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基础沉降计算

合集下载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s2 0 0 8北京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桩基础设计、施工经验,吸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桩基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或验算、桩基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

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筑都方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大学。

4.4桩基础沉降计算解析

4.4桩基础沉降计算解析


j 1 i 1
m
nj
j ,i h j ,i
E sj ,i
可得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公式
s p
2018/10/12
Q l
2
E [I
j 1 i 1 sj ,i k 1
m
nj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n
p,k
(1 ) I s 2,k ]
16
4.桩基础
采用上式计算时,桩端阻力比α。和桩基沉降计算 经验系数ψp应根据当地工程的实测资料统计确定。
地基应力:
j ,i zp ,k zs ,k
n k 1
2018/10/12
12
4.桩基础
4.4.2群桩沉降计算
明德林应力(Mindlin)公式
单桩荷载分担:Q为单桩在竖向荷载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附 加荷载,由桩端阻力Qp和桩侧摩阻力Qs共同承担,且:Qp=αQ, α是桩端阻力比。桩的端阻力假定为集中力,桩侧摩阻力可假 定为沿桩身均匀分布和沿桩身线性增长分布两种形式组成, 其值分别为βQ和(1-α-β)Q,如图所示。
σj i —桩端平面下第 j 层土第 i 个分层的竖向附加应力(kPa);
ψp—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工程实测资料统计 对比确定。
2018/10/12 8
4.桩基础
4.4.2 群桩沉降计算
2018/10/12
9
4.桩基础
4.4.2群桩沉降计算
Fk Fk
实体深基础(s≤6d) 实体深基础桩底平面处的基底 附加压力p0k按下列方法考虑: 1)考虑扩散作用时:
什么情况不需要验算?
2、单桩受到荷载作用其沉降量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基础工程之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基础工程之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m
re
d n d 2 m 4
2
学习文档
群桩效应系数的计算(2)
以群桩中各桩中心为圆心,以re为半径作圆,由各园 的相交点作矩形(或以二排桩之间的中点作纵横向 中心线形成以各桩为重心的矩形),矩形面积与圆 面积之比,即负摩阻力的群桩效应系数。
n
Ar Ae
sax say
d
n m
d 4
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单桩沉降的组成
桩顶沉降
桩身弹性压缩引起
桩端沉降
桩侧阻力引起的桩周土中的附加应力以压力扩散 角向下传递,致使桩端下土体压缩而产生的桩端 沉降;
桩端荷载引起桩端下土体压缩所产生的桩端沉降。
2
学习文档
常用计算方法
1)荷载传递法 2)弹性理论法 3)剪切变形传递法 4)有限单元分析法 5)其他简化方法
假想实体深基础法 明德林(Mindl源自n)方法2学习文档
实体深基础法考虑扩散作用
Fk
Fk
p p (d l )
0k
k
m
d
α=
φ 4
Gk
F
d
G'
p k
k
k
qsia
A qsia
l
Gk
b0+2ltanφ4
a0
Gfk
l
A (b 2ltg )(a 2ltg );
0
0
4
a0、b0 群桩外缘长短边的长度
2
学习文档
(3) 对于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取单桩水平静载试 验的临界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4) 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桩身 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建筑讲座: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建筑讲座: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产生变形并挤压桩周土,促使桩周土发 生相应的变形而产生水平抗力。 • 水平荷载较小时,桩周土的变形是弹性的,水平抗力主要由靠 近地面的表层土提供; • 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桩的变形加大,表层土逐渐产生塑性屈 服,水平荷载将向更深的土层传递; • 当桩周土失去稳定、或桩体发生破坏、或桩的变形超过建 筑物的允许值时,水平荷载也就达到极限
13
桩侧负摩阻力的危害
• 可见,桩侧负摩阻力的发生, 将使桩侧土的部分重力和地面 荷载通过负摩阻力传递给桩, 因此,桩的负摩阻力非但不 能成 为桩承载力的一部分.反而相 当于是施加于桩上的外荷载, 这就必然导致桩的承载力相对 降低、桩基沉降加大。
14
二、负摩阻力的计算
1.单桩负摩阻力的计算
(1)中性点的位置 中性点的位置取决于桩与桩侧土的相对 位移,原则上应根据桩沉降与桩周土沉降相 等的条件确定。 要精确计算中性点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 目前多采用近似的估算方法,工程实 测表明,在可压缩土层 L0 的范围内, 中性点的稳定深度Ln是随桩端持力层 的强度和刚度的增大而增加的,其深 度比 Ln / L0 可按下表的经验取用。
18
(3) 下拉荷载的计算
下拉荷载 Fn为中性点深度 Ln 范围内 负摩阻力的累计值,可按下式计 算:
Fn u p lni ni
i 1
n
19
2 .群桩负摩阻力的计算
对于桩距较小的群桩,群桩所发生的负摩阻力因 群桩效应而降低,即小于相应的单桩值,这种 群桩效应可按等效圆法计算
群桩中任一单桩的下拉荷载:
28
(3)“m”法:假定kx随深度 成正比地增加,即是 kx=mz。我国铁道部门 首先采用这一方法,近 年来也在建筑工程和公 路桥涵的桩基设计中逐 渐推广。

