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中国商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的影响
政治观念
美术表现形式 代表作品
艺术特点

建立了强大的王国 青铜器艺术的高峰期 器型厚重,装饰繁复,
鬼神观念浓厚
《后性思想发展
春秋战国 统治阶级权力分散

汉魏
活动二:阅读教材 23-25 页,完成下列表格 外国古代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 美术现象
A 战国 B 秦 C 西汉 D 东汉 4、 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女仁智图》 5、 右图是西汉时代宫廷使用的铜器《__________》 这件作品通体鎏金,制作精美,既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又不失为优秀的陈列艺 术品。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灯的结构十分精巧合理,其中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衣袖作为吸烟管,使灯火的烟烬通过右臂进入体内,灯座盛水,能将吸入体 内的烟炱溶入水中,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③对于这件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灯体塑造一宫女跪坐执灯形态,具有人物雕塑特点 B、此灯是一体的,不可 拆卸 C、这件作品作为日用灯具,设计精巧,结构合理,新颖别致,宫女的形象逼真 生动,富于性格特点,是一件实用和美观高度统一的工艺美术品。 D、长信宫灯造型优美,构造精巧,为汉代灯具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匠师的创 造才能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重写意,作品采用“循石造型”法表现。 5、 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
移摹写。 6、 本课重要作品:《后母戊方鼎》《大盂鼎》《莲鹤方壶》
《秦始皇陵兵马俑》《马踏匈奴》《立马》 《长信宫灯》《长沙马王堆 T 型帛画》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第二单元 第2课 礼仪与教化2

第二单元 第2课 礼仪与教化2

第二单元第2课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教具与学具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过程:(一)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二)教化的作用礼仪具有教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

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教化。

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会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力量不断地由老一辈传继给新一代,世代相继、世代相传。

在社会进步中,礼仪的教化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1、谜语: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晚间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

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谜底是人,简单解释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简单介绍: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古希腊曾经记载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庇比斯城的人得罪了天神,天神震怒。

天后赫拉为了惩罚庇比斯城的人,派斯芬克司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

她背上长着鹰的翅膀,上半身是女人,长着美女的头,下半身却是狮身,尾巴是条蛇。

她向每一个路过峭崖的庇比斯城人提出一个谜语:“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晚间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精心整理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三课时)一、授课目的: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认识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认识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授课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怎样实现这一要求的?三、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授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立》,认识了美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从前,第一老师给同学们供应两张图片,图片中的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大型建筑作品功能捍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二)、教师总结,点明授课主题:教师对学生的解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由于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相同的社精心整理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相同,处于社会基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此后,若是没有序次会怎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序次呢?(学生谈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师:方才提到的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礼仪与教化三)、新课:师:不相同时期有不相同的礼仪与教化。

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再生动,更简单被人们接受。

由于其所拥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的思想。

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立,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表现当时的礼仪与教化。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国外部分)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国外部分)

吉萨大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古埃及法老为了显示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幻想 成为永久的统治者,在生前就为白己建造陵墓,到日前为止,开罗附近的尼罗河两岸,尚存70余座。
世界上最大的,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约前2589一约前2566年)的大金字塔才是货真价实的第一奇观, 也是七大奇观中唯一存世的实体。初建时塔高146.5米,基座为正方形,底边长230.38米,占地 面积达56900平方米,体积达352.1万立方米,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约2.5吨(其中最大l块重达 160吨)的巨石堆砌而成。有人估计,如果将这些石块铺成一条33厘米宽的小路,可以绕地球一圈。 塔内有阶梯、走廊、墓室,并饰以精美的绘画和雕刻。令人惊奇的是,砌筑金字塔的每块巨石之间, 不用任何粘合剂和填充科,而仅仅是把数10万块巨石拼合而成,而其接缝处却紧密得连1片薄纸都插 不进去,仅这一点,也足以使人叹为观止了。据说在建塔时常有10万人做工,历时30年始得建成。
法老像一般采用质地坚硬的岩石材料,制作上遵循着严格而系统化的工作程序,从长方石材的正、背面及 左右两侧依次向内雕凿,直至预计的形象完成为止。这种方法使得雕像保留了石材棱角分明的特征,且人物不 论站立或安坐,都必须正面对着观者,头部和躯体保持笔直状态,形成所谓“正面律”。
纳米尔石板
(浮雕)(高64cm) 《纳米尔石板》是公元前3100年第一王朝的遗物。这
奈费尔提蒂王后被认为是
古埃及历史上最美丽的女人 之一。现在柏林博物馆大厅 中间所藏便是奈费尔提蒂的 头像。她美丽、高贵、五官 线条柔和,薄而纤巧的耳廓、 优美的长脖子、浓黑的眉毛、 深红的嘴唇;黑白分明而又 生动的眼神使她显得那样柔 美;高高的峨冠和华丽的胸 饰更添尊贵气派。 它于1912 年被柏林考古学家博尔夏特 在一间公元前1340年左右的 手工作坊遗址中发现。头像 的左眼没有完成,表明这个 头像是用来做模具的。这个 精美的奈费尔提蒂女王头像, 头戴高高的蓝色王冠,王冠 上有一条黄金宝石饰带。作 为埃及王室象征的圣蛇盘绕 在王冠的前额。头像的右眼 用薄水晶石做成,在水晶石 中镶着一块人造黑宝石。

