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库房防雷年检

库房防雷年检为了保障库房的安全,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根据《建筑工程雷电防护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库房进行年度雷电防护设施的年检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将从库房雷电防护设施的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年检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库房雷电防护设施的检查内容1、接地系统的检查:检查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存在断线、腐蚀等现象。
2、避雷针系统的检查:检查避雷针系统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松动、腐蚀等现象。
3、避雷带和接闪带的检查:检查避雷带和接闪带的安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存在损坏、老化等现象。
4、引下线的检查:检查引下线的接地情况,是否存在老化、断线等现象。
5、综合检查:综合检查库房的雷电防护设施,包括绝缘状况、大地电阻等其他可能导致雷击事故的隐患。
二、库房雷电防护设施的检查方法1、使用测试仪器: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避雷针测试仪等专业测试仪器对雷电防护设施进行检查测量,判断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目视检查:对避雷带、接闪带、引下线等部分进行目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工程部门进行处理。
3、数据分析: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和隐患。
三、年检操作规程1、检查准备:年检前,要进行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包括库房的结构性能检测报告、雷电防护设施验收报告、设计图纸等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年检计划:根据库房的使用情况和雷电防护设施的性能情况,制定年检计划,确定年检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内容。
3、通知相关部门:通知库房管理部门和维护部门,安排相关人员协助年检,确保年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4、年检过程:按照年检计划,对库房的雷电防护设施进行逐一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5、年检总结:对年检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制定相关维护、整改方案,并提交年检报告。
四、年检后维护管理1、维护管理计划:根据年检结果和总结,制定维护管理计划,逐一解决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2、定期维护:对雷电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和接闪带的清洁、修复和更换等工作。
江苏省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规范(试行)

江苏省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规范(试行)第一条为了规范全省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全省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向社会开展的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
本规范所指的防雷装置检测是对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和广播电视设施,电力设施,公共场所易遭受雷击的设施,以及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其他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所安装的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安全性能检测。
第三条本规范规定了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的基本要求,包括服务窗口、咨询服务、服务行为、服务环节、收费、用户回访、投诉处理、服务监督、廉洁自律、监督管理等主要内容。
第四条服务窗口应当设置服务标示牌,明示检测资质、服务指南、服务流程、咨询电话、投诉监督电话等,帮助用户了解服务内容和环节、收费依据和标准,设置用户意见簿、投诉监督信箱等。
第五条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本单位的咨询服务电话以及邮件、信函、传真等联系方式,方便与用户的联系与沟通。
对于通过电话、邮件、信函、传真等渠道或上门的用户咨询,由咨询服务人员负责解释;对于无法当场回复的咨询,由咨询服务人员负责受理,详细记录咨询的问题及联系方式,并在3个工作日内答复用户。
第六条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开展技术服务时,从业人员应当着装整齐,佩戴工号标志或识别卡,出示工作证或者从业资格证书,行为举止符合职业工作要求,服务规范,文明用语。
第七条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时,应当告知用户防雷(静电)装置检测技术服务工作流程(附件1),与用户签订《防雷(静电)装置检测协议》(附件2)。
第八条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按照工作流程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并现场填写原始记录表(附件3)。
化工企业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实施细则模版(四篇)

化工企业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实施细则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化工企业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工作,加强对接地系统的监管,确保化工企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化工企业的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工作,包括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
第三条化工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雷和防静电接地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实施细则,制定并实施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方案。
第四条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工作应当由具备相应专业资质和经验的检测机构或人员进行。
第五条化工企业应当保证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工作的连续性和及时性,定期进行检测,确保接地系统的有效性。
第六条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工作应当结合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开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七条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工作应当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并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
第二章防雷接地检测第八条防雷接地检测应当包括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状态的检测。
