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七章文字]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概论复习超级重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超级重点语言学概论复习第一章语言是什么第一节语言是一种声音一、语言是一种声音二、这种声音是人有意识地从发音器官发出的三、这种声音能代表一定的客观现象四、这种声音能分解和组合,这些分解和组合是有规律可寻的第二节语言与说话一、语言不等于说话二、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语言是抽象的,是全社会一致的三、说话也叫“言语”。
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具体运用,是可感知的,是因人而异的四、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可感知形式来传递一定信息的符号系统┌听觉语符——音符(语音)┌可感知形式——语符┤│└视觉语符——文字(?)语言┤│┌语汇(词汇)└信息(内容)——语义┤└语法传统上语音、词汇、语法合称语言三要素。
第三节语言的功能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人类有多种交际工具:(二)这些都比不上语言重要。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一)人类左半脑掌管与语言有关的抽象思维;右半脑掌管与语言无关的形象思维(二)抽象思维是否一定要语言参与(三)语言只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替代品,人们能利用语言进行思维,也应该可以利用其它的替代品进行思维。
(四)人类有了语言之后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思维第四节语言是符号系统一、什么是符号(一)符号就是用一种东西(甲)来代替另外一种东西(乙),通常是用具体的、浅显的、通俗的来代替抽象的、深奥的、孤僻的。
(二)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是听觉符号(三)语言符号的特点1.约定俗成(任意性)2.线性(四)符号与客观二、语言的层级体系(一)层级体系的构成(二)语言层级体系的特点: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一)组合关系(二)聚合关系第五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需要具备的条件(一)生理条件:一定的大脑容量,使之具备抽象、概括能力(二)心理条件:听觉系统和发音器官(三)社会条件:即到了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二、其它动物不具备语言条件第二章语言学第一节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语言学的简要历史一、人类早期关于语言的神话传说二、语言学问题的哲学探讨三、语言研究的语文学阶段(一)中国的语文学研究(二)印度的语文学研究(三)古希腊罗马的语文学研究四、传统语言学五、现代语言学(一)历史比较语言学(二)结构主义语言学(三)转换-生成语言学第三节语言学的分类一、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一)微观语言学研究语言本身。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重点研究语音的产生、结构、运动和感知等方面。
在复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国际音标的掌握,包括元音、辅音和音节等。
2.发音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比如舌头、喉头、声带等的作用。
3.音位与音素的区别,音位是语言中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是语音的实际表现。
4.音变规律,比如浊音化、清音化、辅音的鼻化等。
二、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学科,包括句法学、词法学等分支。
在复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语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句子、短语、词类等。
2.句法分析的方法,包括基于短语结构的上下位关系分析和基于依存关系的句法分析。
3.句子成分的分类与功能,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
4.语法关系的表示,包括句法树和依存关系图等。
三、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和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学、语用学等分支。
在复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语义的基本概念,包括词义、句义、语篇意义等。
2.词义的分类,包括编码词义和概念词义等。
3.语义关系的表示,包括隐性关系和显性关系等。
4.语义义原的掌握,比如用来描述词义的最小单位,可以用来解释多义、歧义、同义等现象。
四、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的学科,包括语用规则、言语行为等方面。
1.言语行为的分类,包括表示、指示、陈述、询问等。
2.言语行为的成分,包括言辞、语境、意图等。
3.语用规则的掌握,比如礼貌原则、言外之意等。
4.言语行为的实现方式,包括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等。
以上仅为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的一些重点内容,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复习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加深对语言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导言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语言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各类语言学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专语语言学下面可分汉语语言学(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汉语史等、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等等,普通语言学下面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等。
四、语言学流派比较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主要有: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学派、系统-功能学派、社会语言学。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
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请浏览《语言学网络课件》中的“望远镜”板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本章需要明确的要点是:第一,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第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弄清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内涵,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期末重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一、导言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3、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是符号系统。
2、符号是具体事物的标记或代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二、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信息传递、人际互动)、思维功能。
2、所谓“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3、语言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4、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5、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6、大脑的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还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7、大脑的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还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8、儿童语言的学习与心智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有所谓的“临界期”:人出生之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与心智发展的潜能就失去了。
