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PPT教学课件

02 找出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背景、时 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03 说说武士和武士集团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04 理解幕府和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一、大和兴起,一统日本 发展历程
100多个 小国
大和政权 实现统一
1-2世纪
5世纪
史书里的中日交流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 岁时来献见云。”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B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
B ,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
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二、大化改新,走向封建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国我内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 皇无实权,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 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日央本贵阶族级,矛政盾局尖十锐分,混政乱局。混乱(根本原因)
材料ニ: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 科举制,出现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国力际逐:步隋强唐盛先的进局文面化,的历影史响上称为 “贞观之治”。
——《汉书·地理志》
“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 奴国奉供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 武帝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倭女王(邪马台女王卑弥呼)遣大 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于朝献。”
——《三国志 ·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一、大和兴起,一统日本 大和政权的管理方式:部民制
第11课 古代日本

• 时间: 646年
• 人物: 孝德天皇 • 效仿对象: 唐朝典章制度
内容: ①政治:中央∕地方
改革派代表—中臣镰足
②经济:土地国有;
班田收受;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 日出之国“。
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成功过渡到封建社会。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地理环境:典型岛国
1-2世纪日本: 小国林立
5世纪的日本: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奴隶社会)
大王—贵族——部民
二、大化改新
•背景:
国内: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下层民众反抗不断(根因) 国外:中国隋唐先进的文化强烈的刺激着日本(催因)
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 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东 市
大
街
唐长安城平面图
朱
雀
大
西街 东
市
市
平安京平面图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始铸708年)
大化改新的启示:
1、开放的学习心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2、重视教育发展,注重人才培养 3、锐意改革,改革是社会经济前进的动力 4、改革要立足国情,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三、幕府统治(武士与武士集团)
1、武士
•背景:① ②
•目的: 为了保护地方豪强的庄园
•组成成员: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
•性质: 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2、幕府统治
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课件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初めまして、どう ぞよろしくお愿いし ます。
759年鉴真主持建造的 唐昭提寺
合作探究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 却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 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启示:
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 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D 2.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
是要建立( ) A. 贵族世袭制度 B. 城市自治机构 C. 政教合一国家 D. 中央集权国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①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
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
孝 德
天
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皇
②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 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 大化。
二、大化改新
2.时间: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
孝
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德 天
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
皇
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①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②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③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 (1)目的: 保护自己的庄园 (2)武士: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 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团: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 武士团。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二、大化改新 三、幕府统治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 统一 1)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5世纪时,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

③文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文字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 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服饰
中国唐服
日本和服
建筑
中国:岳阳楼
日本:京都平安神宫
铸币
中国唐朝铸币
日本铸币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
茶
道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东 市
大
街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朱
雀
大
西街 东
课堂小结
地理特点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含义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合作探究2: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总结7—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
发展的影响之后,有一段值得引人深思的论述:
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留学生、留学僧学满带回的中
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日本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一、大化改新:
2、背景(原因):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唐朝先进文化制度(催化原因)
3、时间、人物: 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国唐朝典章制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0张PPT)

“武士道”的概念在幕府时期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 诚、义、勇、忠、仁、礼、名誉、克己的武士信条。
在幕府时期,将军任命御家人担任各地武的士守道护。、地头,
御家人则要无条件服从主君,为其作战,定期前往幕 府或京都担任警备,自行承担费用。
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 较强大的奴隶制 国家,叫 “ 大和国”。5 世纪初,大和政权 统一了日本。
合作探究
大和国王古坟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3)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4)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本
✓ 大化改新的特点与影响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 武士集团的崛起 ✓ 幕府政治的建立
小试牛刀,我能行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 百国。“倭人”指的是( )
A.日本 C.阿拉伯
B.拜占庭 D.朝鲜
小试牛刀,我能行
2.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 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 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地位: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足利 室町幕府 (1336-1573)
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 期。
从整个日本古代史看,天皇掌握实权仅局限于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间,国家实权先后由豪强、 摄关、武士掌握,并未建立起真正的中央集权。
德川 江户幕府 (1603-1868)
3.武士道。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标志
部编版《古代日本》优秀ppt课件

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 行变革。
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 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 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第11课 古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起先称日本为“倭”,因为日本民 族称“和”,“和”为“倭”的谐音字。“日本” 就是“日出之国”的意思。至唐代,倭国是遵照唐 代女皇武则天的意见才改国名为日本的。 “日本” 一词即源于此。一般认为,日本国名正式使用始于7 世纪。
二、大化改新 背景(原因) 国内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6.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日本学习中
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以下不属于此次改革在经
济方面的措施的是(
)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③把很多贵族地土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④国家定期把地土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A.①② B.③④ C.① D.②③④
部编版《古代日本》优秀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二官八省制
646年(大化二年),日本统治者进行 “大
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
政 中央 治 地方
日本大化改新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设二官八省
设立国、郡、里
中国隋唐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 细比较,你能有什么发现?
改革 内容大 部分是 对中国 隋唐政 治经济 的模仿
非武士外壳的武士
第11课古代日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含义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 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 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 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 本不断进步、强盛。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 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 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 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田 部” “海 部”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 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 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1.背景(原因):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 兴起 (催化因素)
2.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3.代表人物:中臣镰足
中臣镰足
4.内容:
①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目标1.识记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通过对有关中日交往历史的讨论,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大化改新的学习,认识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
教学难点武士和武士集团;幕府统治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富士山》,让学生说一说富士山位于哪个国家。
提问:日本是怎样发展而来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6世纪前的日本(一)日本的兴起【教师活动】出示地图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述日本兴起的时间及统一的过程。
【学生活动】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教师活动】提问:大和政权是如何统治管理国家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
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古代日本与中国的“通使”【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倭王印》《“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印文》和材料。
讲述古代日本与中国的“通使”。
【学生活动】知道古代日本很早就与中国“通使”。
二、大化改新(一)改革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
【学生活动】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二)改革时间、人物【教师活动】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景: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 中国文化 ,刺激了大和的 统治者 。
(2)概况:
646年开始,日本仿效的 唐朝 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史称“大法典》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 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
设 国、郡、里 三级,由中央派官 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 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 国有 ,成 为 公地、公民;国家将 土地 分给公民,每隔 六年 授田一次, 不能 终生 使用,不能 买卖 ;统一 赋税 。 (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 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
第11课 第11课 古代日本
(3)武士夺权: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 平氏武士集团 ,其首领源赖 朝获得“ 征夷大将军 ”称号,设 幕府 于镰仓;镰仓幕府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 政治、军事权力 ,日本由此进入 幕府统治 时 期。
(4)幕府统治: 幕府 与 天皇朝廷 并存。幕府首领“ 征夷大将军 ”名义上 由 天皇 任命,实际上 大权旁落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 在 武士阶层 手中。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土地 私有 和土地 兼并 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 购买、兼并土
地,组成 庄园,大庄园还享有“ 不输不入 ”的特权。 (2)武士集团: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 庄园 ,把自己 家族和仆从 中的
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 血缘关系和 主从制 相结合 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武士 ”。
(5)武士道:武不士是集国团家的长期,统而治是,他逐的渐主形公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
第11课 第11课 古代日本
1、6世纪前的日本 (1)建国 1—2世纪,日本有 100多个小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 统一了日本。
(2)统治: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 各有自己的 私有领地,居民以“ 部 ”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 私有民 ,地位近似于 奴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