第九条防雷接地检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二)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防雷接地系统各部件的连接是否紧固可靠。
(四)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
(五)防雷接地系统是否存在漏电等安全隐患。
第十条防雷接地检测应当采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并由具备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
第十一条防雷接地检测应当定期进行,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第十二条防雷接地检测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和归档,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整改。
第十三条对于防雷接地系统未能通过检测的,化工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检测。
第三章防静电接地检测第十四条防静电接地检测应当包括防静电接地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状态的检测。
第十五条防静电接地检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防静电接地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二)防静电接地系统的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防静电接地系统各部件的连接是否紧固可靠。
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

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一、测前检查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形状,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并画出平面示意图。
2、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
3、检查方式:接地电阻值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用材规格用游标卡尺测量,高度用经纬仪或皮尺测量,长度用皮尺测量,SPIN参数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或雷电电涌测试仪测量,其它仪器测量或外观检查。
二、防直击雷1、接闪器的检查:(1)独立避雷针:测量高度、用材规格、防腐情况、电气连接情况。
当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避雷网时,可将避雷针或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2)避雷针:避雷针宜设在建筑物屋面的凸出处和拐角处,应使用热镀锌钢材,优先采用圆钢。
表4.1避雷针材料规格(3)避雷线(网):测量高度、用材规格、网格尺寸、防腐、固定情况。
避雷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檐角、女儿墙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避雷带宜明敷,并用支撑卡固定,应使用热镀锌钢材,优先采用圆钢。
凸出屋面的金属物应与避雷装置连接。
表4.2避雷带材料规格表4.3避雷网格尺寸检查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3米。
检查架空避雷线(网)至屋面和各种突出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少于3米。
避雷线应采用截面积≥35mm2的镀锌钢缆,两端接地。
(4)作为接闪器的金属板下面无可燃物质时,板的厚度≥0.5mm;当金属板下面有可燃物质时,铁板的厚度≥4mm,铜板的厚度≥5mm,铝板的厚度≥7mm。
(5)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气罐,当其壁厚不小于4mm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两接地点弧形距离不宜大于30m。
2、引下线材料规格、防腐、连接、固定、敷设方式、间距情况。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并宜设在拐角处,引下线间距按建筑物周长平均计算。
上海市防雷装置检测及维护管理实施细则

上海市防雷装置检测及维护管理实施细则
一、引言
防雷装置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设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必须加强对防雷装置的检测及维护管理工作,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上海市制定了本实施细则,旨在规范防雷装置的检测及维护管理工作,提高防雷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防雷装置检测要求
1. 防雷装置的检测应定期进行,推荐时间为每年至少一次。
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检测雷电感应器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
(2)检测排雷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接地电阻。
(3)检测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4)检测防雷装置的外观及其零部件的完好性。
2. 检测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能够熟练操作检测设备,并能够准确判断防雷装置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3. 检测结果应当做成书面报告,并保存至少五年。
报告应包括
防雷装置的检测日期、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三、防雷装置维护管理要求
1. 防雷装置的维护管理应定期进行,推荐时间为每三个月一次。
维护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清洁防雷装置及其相关设备,确保其表面不被灰尘和杂
物覆盖。
(2)检查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3)检查排雷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4)定期组织防雷装置的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2. 维护管理工作应由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必要时可以委托专
业公司进行。
上海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实施细则

上海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气象局•【公布日期】2020.01.20•【字号】沪气规发〔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实施细则各有关单位:《上海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实施细则》于2020年1月17日经上海市气象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0年3月1日起实施。
原《上海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实施细则》(沪气规发〔2017〕2号)同时废止。
上海市气象局2020年1月20日上海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实施细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规范资质认定工作,依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是指对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连接导体等构成的,用以防御雷电灾害的设施或者系统进行检验检测的活动。
