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二教案

表内除法二教案
表内除法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二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二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 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 3 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页例4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2)教案

表内除法(2) 学习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础训练。 1、把6朵花平均分给3。 2、圈一圈,填一填。 (1) 一共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算式是()。 (2 一共有(,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有()个。 算式是()。 3、算式24÷3=8,读作(),除数是(),被除数 是(),商是()。 4、计算20 ÷ 5 = 4时,想口诀:(),商是()。 5、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 6、一本要2元,10元钱可以买()本。

7、 在( )里填上“>”、“<”或“=”。 5( )20÷5 30÷6( ) 6 40( )6×5 12÷3 ( ) 5 6( )36÷6 20 ( )4×5 二、知识应用(判断对错)。 1、有24块,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4袋。 ( ) 2、“8÷2=4” 读作:8除2等于4。 ( ) 3、△△△ △△△△△△,列式: 6 ÷ 3=2 。 ( ) 4、把 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 ) 5、一份盒饭要5元,10元可以买2份。 ( ) 三、解决问题。 1 、除数是5,被除数是25,商是多少? 2、20里面有几个4? 3、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4、6的5倍是多少? 四、看图写算式。 1、 ( )×( )=( ) ( )÷( )=( ) ( )÷( )=( ) 2、 30米 ?米 ?米 ?米 ?米 ?米 ( )=( ) 五、用数学。 1、 需要几个筐? 2、(1)有8只兔子,平均装在2个笼里,每个笼装几只? 24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乘除法口算题

班级姓名 用时 ( )分钟做对()道题 3×6= 18÷9= 18÷6= 15÷3= 36÷4= 81÷9= 20÷5= 8÷8= 30÷6= 9÷3= 4×7= 16÷4= 12÷4= 18÷2= 24÷4= 4×4= 20÷4= 24÷6= 2×5= 9×8= 4×8= 7×5= 8÷2= 10÷5= 9÷3= 5×6= 1÷1= 18÷6= 6÷1= 9÷3= 12÷2= 9×7= 45÷5= 30÷5= 24÷6= 16÷4= 32÷4= 45÷9= 40÷5= 5÷1= 21÷3= 30÷6= 9×5= 6×3= 4÷4= 25÷5= 36÷6= 5×9= 14-7= 42÷6= 24÷3= 5 +9= 6×6= 25÷5= 32÷4= 3×9= 9×4= 33-9= 32-4= 8+72= 3×6= 42-5= 20÷5= 50-7= 10÷5= 26+7= 9÷3= 18+6= 30÷5= 20+4= 5+67= 2×5= 9×3= 5÷5= 18÷6= 12÷6= 12÷6= 15÷3= 20÷4= 30÷6= 24÷4= 8÷4= 42÷7= 42÷6= 24÷3= 20÷5= 14÷2= 18÷3= 48÷6= 12÷3= 7×5= 16÷4= 32÷4÷4= 72÷9+7= 4×2×7= 1×5×9= 7×9-7= 6×6+20= 8×4-8= 8×3÷6=

班级姓名 用时 ( )分钟做对()道题 30÷5= 24÷6= 25÷5= 20+5= 18÷3= 8×6= 39-24= 32÷8= 19-7= 12+6= 12÷6= 30÷6= 15÷3= 25÷5= 20÷5= 24÷4= 20÷4= 15-6= 36÷6= 8+13= 7×8= 27-8= 8÷4= 10÷2= 5×7= 25+9= 18÷3= 30÷5= 20÷4= 16÷4= 25+5= 3×6= 18÷3= 30+6= 25÷5= 6×4= 20÷5= 24÷4= 18-6= 6×7= 18÷6= 4×5= 18÷6= 8×5= 5×9= 17-9= 3×6= 12÷4= 12÷6= 18÷3= 15÷5= 3+18= 30-18= 77-8= 24+6= 30÷6= 7×8= 20÷5= 18-6= 15÷3= 9×7= 51-8= 8+12= 36-7= 24÷6= 24+6= 16÷4= 25+9= 10÷5= 35+6= 20÷4= 27-8= 39-24= 36÷6= 18÷3= 8+4= 5×9= 42÷6= 21÷7= 48÷6= 24÷4= 81÷9= 36÷4= 8×4= 27÷3= 32-8= 7×5= 27+9= 4 ×7= 32÷4= 9÷3= 42÷7= 63÷7÷3= 36÷9×8= 3×2×7= 1×6×9= 7×8-7= 7×6+20= 8×4-8= 4×4÷8=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