9、聋哑人也是能思维的。
①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只是因听不见别人说话而学不会语言。
②聋哑人不能运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手语,动觉,触觉)。
10、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密切相关。
语言的普遍性质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
3、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二者不可分离,相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语言学教程[第七章语言文化社会]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教程[第七章语言文化社会]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b14cff4910ef12d2af9e7a4.png)
第七章语言文化社会复习笔记I.语言与文化1.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语言是文化不可替代的载体。
文化通过语言的使用得到更好的诠释。
2.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萨丕尔假说认为,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模式,相应地,不同的语言表达决定了人们认识世界方式的不同。
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得到两点知识:一方面,语言可以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结构性差异越大,反映出对于世界认识的越不同。
因此,这个假说也被称作“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主义”。
3.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总体而言,在语言课程中教授文化知识至少有以下三个目的:①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化差异;②有助于语言学习者跳出自身文化的圈子,从目标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③有助于通过各种课堂练习,强调对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性的理解,促进外语学习。
II.语言与社会1.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研究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语言的结构和使用。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领域,研究语言的使用与语言使用者所处的社会结构的关系。
2.语言变体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地域、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差异也能产生语言的变化。
这些变化的结果就是语言的变体。
每种语言都不只有一种变体,特别是在口语中。
因此,语言变体是与地域、社会阶层、教育背景和被使用语言所处环境的正式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这些语言的变体包括标准语言、方言、语域、皮钦语、克里奥尔语等。
(1)标准语言标准语言是指在群体或者国家拥有很高地位的语言变体。
它也是当地受过教育的人口语和书面语的语言基础。
(2)方言方言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或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内所使用的能够识别的语言变体。
方言不一定不如语言完整、逻辑和更具语言特征。
它是语言的一个变体,由于其不同之处能够划分为一个单独的实体,但是还不足以划分成为一门语言。
有时候方言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准语言。
对方言的研究称作方言学,方言学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①地域方言:在一个地域范围内的语言变体。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导言部分一、语言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五、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语言学分为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五、1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
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时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如现代汉语、当代英语)五、2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如汉语史)五、3专语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是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语言的结构。
五、4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
五、5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索绪尔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六、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为后来的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在19世纪进入了系统的研究,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的分支: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美国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代表作《语言论》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一、1语言的作用: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每个社会无论经济发达还是落后,都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都离布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语言是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没有语言,人类无法交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
语言又是思维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也无法把思维表达出来。
(如普通话是汉民族用来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工具)一、2语言同社会的联系:语言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人类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不同语言。
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
语言学概论[文字]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温习
![语言学概论[文字]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温习](https://img.taocdn.com/s3/m/2a04eb0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3.png)
第七章文字1.文字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相对于语言而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克服了时空对有声语言的限制,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语言决定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在文字的起源上,一般以为文字起源于图画,但文字不等于图画。