第三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认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高效、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上海市气象局(以下简称“市气象局”)负责本市除电力、通信之外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认定工作。
第五条本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申请通过本市“一网通办”平台或中国气象局在线行政审批平台提交。
提交申请材料后经审核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
第六条申请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具备《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其中:(一)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二)在具备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能力的人员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雷电防护、建筑、电子、电气、气象、通信、电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三)申请甲级资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第(二)项中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五年以上;申请乙级资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第(二)项中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雷电防护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雷电防护设计技术评价、雷电监测、电气检测、建筑钢结构检测、建筑桩基检测等相关工作三年以上。
防雷监测管理制度

防雷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和人身财产的安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电力设施,包括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电线电缆等。
三、监测管理目标通过定期的雷电监测,及时掌握电力设施的雷电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降低雷电灾害对设施的损害。
四、监测管理内容1. 雷电风险评估定期对电力设施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包括设施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历史雷电情况等因素。
评估结果结合设施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防雷措施。
2. 防雷设施检查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包括避雷针、避雷带、接地装置等。
检查内容包括设施的完好情况、接地电阻、避雷针的耐腐蚀性等。
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3. 雷电监测安装雷电监测设备,对电力设施进行定期的雷电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雷电密度、雷电活动范围、雷电频率等。
监测结果用于分析电力设施的雷电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处理预警当监测设备发现雷电活动异常时,及时向相关管理人员发出预警,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停电、封闭设施、疏散人员等。
5. 风险控制对于存在严重雷电风险的电力设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加强防雷设施的维护、加大监测频率、临时停用设施等。
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应对雷电灾害的能力。
六、监测管理责任1. 雷电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雷电监测工作,制定监测计划和实施方案,负责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报告。
2. 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力设施的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3. 运维人员负责对电力设施进行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七、监测管理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对雷电预警和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监测结果。
4. 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5. 定期评估和修订本制度,不断改进防雷监测工作。
防雷检测工作细则

防雷检测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1.1 检测范围1.1.1 本细则适用于外部防雷装置的检测1.1.2 本细则适用于内部防雷装置的检测1.1.3 本细则适用防静电接地的检测1.1.4 本细则不适用于高压电力防雷装置的检测1.2 引用标准在本细则中引用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技术指标,并结合江门地区是多雷暴区的特点而写成本规定。
使用本规定时应掌握各被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所有标准都会不断修改完善,以保证引用标准和使用本规定的先进性。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爆炸与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GB50154-92;《烟花炮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92;《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氢氧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91;《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50195-9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1995;《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石油天燃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1992;《石油天燃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SYN5225-2005;《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5;《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2011-93;《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技术规定》YDJ26-89;《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定》DL548-94;《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288-8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IEC61024-1:1990 