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
石油天然气行业防雷装置检测规程

Q/SYCQZ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YCQZ 130-2009 石油天然气行业防雷工程检测规程2008-01-01 发布2009-01-01 实施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发布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泄义 (1)4检测项目 (1)5基本要求 (1)6检测方法 (1)6.1建、构筑物防雷装置 (1)6.2钻井队防雷装巻 (2)6.3采气(油)站防雷装置 (2)6.4输气站防雷装巻 (3)6.5输油站防雷装巻 (3)6.6油库防雷装置 (3)6.7石油天然气化工防雷装程 (4)6.8电气设备防雷装置 (5)附录A (资料性附录)防雷装置检测表 (6)我院组织研究的《石油天然气行业防雷工程检测规程》科研项目,经四川省气象局、徳阳市气象局有关专家的审核,具备开展石油天然气行业防雷工程的检测能力后编制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泄,制左本企业标准,作为本企业开展防雷工程检测的依拯,可供其它石汕天然气等有关单位开展防雷工程检测参考。
本规程是参照GB/T 21431-2008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并结合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特点而确定的。
本规程按GB/T 1. 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 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泄方法》进行编写与表述。
本规程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由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环保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提出。
本规程由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环保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环保质疑监督检测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徐冀林、王声铭、许星、龚琳惠、刘福全.王刚、魏師瑶。
石油天然气行业防雷工程检测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左了本企业防雷工程检测的术语和左义、检测项目、基本要求和检测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建、构筑物、钻井井场、采气站.输气站、釆油站.输汕站、油库、石油天然 气化工、石油天然气用电气设备等防雷装置的检测。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
本标准适用于防雷装置的检测。
高压电力输配电线路、大中型高压变电所防雷装置的检测及离岸飞行器、离岸船舶的防雷装置的检测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部分常规测量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第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年版)—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建筑物防雷第部分通则——:建筑物防雷第部分通则第分部分:指南—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检查—: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第部分通则—: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第部分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和接地—:连接至电信网络及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第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过电压和过电流防护原则:用户大楼内电信装置的连接结构和接地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
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
内部防雷装置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其他附加设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主要用来减小和防护雷电流在需防护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接)地一种自然的或人工的电气连接,使电路或电气设备连接到大地或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的导电体。
注:对汽车、飞机、火箭等较大的移动体,不能与大地进行固定的接地,可把车身、机体代替大地,称为本体地()。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涉及某些检测问题讨论

引 言
《建 筑 物 防 雷 装 置 检 测 技 术 规 范 》GB/T 21431—2008将 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08—10—01实 施 。它 必 将 为我 国的建筑 物 防雷规 范检 测起 到 重要作 用 。
笔者 曾经 多 年从 事 防 雷 检 测 工 作 ,虽 然 离 开检测 岗 位 已数 年 ,但 仍 在 气 象 系 统 从 事 雷 电 防护工 作 。近 来 通 过 对 《建 筑 物 防 雷 装 置 检 测 技 术规 范 ))GB/T 21431—2008的学 习 ,觉得 规 范 涉 及 的变 电所 、在线 SPD检测 等 问题值 得讨 论 。
29卷 4期
浙 江 气 象
41
《建筑物 防雷装置检 测技 术规 范》 GB/T 2143 1—2008涉 及 某些 检 测 问题 讨 论
包 炳 生
(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 障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17)
摘要 :《建筑物 防雷装置检测技 术规范))GB/T 21431—2008于 2008—10—01实施 。笔者曾经从 事过防雷检测 工作 ,学 习 GB/T 21431—2008之后 ,觉得 规范涉及 的变 电所 、在线 SPD检测 、磁场强度测量等 问题值得讨论 , 船舶防雷及其检测值得思考 。 关键词 :规 范 ;变 电所 ;在线 SPD;磁场强度 ;检测 ;讨论
(b) 图 1 接 地 电 阻测 试 仪 三 极 法测 试 接 线 示 意 图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浅谈摘要:本文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对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电涌保护器等项目检测、数据整理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几个主要术语、定义的释义和检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与实施改变了只有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标准,而没有检测标准的历史,提高了气象部门防雷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检测技术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使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更加科学、安全、可靠。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引言雷电灾害是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我市是雷暴天气频繁地区,年平均雷暴数多达78天,雷电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电子电器设备的普及使用,雷害呈逐年增加趋势,防雷减灾工作越显重要,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普遍关心。