按照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音义关系不同,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与意音文字。
文字学是指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特点、形音义关系、改革、体系等内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文字学的研究有利于文字改革、创造文字、规范文字书写、服务语言、计算机信息处置等。
2.文字的大体类型表音文字是指通过利用一套完整的字母来标记音位或音节从而拼写语言中词或语素的文字体系。
按照表音文字字母所表示的读音单位的不同,它可以分为音节文字与音位文字两种。
表音文字利用方便,看到字就可以够读出音来,勤学、好认、好记、好写。
它又叫拼音文字,以英语、法语、德语、俄语、阿拉伯语为代表。
表意文字是指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
它不标记声音,它的数量庞大,笔画复杂,字形里面有表示意义的结组成份。
一般以为古代埃及的圣书文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与中国的指事、会意字都属于表意文字。
意音文字是指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
意音文字的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份,又有表示字音的成份。
中国的形声字是其典型代表。
拼音文字,广义上讲就是指表音文字,狭义上讲是专指音位文字。
音节文字是指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的文字。
日本的化名、梵文是其代表。
音位文字是指以音位为书写单位,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位的文字。
英、法、俄、意、德等文字是其代表。
自源文字是指从创建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它是从文字形体来源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它的形体、体系都源于自身,是独创性的。
古代埃及文字、楔形文字都是自源文字。
借源文字是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成立起来的文字。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语言的主观性: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
(互动的另一方面包括受话人受到影响,做出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
)3.心理现实:贮存在人脑的人对客观现实认知的成果,是关于客观现实的各种知识信息。
其来源:①感官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知,经脑神经综合处理转化为记忆信息;②对语言文字的接收处理。
4.颤音: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
(是舌尖、小舌这两个柔软的尖状物处在十分放松并有气流的冲击的状态下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
)例如:俄语中的Р(如РУка,手)是舌尖颤音[r]。
5.闪音:舌头颤动一次发出的音。
例如:英语very中的处于弱读音节的r[?]。
6.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例如汉语普通话/ɑ/音位有不圆唇和舌位低两个发音特征;某个音位利用哪些特征和其他音位对立,这由该特征在音位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而定。
例如:英语音位用清/p/浊/b/对立而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用是否送气来区别。
8.成句范畴: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情态、时、语态等句子功能意义类别。
成句范畴有一定的表达形式,例如疑问句语气可以用语调或虚词表达。
9.黏着语:只以黏着语素替换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
例如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等。
11.中心意义:离开上下文后人们最熟悉的意义,它大多同本义一致,有时同本义不一致。
中心意义是从多义词在某个时代各义项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出的。
例如,单独取出“兵”这个词,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兵士”的意义。
二、相近概念的辨析1.语言和言语答:(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
言语是说出来的话;说出来的一个词。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①语言是交际工具,非自由的,组词成句的规则有限;②言语即说话,运用交际工具,是自由的,创造新句无限。
(3)语言与言语的关系:①言语是对特定语言的具体运用;例如:他不言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文字1.文字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相对于语言而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克服了时空对有声语言的限制,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语言决定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在文字的起源上,一般认为文字起源于图画,但文字不等于图画。
根据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音义关系不同,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与意音文字。
文字学是指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特点、形音义关系、改革、体系等内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文字学的研究有利于文字改革、创造文字、规范文字书写、服务语言、计算机信息处理等。
2.文字的基本类型表音文字是指通过使用一套完整的字母来标记音位或音节从而拼写语言中词或语素的文字体系。
根据表音文字字母所表示的读音单位的不同,它可以分为音节文字与音位文字两种。
表音文字使用方便,看到字就可以读出音来,好学、好认、好记、好写。
它又叫拼音文字,以英语、法语、德语、俄语、阿拉伯语为代表。
表意文字是指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
它不标记声音,它的数量庞大,笔画复杂,字形里面有表示意义的结构成分。
一般认为古代埃及的圣书文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与中国的指事、会意字都属于表意文字。
意音文字是指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
意音文字的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
中国的形声字是其典型代表。
拼音文字,广义上讲就是指表音文字,狭义上讲是专指音位文字。
音节文字是指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的文字。
日本的假名、梵文是其代表。
音位文字是指以音位为书写单位,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位的文字。
英、法、俄、意、德等文字是其代表。
自源文字是指从创立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它是从文字形体来源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它的形体、体系都源于自身,是独创性的。
古代埃及文字、楔形文字都是自源文字。
借源文字是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
它是从文字形体来源的角度划分出来的,现今大部分文字都是借源文字。
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也叫钉头字。
象形文字又叫表形文字,是指用经过简化的图形作为符号来记录语言的词或语素的一种初期的文字体系。
它是记事图画简化的结果,是文字发展的最初阶段。
它的最大特点是见形知义,但是它形体复杂,难写、难记、难认,无法表达抽象意义。
词语文字是指文字的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只与语言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
它是根据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划分出来的一种文字类型。
语素文字是指文字的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只与语言的语素相联系的文字。
它是根据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划分出来的一种文字类型。
