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湖北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金融学综合2003【试题+答案】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金融学综合2003【试题+答案】

武汉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金融学综合科目代码:460西方经济学部分试题(共30分,所有金融学专业方向的考生必做)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分)1.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2.投资的边际效率二、判断下述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6分)——即使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不变,一个垄断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仍然是向下倾斜的。

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如何纠正由于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2.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程度取决于哪几个因素?3.简述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和保险学部分试题(考生选做120分试题,但报考保险学方向的考生必做保险学部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选做5小题,共20分)1.系统性风险2.Adverse Selection;3.金融账户4.Dollarization5.利率互换6.看涨期权7.保险基金与保险资金8.原保险与再保险。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选做5小题,共50分)1.简述金融监管必要性理论和对金融监管有效性争议的主要内容。

2.简述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不要求推导公式)。

3.简析孟德尔——弗莱明模型(Mundel-Fleming Model)。

4.简述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

5.如何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对付人民币汇率风险?6.简述货币互换交易的主要用途。

7.简述人寿保险合同主要条款的基本内容。

8.试比较信用保险与财产保险的异同。

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选做2小题,共10分)1.运用货币供应量M1的方程式,已知现金漏损率k=20%,超额准备金e=5%,定期与活期存款比率t=60%,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rd=10%,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rt=3%,基础货币为5000亿单位,问:当rd降为5%,rt降为0%时,货币供应量M1发生变化为多少?2.如以下三个市场的汇率为:纽约市场:US$1=DM1.9100/1.9110法兰克福市场:£1=DM3.7790/3.7800伦敦市场:£1=US$2.0040/2.0050.。

2000一2019年湖北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0一2019年湖北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0一2019年湖北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2000年湖北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名义GNP和实际GNP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流动偏好陷阱5.充分就业预算盈余6.功能财政二、简答(每小题6分,共36分)1.经济均衡的条件。

2.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

请就此分别作简要说明。

3.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4.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

5.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功能。

6.结构性通货膨胀。

三、分析(每小题6.5分,共26分)1.请画出IS曲线,并作简要说明与分析。

2.请画出LM曲线,并作简要说明与分析。

3.请画出经济周期曲线,并作简要说明与分析。

4.请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作简要分析。

四、论述题(20分)结合我国实际,试述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某些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请根据你的看法,举出二个例证加以说明)。

2018年湖北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一、翻译名词并解释1.Keynes’slaw;2.Nash equilibrium;3.quasi-rent;4.inflation tax;5.functional finance;二、简答题1.画图解释出口补贴政策对经济的福利和效率的影响。

2.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3.简述吉芬品和低档品的异同。

4.高峰负荷定价与三级价格歧视的区别。

三、论述题1.论述政府对企业和消费者征税的影响,以及税收归宿由什么因素决定2.分析在发生不利的供给冲击时,为什么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效,并论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并论述在经济新常态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2019年湖北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边际替代率;2.科斯定理;3.外部性;4.货币政策效应;5.奥肯定律;6.通胀税。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解释工资变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5.国民生产净值(武大)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二、筒答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北大)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中(武大)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

(复旦大学1995研)9.\=C+I+G+(某-M)\的内涵。

(武大)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浙大)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人行)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浙大)三、计算题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

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一、概念题1.均衡产出(武大)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9.税收乘数(武大)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二、简答题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国民经济学2003【试题+答案】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国民经济学2003【试题+答案】

武汉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国民经济学科目代码:457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国民生产总值2.投资乘数3.资本边际效率4.挤出效应5.自动稳定器6.经济社会发展战略7.扩张性财政政策8.再贴现率9.国际直接投资10.宏观经济监测二、简答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1.国民收入的概念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系中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什么不同?2.在现实生活中乘数的作用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3.评述库兹涅茨倒U字假说。

4.简述市场经济中形成的“外部不经济”和“不利外溢效应”的涵义。

5.为什么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需要国家的宏观干预?6.财政分配是怎样影响流通的?7.简述影响财政、信贷收支的共同因素。

8.简述决定市场供给结构变化的因素。

三、论述题(共3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西方宏观经济学各派的共同错误和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试述引起市场需求量变动的决定因素。

四、辨析题(16分)“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参考答案武汉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国民经济学科目代码:457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具有以下几个内涵:第一,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国民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第三,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出手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国民生产总值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第五,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后者是一个地域概念;第五,国民生产总值。

武汉大学2003现代经济理论(含宏微观经济学461)(英文)

武汉大学2003现代经济理论(含宏微观经济学461)(英文)

