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赏识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运用赏识 走向成功论文

运用赏识走向成功庄稼长势不好,农民从不责怪庄稼,而是在自己的种植方法上找原因。
可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与教师总是抱怨孩子,有几个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真心赏识孩子。
就如一剂甜甜的良药激励孩子奋进。
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中赏识学生,对学生进行肯定、给予赞扬,不仅仅只是一种教育方法。
而且是尊重学生的重要表现。
一、赏识,让学生恢复自尊和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的,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总是把这些孩子区分为优等生与差等生。
这些差等生在班级中被称为“弱势群体”,在同学关系中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于是逐渐演变成“品学兼劣”的学生,成为家庭的隐忧、社会的隐患。
追本求源,这些学生关键就是缺乏自尊和自信,如何去恢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其由鄙视过渡到赏识。
激励他们知难而进,当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或其他方面有了点滴的可喜进步,就要及时地给予温暖、肯定和支持,激励他们恢复自尊和自信。
我班李×同学是一名智障生,在我接班主任之前,原班主任让他单人单桌坐在教室的角落,上课从不提问且不让他做作业。
我接班主任后将他调至第一排且上课时经常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每当他答对一题时,我就让全班同学鼓掌且告诉他“你能行,相信自己。
”开学伊始,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简便运算。
我只要求李x同学会算即可。
在作业上,我设计一些简易的题目让他做,以培养他学习的自信心。
期末检测时他居然得了良好。
当他的父亲看到这个成绩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就是赏识的魔力,我坚信这将必定改变李×同学的人生轨迹。
二、赏识,激发孩子追求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及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却极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王顺同学从小喜欢异想天开,十分好动。
赏识教育教育教学论文2篇

赏识教育教育教学论文2篇第一篇1、真正认识每一位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伯乐之所以擅长相千里马,因为他对马的研究非常透彻。
人们只有充分认识一件事物,了解它,才能用心去欣赏,才能爱惜它。
对于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单纯通过通讯录了解他们的住址、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而是通过与他们多交流、谈心,真正用爱去接近他们,了解每个学生背后属于他们的故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2、要多看优点,常赞美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努力发现他们极其微小的成绩和进步。
我教的八年级四班有一名男孩叫郭俊。
他学习成绩很一般,属于是被人遗忘的学生,但通过观察我发现他表演能力挺强的。
在元旦来临前,学校组织元旦联欢会,各班要出几个节目。
我想到了开朗活泼的郭俊,便主动找到他,让他反串双簧节目中的一名女子。
他缺乏自信的说:“老师,我能行吗?”我拍着肩膀的说:“放心吧,老师相信你!”从这以后,他开始积极排练。
元旦演出时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反串的角色带给师生们很多的快乐。
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学习努力了,成绩也突飞猛进。
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二中,三年后顺利考上了大学。
虽然我不教他已经7-8年了,但逢年过节总会收到他祝福。
其中有一年教师节的短信是这样的:老师,您的赏识教育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我封闭的心灵,没有您的赏识教育也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真心的谢谢您,教师节快乐!郭俊敬上!重阳节的短信是这样的:学生郭俊,今重阳节登上五岳寨主峰1945米的高度,为老师祈福,祝您身体健康,重阳节快乐!做为一名教师在我收到短信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很幸福!3、学会宽容谅解学生学生在学习成长期间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对其所犯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假如看到学生出错便讥讽、体罚,这样不仅没有树立起教师的“威严”反而让学生心生厌烦与憎恨,不利与学生发展。
当孩子犯错之后,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以及应该如何改正,然后在赏识教育中鼓励孩子改正错误。
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百花园地2013-02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吕献成摘要:创新对于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极为重要,创新教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实践证明,运用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赏识教育;好奇心;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于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的富强是极其重要的。
创新的实质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大家关注的一种教育,其本质是爱,是通过激励和表扬手段加以肯定,让学生从小就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中发现,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我的这点心得和收获是课程改革汪洋中溅起的几朵浪花,我愿意呈现出最美的姿态,以供大家欣赏。
一、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兴趣,用爱护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而这种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瓦特由水开时掀动水壶盖现象激发他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受到了水的浮力,从而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
这些事实有力说明了好奇心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所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巧设导语,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兴趣,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精心设计导语,似石头投入平静之水,如奇峰突兀而起,能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从而对新知产生一探的好奇心。
二、设疑激思,运用赏识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才是启发的最佳时机。
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引,才能一触即发,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赏识教育的议论文800字 [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议论文800字 [赏识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062218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d.png)
赏识教育的议论文800字 [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天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
理念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本质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教育作用(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
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
而我们有部分老师为了给学生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