_第二单元_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_第二单元_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单元第2课礼仪与教化第一节课:1、导入教学: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

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的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至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

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

讲述问鼎轻重的故事。

2、欣赏夏商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介绍兽面纹,云纹,蕉叶纹3、讲解青铜器各个时期的主要艺术特征:商代的青铜器: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

具有权力和礼仪的象征。

周代的青铜器:神秘色彩淡化,风格趋向简朴、典雅之美。

其所具有的礼仪纪念性质更加明显。

讲述毛公鼎的故事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器形轻灵、奇巧,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装饰手法写实。

4、总结:青铜工艺是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青铜器始于夏,盛于商周,至秦汉还有所发展。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烧制温度约在700℃-900℃。

●主要铸造方法:合范法、失蜡法和错金银等。

●青铜器的分类:有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具和生活用具等。

《礼仪与教化》PPT课件

《礼仪与教化》PPT课件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 空中花园
古巴比伦 巴别塔
古埃及
金字塔
古埃及
在古代的神话中,狮身人面像是巨人与妖蛇所生的怪物:人的
头、狮子的躯体,带着翅膀,名叫斯芬克斯。斯芬克斯生性残
酷,他从智慧女神缪斯那里学到了许多谜语,常常守在大路口。
每一个行人要想通过,必须猜谜,猜错了,统统吃掉,蒙难者
《礼仪与教化》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2021年12月18日 湖南省涟源市立珊中学
曾燎
古中国〔商〕
公元前1500年,商朝建立起强大的王 国,并且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工艺。
青铜器原本可以和原始社会的 陶器一样,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 用的器皿,但当社会分化出严格的 等级以后,它不再是普通人所拥有 的了。特别是具有权利和礼仪象征 的青铜鼎,不仅成为国家政权的象 征,而且也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 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礼器。
不计其数。有一次,一位国王的儿子被斯芬克斯吃掉了,国王
愤怒极了,发出悬赏:“谁能把他制服,就给他王位!〞勇敢
的青年狄浦斯,应国王的征召前去报仇。他走呀走,来到了斯
芬克斯把守的路口。“小伙子,猜出谜才让通过。〞斯芬克斯
拿出一个最难最难的给他猜。“能发出一种声音,早晨用四条
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却用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
古中国〔商〕
• 司母戊鼎
• 世界上最大,最重 的青铜器。

高中《美术鉴赏》上篇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高中《美术鉴赏》上篇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嘴馋身懒,好吃好喝 ,常见于古代烹饪鼎 器上,夏商青铜器便 可见饕餮纹,是品尝 美味,鉴赏佳肴的“
美食家”。
饕餮纹饰(商)

铜 器
大盂鼎(西周)
101.9厘米
——
重153.5公斤
西
有铭文291字

莲鹤方壶(春秋)
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上都 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商)
(西周)
(春秋)
古中国(秦)

最先也是最重要的
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它的艺术也体 现出围绕帝王而创作的特点。
光是发式就有许 多种,手势也各 不相同,脸部的 表情更是神态各 异。还是兵,是步 兵还是骑兵。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马 踏 匈 奴
这件石马,是和霍去病生死相依、征战厮 杀的战马。石马实际上是霍去病的象征。 石马高1.68米,长1.9米,形态轩昂,英姿 勃发,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兵踏倒在地 ,手执弓箭的士兵仰面朝天,露出死难临 头的神情。艺术家的动静结合,形象地表 现了汉帝国的强盛而不可撼。艺术家用一 人一马,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戎马征战的 丰功伟绩。战马骠悍、雄壮、镇定自如, 巍然挺立。与之对比的是,昔日穷凶极恶 的匈奴此时仰首朝天,蜷缩在马腹之下, 虽已狼狈不堪,仍然凶相毕露,面目狰狞 ,手持弓箭,企图垂死挣扎。作品通过简 要、准确地雕琢,尤其是在马的腿、股、 头和颈部凿刻了较深的阴线,使勇敢而忠 实的战马跃然而出,又好像纪念碑一般持 重圆浑。这一作品把圆雕、浮雕、线雕等 传统手法结合一体,既自由又凝练,既保 持了岩石的自然美,又富于雕刻艺术美。
拓 展 学 习
凌源市文物部门介绍:这些用黄褐色花岗岩雕成的气势雄伟、形象逼真的石像,有 辽代风格,据考古学家观测,此地当为辽代墓群,且按规则,墓主人至少应该是宰相、 王子以上级别的官员。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艺术、 民族及古代建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上)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上)

