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心中的‘110’”,主要围绕报警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向警察求助,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自己。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图片、讨论等多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但对于报警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遇到危险时,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向警察求助,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报警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向警察求助。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报警方法和自我保护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报警方法和自我保护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模拟报警和自我保护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身的警惕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模拟道具,如警察服装、报警器等。
2.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为警察帮助遇到困难的人们。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激发他们对警察的敬意和信任。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报警和自我保护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向警察求助,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自己。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报警和自我保护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模拟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讨论如何更好地报警和保护自己。
《心中的“110”(第一课时)》教案

《心中的“110”(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心中的‘110’”选自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长”第6条明确指出:学生要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本课是对“生命最宝贵”和“安全记心上”主题内容的深化,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救自护的知识。
本课旨在从人际安全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陌生人。
分别有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有点警惕性”,从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学生面对危机的警惕性。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不要上当受骗”,通过辨析几种情境,触发如何对待陌生人的思考开关,从而提高学生意外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已有两年多,开始有自我评价和辨别意识,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形成了不成熟、浅显的认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渴求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对周围危险的认识不足,同时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够,使学生直接面对危险的概率增大。
在现实社会中,一些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如:诈骗、性侵、勒索、拐骗等,一旦发生这种危险,对学生以及相关的家庭会产生很大的伤害。
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要帮助他们有效辨别在实际生活中的骗术,同时预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防骗、防盗、防拐、防性侵,做到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1.在人际交往中,懂得乐于助人、参与活动的同时,提高自我警惕性,初步形成个人安全意识。
2.通过具体的情境和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教育,知道“心中的110”,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提高分辨能力,不轻易上当受骗,学会自护自救。
【教学重难点】1.辨别隐藏在实际生活、人际交往中危险,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110”。
2.提醒自己心中有个“110”,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上当受骗。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自护自救。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内心的“110”》教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内心的“110”》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110”的含义和作用。
2. 了解平时生活中的紧急情况,学会正确应对。
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研究并掌握“110”作为紧急求助电话的含义和用途。
2. 研究常见的紧急情况,并学会正确应对。
3. 培养学生主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通过观看和分析相关视频,介绍“110”作为紧急求助电话的作用和意义。
2. 分享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紧急情况,如火灾、意外伤害等。
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紧急情况下的求助电话对话,并讨论正确的求助方式。
4.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110”宣传海报,强化学生对“110”的认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视频观看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110”的思考和讨论。
2. 案例分析法:分享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电话对话,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求助技巧。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制作“110”宣传海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110”紧急求助电话的理解程度和正确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协作精神和创意表现。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向家长宣传“110”的作用,并与家长一起制定防灾应急方案。
2.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警察局等相关单位,增强防灾意识和了解警民关系。
七、教学资源1. 相关视频素材:介绍“110”的作用和意义的教育视频。
2. 真实案例:收集生活中的紧急情况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卡片:编写不同紧急情况下的求助电话对话卡片。
4. 制作海报的材料:纸张、颜料、画笔等。
八、教学安排本教案共分为3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介绍“110”的作用和意义。
心中的“110”-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心中的“110”-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110”,掌握拨打“110”的方法,了解拨打“110”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培养学生对警察的认知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措施。
