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商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的通知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的通知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赣发改鄱湖[2014]340号【发布部门】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日期】2014.04.18【实施日期】2014.04.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的通知(赣发改鄱湖[2014]340号 2014年4月8日)南昌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赣府字[2014]24号)精神,现将《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南昌临空经济区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域,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基础良好,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

建设南昌临空经济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有利于促进南昌、九江两市城市空间融合和产业互补对接,推动昌九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为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创造新经验、提供新示范。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对《规划》的批复精神,加快推进南昌临空经济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航空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中游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绿色智慧空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和改革创新示范区、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强力引擎。

二、请南昌市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要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节约用地、集聚发展,生态特色、临空特点,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三、请省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工作指导,在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南昌经开区规划

南昌经开区规划

南昌经开区规划
南昌经开区是江西省南昌市所设立的经济开发区,规划中的南昌经开区将成为南昌市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产业基地。

南昌经开区的规划包括产业布局、空间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产业布局方面,南昌经开区将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其中,现代制造业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现代服务业将以金融、物流和商贸为重点,打造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在空间规划方面,南昌经开区将建设以园区为核心的城市组团,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园区将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便捷连接南昌市区和其他城市,实现经济的互补和交流。

同时,园区将建设生态环保的城市绿地和生活配套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环境保护方面,南昌经开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首先,加强生态园区建设,保护优质农田和水源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保障园区内外的环境质量。

总之,南昌经开区规划着眼于南昌市的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方
向,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空间规划和环境保护,打造现代化的经济中心和产业基地,推动南昌市的经济转型升级。

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

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

2.1 开发区总体规划概述2.1.1开发区位置、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1)开发区位置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昌市昌北新城区,东临江西母亲河--赣江;西倚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梅岭;北毗江西最大的航空港--昌北机场;南携南昌市新的行政中心--红谷滩。

与南昌母城昌南城仅一水之隔。

有新八一大桥、赣江大桥、南昌大桥三桥沟通与母城的联系。

开发区在南昌市的区域位置示意图见附图1,开发区航拍图见附图2。

(2)规划性质本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前提下,在经历了14年快速发展的阶段后,通过调整发展观念,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本次规划提出开发区的性质为:以现代工业为主导,具有文教科研特色的生活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区。

远景目标: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红谷滩、红角洲、凤凰洲互为补充、相互呼应,成为工业发达、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的昌北新城区。

(3)功能定位坚持开发区自成立以来确定的以“四个基地”为目标的基本定位,即: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基地;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低成本的扩张生产基地;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基地;留学生、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同时充分考虑宏观产业政策的变化,利用南昌总体规划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区位和综合优势,尽快发展城市商务、旅游、居住等综合服务功能,成为昌北地区除红谷滩之外另一个有影响的城市中心区。

2.1.2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目标及指标(1)人口规模近期(2005至2010年)人口规模22万人。

远期(2010至2020年)人口规模30万人。

(2)用地规模昌北大道以南,昌西大道以东,港口大道和广兰大道以西,玉屏大街和新建县以北地区(含蛟桥镇、老工业基地和大专院校)。

规划区面积为52.43km2(2010年45km2)。

规划范围见附图4。

(3)经济发展战略2004至2010年间,预计开发区GDP年均增长19%,2010年,开发区预计实现GDP 2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7:2。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昌市城乡规划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昌市城乡规划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南昌市防震减灾局关于印发《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地震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洪发改投字[2012]117号【发布部门】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昌市防震减灾局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发布日期】2012.09.04【实施日期】2012.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南昌市防震减灾局关于印发《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洪发改投字〔2012〕117号)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各驻昌工程设计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为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工作,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加强防御地震灾害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推动南昌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切实为实现我市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本着“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2年9月4日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条为切实做好本市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贯彻实施《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南昌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我市建设工程的基本管理程序。

发展与改革、建设、规划和防震减灾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部门负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

一般建设工程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南昌新建城规划方案

南昌新建城规划方案

南昌新建城规划方案1. 简介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迫切需要进行新建城规划,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针对南昌新建城规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原则、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2. 规划目标新建城规划旨在创建一个现代化、生态友好、宜居宜业的城市。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居住环境品质、优化交通网络、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以下目标:•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

3. 规划原则在南昌新建城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遵循人文关怀原则,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协调发展原则,统筹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强化城市功能定位原则,发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

4. 空间布局南昌新建城规划的空间布局主要分为城中区和城郊区两个部分:4.1 城中区城中区将成为南昌市的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主要包括商业中心区、行政办公区和文化艺术区。

商业中心区将集聚各类商业设施,包括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等;行政办公区将容纳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文化艺术区将建设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文化设施。