武汉大学2003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现代经济理论(含宏、微观经济学) 科目代码:4611. (25’) Consider an economic model in which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can be written as 10 1≤+=−ββa g L K Y a a p , here g is the government spending per capita, K, L, Y are aggregate capital, population and output respectively. The government spending is financed by an income tax, i.e., Y Lg G τ==. Capital accumulation equation is K sY K δ−=. Suppose the saving rate s ,income tax rate τ,depreciation rate δand population growth rate n are given exogenously, S+τ<1.(1)Show that if 1p βα+, then the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will convergesto a steady-state value k * which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come tax rate τ.(2)Show that if 1=+βα, then the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l will increase with a constant growth rate if δτ+n s f .2. (25’) Consider an economy with identical long-lived individuals whose utility functions can be written as 10 0, ,]lnk lnc [t t 0p p f βγγβdt e t +∫−∞, her c t ,k t are consumption and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in time t. Suppose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is zero.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 equation is 1a 0 ,p p k c Ak k a δ−−=.Solve the steady state values of consumption, capital stock and output per capita.3. (25’) Consider an OLG model in which each individual can live two period. Individuals’ utility function can be written as 12t 1t lnc lnc ++=βt U , here c 1t and c 2t+1 are the consumptions in period t of young and old individuals respectively. Individual’s wealth constraints are,1t t t w s c =+ )1(112+++=t t t r s cHere w t , s t and r t+1 are wage, saving and interest rate respectively. Production function can be written as at t Ak y =. Suppose that the depreciation rate δ=1 and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re zero. Assumption the government levies an output tax with a constant tax rate τ.(1) Solve the steady state values of capital stock and output per capita.(2)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incom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ax rate can be described as a Laffer Curve, i.e., as the tax rate increase, the tax income increases when the tax rate is small and decreases when it is large enough. Solve the tax rate with the maximum tax income.4. (25’) If preferences are locally nonsatiated, and if (x *,y *,p )is anequilibrium with transfers, then the allocation(x *,y *)is Pareto optimal.5. (25’) If preference i ≥ is homothetic, assume that x i (p,w i ) is differentiable, then x i (p,w i ) satisfies the uncompensated law of demand property.6. (25’) Suppose that production set Y is convex. Then every efficient production Y y ∈is a profit-maximizing production for some nonzero price vector 0≥p .答案部分武汉大学2003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现代经济理论(含宏、微观经济学) 科目代码:4611. Consider an economic model in which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can be written as 10 1≤+=−ββa g L K Y a a p , here g is the government spending per capita, K, L, Y are aggregate capital, population and output respectively. The government spending is financed by an income tax, i.e., Y Lg G τ==. Capital accumulation equation is K sY K δ−=. Suppose the saving rate s ,income tax rate τ,depreciation rate δand population growth rate n are given exogenously, S+τ<1.(1) Show that if 1p βα+, then the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will convergesto a steady-state value k * which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come tax rate τ.(2)Show that if 1=+βα,then the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l will increase with a constant growth rate if δτ+n s f .2. Consider an economy with identical long-lived individuals whose utility functions can be written as 10 0, ,]lnk lnc [t t 0p p f βγγβdt e t +∫−∞, her c t , k t areconsumption and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in time t. Suppose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is zero.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 equation is 1a 0 ,p p k c Ak k a δ−−=.Solve the steady state values of consumption, capital stock and output per capita.3. Consider an OLG model in which each individual can live two period. Individuals’ utility function can be written as 12t 1t lnc lnc ++=βt U , here c 1t and c 2t+1 are the consumptions in period t of young and old individuals respectively. Individual’s wealth constraints are,1t t t w s c =+ )1(112+++=t t t r s cHere w t , s t and r t+1 are wage, saving and interest rate respectively. Production function can be written as a t t Ak y =. Suppose that the depreciation rate δ=1 and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re zero. Assumption the government levies an output tax with a constant tax rate τ.(1) Solve the steady state values of capital stock and output per capita.(2)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incom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ax rate can be described as a Laffer Curve, i.e., as the tax rate increase, the tax income increases when the tax rate is small and decreases when it is large enough. Solve the tax rate with the maximum tax income.4. If preferences are locally nonsatiated, and if (x *,y *,p )isan equilibrium with transfers, then the allocation(x *,y *)is Pareto optimal.5. If preference i ≥ is homothetic, assume that x i (p,w i ) is differentiable, then x i (p,w i ) satisfies the uncompensated law of demand property.6. Suppose that production set Y is convex. Then every efficient production Y y ∈is a profit-maximizing production for some nonzero price vector 0≥p .。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政治经济学2003【试题+答案】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政治经济学2003【试题+答案】

武汉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政治经济学(科目代号451)一、名词解释题(共8小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1.价值2.产业资本3.级差地租Ⅱ4.资本有机构成5.集约型增长方式6.恩格尔系数7.出口导向8.通货紧缩二、比较下列概念的异同(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要求:①回答各概念的定义;②说明各概念相同或相近之处;③说明各概念的不同之处。