建筑物防雷第一部分:通则IEC61312-1:1995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第一部分:通则IEC/TS61312-2:1999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二部分: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和接地IEC61643-1:1998低压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第一部分: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IEC61644-21:电信网络及信号网络的浪涌保护器第1部分: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第二章防雷装置检测的基本项目和检测工作的基本程序2.1防雷装置检测的基本项目2.1.1 确定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2.1.2 接闪器的检测2.1.3 引下线的检测2.1.4 接地装置的检测2.1.5 电磁屏蔽的检测2.1.6 等电位连接的检测2.1.7 均压环的检测2.1.8 防静电接地的检测2.1.9 电涌保护器(避雷器)的检测2.1.10 其它项目的检测2.1.10.1 供电系统(低压部分)的检测2.1.10.2 玻璃幕墙的检测2.1.10.3 其它检测2.2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基本程序2.2.1 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确定被检建(构)筑物的类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芝地区防雷检测所规章制度一、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1、检测周期1.1 对安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重点保护文物古迹、通信和广播电视设备的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
1.2 对其他场所防雷装置应每年检测一次。
2、检测程序2.1 检测前应对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检查,查明计量检定合格证及有效使用期。
查看以前的检测记录,制定检测方案。
2.2 首次检测单位,应先通过查阅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图纸了解被检测单位的防雷设施的基本情况,然后进行现场检测。
2.3 现场检测进行时可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进行,将检测结果填入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原始记录表。
2.4 首次检测单位,应根据检测记录,按滚球法计算防直击雷保护范围图,绘制防雷设施分布图。
后续检测时应查对原防雷设施变更情况,并应相应处理。
2.5 根据检测报告提出整改意见。
对被检单位出具防雷装置检测合格证。
3、检测数据处理3.1 检测结果的处理。
在现场将各项检测结果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签名。
原始记录表应作为用户档案保存两年。
初检测时,应绘制建筑物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
根据检测数据按照建筑物防雷分类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并绘制保护范围示意图。
检测结果的判定用修约制比较法将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技术仪器相比较,判定各项检测项目是否合格。
防雷装置经检测后,所有检测项目均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发给检测合格证;否则只提供检测报告,并对不合格项目提出整改意见。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应及时将检测结果及结论填入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由检测员填写、校核员校核并签字,经技术负责人签发,加盖检测单位公章。
检测报告一式两份,一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
小型石油库、液化气站、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一、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环境、地理位置、油站及油库的规模,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二、查阅设计的图纸,了解钢油罐的性能,壁厚及安装形式,了解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并画出平面示意图,测量各需保护物的尺寸以及与防雷装置间距离。
三、防雷装置接闪器的检测1、独立避雷针:测量高度、用材规格,检查防腐情况、电气连接情况。
并作详细记录。
2、避雷线(网),测量其高度及材料规格、分布情况,避雷网的网格尺寸,检查防腐措施,电气连接情况,并作详细记录。
3、生产车间按《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中二类防雷建(构)筑物标准检测。
四、引下线测量材料规格、防腐、连接、固定、敷设方式、间距情况,近地面绝缘保护情况,并作详细记录。
五、接地装置参考设计图纸,向施工员、甲方代表了解接地装置情况,记录下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材料、规格、数量、布局等,并作详细记录。
六、接地工频电阻的检测按第一章第四条和第二章第四条规定测量。
七、金属油罐防雷及接地检测1、金属油罐壁厚﹤4mm时,应有防直击雷装置。
避厚≥4mm时,可不装设防直雷装置,在多雷区仍可装设防直击雷装置。
2、金属油罐必须有环型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少于两处,其弧形间距不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3m。
3、浮顶金属罐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装置,但必须有两根截面积≥25mm2的软铀绞线将浮顶与罐体作电气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4、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入孔、透光孔等金属附件必须等电位连接。
5、人工石油库罐的金属呼吸管和通风管的露出洞外部分,应有独立避雷针,其保护范围应高出管口2m。
6、接地电阻检测,接地冲击电阻≤10Ω。
八、防感应雷、防静电及电气接地1、金属油罐应有防静电接地。
2、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线的始端、末端,应有防感应雷和防静电接地。
3、输油管路的法兰、阀门的连接处,应有金属跨接线。
当法兰用5根以上螺栓连接时,法兰可不用金属线跨接,但必须构成电气通路。
4、进入人工洞石油库的金属管路,当洞外埋地长度>50m时,可不设接地装置,当油外不埋地或埋地长度<50m时,在洞外应有两处接地,接地点间距≤100m。
5、电源线路应有防感应雷措施。
6、进入人工洞石油库的电力和通信线路应用铠装电缆埋地50m 引入洞内,并安装电源避雷器。
将金属铠装层、电源避雷器、瓷瓶铁脚作电气连接并接地。
7、加油机应有防静电接地。
8、卸油场地应有防静电接地。
9、接地电阻的测量,防雷接地电阻≤10Ω,防感应雷和防静电接地电阻≤30Ω,卸油防静电接地电阻应≤100Ω。
10、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防静电接地。
防感应雷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防雷接地为单独接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3m,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5m。
九、资料的整理1、把工频接地电阻值换算成冲击接地电阻。
2、计算保护范围,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3、数据的处理、各项检测读数、计算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按GB817-87文件修约。
上述检测工作结束后,校核人全面核对原始记录、仪器等各项结果是否都有相应的记录,防雷装置连接件是否恢复检测前的状况。