4.2 城郊区城郊区将打造成南昌市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主要包括住宅区、工业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

住宅区将提供各类居住设施,包括高层公寓、别墅区等;工业园区将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农业园区将鼓励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保护农田和农业生态环境。

5. 交通规划南昌新建城规划的交通规划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南昌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对南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诸方面描绘了宏伟蓝图,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

此外,南昌市首次在专题规划会议上提出要兴建城市轻轨。

“一城两核”发展新南昌到2020年,南昌市域即行政辖区范围面积将达到740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9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3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达到600万人。

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

其规划总体空间格局为“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端延伸,多点、多组团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将“依山傍水,两核拥江”列入城市核心区域的规划中,即以赣江为分隔,两岸分别按照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城区即昌南、昌北进行布局,形成一江两岸即“一城两核”城市新格局。

中心城带动重点镇南昌市至2020年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方针:做强做大中心城,适度拓展中心城用地,发挥次中心城镇各自特色职能,促进小城镇发挥。

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次中心城为主体,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并辐射到广大农村居民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

中心城:由昌南城、昌北城构成,范围约3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5万人,包括昌东组团、莲塘组团、望城组团、湾里组团、乐化组团;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等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

人口规模10万至25万人;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等十一个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两万人以上;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数量达34个,人口规模为1万人。

各片区功能独特昌南城:城市适度发展,重点是疏散旧城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环境质量,理顺交通体系,调整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其中旧城中心区将不再安排工业项目,实行用地置换,逐步外迁旧城区的污染扰民工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保护“四湖”等历史人文景观与环境;城东片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依托现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发展技术密集型,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产业。

区域商业发展规划规划范围与重点

区域商业发展规划规划范围与重点

一、总则(一)规划范围与重点本规划地域范围为东湖全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本商业规划涉及到东湖区范围内的商业零售、餐饮服务网点和各类专业市场所组成的商业功能区及其总和。

具体包括商业中心、商业片区、商业街、专业市场、展览交易中心、社区商业网点。

规划重点地域为商业中心、商业街道和城北地区。

在这些地方积极引进现代商业业态。

(二)规划依据与原则本规划主要依据《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南昌市城市规划(2003—2020)》、《南昌市2002-2010年商业发展规划》、《东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商务部《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进行制订。

本规划坚持的基本原则是:(1)以人为本,远近结合,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相统筹的原则;(3)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与新型业态的组织引导相结合的原则;(4)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店、社区商业生存发展相结合的原则;(5)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的原则;(6)技术进步的原则;(7)非均衡发展,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全力打造商业亮点和商业品牌原则。

(三)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15年,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15 年。

二、商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商业发展概况“十五”期间,东湖区通过改善商业基础设施、美化商业和街道景观环境、引进商业大项目、打造商业品牌、积极调整商业业态,改革商贸流通体制,使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空前活跃,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商业设施日趋完善“十五”期间,东湖区的城北地区开发和旧城区、旧街道改造,为我区商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根据统计,我区近年来修整改造区管道路190余条,特别是洪都北大道和阳明东路等的扩建改造工程,带动了商业全面发展。

区政府强化核心城区求质量、核心城外求增量的商业发展思路,形成了连点成线、画线成面、集面成块的现代商业格局。

南昌市商业发展规划

南昌市商业发展规划

南昌市2002-2021年商业开展南昌全市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0.15万人〔含南昌市区及南昌、新建、进贤、安义四县〕。

本范围为南昌市区〔以下简称南昌市〕,总面积617.07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174.67万人。

南昌市为江西省会都市,也是中国中部地区五大中心都市之一。

2001年,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实现"富民强市"总目标,致力做好"两篇文章"总要求,即把南昌建设成为现代区域中心都市、现代文明花园式英雄都市,经济开展呈现强劲加速态势,大多数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创下南昌市近几年最好成绩,走在全国、全省开展的前列,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新局面。

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5.62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全省平均高出3.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6.52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2.5%.在快速开展的新形势下,南昌市差不多制订了?南昌市中心城总体布局设想〔2001-2021〕?〔见附图1〕。

依据重新确定的都市区范围,南昌市中心城2001年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190万人;2005年将扩大到180平方公里,210万人;2021年开展到260平方里,260-300万人。

形成一个核心区〔昌南、昌北〕和五个卫星城区〔莲塘、瞧城、湾里、乐化、罗家片区〕的都市新格局。

十年间,中心城面积将扩大一倍,人口增长40%,都市面貌和人口分布状况将有极大改变。

为此,必须高起点的制订南昌市商业开展,以适应都市新一轮开展,消费水平新一轮提高的需要。

一、南昌市商业开展现状分析"九五"期间,南昌市商贸业有较大增长。

表现在〔l〕经济指标稳步提高。

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1亿元,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57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和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商业发展规

