯干肌、 上肢肌、下肢肌、头颈肌。
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 肌、阔肌、轮匝肌
(长肌运动距离大,故 存在于四肢;阔肌为扁 状,存在于躯干等既需 要运动又需要保护的部 位;轮匝肌存在于孔和 裂的周围。)
起点:起自耻骨联合和 耻骨结节之间。
止点:肌束向上止于剑 突及其附近肋软骨。
作用:使脊柱前屈。
腹直肌上有3-4条腱划
腹外斜肌、腹内斜 肌、腹横肌
起点:腹外斜肌起自下8肋; 腹内斜肌、腹横肌都起自后 部胸腰筋膜、髂嵴。
止点:腹外斜肌肌束从外上 斜向下内,腹内斜肌肌束从 外下斜向内上,腹横肌肌束 水平向内止于白线。
膈肌上的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位于膈和 12胸椎之间,通过主动 脉和胸导管。
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 裂孔的左前方,平第10 胸椎,通过食管和迷走 神经。
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 孔的右前方,平第8胸 椎,通过下腔静脉。
腹肌
前外侧群(腹直 肌等5块)
后群(腰大肌等)
腹直肌(位于前正中线两 侧为一长带状肌宽3-4cm)
止点:止于尺骨鹰 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位置作用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一侧收缩使头侧倾、面部歪向对侧,面侧收缩使头后仰
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与下颌骨之间上提舌骨、下拉下颌骨
舌骨下肌群位于舌骨与胸骨和肩胛骨之间下降舌骨、使喉上、下活动
四、躯干肌
躯干肌按部位可分为背肌、胸肌和腹肌。
(一)背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群,浅群多为宽大的扁肌,深群为长肌和短肌。
3.总结课程,强调重难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骨骼肌的概述
2.了解头肌
3.了解颈肌
4.了解背肌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复习旧课5分钟
2.概述:6分钟;
3.肌的构造和分类:7分钟;
4.肌的起止和配布:8分钟;
5.肌的辅助结构:11分钟;
6.头肌:15分钟;
7.颈肌:8分钟;
8.背肌:10分钟;
课程名称
解剖学基础
年级
一年
专业、层次
护理专业
授课类型
理论课(新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二节骨骼肌
教案的讨论与设计:
1.先用一段“健美”的视频,让学生直接看到美丽的肌肉线条,引出课程的主题骨骼肌。
2.让学生观察全身的肌肉视频,重点在头肌、颈肌和背肌。在讲解头肌时,可通过搞怪的脸部表情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讲解,突破重难点。颈部和背部肌肉的讲解就在于清楚、简单,让学生达到了解的程度即可。
临床知识链接:腱鞘炎
二、头肌
头肌按功能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
(一)面肌
人类由于语言、思维和表情高度发展,面肌(即表情肌)特别发达,分布于面部五官周围,一端起于骨面,另一端止于皮肤。因此,肌的收缩牵动皮肤,改变五官的形状,产生各种表情。
面肌
名称位置作用
枕额肌颅顶、由额腹、枕腹和帽状腱膜构成提眉并产生皱纹
眼轮匝肌睑裂周围,分眶、脸、泪囊部使睑裂闭合扩张泪囊
口周围肌面颊深部外拉口角,关闭口裂
鼻肌鼻孔周围开大或缩小鼻孔
(二)咀嚼肌
咀嚼肌在口周围,共4对均止于下颌骨,作用为咀嚼。
名称位置作用
咬肌下颌支外面上提下颌骨
颞肌颞窝内上提下颌骨
翼内肌下颌支内侧上提下颌骨使其向前运动
翼外肌颞下窝使下颌骨向前移动。
三、颈肌
9.总结:10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各骨骼肌的起止点、功能、肌的辅助结授、实物演示、标本模型、活体观察、讨论
教学作业:简述三角肌的位置及作用
学生学习方法: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活动,思维要随老师的讲解而动,适当做些课堂记录,课后及时复习、完成习题集相应的作业。
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层,也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着全身肌肉群,并发出肌间隔附于骨上。
2.滑膜囊滑膜囊为密闭的小囊,内含滑液,主要位于肌或肌腱易摩擦处,起缓冲和保护作用。
3.腱鞘腱鞘位于手和足的长肌腱周围,且分布于肌腱转弯摩擦处,其结构如同滑膜囊,只是此囊包裹着肌腱,起缓冲和保护肌腱防止其摩擦的作用。
起点:通常把接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近侧端的附着点看作肌的起点;
止点:把另一端则看作止点;
2.配布:配布形式和多少与关节的运动类型密切相关;拮抗肌:在一个关节上运动完全相反肌群;
协同肌:关节在完成某一动作时,常依赖多块肌配合,且这些作用相同的肌群;
(三)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筋膜分浅、深两种;
浅筋膜——位于皮肤深层,一般由大量的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愈肥胖的人,此层愈厚。浅筋膜几乎遍布全身,起保护体温、肌肉和储存脂肪的作用。
课后记(包括教学目标的测评,教学反馈与矫正等)详见单元续页后
(续页)
教学过程:
第二节骨骼肌
一、概述
分布:附着于骨骼上;
特点: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结构;含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并接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和执行一定的功能。
(一)肌的构造和分类
肌腹:肌纤维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1.构造
肌健:胶原纤维构成,坚韧,无收缩功能;
2.分类:
①长肌:主要分布于四肢,多呈梭形,
外形②短肌:主要分布于躯干的深层,
③扁肌:主要分布于躯干浅层,扁肌的肌腱呈膜状称腱膜。
④轮匝肌:主要分布于口、眼周围,呈环形排列,收缩时使口、眼关闭。
作用: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旋内肌、旋外肌
位置:头肌、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二)肌的起止和配布
1.起止:每块肌肉的两端均附着于骨,一般近侧端称起点,远侧端称止点。
名称位置作用
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一侧收缩使颈屈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头后仰
背阔肌位于躯干背部下方使上臂内收、后伸并略旋内,若上肢固定可使躯干上提
竖脊肌躯干背面、脊柱两侧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教案
教材分析:
第二节主要介绍的是骨骼肌,运动系统的肌均属于骨骼肌,每块肌肉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接受神经支配。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头肌、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这一节的重点及难点:各骨骼肌的起止点、功能、肌的辅助结构、骨骼肌的构造和分类等。
学生上人体解剖学心情很复杂,既好奇又恐惧,教师必须强调解剖学基础知识与护理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学号解剖学基础为今后其他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章节教案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作业等。本教案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相关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如肌肉注射的位置,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采用模型观察法及多媒体展示法法,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