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
若此时我们老师能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这不仅能让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1(2)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
这说明我们老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而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结合赏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结合赏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者:严云霓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02期摘要:赏识教育便是以成功为价值导向,以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赏识的需求和成功的潜能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以实施鼓励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充分肯定、信任、鼓励和赞扬中激发起创新欲望,并通过实践逐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赏识;营造和谐;构建创新;激发;空间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2-072-01“应试教育”曾给我们带来不少荣誉,然而就是在这些“荣誉”面前,我们惭愧地发现学生的创造性逐渐被扼杀了。
实验表明,我国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远远不如美国的学生。
“应试教育”的弊端暴露了,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发达的不竭动力”。
然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数学有畏难情绪。
究其原因,是因为数学本身具有的高度抽象性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具体思维为主)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面对“令人生畏”的数学,不少学生屡屡受挫。
为了让数学“友好”起来,在调整课程内容的同时,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意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
赏识教育便是以成功为价值导向,以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赏识的需求和成功的潜能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以实施鼓励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充分肯定、信任、鼓励和赞扬中激发起创新欲望,并通过实践逐步走向成功。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的创新起到铺垫的作用。
赏识,作为一种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更作为教育者的思维方式的信念,其指向直对生命,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健康互动,从而最终使其享受天地人和谐的美好境界。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民主教学的作用,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学生说对了就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以不同的思路发表不同的想法;学生说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而是在学生错误的答案中尽量寻找与正确答案的交叉点或切点给予肯定,并与其他学生共同引导他走上正确的思考轨迹,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想说、敢说、会说。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我国学生赏识教育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我国学生赏识教育研究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3、小学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4、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5、日常生活中赏识教育论文全文总字数:9211 字篇一:我国学生赏识教育研究我国学生赏识教育研究一、要引导学生在他们擅长的方面发展学校不是翻晒旧知识的打谷场,也不是制作同一型号产品的生产流水线。
学校是校长、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片绿地,不同潜能、不同个性的学生如同绿地上不同的花草树木,在阳光、雨露和肥沃土壤的滋养下,生机盎然地生长着,以自己的鲜活的生命和独特的个性,展现着各自的风姿。
在这里,学生得到的是人性的、科学的关爱和帮助,身体如同根茎,知识如同绿叶,道德如同鲜花,成功如同果实,全面的、健康的发展,既是为了奠定明天的基础,也是为了享受和感悟今天的生命和幸福。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一个改变的过程,是协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成为有完整人格的过程。
教师在于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使学生在他们自己最感兴趣和能力最强的领域及方面达到自我实现,获得成功。
这样他们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知识领域自由发展,快乐成长。
因此,我们应当突破书本知识教学这种单一的途径,而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途径和机会,把控他们在社会所需人才方面健康成长,不要让学生畸形成长。
这是事关培养真正的人的问题,他们是有差异性的,特别是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才能。
作为教师,所采取的教育行为最有教育意义之处在于,做到了承认学生的闪光点,努力让他们去发展“自我”,表现“自我”。
二、对学生的夸奖要实事求是初中生的自我判断能力较弱,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能力高低,这使他们自我评价的主要渠道来自成年人,他们需要在成年人给与的肯定评价中寻找和确立自信。
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对自己的未来与能力充满自信,从而学有所成。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或切点 给予肯定 , 并 与其他学生共 同引导他走上 正确 的思考轨 迹 ,这 样 一 来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就 会 想 说 、敢 说 、会 说 。学 生 的创
新 思 维得 到 了 启 发 。
此外 ,在课余 ,我还抓时机与学生交谈 ,及 时掌握学生 的 思 想 动态 ,在 课 堂 上 创 设 学 生 喜 闻乐 见 的 情 景 ,激 发 学 生 的创
分 发 表 意 见 ,接着 ,我 与 学 生 一 起 归 纳 出 较 好 的 记 忆 方 法 。最
生 。“ 应试教育 ”的弊端暴露 了 ,也 给我们教育工作 者提出 了
新 的 思 考 。江 泽 民 总 书记 指 出 :“ 创 新 是 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灵 魂 , 是 一 个 国家 兴 旺 发 达 发 达 的 不竭 动 力 ” 。 然 而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并 非 一 朝 一 夕 的事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有 不 少 学 生 对 数 学
“ 应试教育 ”曾给我们带来不少 荣誉 ,然而就是在 这些
“ 荣 誉 ” 面 前 ,我 们 惭 愧 地 发 现 学 生 的创 造 性 逐 渐 被 扼 杀 了 。 实 验 表 明 , 我 国学 生 动 手 能 力 和 创 造 能 力 远 远 不 如 美 国 的 学
少种分法 ,我都给予表扬 。在老 师的充分 的肯定 中学生 的学生 学习热情高涨 ,分小棒 的想法也越来越多 。我把他们所有 的想 法都板书在黑板上后 , 再让 学生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方法都记 下来呢?学生的创造思维再一次被 吊动 , 他们在我 的赏识下充
会 ,所谓安全 ,就是不对儿 童的独特想法 进行批判 或挑剔 ,使
其 消 除挨 批 评 的顾 虑 ,获 得 创新 的安 全感 ,敢 于 表 达 自 己的 见 解 。自由 而 安全 的课 堂气 氛 , 会 儿 童 的思 维处 积 极 活跃 的状 态 , 使其 探究 创新 潜能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挥 。 …‘ 赏识”的作用这一 客 观存 在 的事 实 ,受 到 教 师 的 意识 和关 注 ,本 能 在 教 育 实 践 中
学会赏识的议论文(通用34篇)

学会赏识的议论文学会赏识的议论文(通用34篇)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尤其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会赏识的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会赏识的议论文篇1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要的是学会赏识孩子。
