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1 总则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语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

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单位:dB。

2.0.5 最大可用增益 maximum available gain厅堂扩声系统在声反馈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

2.0.6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

影院建设建筑声学设计模块的3个隔声点及5大降噪注意问题

影院建设建筑声学设计模块的3个隔声点及5大降噪注意问题

影院建设建筑声学设计模块的3个隔声点及5大降噪注意问题随着新型多厅影院建设的普遍兴起,影院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多家影院建设过程中,发现由于业主方、负责筹建的技术人员以及设计施工人员,对建筑声学不够理解与重视,以至建成的影院留有一定建声缺陷的事例。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明星评测组陈强同志在《现代电影技术》第2022期3期(电影建设)栏目中,还写了一篇文章,指出了电影院建筑声学的诸多缺陷,如相邻厅堂的隔音低、背景噪声高、混响时间不标准等。

作者还认为,电影院的建设存在许多缺陷。

现在我们来谈谈一些具体的问题。

我喜欢隔音现在的新型多厅影院的建设,大多以小型多厅为主,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面积与空间尽量增加影厅的数量。

随着近年来电影节目的数量逐年增加,数字电影越来越受欢迎,多厅影院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多厅影院拥有超过6或7个观众厅是很常见的。

更常见的规模是大约300个座位的中型电影院,然后可以根据有效面积配置一些100-200个座位的小型电影院。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设计一个小型VIP高端观众厅,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完整格式的多厅影院。

由于多数多厅影院都选址在人口稠密的商业中心区,或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场地租赁费用相对较高,这就要求业主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租赁面积,增加影厅的数量,争取较高的投资回报与齐全的经营业态。

基于上述情况,要求放映流程设计人员充分利用有效的场地面积和空间,尽可能安排影院数量,考虑商业形式的完整性,并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礼堂和礼堂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共用隔墙或相邻的过道。

在电影院如此紧凑的布局中,彼此之间的隔音尤为重要。

l、厅堂间隔声按照《数字立体声电影院技术标准》要求,观众厅与观众厅之间的共用分隔墙隔声量应具有不小于60db(c)的隔声效果。

而要达到以上标准规定,一般情况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处理低频穿声。

首先,建筑原有结构的荷载一般不允许按照质量定律建造隔墙,即构件与具有一定分贝值的空气声隔离。

会议室声学设计

会议室声学设计

会议室声学设计维也纳声学郎宇福一、设计依据:《剧院、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二、主要声学技术指标:会议室根据用途,需要满足一定的语言清晰度,要采用短混响声学设计;同时无明显回声和颤动回声等的声学缺陷;因此,需要用强吸声措施,降低室内混响时间,保证厅内语言清晰度。

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不同体积会议厅、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最佳混响时间如图1。

中频(500Hz)混响时间0.8±0.1秒,可允许低频稍长,高频稍短;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平直。

图1 会议室最佳混响时间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的厅内噪声限值,采用自然声时,会议室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应满足NR-30,采用扩声系统时,会议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NR-35.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中规定,办公建筑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如表1,一般会议室隔墙应满足隔声≥35dB。

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会议室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穿绳源部件才去防止结构生传播的措施。

表1 会议室隔声标准三、声学设计:会议室根据参会人数需要可分为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其中,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 ㎡;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

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1。

为了保证会议室的室内良好音质要求,要控制室内为短混响时间,保证语言的清晰度,避免回声、颤动回声和声场不均匀等声学缺陷,可采用以下声学处理措施:1、墙面在会议室四周墙面合理布置吸声材料,不仅可以将室内混响时间控制在会议室容积所对应的最佳混响时间范围内,而且能够消除回声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

剧院声学设计说明(供装修说明)

剧院声学设计说明(供装修说明)

电视的声学设计说明(供装饰招标用)一.设计依据1.XX院提供的XX广电城建筑平、剖面图纸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4.Acoustics–measurement of the reverberation time of rooms with reference to other acoustical parameters (ISO 338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6.“音乐厅和歌剧院”(白瑞纳克著)二.功能及建筑概况使用功能:以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为主,兼顾音乐会和会议功能。

容座:观众厅容座为XX座,其中池座XX座(其中轮席椅4个),一层楼座XX座,二层楼座76座。

建筑概况:建筑平面呈马蹄形。

三.主要建声设计技术指标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设置可变混响装置,建议采用木格栅后藏可升降吸声帘幕)RT=1.4±0.1秒(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演出时)RT=1.2±0.1秒(会议时)RT=1.6±0.1秒(音乐演出时,舞台设置音乐反射罩)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如下:中频基本平直,低频有一定提升(相对中频约提升20%),高频由于空气吸收,允许略有下降。

2.低频比重BR:在1.1~1.3之间3.透明度C:在-1~3dB之间4.清晰度D:在35% ~ 60%之间5.重心时间t s:≤130ms6. 侧向反射系数LF:在10% ~ 20%之间7. 声场力度G:≥0dB8.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t I:<25ms9. 声场不均匀度ΔL P:≤±4dB10.本底噪声:LA≤30dBA 或NR≤25曲线四.观众厅的体形设计1.确定观众厅的体积为了使观众厅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观众厅需要合适的体积。

建筑声学设计标准

建筑声学设计标准

建筑声学设计标准
建筑声学设计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声学效果,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保证建筑内部的声学环境符合人们的听觉需求,同时也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和使用目的。