为切实搞好防雷减灾工作,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市编委1989年批准成立了江门市防雷设施检测所,科级事业单位,隶属气象局领导,为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防雷减灾机构。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已于2008年2月23日发布,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与实施改变了只有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标准,而没有检测标准的历史。
对气象部门在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标准层面也是一个突破,在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方面,有了一个全国性的标准,提高了气象部门防雷管理和科技服务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检测技术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使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更科学,更安全可靠,现结合规范和实际工作情况浅谈几点看法:1 不属于本标准的范围铁路系统(包括铁轨)、车辆、船舶、飞机及离岸装置、地下高压管道、与建筑物不相连的管道、电力线和通信线。
2检测中术语和定义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1 等电位连结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等电位连接是防雷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检测的根本目标。
防雷接地检测规范

ICs33.100M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T 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of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 building2OO8-02-23发布 -1O-01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次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检测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检测规定和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建筑物旳防雷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接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一、前言防雷装置是保护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
为确保防雷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
本文旨在制定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以保障使用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安全。
二、检测对象及范围2.1 检测对象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已建成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线、接地系统、防雷墙、避雷器等。
2.2 检测范围本规范要求对防雷装置进行全面检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防雷装置的材料、制作、安装和维护情况;2.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网等电气参数;3.防雷装置与金属构件的接触情况;4.避雷针、避雷线、接地系统等的伤损情况;5.外部电源可能对防雷装置造成的影响。
三、检测方法3.1 视觉检查法视觉检查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员的目视能力对防雷装置的外观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
视觉检查法可以直观地找到防雷装置存在的问题,但无法获取具体的电气参数。
3.2 电气参数测试法电气参数测试法是一种通过测量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网等电气参数来评估防雷装置安全性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防雷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3.3 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通过激光测量避雷针、避雷线、接地系统等构件的高度、长度、横向等参数来评估其安全性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直接反映防雷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状态。
四、检测周期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周期应按照下表执行:检测对象检测周期避雷针3年避雷线3年接地系统3年防雷墙4年检测对象检测周期避雷器5年五、检测记录检测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检测单位名称、检测人员姓名;2.检测时间、地点;3.检测方法;4.检测结果、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5.报告编制时间、审核人签字。
六、检测结果处理对于检测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整改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测,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七、总结本文制定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对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保障使用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安全。
建筑物防雷检测规范

(GB/T 21431-2008)
宣贯讲义
前
本标准与IEC61024的主要差异为:
建筑物防雷类别
言
要求严格的系统的检测 间隔时间
• IEC61024-1-2的检测周期在表8中规定保护级别I的检测间隔时间为6个
月;保护级别Ⅱ、Ⅲ、Ⅳ的检测间隔时间为12个月。
彻底检测的时间间隔
• 5.2 接闪器
5.2.1 要求 5.2.1.1 接闪器的布置,应符合表1的规定。
建筑物防雷类别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避雷针滚球半径/m 30 45 60 避雷网网格尺寸 /m×m ≤5×5或6×4 ≤10×10或12×8 ≤20×20或24×16
5.2.1.2. 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应符合GB500571994(2000版)中第四章第一节的要求。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按IEC62305-1确定)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 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以下情况不属 于本标准的范围: 铁路系统; 车辆、船舶、飞机及离岸装置; 地下高压管道;与建筑物不相连的管道、电力线和通信线。 建筑物(包括其设施,内存储物及人员) 入户服务设施(包括电力线,信号线,管道等)