从内心深处渴求他人的尊重和赞美,作为人,概莫能外,而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托班、小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赞美并认同孩子。
铃木镇一先生说过,夸奖教育法能对孩子产生的巨大作用,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成绩糟糕的孩子,他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的父亲功不可没。
可以这么说,是爱因斯坦的父亲用夸奖教育法,造就了一代科学巨匠。
那么,究竟怎样去赏识孩子呢?我认为,我们可以用一个动作来表达,那就是:竖起大拇指!大拇指一旦竖起来,随口而出的往往是“你真行”“你真棒”。
我们的大拇指肌肉一天比一天发达时,孩子们也就会一天比一天“能干”起来。
回想近几年我在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还真有些收获。
记得小三班的宇航小朋友刚来幼儿园时,表现很散漫、任性、爱捣蛋、打人。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还有一些优点,比如讲卫生、衣着整洁,特别是吃饭很能干。
每餐都能吃两碗饭,而当时班里许多孩子吃饭较差。
针对这一情况,我对他吃饭能干一事反复进行表扬和肯定。
每当他吃完饭菜,我都把大拇指竖得高高的。
一日三餐进餐时间成了表扬他的专用时间。
慢慢的,宇航小朋友变得合群、开朗了。
他不再打别的孩子,集体活动时能遵守常规。
大家都愿意跟他做朋友,还亲切地称呼他为“宇航哥哥”,成了大家喜爱的小伙伴之一。
而这一切正验证了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不可或缺的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赏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摘要:赏识教育便是以成功为价值导向,以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赏识的需求和成功的潜能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以实施鼓励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充分肯定、信任、鼓励和赞扬中激发起创新欲望,并通过实践逐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赏识;营造和谐;引导;激发;自由翱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65-01
“应试教育”曾给我们带来不少荣誉,然而就是在这些“荣誉”面前,我们惭愧地发现学生的创造性逐渐被扼杀了。
实验表明,我国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远远不如美国的学生。
“应试教育”的弊端暴露了,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发达的不竭动力”。
然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数学有畏难情绪。
究其原因,是因为数学本身具有的高度抽象性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具体思维为主)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面对“令人生畏”的数学,不少学生屡屡受挫。
为了让数学“友好”起来,在调整课程内容的同时,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意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
赏识教育便是以成功为价值导向,以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赏识的需求和成功的潜能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以实施鼓励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充分肯定、信任、鼓励和赞扬中激发起创新欲望,并通过
实践逐步走向成功。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的创新起到铺垫的作用。
赏识,作为一种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更作为教育者的思维方式的信念,其指向直对生命,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健康互动,从而最终使其享受天地人和谐的美好境界。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发挥民主教学的作用,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学生说对了就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以不同的思路发表不同的想法;学生说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而是在学生错误的答案中尽量寻找与正确答案的交叉点或切点给予肯定,并与其他学生共同引导他走上正确的思考轨迹,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想说、敢说、会说。
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启发。
此外,在课余,还应抓时机与学生交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便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便能得到尽情的发挥。
二、在赏识中,引导学生构建创新意念
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启发,在这个过程中“赏识”起着激发创新的作用。
赏识教育的直接目标,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启动和开发学生主体的内部动力系统。
所谓主体动力
系统,是指主体在其生长发展过程中能动的,对其进程表现出深刻的运动现象与组织。
这种影响,能对主体生长与发展引起必然的渐进的质变,从而改变和加速主体生长的进程。
主体动力系统一旦启动、开发,便从主体内部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真正实现教育的内化,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巨大力量的动力机制,变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内调式的能动性的主体性的教育。
三、在赏识中,激发学生主动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于1968年进行的实验证明: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期望,能使期望转化为学生“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从而使预测成为现实。
所谓积极期望,就是赏识,就是看得起每一个学生。
只有建立在些基础上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托兰斯曾认为:“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判或挑剔,使其消除挨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儿童的思维处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探究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赏识”的作用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受到教师的意识和关注,本能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其正常的功效。
因此,广大教师应转变观念,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意,并且都能成功,用心去体贴,用心去关爱,充分地赏识每一个学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创新。
四、在赏识中,让学生在创新的空间自由翱翔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自身存在的潜能,而且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
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教师的赏识必不可少。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研究性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又在这种积极的情绪影响下不断取得成功。
这样,学生们便能在教师的赏识作用下,树立自信心,自由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才能,才能在创新的空间自由翱翔。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时机,用“放大镜”寻找学生身上的“亮点”,给予及时的、恰当的、充分的、热情的肯定,将知识传授和创新思维相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他们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从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