首先,建筑声学设计标准需要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

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使用需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制定相应的声学设计标准。

例如,剧院、音乐厅和录音棚需要较好的音质和音效,因此需要采用吸声材料和隔音材料来保证声音的清晰度和纯度。

而办公室、教室和会议室则需要较好的语音传播效果,因此需要采用反射板和扩音设备等来保证语音的传播效果。

其次,建筑声学设计标准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和材料。

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对声学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到这些因素。

例如,在设计隔音墙时,需要选择密度较高、隔音效果好的材料,并采用双层隔音结构来增加隔音效果。

在设计地板时,需要选择吸声效果好、防震效果好的材料,以保证地面上的声音不会影响到下方的房间。

最后,建筑声学设计标准需要考虑人们的听觉需求。

人们对声音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需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听觉需求。

例如,在设计剧院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座位的听觉效果,并采用合适的扩音设备来保证每个座位都能听到清晰的声
音。

在设计教室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在不同位置上的听觉效果,并采用合适的反射板和扩音设备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解。

总之,建筑声学设计标准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合理的声学设计标准,可以保证建筑内部的声学环境符合人们的听觉需求,提高建筑的使用效果和舒适度。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的要求标准及设计方法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的要求标准及设计方法

厅堂建筑空间都比较大,所以在设计上尤其是保证其内部声学设计合理到位,吸音材料以及其他的各种声学材料不可缺少,所以合理的设计及材料设备的正确使用才能确保其音质效果,只有了解厅堂上的声学要求和设计方法才能保障有效的音质设计。

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一)噪声控制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

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

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

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二)音质设计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1.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2.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

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3.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

4.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5.进行声学构造设计。

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

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6.声场计算机仿真。

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

7.缩尺模型试验。

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

8.可听化主观评价。

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

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由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GB/T50356国家标准,对三大类厅堂的建筑声学设计进行了规范,这里的三大类厅堂除专业电影院外,应该是相近的厅堂,未特别注明话剧剧场、戏曲剧场、歌剧院或音乐厅等,都归入多功能剧场。

事实上,各地所建的大剧院、文化中心剧场都为多功能剧场,其建声设计均应按此规范进行。

一般认为建声设计应包含厅堂体型、体量、混响时间、声场分布、噪声控制及声缺陷消除几个方面。

既然称为建声设计,其与建筑的整个过程及多个工种会发生关联,理应相互配合。

但目前国内对剧场的设计往往分为建筑设计、内装修设计及各工种设计几大块,时间、过程、设计单位等相对独立,建声设计虽然贯穿于剧场建设的整个过程,但联系、配合的很少,这样就达不到理想的结果,这是应引起重视的作为设计者,大家对混响时间、声场分布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但对混响时间频率特性重视不够,这是因为混响时间频率特性跟厅堂的装修材料、结构密切相关,只有与装修设计者充分沟通、协商。

采用不同的装修材料,不同的吸声结构才能予以满足,而相对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对音质的影响更大。

作为建声设计,按国家标准,对体型、体量等作为一般性规定,由负责建声设计者提出意见、建议,但现实情况是,在规划阶段,建声还未参与,往往是由业主提出,更有甚者是某一领导提出,交由土建设计单位。

理论上不存在无法处理的建声解决办法,但毕竟是一件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

究其原因主要是:1、剧场的太平门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4、规划布局不合理,离主要街道过近,未利用走道等过渡降噪。

这些是老问题了,但国内的大量多功能剧场就是很难达标,这应该引起设计者、业主等的共同重视。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1 总则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语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

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单位:dB。

2.0.5 最大可用增益 maximum available gain厅堂扩声系统在声反馈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

2.0.6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

究其原因主要是:
1、剧场的xx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4、规划布局不合理,离主要街道过近,未利用走道等过渡降噪。

这些是老问题了,但国内的大量多功能剧场就是很难达标,这应该引起设计者、业主等的共同重视。

当然,建声设计离不开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的达标合理与否也可以影响到剧场的声学环境,作为声学专家,应该熟读标准,多跟装修设计其他工种的设计人员多沟通,选取最合理的方式,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剧场的建声设计中,舞台的声学处理往往被忽略,结果舞台上的混响时间太长,大大超过观众厅而影响到观众席的听音效果。

舞台上的布景等装置并非固定,设计者就要对舞台空间及固定装置(如大幕、侧幕、天幕、等)作一估计,根据选取的材质,确保不要比观众厅的混响时间更长,标准中只提供舞台中频混响时间是因为低频部分较难达到,而高频部分往往影响不大。

关于乐池的声学设计主要为乐队人员提供良好听闻条件作考虑,不要有强反射声存在即可。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有关音箱的摆位,看似是电声系统的问题,其实与建声设计的声场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主要是音箱的位置、投射角度、音箱外的装修网罩等,都要与电声系统技术人员沟通才能合理解决,获得满意的声场分布效果,这也是目前建声设计中的普遍未予重视的方面。

GB/T50356H2005的提出,为剧场建筑声学设计提出了明确可行的依据,问题
是如何逐条的加以落实,这是对声学设计者理论、实际、沟通能力的考验。

在目前场馆建设处于热潮的当下,必须按规范进行,杜绝降低标准、相互独立、各白为政的设计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