三极(G、P、C)应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垂直于 地网。A~ViCPEG(b) 三极法的三极是指图1上的被测接地装置G,测量 用的电压极P和电流极C。图中测量用的电流极C和电 压极P离被测接地装置G边缘的距离为dGC=(4~5) D和dGP=(0.5~0.6)dGC,D为被测接地装置的最 大对角线长度,点P可以认为是处在实际的零电位区 内。为了较准确地找到实际零电位区时,可把电压极 沿测量用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之间连接线方向移动 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dGC的5%,测量电压极P 与接地装置G之间的电压。如果电压表的三次指示值 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则可以把中间位置作为 测量用电压极的位置。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已经学会利用防雷装置来抵御雷击的威胁。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是防雷装置保护人们的重要职责,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开始采用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主要针对防雷装置的结构、固定方式、接线和检验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检测要求。
根据防雷装置的结构、分类和安装位置,将防雷装置的检测分为初次检测和定期检测两大部分。
(1)初次检测
初次检测是指对防雷装置施工完毕后现场进行检测,主要检测防雷装置的外观情况、外部电气接线情况、位置固定连接是否正确、外壳接线情况等。
(2)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是指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安装质量和性能。
定期检测包括定期检测和定期检查两个部分,定期检测主要检查防雷装置的结构和绝缘效果,定期检查主要检查防雷装置的接线和连接情况,以确保安全性。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是一种专业的技术规范,不仅要求检测结果应当准确、可靠,同时对于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首先,检测应当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技术规范执行,且现场应做到卫生、整齐,以保证检测质量。
其次,专业人员要注意检测过程中的安全,尤其是进行带电检测时,要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总之,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是保障防雷装置性能及形成安全环境的重要依据,必须全面、严格地执行。
今天,政府部门已经重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当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从而创造一个安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
本标准适用于防雷装置的检测。
高压电力输配电线路、大中型高压变电所防雷装置的检测及离岸飞行器、离岸船舶的防雷装置的检测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部分常规测量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第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年版)—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建筑物防雷第部分通则——:建筑物防雷第部分通则第分部分:指南—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检查—: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第部分通则—: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第部分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和接地—:连接至电信网络及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第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过电压和过电流防护原则:用户大楼内电信装置的连接结构和接地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
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
内部防雷装置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其他附加设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主要用来减小和防护雷电流在需防护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接)地一种自然的或人工的电气连接,使电路或电气设备连接到大地或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的导电体。
注:对汽车、飞机、火箭等较大的移动体,不能与大地进行固定的接地,可把车身、机体代替大地,称为本体地()。
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接地线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的连接导体。
自然接地体利用与大地接触的金属物体,如金属管道、构架、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等兼作的接地体。
人工接地体为接地需要而埋设的接地体。
人工接地体可分为人工垂直接地体和人工水平接地体。
共用接地系统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信息设备逻辑地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装置。
等电位连接为减小雷电流产生的电位差,而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实现的电气连接。
等电位连接带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它电缆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等电位连接导体将分开的装置诸部分互相连接以使它们之间电位相等的导体。
等电位连接网络由一个系统的诸外露导电部分做等电位连接的导体所组成的网络。
接地基准点,一个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连接点。
电涌保护器,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
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
电压开关型无电涌出现时在线呈高阻状态;当线路上出现电涌电压且达到一定的值时,的阻抗突变为低阻抗的。
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闸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作这类的组件。
有时称这类为“短路开关型”。
限压型无电涌出现时在线呈高阻状态;随着线路上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到一定值时的阻抗跟着连续变小的。
通常采用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做这类的组件。
有时称这类为“箝压型”。
组合型由电压开关型元件和限压型元件组合而成的。
随着施加的电压特性不同,时而呈现电压开关型的特性,时而呈现限压型的特性,时而同时呈现开关型和限压型的特性。
无串联阻抗的(一个端口的)()与被保护低压配电系统电路并联连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没有附加串联阻抗的(又称单口)。
具有串联阻抗的(两个端口的)()具有两组输入和输出接线端子的,并联接入低压配电系统电路中,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有附加的串联阻抗(又称双口)。
过电流保护安装在外部前端的一种用以防止不能阻断工频短路电流而引起发热和损坏的后备过电流保护(如熔丝、断路器)。
退耦元件在被保护线路中并联接入多级时,如果开关型与限压型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或限压型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时,为实现多级间的能量配合,应在之间的线路上串接适当的电阻或电感,这些电阻或电感元件称为退耦元件。
