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引起静坐不能中循证护理应用

合集下载

浅议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议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我t5用业 务学习时 间分批 地列护 士进行有关循证 护理方面 的知识 讲 11 "] 1 座, 使护士对循 证护理知识 有 了全面 的了解 , 并掌握 了循证护理 的理 论
和方法。
在临床 工作 中, 指导临床护理 科研的成果 较少 , 能够 还需广大 护理
人 员不断 在工 作实践 中进行 探索 创新 。
响而 产生的护 理观念 、 在过去 的几十 年 , 护理学 科发 生 了巨大的变 化 、
33 循证 应 用 .
如开 展以 病人 为 中心的 整体护 理 。 用批判 性思 维寻 求 最佳 护理行 为 , 实施 全面 护理 质量 改进程 序 、 以最 低的 成本提 供最 优 质的 服务 等 。 1 循 证护 理的特 点和 三要素
水平, 提高护理 人 员理解 力与工作技能 水平的 同时 , 有效提高护理 质量 标 准。
() 1更具科学 性 ; ) ( 强调护 理人 员提高综合 素质 ;3 2 () 高工作 效 可提
率, 降低 消耗 ; ) ( 强调患者 的参 与意识 ; ) 4 r 为护理人 员提高法 律意识 。 5 12 循 证护 理的 三要 素 .
管 理 与 教 育
Cl OEN E1 L HAFRI DA N GM C
匿固
浅议 循证护理 在精 神科 护理 中的应 用
李 宗伟 盂庆 珍
(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精神病防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40 ) 7 3 5
【 摘要 】 目的 应 用循 证 护理理 念 , 高精 神 科 护理 质量 。方 法 根据 循证 护理 理念 ,同患 者需 求 相结合 , 提 获取 实证 , 为临床 护理 作 决策 的过 程 ,从 而提 高护 理 的质量 。结果 护 理 质量 持 续提 高 ,护 理 综合 满 意度 不 断提 高 ,人 员素质 显著 增 强。结 论 运 用循 证护 理 的理念 管理 可促 进 护理人 员学 习的主 动性 , 习新 临床 知识 和技 能, 学 为患者提 供 先进 、 效 、 有 安全 、 低耗 的 护理服 务 。

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2期397·临床监护·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体会崔燕(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摘要:探讨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体会,通过分析总结循证护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康复护理以精神科教学中的应用,按照循证护理的理念,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取验证条件,并将其作为护理工作的决策标准,从而提高整个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业务水平,满足患者需求,使患者受到安全、高效、舒适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2.3520 引言循证护理即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明确、明智、审慎的使用科学依据、熟练的临床知识及经验、结合患者愿望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的符合患者需要的护理决策的过程[1]。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

目前,循证护理在很多科室中已经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但在精神科领域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体会,做出如下综述:1 循证护理的起源及发展循证护理中心最初成立于英国York大学护理学院,而我国最初成立Cochrane中心是在199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时间的培训,并将实践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是国内首次将循证实践引入到护理学机构当中[2]。

2 循证护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精神科的患者一般都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存在长期情感、认识、动作、意志方面的障碍,使患者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在病态的心理支配下,甚至可能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

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患者需要长期治疗,达到控制,防止病情复发的作用。

由于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背景、社会地位、药物不良反应不同,患者的依从性也不同,从而取得的治疗效果也不同,由于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循证护理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住院精神科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的精神病康复期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88例,循证护理组92例,常规护理组采用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循证组行循证护理措施,分别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及2个月后各评定1次。

结果入组后2个月IPROS评分和NOSIE评分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

结论循证护理进一步提高了精神科护理学术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标签:循证护理;精神病;康复期;临床应用效果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 EBN)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护理工作方面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观念。

循证护理在实际的护理工作当中提供了科学化的护理理论及方法,并且通过慎重、明智及准确应用当前研究依据,并将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个人技术水平以及患者的期望相互结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护理方案。

鉴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如何运用循证思想推进精神科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精神科护理领域值得研究的课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的精神病患者1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2年,连续住院>2个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30分,无严重躯体疾病;其中男性98例,女性8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1±3.42),全部患者病情稳定,无阳性精神症状,入选患者均经过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处于康复期。

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88例,循证护理组92例,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常规护理组采用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