微波站(台)、综合通信大楼、电力通信站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二、测前检查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物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2、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施工情况。
三、防直击雷1、微波(天线)塔顶端应有接闪器并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相连,接收天线应在其保护范围内。
2、微波(天线)塔及房屋建筑物按《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中二类防雷建(构)筑物标准检测。
四、接地系统1、查阅设计图纸,向甲方了解接地系统情况,记录下接地和接地线的材料、规格、数量、布局等,并作详细记录。
2、地网应围绕建筑物做成环形闭合网格状地网,网格尺寸不大于3m×3m,对微波塔地网、建筑物防雷地网、变压器地网应等电位连接。
3、防雷接地、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感应雷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防雷接地为单独接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5m,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7m。
4、水平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小于0.7m,垂直接地体长度为1.5~2.5m,间距为5.0m。
当垂直接地体敷设有困难时,可设多根环形水平接地体并互相连通。
人工接地体应使用热镀锌钢材。
接地体材料规格:5、机房接地引入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2的多股铜绞线或≥40×4mm的扁钢,长度应不大于30m。
接地引入线在地网上的接入点与防雷引下线相距不小于5m。
接地引入线不少于2根。
6、接地汇集排(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20mm2的钢材或扁钢。
7、直流工作地和安全保护地的接地干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绞线从接地汇集排(线)引出。
五、防感应雷1、天线的馈线应用双层屏蔽电缆或单层屏蔽电缆套金属管在铁塔中央敷设,屏蔽层应在铁塔上端和下端各接地一次,入户处再接地一次。
2、进入前端的天馈线应安装避雷器。
3、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
4、信号电缆宜采用屏蔽电缆或电缆套金属管埋地进线,应安装信号避雷器。
避雷器、电缆金属层应接地,空线对应短接并接地。
5、机房内的各种信号线应采取屏蔽措施,屏蔽槽应接地。
6、电源应该是50Hz、220/380V三相五线(TN-S或TN-C-S)制或单相三线制,交流地线在入户处重复接地。
入户电源为三相四线制的,交流零线在入户处重复接地。
7、高压电源线在入户前应安装电源避雷器,变压器低压侧还应安装电源避雷器。
8、机房电源应采用屏蔽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金属管埋地进线,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电缆金属外皮或金属套管应在入户端接地。
在配电盘应安装电源避雷器。
9、电源线应尽可能远离信号线,并避免并排敷设,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六、等电位连接在机房地板下敷设环形线作为防静电地板金属支架的等电位连接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材或扁钢。
进出机房的各种金属管道、电缆屏蔽层、机房内的走线架、设备外壳、屏蔽槽、金属门窗、吊顶、地板架等均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七、接地电阻测量按《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测量。
测量时电流极棒埋设位置到联合地中心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地网等效直径的3-5倍,电压棒埋设位置于电流棒到地网中心距离的0.68倍处,并进行多个方位的测量,各次测量结果平均值即为该站接地电阻的实测值。
接地电阻的数值不宜大于5Ω。
八、保护范围计算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九、数据处理各项检测读数、计算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避雷装置材料型号规格除外),按GB817-87文件修约。
上述检测工作结束后,校核人员全面核对原始记录。
仪器等各项结果是否都有相应的记录,防雷装置连接件是否恢复检测前的状况。
爆炸危险器材工厂仓库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一、测前检查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环境、位置、建筑物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可能性及其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2、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施工情况。
二、防直击雷1、依据建(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地理位置、气候、建(构)筑物形状等确定该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2、建筑物必须有防直击雷措施并应符合各自防雷类别的要求,按《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第二条的方法进行检测。
三、防感应雷和防静电1、电源和通信线路应用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金属管埋地引入,并在入户端安装避雷器。
将金属铠装层、避雷器电气连接并接地。
采用接零保护的电源零线应重复接地。
2、建筑物内所有金属物应有防静电接地,并进行等电位连接。
危险性建筑物内有可能积聚静电的非金属物应间接接地。
3、输送危险物品的各种室外架空管道,应每隔20-25m接地一次。
平等敷设的管道,当净距小于100mm时,在接地处管道之间应设跨接线。
管道的法兰、阀门的连接处,应有金属跨接线。
当管道进入危险性建筑物时,还应与建筑物的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连接。
4、危险性建筑物的出入口,应有消除人体静电的接地装置。
四、接地装置参考设计图纸,向施工员、甲方代表了解接地装置情况,记录下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材料、规格、数量、布局,并作详细记录。
1、第一类防雷独立避雷针为单独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弱电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当接闪器安装在建筑物上时,防直击雷接、电气设备接地,弱电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闭合环形接地体。
防雷接地为单独接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3米。
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5米。
2、第二、三类防雷装置宜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装置,防直击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弱电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防雷接地为单独接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3米。
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5米。
3、人工接地体包括人工水平接地体和人工垂直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小于0.5米,垂直接地体长度为1.5~2.5米,间距为5.0米,人工接地体应使用热镀锌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