)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2.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3.社会总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4.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只判断对错,对者打“√”,错者打“×”)1.垄断地租是特殊形式的绝对地租。

2.货币在充当流通手段职能时,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3.如果一个部门的商品的价值低于其生产价格,则意味着该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

4.投入同量资本,资本周转速度快的商业部门肯定能获得比资本周转速度慢的商业部门更多的利润。

5.当中央银行在公布的金融市场上大量购进有价证券时,市场利率会上升。

6.如果农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绝对地租将来源于农产品的价值与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7.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额是固定资产折旧。

8.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经济危机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9.商品市场价值是部门间竞争的结果。

10.如果经济高涨,中央银行一般应该采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论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

2.用公式和文字说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简论市场经济的缺陷。

4.简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简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调节国民经济的原因、调节手段和作用。

2.试论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影响和对策。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宏微观经济理论(复试)2003【试题+答案】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宏微观经济理论(复试)2003【试题+答案】

武汉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复试)科目名称:宏微观经济理论科目代码:546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吉芬商品(Giffen Goods)2.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3.通货膨胀(inflation)4.法定存款准备金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商品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商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2.等产量线具有哪些特点?3.货币需求动机包括哪几个方面?它对货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4.比较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与恒常收入假说。

三、论述题(20分)试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

参考答案:武汉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复试)科目名称:宏微观经济理论科目代码:546一、名词解释1.吉芬商品(Giffen Goods):指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常变化的一类商品,由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Robert Giffen)发现而得名。

这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违反了需求规律,即价格越低购买的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的更多,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关系。

1854年当爱尔兰发生大饥荒而使马铃薯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之时,对马铃薯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远远低于其收入效应。

说得通俗一些,也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穷了,平时人们所能消费的肉类不太多,如今马铃薯涨价了,相对来说他们更穷了,穷到买不起原来消费肉类的数量,结果只好增加对马铃薯的购买来补救。

因此,吉芬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

因此,它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

这种违反常规的现象,一般称为吉芬效应(Giffen effect),或吉芬反论(Giffen paradox)。

吉芬商品是低档商品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的低档商品都可以被称作吉芬商品。

2.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指在短期内可以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与不变成本相对的概念。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政治经济学B(复试)2003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政治经济学B(复试)2003

武汉大学2003年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复试B)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科目代码:554一、名词解释(20分)1.私营经济2.按劳分配3.经济效益4.国民收入5.国民生产总值二、简答题材(40分)1.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3.三次产业分类法4.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5.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状况三、论述题(40分)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2.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答案部分武汉大学2003年政治经济学(复试)一、名词解释(20分)1.私营经济: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以雇佣劳动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私有企业主占有和支配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和依靠雇佣劳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是在私有企业的意志支配下通过雇佣关系形成的。

私营企业主凭借生产资料占有一定的雇佣工人的劳动成果,取得非劳动收入。

私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既是我国现实生产力的需要,也是个体经济广泛存在和自发发展的必然。

生产经营好的个体经济,逐渐积累了一定量的生产资金,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从业人员大大增加,就发展演变成以雇工经营为主的私营企业。

私营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地需要,有着重要地积极作用。

2.按劳分配:指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制度。

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有:(1)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对共同劳动的成果进行分配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

(2)用于按劳分配的产品只是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或称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个人消费品,而不是全部社会产品。

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依然归社会所有,社会还要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于社会和劳动者共同孺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才在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湖北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吉芬商品:指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常变化的一类商品,由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而得名。

这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违反了需求规律,即价格越低购买的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的更多,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关系。

1854年当爱尔兰发生大饥荒而使马铃薯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之时,对马铃薯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远远低于其收入效应。

说得通俗一些,也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穷了,平时人们所能消费的肉类不太多,如今马铃薯涨价了,相对来说他们更穷了,穷到买不起原来消费肉类的数量,结果只好增加对马铃薯的购买来补救。

因此,吉芬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

因此,它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

这种违反常规的现象,一般称为吉芬效应,或吉芬反论。

吉芬商品是低档商品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的低档商品都可以被称作吉芬商品。

2.可变成本:指在短期内可以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与不变成本相对的概念。

可变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等。

厂商没有进行生产时,可变成本为零。

产量逐渐增加时,可变成本会相应地增加,但可变成本的增加并不一定与产量的增加呈相同比例,这一过程受到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开始时产量增加,可变成本的增加幅度可能较大,因为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可能不一定有效率;随着产量到一定程度,生产要素组合的效率得到发挥,可变成本增加幅度变缓;最后,收益递减规律又会使它增加较快。