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 礼器、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和其他用具。
酒器 斝和卣(Jia & You) 爵,角和觚(Juei,Jiao & Gu) 方彝(Fang Yi) 乐器 觥(Gong) 钟 打击乐器, 尊(Zun) 鼓 打击乐器。 壶和钫(Hu & Fang) 铙和钲(zheng 罍和瓿(Lei & Bu) 食器 盉(He) 鬲 (Li) 鼎(Ding) 水器 簋(Gui) 盘(Pan) 甗(yan) 鉴(Jian) 豆(Dou) 匜 (yi)
上部用以盛放食物, 称为甗(yan);下部 是鬲(li)。用以煮水
西 周 青 铜 器
四羊尊 西周 58.3X52· 4厘米
——
噱季子白盘 (西周) 牛首四耳铜格伯簋 (西周)高23· 8厘米
秦公簋(春秋) 19· 8X18厘米
提梁盉 (春秋) 高27· 2厘米
青 铜 器 秦 汉
——
长信宫灯 (汉)
“神化”向“人化”的西周
大盂鼎食器
西周早期 通高100.8cm,口径78.30cm,重 153.3kg 西周西周康王时期。鼎高100.8厘 米, 口径78.3厘米,重153.3公斤, 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 下 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 足上饰以兽面纹,整个造型雄伟 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 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 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 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 文王武王的德政。
青铜器的发展史
扑朔迷离的夏代——高度发展的商代——“神 化”向“人化”的西周——繁荣的春秋战 国——继续发展的两汉——衰落的魏晋南北 朝
风格: 商- 神、人、兽结合,器型厚重繁复, 神秘狰狞装饰 西周- 装饰趋向写实,突显艺术性 春秋战国-华美写实,走向民间和生活化 秦汉- 简洁明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学目的: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讲课类型:欣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导入教学: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尝试练习(一)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的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的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

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4、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三)古代青铜器艺术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

司母戊方鼎就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

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莲鹤方壶)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尝试练习(二)观察课本P19页,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四)古代雕塑艺术秦代、汉代的雕塑艺术的讲解(展示图片)1、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

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

(如《兵马俑》)2、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

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

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

如《立马》(西汉)尝试练习(三)展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浮雕,学生根据书本的介绍进行辨认。

(五)古代中国画欣赏与讲解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

《洛神赋图》则表现了曹植与洛神之间若即柔离的爱情。

(六)小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

版本二: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b、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c、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2、授课(1)提问思考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朗读游记)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b、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绘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

(3)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

(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讨论思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3、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为法老和他的统治服务。

片段影像总结版本三:[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共安排了三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

这三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特别要让他们理解这种要求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

第一个活动主要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察美术品的方法,学会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

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

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且与教材中所列举的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观察内容:器物名称:时代:器形:四足的形状:花纹:铭文:社会观念:第二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确“礼仪与教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很具体的社会要求,它渗透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中。

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规劝女性要遵守女性应有的道德,而南北朝时期的孝子棺线刻所宣扬的“孝子故事”是强调对父母乃至祖先的恭敬,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纳等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活动建议逐一分析。

第三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风格”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对特定的风格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也使学生对古埃及时期的独特艺术风格能够有所了解。

这个活动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观察的结果加以分析。

观察内容形体空间关系轮廓色彩风格总结《美杜姆群鹅图》比较写实,正侧面无透视、平面化处理用线条勾勒平涂,用纯色较细腻(结合教材内容)教学基本思路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

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

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

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

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

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

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

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

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

版本四:[教案]参考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教具与学具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附:作业纸设计时代或地区典型的美术品形式特征所体现的观念如何为统治者服务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导致变化的原因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1、区分社会等级。

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

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

权力分散,衰落。

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