循证组行循证护理措施: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循证护理小组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护理部主任把关,组员由护士长、主管护师等10人组成。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循证应用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循证应用
维普资讯
20 0 8年 6月
中 国 民 康 医 学
Me ia o r a fC ieeP o lgHe t dcl un o hn s e pe a h J l l
J n,0 8 u 20
V0 . O F 12 HM N . 1 o 1
间 护 理认 真 收 拾 患 者 单 元 的 危 险 物 品 , 小 刀 、 火 机 、 刨 对 打 须
循证 护理通过 护理工作 的临床 实践 方法从感 性认识 发 展到理性 概 念 , 而 形 成理 念 , 从 具有 全 面 性 、 辑 性 、 统 逻 系 性 , 有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 只有 真正掌 握这些 知识才 能够 运 用 自如 , 解决临床问题 。客观上这就 必然促使全体 护理人 员要加强学 习。我院在开展循证护理时 , 首先就是利用业 务 学 习时间分批地对护士进行有关循证护理 方面的知识讲座 , 使护士对循证 护理知识有 了全面 的了解 , 掌握循证 护理的 并 理论 和方法 。然后再指导护士通过阅读及查 询有关资料 , 结 合临床上存 在 的问题 提 出所 需讨论 内容 , 括 护理技 术操 包 作、 护理模 式 、 健康教育等。同时积极开展相关 知识的学习 , 如心理 学 、 理学 、 管 重症监 护和抢救 、 整体 护理 , 鼓励 护士进
第2 卷 O
上半月
第 1 期 1
【 护
精 神 科 护 理明 周
( 施 自治 州 优 抚 医 院 护 理部 , 北 恩 湖 恩施 4 50 4 00)
【 摘要 】 目的: 探讨应用循证护理理念加强护理管理的途径。方法 : 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实际, 在多方获取实证基础上, 有的放矢进
情 况 , 重 要 证 据 、 人 经 验 和 患 者 的 实 际结 合 起 来 , 择 最 将 个 选

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极大困扰。

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实证证据的护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中。

循证护理不仅强调治疗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注重个体化护理计划的制定。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原则和方法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循证护理在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和研究的不断发展,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完善。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康复, 循证护理, 治疗, 原则, 方法, 药物治疗, 心理疗法, 社会支持, 康复服务, 意义,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精神分裂症及其康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见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

患者可能出现幻听、妄想、情感混乱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往往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手段。

在康复过程中,循证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循证护理是指将临床实践与最新的科学证据相结合,以提供最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中,循证护理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以及循证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2 循证护理的概念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临床证据的护理方法,旨在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和关怀。

它强调将最新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结果。

循证护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系统性地收集、评估和整合研究证据,来指导护理决策并提供最优化的护理方案。

精神科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价值的研究

精神科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价值的研究

精神科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价值的研究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循证护理思想的兴起,为护理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多个领域。

在精神科护理中加入了循证护理的运用,改变了以往精神科传统的护理模式,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本文将从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对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通过循证护理取得证据,以期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使患者享受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隐患;循证护理;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297-02由于精神类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患者的行为表现不仅能伤害到自身的安全,还能威胁到他人的人身安全,因此,安全问题是精神科护理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下文将从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行针对性的高效护理,使患者能够很快的康复,从而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保障。

1.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1 精神类疾病患者自身存在的隐患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因其病症的特殊性,在思维逻辑方面与正常人不同,又长期受到病症的折磨,往往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做出自残或者是自杀的行为,危害自身安全。

还有一些病人因年龄大或是病症严重,无法说明自身病情的变化,以致出现延误病情的危急情况发生。

1.2 患者家属存在的安全隐患因为有相当多的病患家属未能足够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他们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对护理工作产生着恶劣的影响。

特别是刚刚发病和久治不愈的病患家属,心理压力巨大。

会因某些特殊情况的刺激产生暴躁情绪和激动的心理,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危及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

1.3 护理人员存在的隐患。

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密切,是直接接触患者,对患者进行服务观察和监督指导的工作。

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患者的人身攻击还会在护理工作中因为自身的疏忽出现失误,给患者和自身造成安全隐患。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循证应用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循证应用

浅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循证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资源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结果:60例精神科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46例有效,9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护理满意度为96.7%。

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不仅对精神科患者病情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循证应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78-02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遵循循证思想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护理管理工作。