《表内除法一》习题 解决问题。 1、有30个笔记本,每6个笔记本放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多少个盒子? 2、把15个胡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有几个? 3、张玲得了16朵红花,李芳得了8朵红花,张玲的红花数是李芳的多少倍? 4、四个小组的同学去栽树,每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

5、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18个,还剩多少个? 6、小红4天做了16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剩下的20题需要几天可以做完? 7、小宁带了100元去买文具,想买一个书包和一个笔盒。他带的钱够吗? 8、一辆小汽车可以坐4人,一辆面包车上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3倍, 一辆小汽车和一辆面包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9、一条绳子15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小绳子,最多能剪多少段? 需要剪多少次?如果剪一次要2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才能剪完? 10、30个同学平均分成5组去浇树,每组有几个同学? 11、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多少? 12、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13、20里面有几个5? 14、除数是2,被除数是10,商是几? 15、有12个小朋友参加跳绳比赛,4个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16、有20个皮球。 (1)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几个? (2)每个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17、学校买来4包书,每包6本,把这些书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几本? 18、3张纸可以做15朵花,6张纸可以做多少朵花? 19、24里面有几个4? 20、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 21、18除以6等于多少?

22、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学情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第39页例2,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结合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 × 5 5 × 8 7 × 9 9 × 4 7 × 3 6 × 8 9 × 5 8 × 8 7 × 8 3 × 6 9 × 9 6 × 7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五十四 七()六十三二()一十八()七二十八 3、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挂小旗整齐? (2)有多少面小旗?列式得出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有56面小旗,怎样挂小旗整齐?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挂8行,每行有多少面小旗? 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4)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练习完整版本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练习题1 姓名:得分: 一.填空. (1)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有()个();也表示45是()的()倍. (2)表示()个()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 (3)8的2倍是(),8是2的()倍. (4)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5)()羊的只数是()羊的()倍. (6)按要求写算式.8、9、72 ()×()=(),()÷()=(), ()×()=(),()÷()=() 二.列式计算. (1)5个9相加是多少? (2)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32里面有几个8? (4)把41按照每5个一份来分,可以分成多少份? (5)6的8倍是多少? (6)54是9的多少倍? (7)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8)被除数是36,除数是 9,商是多少? 三. 解答应用题. (l)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 (2)小红买了5本书,每本书6元.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3)老师买了48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根? (4)生物小组有6只黑兔,18只白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5)田径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4倍.舞蹈队有9人,田径队有多少人? (6)体育室里有一筐皮球,每班发给6个.5个班领走后,这筐皮球减少了多少个? (7)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18朵,黄花有多少朵? (8)一、二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有4人参加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后来,舞蹈组增加了10人,现在舞蹈组有多少人? (9)刘红要做72面小旗,每天做8面,多少天可完成?如果每天做9面几天可完成? (10)有30米布,做床单用了12米,还剩下几米?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布,剩下的布能做几套衣服.

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 表内除法二 练习题

《表内除法二》习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32÷8 = 54+26 = 3×7 = 83-60 = 24+37 = 9×2 = 61-34 = 35÷7 = 6×8 = 87-63 = 56÷8 = 75+15 = 65-28 = 21÷3 = 30+48 = 6×6 = 63÷9 = 55+14 = 5×7 = 40-23 = 二、想一想,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1)54÷6 (2)54÷9 (3)6×9 2、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1)6-7 (2)7×6 (3)6+6+6+6+6+6+6+6 3、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 倍?这题是求()。 (1)8和2倍是多少(2)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3)8是2的多少倍 4、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1)12×4 (2)12÷4 (3)12+4 5、8+8×2

(1)﹥(2)﹤(3) = 6、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6个男生之间站()个女生。 (1)6 (2)5 (3)3 三、想一想,填一填。 1、36是4的()倍,是6的()倍。 2、72÷8 =(),想口决()。 3、把18连续减去3,()次减完。 4、把42本练习簿,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本。] 5、32里面有()个4. 6、从35里面减去()个5,结果是5. 7、妈妈买来48支花,每6支扎成一束,可以扎()束。 8、一个数的7倍是56,这个数是()。 四、想一想,()里最大能填几。 8×()﹤36 5×()﹤5 6×()﹤40 54﹥()×8 12﹥()×3 28﹥()×7 五、这些小动物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吗?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 2

