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1.0.2 本规范适⽤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于观众厅⾯2积不超过200m 或观众容量不⾜300 座的剧场建筑。
1.0.3 剧场建筑根据使⽤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性质确定,其他⽤途应适当兼顾。
1.0.4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型 1601 座以上; ⼤型 1201,1600 座;中型 801,1200 座; ⼩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1.0.5 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5 观众厅5.1 视线设计5.1.1 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表演区的全部。
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5.1.2 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台⼝剧场宜选在舞台⾯台⼝线中⼼台⾯处;2 ⼤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3 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4 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但不得超过舞台⾯0.30m;向⼤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于1.00m。
5.1.3 视线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视线升⾼差“c”值应取0.12m;2 隔排计算视线升⾼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3 ⼉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线升⾼值可提⾼⼀些要求;4 为满⾜较⾼⾳质要求,视线升⾼值设计宜采⽤较⾼要求。
5.1.4 舞台⾯距第⼀排座席地⾯的⾼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舞台⾯,不应⼩于0.60m,且不应⼤于1.10m;2 伸出式舞台⾯,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1. 引言1.1 引言在剧场建设中,建筑声学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声学设计直接影响着剧场的声音传播、音质效果以及观众的听觉体验。
一个好的声学设计可以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演出的氛围和情感,而一个糟糕的声学设计则可能导致音质不佳、回声过大等问题。
在剧场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建筑声学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声学设计和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包括音响系统设计、材料选择、噪音控制方案以及声学装饰设计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剧场的声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帮助剧场在建设过程中更好地解决各种声学难题,提升观众的听觉体验和享受剧场演出的质量。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逐一探讨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本文了解到关于剧场声学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剧场建设中的声学挑战,并打造出具有良好声学效果的剧场空间。
2. 正文2.1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建筑声学是指在建筑环境中传播和控制声音的科学。
在剧场建设中,建筑声学问题涉及到如何使声音在剧院内部能够被清晰地传播并且能够被听众准确地感知和理解。
剧场的设计要考虑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反射情况。
合理的声音传播路径可以确保演员的演讲声音能够清晰地传达到每一个观众的耳朵中,而不会因为声音的反射而产生回声或混响等影响听众感知的问题。
剧场的设计要考虑声音的吸声和隔声效果。
通过合适的隔声设计来阻止外部噪音进入剧场,同时通过吸声材料来减少内部噪音的反射和共鸣,从而提高声音的可听性和清晰度。
剧场的设计还要考虑到通风系统和灯光设备可能会对声音传播产生的影响。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减少风噪对声音的干扰,而合适的灯光设备布置也可以减少因灯光反射而产生的声音反射问题。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声音传播、吸声隔声、通风和灯光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剧场内部的声音环境能够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GBT50356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篇一: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由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GB/T50356国家标准,对三大类厅堂的建筑声学设计进行了规范,这里的三大类厅堂除专业电影院外,应该是相近的厅堂,未特别注明话剧剧场、戏曲剧场、歌剧院或(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gb/t,50356-2005,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音乐厅等,都归入多功能剧场。
事实上,各地所建的大剧院、文化中心剧场都为多功能剧场,其建声设计均应按此规范进行。
一般认为建声设计应包含厅堂体型、体量、混响时间、声场分布、噪声控制及声缺陷消除几个方面。
既然称为建声设计,其与建筑的整个过程及多个工种会发生关联,理应相互配合。
但目前国内对剧场的设计往往分为建筑设计、内装修设计及各工种设计几大块,时间、过程、设计单位等相对独立,建声设计虽然贯穿于剧场建设的整个过程,但联系、配合的很少,这样就达不到理想的结果,这是应引起重视的作为设计者,大家对混响时间、声场分布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但对混响时间频率特性重视不够,这是因为混响时间频率特性跟厅堂的装修材料、结构密切相关,只有与装修设计者充分沟通、协商。
采用不同的装修材料,不同的吸声结构才能予以满足,而相对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对音质的影响更大。
作为建声设计,按国家标准,对体型、体量等作为一般性规定,由负责建声设计者提出意见、建议,但现实情况是,在规划阶段,建声还未参与,往往是由业主提出,更有甚者是某一领导提出,交由土建设计单位。