通过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有利于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

本文就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60例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资源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在22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岁;病程在3.5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8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有13例,抑郁症有17例,妄想症有7例,惊恐症有6例,老年痴呆有3例,自闭症6例,疑病症8例。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调查问卷收集资料。

由医院护理部协助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收回。

问卷附有调查目的与内容的解释,获得知情同意后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调查。

资料收集后,采用双盲法对被测者护理疗效进行评定,随后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健康教育。

由于大多数患有精神病病人均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医护人员即使不断重复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能够记住的知识也很少,特别对于痴呆症、精神分裂症等存在认知障碍患者,健康教育与指导效果非常不理想,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护理资源,同时与患者需求相背离。

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作者:芦华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22期【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疾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经过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精神疾病康复情况,并调查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提前出院,18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无延期出院者,对照组14例患者提前出院,17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10例患者延期出院,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科;护理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95-03doi:10.14033/ki.cfmr.2016.22.050精神科疾病一般比较复杂、独特,患者在患病后,缺乏自知力,很难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在住院期间,患者的行为和表现对自身或者他人产生一定的伤害,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1]。

因此,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使患者能够顺利的接受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

循证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有计划的进行护理活动,通过循证帮助护理人员寻找证据、应用证据,并结合临床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了护理人员护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2]。

为了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在2014年2月-2015年10月对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循证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7.8)岁;文化程度:初中级以下14例,初中以上27例;婚姻状况:未婚6例,已婚35例(丧偶3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精神病药引起静坐不能中循证护理的应用
【关键词】静坐不能;循证护理
作者单位:154000 佳木斯精神病人福利院精神病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易发生静坐不能副作用,其发生率达20~40%,以中年女性为多,且多发生于用药的第2~3周,表现有烦躁不安,不能静坐或静卧、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走,可伴有不自主运动;有些患者难以忍受会出现冲动等危害行为。

我们对其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静坐不能副作用的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34~52岁。

12 方法随机分为两组,10例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1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分别在护理前,护理2周后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护理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2周后静坐不能的改善情况:观察组显进9例,占90%;有效9例,占90%;无效1例,占10%。

对照组显进6例,占60%,有效6例,占60%,无效4例,占40%。

护理第2周末观察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静坐不能行为好转优于对照组。

3 循证护理
31 提出问题对精神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全面了解,确认患者由服用抗精神病药引发静坐不能副作用,表现为不可控制的烦躁不安、不能坐定、来回走动;重者可出现焦虑、易激惹等症状;有些患者难以忍受会出现冲动等危害行为。

直接影响着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着整个病程病情缓解的程度及速度。

为了及时控制该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治疗顺利进行,我们采取了循证护理方法来制定护理方案。

根据临床经验,动态收集文献资料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①静坐不能与那些因素有关?②及时有效地改善静坐不能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32 查找文献资料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

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库发现抗精神病药引起静坐不能与下列因素相关:① da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中脑,抗精神病药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会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eps)的发生。

②ne能系统:抗精神病药对α受体阻滞作用,可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等副作用。

③静坐不能是通过ne能机制或dane平衡中介的。

④与护理人员的态度及管理方式有关,护理人员及照顾者多成为抱怨攻击的对象。

33 评价相关实证,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对所有相关的研究系列文献进行评审,以获得最佳研究实证,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制定护理计划,提出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出现静坐不能行为的原因及先兆表现,如心慌、心烦、来回走动等。

②提供刺激性少且安全的环
境,如安静、人少及没有危险物品的病房或处境;周围人沉着冷静,护士诚恳陪伴或耐心劝解;若可能安排患者喜欢的工娱活动来分散其注意力。

③在患者平静时进行健康教育,使之认识到静坐不能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存在可逆性,对症处理后会完全缓解,并无后遗影响及对身体的损害;并教给患者自我调整的方法,如向家人或护士倾诉,深呼吸,进行有效活动以转移注意力等。

④教给患者照顾者有关安全护理患者和管理患者方法。

⑤及时向经治医生反馈,及早调整药物。

4 讨论分析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

循证护理打破了满足于习惯经验而轻视科学研究的老传统,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而通过护理人员查找文献资料,掌握最新的研究实证,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并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业务水平。

将循证护理运用于抗精神病药引起静坐不能副作用的护理中,能有效改善其静坐不能行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