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 3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表内除法二试卷(含答案)8

人教版二年级表内除法二试卷(含答案)8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算式()的商最大。 A.35÷7 B.48÷8 C.72÷9 2.计算45÷5和45÷9,用的乘法口诀是:() A.5×9=45. B.9×5=45. C.五九四十五. D.六九五十四. 二、填空题 3. (1)有(_____)束气球,每束有(____)个,一共有(____)个。 (2)把这些气球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____)个。 4.5个6是(________),42里面有(________)个6。 5.算式24÷3=8,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数是(______),被除数是(______),商是(______)。 6.在○里填上“+”、“-”、“×”或“÷”。 42○6=7 3○6=18 20○5=15 35○5=40 7.24里面有(____)个8;32除以4,商是(____)。 8.在括号里填上“>”、“<”或“=”。 35÷7(_____)42÷7 81÷9(_____)27÷3 42÷7(_____)2×3 32÷8(_____)16÷4 64÷8(_____)63÷7 45÷9(_____)20÷5 9.18÷3=(____)想:3×(____)=18.口诀:(_____) 10.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再列式计算。 (_____)五十四(_____)二十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_____)×4=36 6×(_____)=48 63÷(_____)=9 32÷(_____)=4 (_____)÷5=7 9×(_____)=45 12.一件衣服用7个纽扣,下面的纽扣能够订(_____)件这样的衣服。 13.谁每天看得多一些?打上“√”。 14. ()()=()(米) 15.看图写算式。 ()×()=() ()÷()=() ()÷()=() 16.在里填上“>”“<”或“=”。

表内除法教案

表内除法教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表内除法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3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熟练地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生1:他们在做彩旗。 生2:有的学生在折星星,有的学生在准备气球,气氛很热烈。 师:这里的场面的确很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新课讲授】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发现问题。 师: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教室里有三组小朋友在布置教室,第1组小朋友在做彩旗,第二组小朋友在做五角星,第三组小朋友带来彩球。 生2:第一小组做了许多彩旗,要挂在教室里。 生3:从图中我知道了第二小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生4:我还知道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共有多少面彩旗,挂成几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生2:有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得几颗星? 生3:有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板书:(1)平均每行挂几面? (2)平均每组得几颗星? (3)可以摆几行彩球? 师:真了不起,大家收集了这么多的信息。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2.解决问题,探究求商的方法。 (1)解决第(1)个问题。 师:已知共有56面彩旗,要挂成8行,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应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说说。 生1:可以用除法计算,算式是56÷8。 师: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那么,求56÷8的商是几,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生1:把56面小旗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7面,56÷8=7。 生2:我是这样想的,除数是8,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于7。(老师随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呈现商和口诀) 师:你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想出商的,很好!也就是计算56÷8时,想: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当我们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后,再观察算式中缺的是几,那么商就是几。比如这个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板书:口诀:(七)八五十六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看。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该怎样解答呢? 生:用56除以7计算,算式是56÷7。 师:怎样求商? 生:除数是7,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想商,商是8。(老师点击课件,呈现商)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1、平均分的含义: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2、除法的2种含义: 把一个数(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24÷4=6 读作:24除以4等于6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大数)是另一个数(小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大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小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大数)÷另一个数(小数)=倍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10、算式的意义:45÷9=5表示把(45)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21分 1. 在12÷6=2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2.有12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 3.20÷5=4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4.20÷4=(),用的乘法口诀是()。 5.用18个○摆一摆,每堆3个,可以分成()堆;每堆9个,可以分成()堆。 6.56是7的()倍;6的()倍是48 。 7.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 8.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 15 ()×4 = 16 5×()= 25 ()÷2 = 5 20÷()= 4 ()÷()= 4 二、写算式。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6分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表内除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知识结构】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二》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二》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 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 3 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页例4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练习题.(一) 姓名:得分: 一、填空 (1)45÷5=9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有()个();也表示45是()的()倍. (2)6×8=48表示()个()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 (3)8的2倍是(),8是2的()倍. (4)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5)黑羊36只,白羊9只,()羊的只数是()羊的()倍. (6)按要求写算式.8、9、72 ()×()=(),()÷()=(), ()×()=(),()÷()=() 二、列式计算 (1)5个9相加是多少? (2)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32里面有几个8? (4)把41按照每5个一份来分,可以分成多少份? (5)6的8倍是多少? (6)54是9的多少倍? (7)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