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了厂商的总成本,不变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而可变成本是总成本中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部分,因此可变成本的增长量与总成本的增长量相等,它们的增长率也相等且都等于边际成本。

可变成本可以帮助厂商决定在短期内是否继续进行生产,因为不变成本对于厂商来说是不能改变的,而可变成本则不同,它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厂商停止生产,不能节省不变成本,却可以节省可变成本。

因此,厂商如果进行生产能够补偿可变成本,那么生产就是值得的;如果生产的结果不能收回可变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只有在进行生产能够补偿可变成本之后的余额,才能够补偿不变成本。

3.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给过多而导致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倾向量相适应。

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倾向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货币就会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4.法定存款准备金:指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

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做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

正是这处较小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

二、简答题1.商品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商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因此,商品需求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量。

相反,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时,会减少对正常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劣等品的需求量。

例如,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则对汽车的需求会增加,对黑白电视机的需求会减少。

第三,互补品的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减少。

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之下,墨水价格上涨,则不但会引起对墨水的需求的减少,同时也会造成墨水补充品的钢笔的需求减少。

第四,替代品的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对此特定商品的需求的增加。

例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则对猪肉的需求量下降了,但间接地导致对其替代品——牛肉的消费增加了。

第五,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第六,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2.等产量线具有哪些特点?答: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以Q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

如图所示,等产量曲线表示生产一定单位的产品,可以有很多种劳动和资本数量组合。

当劳动投入量为La单位时,资本投入量必须是Ka单位;当劳动量从La单位增加到Lb单位时,资本投入量就可以从Ka单位减少到Kb单位;以后如果劳动仍然继续增加固定单位,则资本的减少量会越来越少。

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重要特点:(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具有负斜率。

它表示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只有具有负斜率的等产量曲线,才表示劳动和资本互相替代是有效率的。

(2)坐标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它们按产量大小顺次排列,越接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少,越远离原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多。

(3)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曲线向原点凸出。

它表示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将逐次减少。

这一点将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来解释。

3.货币需求动机包括哪几个方面?它对货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答:(1)货币需求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凯恩斯将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成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M·Keynes)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2)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而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假定以表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表示收入,则。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成负相关,假定以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表示市场利率,则。

总之,以表示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函数,则。

很显然,当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强烈时,人们对持有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

4.比较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与恒常收入假说。

答:(1)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设由凯恩斯提出,他认为消费支出和即期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其中。

凯恩斯认为消费随绝对收入增加而增加,但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2)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J·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其他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即消费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②最近时期的收入水平,主要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

基于以上两个因素,杜森贝里的假说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指出,一个家庭或个人消费多大比例的收入,即其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其相对收入,也就是说它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

杜森贝里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消费对他人具有“示范效应”。

如果所有个人或家庭的收入都加倍,则其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将保持不变,并将继续花费同样比例的收入,其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

长期中分配格局的稳定性正是平均消费倾向稳定的原因。

这可以用来解释长期消费函数。

第二部分可以用来解释短期消费函数,它指出家庭和个人对收入上升容易适应,而对收入下降难以适应。

由于“棘轮效应”,在短期中,即使收入暂时减少了,家家户户都没法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其消费方面的下降幅度低于它们收入的下降幅度。

由此可知,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即使收入水平较低,消费水平也很难下降,从而平均消费倾向较高。

正如短期消费函数所显示的那样。

(3)恒常收入假说。

恒常收入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

它指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人期望终身从其工作或持有的财富中产生的收入。

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在保持财富完整性的同时,个人的消费在其工作和财富的收入流量的现值中占有一个固定的比例。

其中代表消费,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代表持久收入。

而在实际情况下,个人在任何时期的实际收入可能与持久收入不同。

这种不同可以解释在消费函数形式方面相互矛盾的原因。

该假说认为,个人的收入和消费都包含一个持久部分和一个暂时部分。

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分别由一个预计的、有计划的收入成分和消费成分组成;暂时收入和暂时消费则分别由收入方面的意外收益或意外损失以及消费方面的不可预知的变化构成。

在长期内,个人消费占有固定比例的持久收入,这就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在短期内,许多家庭或个人在经济周期中会面临一个负值的暂时收入,然而他们的消费与其持久收入相关,因而他们的平均消费倾向增加,这就解释了短期消费函数。

由于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寻求消费其持久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因而意外的收益或损失将不会影响消费。

但在实际运用中,持有收入和消费的价值估计极端困难。

从上面分析可知,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恒常收入假说都是解释消费决定的理论,都认为收入变化会影响消费的变化,一般来说收入增加则消费增加。

但是,对于三者的区别在于对影响消费的收入的不同解释。

三、论述题试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

答:(1)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在这种市场中,卖、买方很多,产品无差别,资源自由流动,具有完全信息。

市场价格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不受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