桩基计算书

桩基计算书

桩基参数桩承载力计算单桩/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书(一)、输入参数:(二)、计算公式:(5.3.5)式中: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5.3.5-1取值;li──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5.3.5-2取值;Ap──桩端面积;u──桩身周长。

(5.2.2)式中: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安全系数,取K=2;Ra──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

(三)、计算过程:1、桩身周长=(0.500+0.500)×2=2.000 m2、桩端面积=0.500×0.500=0.250 m23、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30.300×1.300+30.600×2.600+30.900×2.100)×2.000=367.680 KN—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

li4、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1.000×2000.900×0.250=500.225 KN—桩端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端阻发挥系数。

αp5、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367.680+500.225=867.905 KN6、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867.905÷2=433.952 KNK为安全系数,取K=2。

(四)、计算示意图:桩承载力验算桩基承载力验算计算书(一)、输入参数:(二)、计算公式:(5.2.1-1)式中: 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R──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1-2)式中: Nkmax──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竖向力;R──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桩基沉降计算

桩基沉降计算
《94规范》使用应力比法确定计算深度。其中需 要获取土的自重应力,工程中,土自重取 18~20kN/m3,本次计算取值1 8kN/m3。理论 上,土自重越小,计算深度越大,计算沉降也越 大。下面以上海田林新村1 2 1号为例说明,主要 是要明确其误差有多少。
桩入土深度56.3m,附加应力444kN/m2. ρ=1 8kN/m j时,沉降计算深度20.5m,沉降
2 等效果作用分层总和法桩基一点最终沉 降量计算式
沉降计算公式与习惯使用的等代实体深基 础分层总和I法基本相同,仅增加一个等效 系数ψe。其中要注意的是:等效作用面位 于桩端平面,等效作用面积为桩基承台投 影面积,等效作用附加应力取承台底附加 应力,等效作用面以下(等代实体深基底以 下)的应力分布按弹性半空间Boussinesq
天津,一般第四纪土地区北京、沈阳,黄 土地区西安共计1 5 0份已建桩基工程的沉 降观测资料,由实测沉降与计算沉降之比ψ 与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当量值Es 的关系如图5.5.1,同时给出ψ值列于规范 表5.5.1 0。详细分析过程如下:
图5.5—1沉降经验系数ψ与压缩模量当量值Es的关系
(1)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取的附加应力
桩基沉降计算
前言
桩距小于和等于6倍桩径的群桩基础, 在工作荷载下的沉降计算方法,目前有 两大类。
一类是按实体深基础计算模型,采用 弹性半空间表面荷载下Boussinesq应 力解计算附加应力,用分层总和法计算 沉降;
另一类是以半无限弹性体内部集中力作用下的Mindlin 解为基础计算沉降。后者主要分为两种,一是Poulos 提出的相互作用因子法;第二种是Geddes对Mindlin 公式积分而导出集中力作用于弹性半空间内部的应力解,
(2) 运用弹性半无限体表面均布荷载下的 Boussinesq解,不计实体深基础侧阻力和应 力扩散,求得实体深基础的沉降:

第八章 桩基础沉降的计算(4)

第八章 桩基础沉降的计算(4)
第八章 桩基础设计
第4节 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第4节 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一、桩基础沉降变形的指标: 1、沉降量; 2、沉降差; 3、整体倾斜:建筑物桩基础倾斜方向两端 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4、局部倾斜:墙下条形承台沿纵向某一长 度范围内桩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 值。

第4节 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三、建筑物桩基的变形允许值
变形特征 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 各类建筑相邻柱(墙)基的沉降差 1. 框架、框剪、框筒结构 2. 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 3. 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 加应力的结构 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 沉降量(mm) 容许值 0.002
0.002l0 0.0007 l0 0.005 l0 120
s
i 1
n
zi zci
Esi
n
zi se
zi ki pc,k
k 1
单桩、单排桩、疏流复合桩基础的最终沉降计算深 度 zn ,可按应力比法确定,即 zn 处由桩引起的附加 应力 σz由承台土压力引起的附加应力 σzc与土的自重 应力σc应符合下式要求。
四、桩基础沉降量的计算 对以下桩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①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础;②体形复杂、 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 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础;③软土地基多 层建筑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计算桩基础沉降时,最终沉降量宜按单向 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
第4节 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等代墩基的分层总和法是计算桩基变形的 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忽略桩、桩间土 和承台构成的实体墩基变形,不考虑桩 基侧面应力扩散作用,认为桩基础沉降 只是由桩端平面以下各土层的压缩变形 构成。
j 1 m

