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1课古代日本

合集下载

人教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案

人教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第11课 古代日本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 .2.知道日本大化改新(背景、内容、作用).3.了解日本的古代社会、武士和武士集团 、幕府统治. 【重点难点】 重点: 大化改新.难点: 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一、 自主学习(在课本上标注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 日本的位置、日本统一的时间、政权。

2. 日本是如何组织生产的?3.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 影响、性质。

4. 武士和武士集团兴起的原因、职责、发展及武士道精神。

5. 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公元7世纪,中国处于繁荣昌盛的隋唐时期。

而同一时期的日本在中国的影响下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改革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遣唐使鉴真东渡唐朝的钱币唐长安城太极殿 日本奈良著名建筑日本的钱币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1)日本大化改新主要借鉴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大化改新是在哪个天皇统治下进行的?日本向唐朝学习的途径是什么?所示图片显示了唐朝在哪方面的影响? (2)说一说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3)从日本的大化改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 中日相邻一衣带水,历史上中日之间就有交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古发现的倭王印材料二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倭王印绶。

---------------《后汉书.东夷日本 考(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所说的倭奴国此时是否统一?为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印证了什么历史信息?哪一材料的史料更可信? (3) 我们在运用史料学习或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部编版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名师教案

部编版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名师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二、教材解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日本古代史,包括三个子目: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三个子目之间既是时间上的相继,也是内容上的递进。

“6世纪前的日本”子目重点介绍了大和统一日本后奴隶制社会的状况,也点出了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史,为第二子目进行了铺垫。

“大化改新”这一子目介绍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更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武士和武士集团”子目讲述了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封建社会的变化,出现了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了幕府统治。

本课是《世界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的第一课,与下一课《阿拉伯帝国》在内容上是并列关系,代表着亚洲国家步入封建社会的两种典型方式:学习和宗教。

同时日本作为亚洲的重要国家之一,了解其历史发展的进程有助于后续世界史的学习。

旧教材将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整合在一课中,囿于篇幅的限制,只对大化改新这一重点进行了介绍。

统编版教材补充了奴隶社会时期日本的生产组织以及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社会发展走向,使得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更加完整连贯,一方面更好地衔接了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日本形成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为现实提供历史依据。

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唐朝的对外交往,初步了解了唐朝对古代日本的影响;通过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系统学习,知道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史实;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的外交,明确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尽管部分学生知道日本号称大和民族,男生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比较感兴趣,但是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总体来说,学生对日本的了解,主要集中在近代以来中日关系这一领域,对于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却是匮乏的,日本古代史尤其如此。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认知相对较弱,对于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掌握日本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意义、奈良时代的特点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4.图片、图表引导:运用生动的图片、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呈现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感知。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二、内容分析日本的文明产生比较晚。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从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方豪强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发展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1192年,镰仓幕府统治日本。

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三、教学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认识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大化改新,认识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6 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概况日本的地理环境。

(2)学生活动●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地理环境特点:岛国,岛屿众多、山地众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地理环境影响: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便于畜牧业发展,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3)教师活动大和政权的统一(4)学生活动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最高统治者称“大王”2.大化改新(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归纳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是什么?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

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2)学生活动①国内形势: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②国外形势: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3)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总结出日本大化改新的意义?(4)学生活动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幕府统治(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梳理封建庄园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材料1:8世纪中叶政府发布《垦田永世私有法》以后。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史实。

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包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以及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为学生展示了古代日本的面貌,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日本的历史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但对于古代日本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日本与中国在古代时期的交流与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大化改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古代日本社会制度的认识,大化改新与日本封建社会建立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古代日本》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如神社、宫殿等,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日本的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教案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主备人:上课时间:月日课题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出示: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

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古代日本的统一时间,统一以后统治情况。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总结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织锦部,锻冶部。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PPT展示材料并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古代日本》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古代日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古代日本》问题。
2.能力层次: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方面表现较好,能够进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但部分学生在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上仍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提升。
3.素质层次: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但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表现较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古代日本》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古代日本》内容,强调《古代日本》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古代日本》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在教学中使用了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学生们对于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问题,而无法深入地去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去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们在完成课后作业时表现认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并提交。他们在作业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表现出对《古代日本》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古代日本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了解大和统一日本。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体会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了解日本的庄园经济和武士阶层的形成,知道幕府统治的建立。

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难点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的确,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日本是怎样翻开它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了解这一史实。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教师: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后来大和政权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何时统一了日本?
学生: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教师: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后,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他是如何统治日本的?
学生: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教师:日本的土地归谁所有?他们如何组织生产?
学生:大和政权统治下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史料1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7世纪时,大和的社会状况怎样?
学生: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教师: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史料2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并且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推古改革”,它为之后的“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教师: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日本大化改新有利条件是什么?
学生:日本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进行“推古改革”,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53【大化改新】一目,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史料3中国隋唐与“大化改新”时的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表。

教师:结合上述表格评价大化改新。

学生: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教师:(过渡)大化改新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但后来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出现了庄园和武士阶层。

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对此后的日本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教师: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庄园,庄园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展示图片:
教师: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
学生:他们是“武士”。

庄园形成后,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教师:在古代日本,武士出现后,逐渐从分散走向集中,
聚集在一地区最强大豪强贵族的旗下,形成武士团,武士团的职责有哪些?
学生: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教师:日本历史上的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学生:武士团最后集中在源氏和平氏两大家庭之下,12世纪晚期,
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教师: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
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
,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幕府统治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教师: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史料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盛和发展起来。

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

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与神道一样,形成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

教师:你认为武士道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学生:绝对服从主公,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的精神。

教师: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教师: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中你有何启示?
学生: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通过吸收与创新不断实现超越。

7世纪时,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参照日本的这段历史以及这个民族的特点,当前的中国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创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11课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统一日本: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大化改新⎩⎪⎨⎪⎧时间:646年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公民耕种;统一赋税影响: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武士⎩
⎨⎧形成:地方豪强为保护庄园而建立掌权:12世纪晚期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