3.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拨打“110”的正确方法,了解拨打“110”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了解警察工作的含义。
2.教学难点: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什么是“110”2.拨打“110”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拨打“110”可以解决哪些问题4.了解警察工作的含义2.教学方法1.讲解法2.案例分析法3.情境模拟法3.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复述儿歌《110拨》或者通过各种方式介绍“110”的来历和作用。
第二步:掌握正确的拨打“110”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介绍正确的拨打“110”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1. 判断情况是否紧急;2. 表述清晰明了;3. 等待警察接听电话。
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拨打“110”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三步: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讲述警察的工作,如抓贼、救人、管交通等警察处理紧急情况的案例,通过讲述让学生明确警察的工作意义和重要性。
第四步: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情境模拟,引导学生在不安全的环境下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
4.教学反馈学生针对本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自我评价,并进行互动讨论。
四、教学资源1.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P112.《110拨》儿歌3.模拟电话或手机等通讯工具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练习题的成绩、活动作品的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反馈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1. 反思通过对本课堂的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改进。
2. 总结对本次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师语言的表达和教材内容的充实性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做出反思和展望。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优秀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优秀教案心中的“11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保持警惕性的重要性,初步建立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防患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保持警惕性的重要性,初步建立安全意识。
难点:培养防患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遇上陌生人,对待陌生人,你们是怎样的态度呢?生自由发言,师引导总结。
二、新知教学(一)有点警惕性师:大家说了自己的感受和态度。
我们遇到的陌生人,有很多人会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帮助我们,但是也有少数人不怀好意,会危及我们的生命。
大家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发生下列图中的情景,你们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言,师引导总结。
师:你们有独自在家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生自由发言,师引导总结。
师:阅读课本上陈宇的故事,说说你们最欣赏陈宇遇事后的什么表现?如果你们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处理呢?生自由发言,师引导总结。
(二)不要上当受骗师:我们除了要有警惕性之外,还要有防范意识,不要轻信陌生人。
不让一些居心不良的人钻空子。
阅读课本上吴华的故事,说说你们的感想。
生自由发言,师引导总结。
师:吴华失去了哪些识破骗局、避免被骗的机会呢?生1:没有打电话和爸爸确认事件的真假性。
生2:没有详细询问陌生的阿姨妈妈的具体信息,辨别是否真的认识妈妈。
……(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师:大家都说得很对,假如吴华上车后,发现自己被骗了,替吴华想一想,这时如何做才是安全、明智的?生自由发言,师引导总结。
师: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面对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都当成坏人,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当陌生人来到我们身边,怎样的交往才更好?大家说说自己的处理方式。
生自由发言,师引导总结。
三、延伸课堂,拓展观察今天我们学习了遇到陌生人要保持警惕性和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的相关知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心中的“110”》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心中的“110”》教
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正确的报警方式和注意事项;
2.学习如何保护自己遭到的侵犯。
二、教学内容
1.掌握正确的报警方式和注意事项;
2.讲解如何保护自己遭到的侵犯。
三、教学重点
1.正确的报警方式和注意事项;
2.如何保护自己遭到的侵犯。
四、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并记住报警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讨论教学法。
六、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小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要报警。
2. 观看视频(15分钟)
•播放《心中的110》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报警方式和注意事项。
3. 讲解(25分钟)
•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如何保护自己遭到的侵犯。
4. 情境训练(15分钟)
•制作几个情境,让学生演练如何报警和保护自己。
5. 讨论(1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如何保护自己并讲述自己的故事。
七、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情境训练和讨论环节中的表现,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报警方式和注意事项,并能够保护自己。
八、教学感悟
本堂课的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其中。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并掌握正确的报警方式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安全。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10”是什么,学习如何正确使用“110”报警电话;2.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必要性;3.培养学生自护、互助、勇敢、不畏惧的品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110”报警电话;2.如何正确使用“110”报警电话;3.社会公德的意义和作用;4.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5.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如何正确使用“110”报警电话;2.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必要性;3.培养学生自护、互助、勇敢、不畏惧的品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练的方式,了解和掌握“110”报警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交流社会公德的意义和作用。