桩沉降计算(新桩基规范法)

桩沉降计算(新桩基规范法)

桩基沉降计算
桩形状:圆形
桩直径d或边长b:0.70m
桩面积Ap:0.385m2
下承台底的平均附加压力F:270450KN
天然地基平均附加应力P0:601Kpa
地上层数32地下层数1
实际承台长度Lc:30m
实际承台宽度Bc:15m
承台总面积A:450.00m2
基础长宽比Lc/Bc: 2.00
总桩数n:70
桩长L:50m
桩距Sa: 3.00m
是否规则布桩?是附加应力σz:距径比Sa/d: 4.3自重应力0.2σc:
长径比L/d:71.4沉降计算长度Zn判断:短边布桩数nb:6
C0:0.063
C1: 1.811
C2:10.381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ψe:0.320
平均压缩模量Es:25.2Mpa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0.598
桩基中心点沉降量S:35.93mm
注:1、对于采用后注浆施工工艺的灌注桩,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应根据桩端持力土层类别,乘以0.7(砂、砾、卵石)~0.8(黏性土、粉土)折减系数;
2、饱和土中采用预制桩(不含复打、复压、引孔沉桩)时,
应根据桩距、土质、沉桩速率和顺序等因素,乘以1.3~1.8 挤土效应系数,
土的渗透性低,桩距小,桩数多,沉降速率快时取大值。

土层沉降计算表格
162.75Mpa
162.83Mpa
OK
(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距Sa: 是否规则布
桩? 距径比 Sa/d:
长径比L/d:
短边布桩数 nb: C0:
C1:
C2: 桩基等效沉 降系数ψe: 平均压缩模
量Es:
8000 KN
500 Kpa
4m 4m 16.00 m2 1.00 4 20 m 2.40 m 是 3.0 25.0 2 0.055 1.542 8.741 0.152 19.1 Mpa
16
4
2
9 1.00 2.00
0.1746
0.698
0.248
20
6
2
9 1.00 3.00
0.1369
0.821
0.123
22
8
2
9 1.00 4.00
0.1114
0.891
0.070
43
18
10
9 1.00 9.00
0.0554
0.997
0.106
110.80 Mpa 122.40 Mpa
OK
0.0554
编号
桩端底土层名 称
0
0
1
粘土
2
粘土
3
粘土
4
粘土
5
粘土
sum
附加应力
σz:
自重应力
0.2σc:
沉降计算长度 Zn判断:
桩基沉降计 算经验系数
ψ:
桩基中心点 沉降量S:
0.697 11.10 mm
注:1、对 于采用后注 浆施工工艺 的灌注桩, 桩基沉降计 算经验系数 应根据桩端 持力土层类 别,乘以 0.7(砂、 砾、卵石) ~0.8(黏 性土、粉 土)折减系 数; 2、饱和土 中采用预制 桩(不含复 打、复压、 引孔沉桩) 时, 应根据桩距 、土质、沉 桩速率和顺 序等因素, 乘以1.3~ 1.8 挤土效 应系数, 土的渗透性 低,桩距 小,桩数 多,沉降速 率快时取大 值。
486.000 504.000 522.000 612.000
0.052
0.997
0.052
612
土层沉 降计算 表格
Esi(Mpa)
土层深度 土层厚 zi(m) 度li(m)
土重度 (KN/m3 )
长宽比 a/b
深宽比 zi/Bc
角点平均附加 应力系数αi
ziαi ziαi-zi-1αi-1
0
0
0
0
0
0
0.2500
0.000
0.000
18
2
2
9 1.00 1.00
0.2252
0.450
0.450
(ziαi-zi-1 αi-1)/Es
Ai
Ai/Esi σc(Kpa)
0.000 0.000 0.000 450.000
0.025 0.450 0.025பைடு நூலகம்468.000
0.016 0.006 0.003 0.002
0.248 0.123 0.070 0.106
0.016 0.006 0.003 0.002
桩基沉降 计算
桩形状:
桩直径d或 边长b:
桩面积Ap:
圆形 0.80 m 0.503 m2
在荷载效应 准永久组合 下承台底的 平均附加压
力F: 按荷载效应 准永久组合 计算的假想 天然地基平 均附加应力
P0:
实际承台长 度Lc:
实际承台宽 度Bc:
承台总面积 A:
基础长宽比 Lc/Bc:
总桩数n:
桩长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