1
南昌市 - 商业发展规划
南昌全市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 末人口440.15万人(含南
昌市区及南昌、新建、进贤、安义四县)。

本规划范围为南昌市区(以下简称南昌市),总面积617.07平方公里, 末人口174.67万人。

南昌市为江西省会城市,也是中国中部地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
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实现"富民强市"总目标,致力做好"两篇文章"总要求,即把南昌建设成为现代区
域中心城市、现代文明花园式英雄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加速态势,大多数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创下南昌市近几年最好成绩,走
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前列,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5.62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全省平均
高出3.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6.52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2.5%.在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南昌市已经制订了<南昌市中心城总体规划布局构想( - )>(见附图1)。

根据重新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南昌市中心城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190万人; 将扩大到180平方公里,210万人; 发展到260平方里,260-300万人。

形成一个核心区(昌南、昌北)和五个卫星城区(莲塘、望城、湾里、乐化、罗家片区)的城市新格局。

十年间,中心城面积将扩大一倍,人口增长40%,城市面貌和人口分布状况将有极大改变。

为此,必须高起点的制订
2
南昌市商业发展规划,以适应城市新一轮发展,消费水平新一轮提高的需要。

一、南昌市商业发展现状分析"九五"期间,南昌市商贸业有较大增长。

表现在(l)经济指标稳步提高。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1亿元,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57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和20%。

商贸业实现增加值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2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7%。

(2)流通改革逐步深化。

全市粮、棉、猪、菜、副食品、化肥、生产资料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已经完成了国有商贸企业改革,组建了七大商贸集团,放活了中小企业。

(3)结
构调整步伐加快。

"九五"期间,新建改造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引进外资773万美元,内资9421万元。

新型业态不断呈现,一批购物中心、超市、连锁店很快兴起。

(4)市场建设初见成效,为适应搞活大流通的需要,近年来,全市市场建设累计投资56亿元,至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257个,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市场提供就业岗位12.1万个, 成交总额157亿元。

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7个,年上交增值税近8亿元。

中国九大日用品市场之一的洪城大市场商品交易额达71亿元,创税利6000万元。

本次普查, 末南昌市商
业共有12056户,经营面积已达156.66万平方米,人均达0.897平方米。

(含各类市场,其中零售、餐饮,服务业86.56万平方米,人均
3
0.496平方米)
可是,从总体上评价,南昌市商业仍处于传统商业为主体开始向现代商业转变的阶段。

主要表现在:(l)传统商业仍占主要地位,现代连锁大型综合超市、品牌专卖店才开始进入,现代化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尚未出现;(2)商业大多集中于旧城区,面貌陈旧,尚未形成不同功能多层次商业布局的新格局;(3)多元化的商业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大多是竞争力不强的国有集体商业企业和新发展的个体私营商业,规模化程度很低,而外资跨国商业和全国连锁商业集团刚刚开始进入;(4)作为中国中部地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又处于中国三大经
济区的结合点和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大流通的功能,至少区域性的集散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当然,商业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南昌市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1214美元),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实施(规模扩大、人口增长)相关,而新的十年将为南昌市商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二、南昌市商业发展的新机遇新的十年,南昌市商业发展将面临四大新机遇(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为商业发展提供发展空间。

根据南昌市中心城总体规划布局构想,南昌市商业将有条件形成三个层次布局:(l)核心区的内层(内环线以内)形成中心商业区,而且将形成赣江两岸(昌南、昌北)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北岸(昌北)
4
的新格局;(2)核心区的外层(外环线以内,内外环线之间)将随人口迁入形成若干区域性商业中心,将是商业发展新的增长点;(3)五个卫
星城区商业。

十年间,中心城面积扩大一倍,人口增长40% ,(由 190万人增到 260-300万人,增加 70-110万人),将为商业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和购买力增长的基础条件。

(二)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为商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南昌市人均GDP1214美元,正处在经济增长的起飞点。

十年中,经过高新技术产业引入,支柱产业汽车、航空、造纸、制药产业增强,传统工业由东部梯度转移进入,现代生态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集散,以及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南昌市经济总值将较快增长,在居住人口相应增长的基础上,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必将很快提高。

据预测, 南昌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800亿元,比 435亿元,增长314%,人均3630美元,比 1214美元增长199%。

南昌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34元, 将达9600元, 将增到17500元。

由于经济增长,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300亿元,比增长一倍, 将达600亿元,比再翻一番。

巨大的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增长将为商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