理论上不存在无法处理的建声解决办法,但毕竟是一件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
究其原因主要是:1、剧场的太平门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首先,剧场建筑声学设计需要考虑空间的吸声和隔声措施。
对于剧场内部,需要采用吸音材料来减少声波的反射和回声。
这可以通过在墙壁、地板和天花板上使用吸声板、吸声砖等材料来实现。
同时,还需要考虑隔声措施,以防止音频从剧场内部传出,影响周围环境。
其次,剧场内部的声学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座位区域的声音均衡。
一般来说,剧场应该保持一个均衡的声学环境,使得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够听到相似的声音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使用声音反射板和挂墙扩音器等技术手段来平衡各个座位区域的声音。
此外,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音响系统的布置和调试。
音响系统应该能够满足剧场的声音需求,包括对话、音乐和特殊效果的传播。
音响设备的布置应该考虑到剧场的二次反射和声音传播路径,以及观众对声音的感知。
同时,音响系统的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设置音量、平衡和延迟等参数,可以获得更好的音响效果。
在剧场建筑声学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人声传播和理解的问题。
为了保证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声音传播和理解效果,需要合理设计舞台和剧场内部的声场。
这可以通过调整舞台、幕布和天花板等结构来实现。
除了以上几点,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噪声的控制。
在剧场建筑周围,可能存在来自交通、建筑工地和机械设备等噪声源。
为了保证剧场内的声音效果,需要通过隔声措施来降低周围噪声的干扰。
总之,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是为了提升剧场内的声音效果和观众的听觉体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空间吸声和隔声措施、声音均衡、音响系统布置与调试、人声传播和理解,以及环境噪声控制等方面。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创造出优秀的剧场声学环境,提升观众的听觉享受。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的要求标准及设计方法

厅堂建筑空间都比较大,所以在设计上尤其是保证其内部声学设计合理到位,吸音材料以及其他的各种声学材料不可缺少,所以合理的设计及材料设备的正确使用才能确保其音质效果,只有了解厅堂上的声学要求和设计方法才能保障有效的音质设计。
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一)噪声控制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
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
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
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二)音质设计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1.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2.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
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3.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
4.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5.进行声学构造设计。
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
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6.声场计算机仿真。
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
7.缩尺模型试验。
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
8.可听化主观评价。
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
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
剧院声学设计

剧院声学设计
1 剧院声学设计
剧院声学设计是一种在剧院环境中采用系统技术方法来实现建筑
平衡气氛与剧院审美艺术的一门新学科。
它以多媒体信息与技术为服务,以剧场背景的艺术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为主题,以先进的技术理念
为基础,以其突出的优点:改善声音品质、提高伴奏演出质量等,来
提高剧院的声学环境与台前表演的艺术质量、传感性及艺术审美。
剧院声学设计包括前期调研阶段、设计阶段及后期实施验收阶段。
前期调研阶段展开剧院现实状况及角色,考察剧院空间结构特点及调
查人员对音效等方面的要求。
设计阶段则针对剧院现实状况进行相应
设计,并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人员对音效的要求,采用混凝体材料作
面板处理,加强墙壁结构隔墙处理,选用各类设备和材料进行声控调
整处理。
而后期实施验收阶段,则针对实际工程进行验收调整,确保
剧院声学设计达到预期要求。
剧院声学设计对于剧院的运营至关重要,它能够使观众有一个更
好的观赏体验。
它结合了音响技术、环境声学、灯光和空气动力学等
多个学科。
这将有助于提升剧院的品质,满足人们对建筑声学氛围的
要求,使剧院充满艺术气息,为人们提供一个艺术的审美欣赏场所。
上海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

研究自评
上海大剧院建成后,经现场音质测量表明:在歌剧 演出条件时实测中频平均混响时间为1.37s,低频混 响时间有显著提升,低音比BR值达1.4左右,而高 频混响下降很少,仅约<10%,表明混响特性十分 优良,保证了观众厅音质具有足够的丰满度、清晰 度和明亮度,且空满场混响时间基本相同。当音乐 演出条件舞台装设音乐罩时,实测中频混响时间约 为1.82s,低频混响时间仍有明显提升,高频混响下 降也不甚明显,中高频的平均可调混响时间幅值达 0.41s,较好地满足了音乐演出的音质要求。而声场 分布测试表明,观众厅内的声场均匀度非常好。全 场72个测点,声场不均匀度△Lp≤±3dB。厅内本 底噪声≤30dBA。噪声评价标准符合NR-20号曲线。
上海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
喻立天 建筑1001 100603125
上海大剧院简介