注:电感多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电阻多用于信息线路中多级之间的能量配合。
脱离器当发生故障时,一个能把从电路脱开的装置。
状态指示器指示工作状态的器件。
标称放电电流流过的μ电流波的峰值电流。
冲击电流流过的μ电流波,其在内通过的电荷量在数值上应等于幅值电流的。
冲击试验分类Ⅰ级分类试验Ⅰ对进行标称放电电流,μ冲击电压和最大冲击电流的试验。
的波形为μ。
Ⅱ级分类试验Ⅱ对进行标称放电电流,μ冲击电压和最大放电电流的试验。
的波形为μ。
Ⅲ级分类试验Ⅲ对进行混合波(μ、μ)的试验。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可持续加于上而不导致动作的最大交流电压有效值或直流电压。
箝位电压当电涌电流到达在线,进入箝位状态的电压值。
开关型的放电电压开关型击穿放电瞬间的最大电压值。
残压当冲击电流通过时,在端子间呈现的电压峰值。
与冲击电流通过时的波形和幅值有关。
电压保护水平一个表征限制电压的性能参数,它可从一系列的推荐选用值中选取,该值应大于或等于限制电压的最大值,低于相应位置被保护设备的最小耐冲击电压值。
的直流参考电压当上通过规定的直流参考电流时,从其两端测得的电压值。
一般将通过直流电流时的参考电压称为压敏电压()劣化当长时间工作或处于恶劣环境工作时,或直接受雷击电涌而引起其性能下降、原始性能参数改变的现象。
也称退化或老化。
泄漏电流除放电间隙外,在并联接入电网后所通过的微安级电流。
防雷区,需要规定和控制雷击电磁脉冲环境的区域。
电磁屏蔽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
防雷装置检查对防雷装置的外观部分进行目测检查、对隐蔽部分利用原设计资料或质量监督资料核实的过程。
防雷装置检测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的使用达标情况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
检测项目以下检测项目内容应按检测程序中对首次检测和后续检测的规定来选取。
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别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防雷区的划分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其他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应按中第二章和附录一的规定对建筑物进行防雷分类,见本标准性附录(规范性附录)。
在设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情况下,当该建筑物不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和不处于其他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时,宜将其划属第三或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接闪器要求接闪器布置,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各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的布置要求建筑物防雷类别避雷针滚球半径避雷网网格尺寸×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或×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或×避雷带、均压环和架空避雷线应按中的规定布置,具体指标见本标准附录(规范性附录)。
.接闪器的材料规格避雷针应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以下:圆钢为;钢管为。
针长~:圆钢为;钢管为。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钢管为。
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扁钢截面不应小于,其厚度不应小于。
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的镀锌钢绞线。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注:新草案规定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例如,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
——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注: 新草案规定铁和铜板不应小于,铝板不应小于。
——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铜板不应小于,铝板不应小于;——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
注:新草案规定薄的油漆保护层或沥青层或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突出屋面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外,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作接闪器的,在其各部件之间连成电气通路的情况下,应符合下列要求:——旗杆、栏杆、装饰物等,其尺寸符合本标准条和条的规定。
——钢管、钢罐的壁厚不得小于,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
注:固定顶或浮顶金属油(气)罐,利用罐体作为接闪器时,其钢板厚度不得小于。
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
接闪器的检查检查接闪器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避雷引下线电气连接。
检查接闪器有无脱焊、折断、固定点支持件间距均匀程度,固定可靠程度及机械强度、腐蚀情况和避雷带的平正顺直。
避雷带跨越变形缝、伸缩缝有无补偿措施。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避雷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本标准表的要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网、线)与风帽、放散管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本标准附录中和条的要求。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或测高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然后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用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首次检测时应测量接闪器的规格尺寸,应符合本标准条的要求。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高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高度以上时,防侧击保护措施,应符合本标准附录、和条的要求。
当低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屋顶女儿墙内或防水层内、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
引下线要求引下线的布置:引下线一般采用明敷、暗敷或利用建筑物内主钢筋或其它金属构件敷设。
引下线可沿建筑物最易受雷击的屋角外墙明敷,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
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例如,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
注:各金属构件可被覆有绝缘材料。
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厚度不应小于。
当引下线采用暗敷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采用扁钢时,截面不应小于,厚度不小于。
明敷引下线应热镀锌或涂漆。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
对各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的具体要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安装的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