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韶华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9 马导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导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先勾画有关语句,再用简练的词语概括。
5分钟后小组代表回答。我参与,我快乐。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第29课《马》
导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课 型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到言必有据。
研习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
1.作为了突出马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2.人工驯养的马其“驯良”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命运又会怎样?
3.野马的“豪迈而犷野”表现在哪里?它们又有怎样的命运?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人工驯养的马,勇毅、驯良。
天然野生的马,美质、美德、美貌。
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
朗读第九自然段。
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备习中的质疑,小组内交流后提出来,供研习交流。
学生可能从各个角度发言,显示出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教师要灵活处理。
时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9 马优秀学案

《马》导学案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明确家马和野马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大胆发表自己看法的意识与能力。
一、自主学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窥伺()羁绊()疮痍()阔绰()庇荫()遒劲()妒忌()相得益彰()面面相觑()观瞻()2、布封,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后,你肯定对马有了新的认识,请简要写下来。
二、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种马?在文中作标记。
2、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
在文中划出来。
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三、探究研讨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说一段话。
拓展延伸历史上的汗血宝马金点强①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气势夺人,郭沫若将它定名为“马踏飞燕”。
据考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器物,距今约1800年。
这件铜奔马的原型,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
②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
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③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
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学案新人教版

29马【导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小品的特点,指引学生在比较中明确家马和野马的特点。
2.指引学生进一步意会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育勇敢发布自己见解的意识与能力。
【导学要点难点】1.在比较中明确家马和野马的特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预习导学】1.走进作者:布封,______国 ______ 家、 ______家。
他用一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 40 年时间写成 36 卷巨册的 ____________。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含《地球形成史》《动物史》《全人类史》《鸟类史》《爬虫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多半,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说。
【合作探究】5.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样马的特点。
在文中划出来并读一读。
并归纳两种马的特点。
(运用摘引要点词语的方法)○1○26.从作者的描述中,你能够看出作者对各样马分别持如何的态度?( 也可用原文语句回答)7.作者将各样马都描述得各具特点,真是五彩纷呈,若是再有挨次选择的时机,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说一段话。
8.作为了突出马的特点,主要采纳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利处?【拓展提高】(一)以上所述,是一匹全部才能都已获取发展的马,是天然质量被人工改良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 .以后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育出来的马。
它的教育以()而开始,以()而告终。
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广泛、()悠长了,以致于我们看到它们时,极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
它们在劳动中常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排除它们的羁绊,()在歇息的带着劳动与难过所赐予的残忍印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的创痍或被马刺刮出()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
它们全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而留下的迹象:此刻即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它们()所以而显得自由开朗些了。
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显摆绰、壮观瞻而饲养着、奉养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修它们自己,倒是为着知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全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全部之欺侮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导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 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阅读布封作 品,说说你对动物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型
现代文 略读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
及对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研习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重点研读赏析“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 身上……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1.天然马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这种 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中的“不凶猛”表现在哪 些方面?
点拨:提示: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 你的赏读感受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任选其一,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评价时注意结合文章主旨;注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
注意从主题思想和写 作手法两个方面来比较。
时习
1、阅读拓展:《松鼠》
2、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位“舍己从人”的“朋友”的 呢?
3.用一个词语概括南美各地的马的处境特点。
4.野马与家马有什么区别?
5.你欣赏天然的马还是人工的马?为什么?
6.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①段大意。
引导学生把握主 要描写,从对比描写入手分析马形象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29课《马》(学生导学卡)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道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和妍媚而已。
五、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
一、探究性学习
1、我们常说:“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而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2、说说家马的苦难有哪些?你有什么感受?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课文第五段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的一些动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4、读品味: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或语段有感情地放声朗读并加以品味。
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我喜欢“_____”(语句或语段),因为这个语句(或语段)_______
(提示: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二、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6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1.这一段话热情赞美了自然状态下的马的____ ___,而这种优点来自于____ ______。(在段中选择词语填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马》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9《马》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3.体会文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
【学习过程】一、导入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
马留给我们的印象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马的风姿。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布封(1707——1788)(2)《自然史》三、整体感知1.在课文中,布丰先生将马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征?2.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3. 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遭遇?4.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5. 你觉得家马和野生的马谁更美?如果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哪种生存方式?为什么?6. 天然野生的马有何特点?四、研讨交流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2. “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3. 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主要体现在哪里?有什么表达作用?4. 揣摩对比描写5. 作者对这两种马持什么样的态度?五、拓展延伸1.假如将人工驯养的马和野马互换生存环境,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2.假如这两种马不期相遇了,那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它们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家马与野马的对话)3. 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六、作业搜集马与人之间的故事,并讲给大家听。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马》(第1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学习重点: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三、学习难点: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你知道吗?(1)哪种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2)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3)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2、字词积累(1)借助工具书,查生字和生词。
驾驭()羁绊()观瞻()妒忌()鬃毛()犷野()畸形()庇荫()遒劲()鞍辔()阔绰()剽悍()窥伺()项鬣()相觑()疮痍()(2)形近字组词:辨()辩()辫()伺()饲()祠()剽()缥()膘()(3)解释词语:羁绊: 剽悍:枉然: 窥伺:疮痍: 遒劲:阔绰: 观瞻: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1、下列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慷慨鞍辔畸形B、驯养搏斗充沛C、妒忌羁绊驾驭D、迎和颚骨枉然2、找出运用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
A、虽然却如果B、因为所以如果C、由于于是但是D、虽然但是如果七、课后反思。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马同步练习答案课后作业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马)同步练习答案课后作业题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马)同步练习答案课后作业题1.测一测你的注音速度。
觑()鬣()剽()悍()疆()场驯()良勇毅()窥()伺()迎合()疮()痍()枉()然2.相信你确信能给以下词语以合理说明。
窥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羁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疮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阔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观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项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荫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遒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吃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用以下给出的词语造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马课题:第29课《马》
活动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测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同学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
【预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测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同学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提示】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下面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喜好自然科学。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一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老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预习任务】
1. 给下列字词注音。
剽悍慷慨以赴抖擞
驯良驾驭窥伺
鞍辔羁绊疮痍
阔绰观瞻妍丽
一撮毛鬣无垠
庇荫犷野妒忌
畸形相得益彰觑
作者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运用摘引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出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征。
(写出速读课文,作者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对课文有什么疑难的问题,请写下来。
【导学案】
一、导入:
二、活动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 、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领悟珍爱生灵,共建和谐家园的思想。
三、作者介绍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范希衡译。
本文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
四| 预习展示
给下列字词注音
剽悍慷慨以赴抖擞
驯良驾驭窥伺
鞍辔羁绊疮痍
阔绰观瞻妍丽
一撮毛鬣无垠
庇荫犷野妒忌
畸形相得益彰觑
鬃毛
【达标案】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
关键词,然后概括特征)
五探究释疑
1、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
能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
2、第5自然段作者拿马和其他的动物进行了对比,这些动物有哪些?
它们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对比双方作用
马与作比较
马与作比较
马与作比较
作者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
拓展延伸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读完这篇课文之后曾写了一篇文章:《假如我为马》。
文中说:“如果在生命形式的选择时,我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请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
真情发问:假如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作哪一种马?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总是按照着从主人的表情方面得来的印象而奔腾,而缓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动作都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
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它甚至于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和执行别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觉到多少它就能感觉到多少,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
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
选段描写的是哪种马?
10.用横线标出马与人关系的句子。
11.第1段中表现了马的和的品格;第2段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12.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