3.情境模拟演练,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张准备好的PPT或黑板,上面写上“你知道什么是‘110’吗?”让学生回答。
2. 学习新知(20分钟)a. 认识“110”报警电话教师通过PPT或其他途径讲解“110”报警电话的概念、作用,同时告诉学生如何正确使用“110”报警电话。
b. 社会公德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社会公德的意义和作用。
3. 情境演练(30分钟)a. 情境演练一:发现火情学生们模拟在家中发现火情并紧急拨打“110”报警电话的过程。
b. 情境演练二:遇到陌生人跟随学生们模拟放学时遇到陌生人跟随并紧急拨打“110”报警电话的过程。
4. 思考问题(15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讨论:1.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2.如何才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3.遇到突发事件应该怎么做?5. 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同时强调如何正确使用“110”报警电话以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必要性。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心中的:”110“》

教学设计:2025秋季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心中的“110”》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110”报警电话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在紧急情况下寻求帮助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法律、遵守社会秩序的观念,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勇敢求助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110”报警电话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掌握在紧急情况下寻求帮助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迅速拨打“110”并准确描述情况。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理解报警是维护社会安全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教学资源•“110”报警电话使用指南视频•真实报警案例分析材料•角色扮演道具(如电话、警服等)•小组讨论卡片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报警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报警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角色扮演法:模拟报警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报警过程。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报警情境下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在遇到危险时冷静拨打“110”报警,最终得到警察帮助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互动:提问学生:“你们知道‘110’是什么电话吗?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拨打‘110’?”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新课教学1.认识“110”•播放视频:播放“110”报警电话使用指南视频,让学生了解“110”报警电话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性。
•讲解要点:教师详细讲解“110”报警电话的拨打方法、报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保持冷静、准确描述情况等)。
2.案例分析•呈现案例:展示几个真实报警案例,包括火灾、抢劫、走失等情境。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每个案例中的报警过程,分析报警者的做法是否正确,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心中的110
教学目标:
1.通过演一演,懂得独自在家时要提高警惕性,初步形成安全防范意识。
2.通过生活案例辨析,学会识破骗局、避免被骗的做法。
3.学会与陌生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知识与技能:
懂得对陌生人抱有警惕之心,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避免危险。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信陌生人。
3.行为与习惯:
懂得不轻信陌生人,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救自护。
4.过程与方法:
能够使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能够对危险做出判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活中,知道怎样和陌生人交往,要提高警惕性,初步形成安全防范意识。
2.难点: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会识破骗局、避免上当,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懂得自护自救。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ppt、《智捉小偷》音频、《不要轻信陌生人》动画视频、新闻事件梅姨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110”图片)
通过学生对“110”是报警电话的知识常识,引导学生懂得“110”可以保护我们,帮我们解除危险,但是,当我们遇险时,在求助“110”的同时,我们心中也要有“110”,也同样可以保护自己。
二、新知讲授
1、有点警惕性:
(角色扮演)生活中总会遇到陌生人。
在这些陌生人中,有很多人会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帮助我们,但也有少数人不怀好意会危及我们的安全。
(1)独自在家时如何应对陌生人敲门?
讨论:找两组同学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独自在家要怎样与陌生人交往。
(教材第62页“我该怎么办”内容)
(2)小结:当你独自在家时,绝对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2、听“智捉小偷”绘本故事。
思考:你最欣赏陈宇遇事后的什么表现?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处理呢?
小结:( 1 )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 2 )判断出有危险时及时拨打110报警
( 3 )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应对坏人
3、播放《不要轻信陌生人》动画视频
吴华失去了哪些识破骗局、避免被骗的机会?假如吴华上车后,发现自己被骗了,替吴华想一想,这时如何做才是安全、明智的?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1)反转剧情:重播《不要轻信陌生人》动画视频,当你觉得有危险时,请喊停,并请同学说出避免危险的办法
(2)(播放64页四幅图片)。
例1:公交车上,邻座的叔叔说自己是推销员。
想免费请红红喝饮料。
红红没吭声,保持沉默。
例2:夹着公文包的伯伯向东东问路,东东不但热心地为他指路,还帮着带路。
例3:贝贝在小区里玩,一位拿着平板电脑的阿姨说游戏可以让他玩个够。
贝贝虽然心里痒痒的,但是扭头走开了。
例4:校门口一位陌生的权权奇赞文文长得漂亮,走上前想要亲亲始。
文文觉得不能随意让陌生男性示密接触自己的身体,就有礼貌。
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应该如何与陌生人交往。
4、播放新闻视频、我国拐卖丢失儿童比例
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警惕性,懂得自护自救。
小结:(1)不接受陌生人给的吃的、喝的和有诱惑力的玩具。
(2)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3)对陌生人的求助,可以说“不”。
(4)不能让陌生人随意触摸身体,尤其是不能触摸隐私部位。
5、齐读儿歌:心中要有“110”
•心中要有110,安全防范记在心。
•生人敲门莫乱开,给你东西不能要。
•有人问路指方向,莫跟他人后面走。
•若遇坏人速报警,赶快拨打110。
•遇人遇事多动脑,提高警惕保平安。
三、板书设计
心中的“110”
有点警惕性
不要上当受骗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