3.文字的性质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有符号的一般特性但又有区别于一般符号的特性。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要素,音与义是文字所代表的那个语言单位的音与义,也就是说是来记录语言的。
与语言这种听觉符号相对,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存在必须依赖于语言。
世界上语言可以没有文字,但不存在未标记任何语言的文字,语言永远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它永远只是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文字不是属于个人所有,而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并共同使用。
在一个社会中,任何阶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来记录本民族的语言。
文字对任何阶级、阶层和任何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它是全民性的交际工具。
语言没有阶级性,从而也影响到记录语言的文字也就没有阶级性。
文字完善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文字的产生克服了语言的时空局限性。
文字把语言记录下来,从而可以保留前人的文明成果,促进科技的飞速发展,广泛地传播人类的文化,大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
4.文字与语言文字从本质上讲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所有文字体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无论是表音文字、表意文字还是意音文字,都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有通过这种形式来记录语言的音与义,三者缺一不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语言是文字产生的基础,文字依赖于语言而存在。
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比如印欧语系大部分使用表音文字,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使用意音文字。
但是语言是符号,文字是符号的符号,用什么文字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
语言有时空的局限性,文字克服了这种局限,完善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文字把语言记录下来,使语言由听觉符号转换成视觉符号,从而可以保留前人的文明成果,进一步发展科技,广泛地传播人类的文化,大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
因此,文字成为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5.口语与书面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有声语言),当文字产生之后,文字开始记录语言,于是书面语就产生了。
因此,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书面语是经过文字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总之,口语的物质基础是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书面语的物质基础是文字和其他信息载体。
书面语与口语这种听觉符号相比,它以文字的形式被转换成视觉符号,但是两者都是语言,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要素都基本相同;口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比较大,而书面语克服了这种限制。
口语是短暂的,转瞬即逝,书面语则具有永久性;口语传播的范围较小,书面语可以传播到异地。
书面语原本是文字记录口语的书面反映,但书面语对口语具有规范、加工等作用。
因此,在文字产生之初,书面语与口语是基本一致的;随着书面语对口语规范程度的不断加深,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某种程度的脱节,从而导致书面语与口语的不一致。
书面语一般用于书面表达,口语一般用于口头表达。
书面语与口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书面语可以使口语的发展更规范、精确,口语中也可以使用书面语,比如新闻广播是书面语的口头形式。
现在时代变化了,从前必须使用书面语来完成的交际任务,现在可以用口语来代替,比如录音、录像、通信、广播等的普及,口头信息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可以长期保存。
信息时代里,口语和书面语可以并驾齐驱。
6.意音文字与拼音文字意音文字是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
一般是在表意字的基础上由表意字、借表意字充当的表音字、兼有表意表音的意音字来记录语言中的词或语素。
汉字就是现行文字中一种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
拼音文字是指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字形能够直接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语言单位的读音。
比如英语用26个拉丁字母就可以记录语言。
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不同还在于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
意音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的语素或词,而拼音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
意音文字在记录语言中的声音的同时,有时它的字形还能反映它的意义或义类,还有助于区分同音语素和同音词。
意音文字的表音部分并不能准确记音。
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拼音文字是根据语音构形的文字体系。
意音文字是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字形中的表音成分与声音的联系也不是太直接,没有表音成分的意音文字与声音更是缺少联系。
7.汉字拼音化问题根据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音义关系不同,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与意音文字。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使用的是表音文字,汉字属于意音文字。
从文字与语言的发展关系来看,世界上原有的好多表意文字都发展成为表音文字,拼音化好像成了文字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
但是,汉字在短期内不会演变或变革为拼音文字。
原因如下:汉字这种意音文字体系基本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汉字能够区别汉语同音词。
如果汉字改为拼音文字,同音词将会大大增加,从而妨碍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所以汉语的实际情况导致它目前还不能实行拼音化。
汉字具有超方言的功能。
不论什么地方的人写什么东西大家都能看懂,不像拼音文字那样。
我国人口多,地域广,方言分歧十分明显,在目前普通话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如果改为拼音文字,势必使广大方言地区的人们的交流产生巨大影响。
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并承载着中华文化。
汉字从甲骨文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用汉字记载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这些汉字文献承载着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果改为拼音文字,很可能造成文化传承的混乱乃至中断。
而且,汉字具有很强的理据性,汉字的形体具有很好的提示功能,如果汉字拼音化,这些优势就会丧失,就会失去很多文化。
在信息处理上,用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汉字依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8.文字改革文字改革的基本类型有:(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
(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
(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
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