上海大剧院整个工期自1994年9月 开始,至1998年8月。建筑设计由 法国夏邦杰建筑设计及华东建筑设 计研究院中标;室内设计方案,由 美国史迪奥和天舍文公司中标。总 建筑面积为62803平方米,总高度 为40米,分地下2层,地面6层, 顶部2层,共计10层。其建筑风格 新颖别致,融汇了东西方的文化韵 味。白色弧形拱顶和具有光感的玻 璃幕墙有机结合,在灯光的烘托下, 宛如一个水晶般的宫殿。 上海大剧院有近2000平方米 的大堂作为观众的休闲区域,大堂 的主要色调为白色,高雅而圣洁。 大堂上空悬挂着由6片排箫灯架组 合而成的大型水晶吊灯,地面采用 举世罕见的希腊水晶白大理石,图 案形似琴键,白色巨型的大理石柱 子和两边的台阶极富节奏感,让人 一走进大堂就仿佛置身于一个音乐 的世界。 大剧场的建声要求极高,音响 和灯光设备更具独特性能。音响系 统选用美国JBL专业设备,灯光系 统采用比利时ADB公司的顶级产品。 舞台设备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能 满足世界上级别最高的剧团的演出 要求。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1.剧场功能区划设计规范:(1)观众区:应满足观众容纳量、观看角度和视线畅通等要求;(2)舞台区:应包括大、小演出舞台,舞台高度、宽度、深度和倾斜度等需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3)演员区:包括演员换衣区、化妆区、休息区等;(4)技术设施区:包括声光设备操作区、灯光控制室、音控室等。
2.观众席设计规范:(1)观众席坡度:席与席之间的高差要适宜,防止观众在剧场中的空间感失衡;(2)观众席视线:观众座椅的高度要保证观众能够看到舞台中心的区域;(3)观众席排列方式:观众座位的排列要便于观众出入,同时保证尽可能多的观众席视线畅通;(4)安全设计:观众通道、紧急疏散通道、设施的防火阻燃等安全措施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舞台设计规范:(1)舞台尺寸:根据不同的剧目需求,舞台的大小要符合类似舞蹈、话剧等不同剧目的演出需求;(2)舞台地板:在防滑、防反射、防擦伤和保护舞台灯光等方面要有相应的设计和材料选择;(3)灯光与音响:舞台上的灯光和音响要能够投射和扩散到合适的位置,使观众能够获得最佳的视听体验;(4)安全设施:设计安全门、扶手、防护网等设施,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悬空、高处工作时的安全。
4.舞台剧院声学设计规范:(1)声学设备:舞台剧院应该配备适当的声学设备,如声学反射板、声学吸声板等,以改善声音在剧场内的传播效果;(2)音响设备:音响设备要满足剧场内各个座位的声音听觉效果要求,合理设置音响位置,防止声音的共振、回音以及各种噪音。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舞台演出的效果和观众的观赏体验,并且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安全。
设计师在遵守这些规范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剧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创新和个性化设计,以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剧场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声学
一、剧场设计应包括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应参与建筑、装饰设计全过程。
二、扩声设计应与建筑声学设计密切配合;装饰设计应符合声学设计要求。
三、自然声演出的剧场,声学设计应以建筑声学为主。
观众厅体形设计
一、观众厅每座容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剧场类别容积指标(m3/座)
歌剧 4.5~7.0
戏曲、话剧 3.5~5.5
多用途(不包括电影) 3.5~5.5
设置扩声系统时,每座容积可适当提高。
二、观众厅体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众厅体形设计,应使早期反射声声场分布均匀、混响声场扩散,避免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
电声设计应避免电声源的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
声学装饰应防止共振缺陷。
2、楼座下挑台开口的高度与挑台深度比,宜大于或等于1:1.2,楼、池座后排净高应大于或等于2.8m。
三、观众厅声学设计应包括伸出式舞台空间。
四、剧场作音乐演出时,宜设置舞台声反射罩或声反射南。
观众厅混响设计
一、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设定宜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使用要求及不同体积,在500~1000HZ范围内宜符合下表规定:
使用条件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
歌舞 1.3~1.6s
话剧 (2000~10000m3) 1.1~1.4s
戏曲
多用途、会议
2、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相对于500~1000HZ的比值宜符合下表规定:
使用条件 125Hz 250Hz 2000Hz 4000Hz 8000Hz
歌舞 1.00~1.35 1.00~1.15 0.90~1.00 0.80~1.00 0.70~1.00
话剧 1.00~1.20 1.00~1.10
戏曲
多用途、会议
上列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适用于600~1600座观众厅。
二、混响时间设计,采用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等七个频率;设计与实测值的允许偏差,宜控制在10%以内。
三、伸出式舞台的舞台空间与观众厅合为同一混响空间,按同一空间进行混响设计。
四、舞台声学反射罩内的空间属观众厅空间的一部分,具有舞台反射罩(板)的观众厅的混响应另行设计。
五、舞台及乐池应作声学设计。
噪声控制
一、剧场内各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69执行。
二、观众席背景噪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等≤NR25 噪声评价曲线;
2、乙等≤NR30 噪声评价曲线;
3、丙等≤NR35 噪声评价曲线;
三、设在群楼内或综合楼内的剧场,其振动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四、升降乐池运行时的机械噪声,在观众席第一排中部应小于60DB(A),其他舞台机械噪声,在观众席第一排中部应小于或等于50DB(A)。
五、观众厅宜利用休息厅、前厅、休息廊等空间作为隔声降噪手段,必要时观众厅出入口应设置声闸、隔声门。
侧台直接通向室外的大门,应避免外界噪声的干扰,必要时设隔声门。
扩声系统设计
一、扩声系统声学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扩声系统声学特特性指标》GYJ25的要求。
二、主扬声器组的直达声供声应覆盖全部观众席。
其他
剧场辅助用房声学要求宜符合下表规定:
房间名称房间要求混响时间T60 声学特性
声学特性)
净高每席(间) 面积(m2) 每席体积(m3) 0.4(平直) 背景噪声(NR) 隔声(Rw)
声控室净高≥2.8 10~12/间——≤30≥40
排练厅—— 1.0~1.2 ≤35≥45
乐队排练厅净高≥6.0 2.0~2.4/席 8~10 —≤30
合唱排练厅 1.2~1.4/席 5~7 0.4(平直) ≤35
琴房、调音室净高≥2.8≥10/间——≤30≥45
同声翻译室— 5~6/间— 0.4(平直) ≤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