(8)被除数是36,除数是 9,商是多少? 三、解答应用题. (l)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 (2)小红买了5本书,每本书6元.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3)老师买了48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根? (4)生物小组有6只黑兔,18只白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5)田径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4倍.舞蹈队有9人,田径队有多少人? (6)体育室里有一筐皮球,每班发给6个.5个班领走后,这筐皮球减少了多少个? (7)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18朵,黄花有多少朵? (8)一、二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有4人参加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后来,舞蹈组增加了10人,现在舞蹈组有多少人? (9)刘红要做72面小旗,每天做8面,多少天可完成?如果每天做9面几天可完成? (10)有30米布,做床单用了12米,还剩下几米?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布,剩下的布能做几套衣服.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篇一:2014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 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 例2(8-9页)。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 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 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 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 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 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 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 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 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 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练习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练习题(打了).1.口算. 5×7 =9÷3 =6÷3=6×6 =9+35 = 3×4 =5×6 =8×6 =48-3 =78+9 = 37+6 =72÷8 =63÷7 =18÷3 =2×35 = 6+40=5+48 =12×3 =36÷9 =8+48 = 2.填空 (1)9的3倍是(),9是3的()倍. (2)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3)按要求写算式.8、9、72 ()×()=()()÷()=() ()×()=()()÷()=()8 3.直接写出得数. 3×4÷6=5×9+35=54÷6÷3=72÷(23-15)= 4×8-16=6×6÷4= 4.列式计算. (1)5个8相加是多少? (2)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32里面有几个8?

(4)把40按照每5个一份来分,可以分成多少份? (5)6的8倍是多少? (6)54是9的多少倍? (7)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 (8)被除数是36,除数是9,商是多少? 5.解答应用题. (l)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 (2)小红买了5本书,每本书6元.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3)老师买了48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根?(4)生物小组有6只黑兔,18只白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5)田径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4倍.舞蹈队有9人,田径队有多少人? (6)体育室里有一筐皮球,每班发给6个.5个班领走后,这筐皮球减少了多少个? (7)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18朵,黄花有多少朵? (8)一、二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有4人参加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后来,舞蹈组增加了10人,现在舞蹈组有多少人? (9)刘红要做72面小旗,每天做8面,多少天可完成?如果每天做9面几天可完成? (10)有30米布,做床单用了12米,还剩下几米?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布,剩下的布能做几套衣服.

人教版二年级表内除法二试卷(含答案)1

人教版二年级表内除法二试卷(含答案)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用63连续减7,减()次后结果是0. A.0 B.4 C.8 D.9 2.计算42÷6=7,想口诀() A.六七四二B.七六四二C.六七四十二D.七六四十二3.下面的算式中,商最大的是()。 A.54÷9 B.35÷7 C.48÷6 4.有18只,平均装在9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装()只。 A.2 B.3 C.4 D.5 5.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倍?这题是求()。A.8的2倍是多少B.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C.8 是2的多少倍 6.8+8()8×2 A.﹥B.﹤C.= 7.下面的算式里,商是6的是()。 A.3×2=6 B.24÷4=6 C.14-8=6 二、填空题 8.把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2÷6的商是(______),计算时用的口诀是(______)。 10.在○里填上“>”“<”或“=”。 8○72÷9 6×8○40 20÷5○5

11.“72除以8等于9”,写成除法算式是(_______),其中被除数是(_______),8是(_______),商是(_______)。 12.从45里连续减去5,减(______)次还剩5。 13.算一算,填一填。 14.8份餐一共________元。 李叔叔拿出一张,可以找回________元。 找回的钱购买下列物品: 可乐:6元/瓶,________瓶; 冰淇淋:4元/个,买________个。 15.(____)÷9=5 6×(____)=30 (____)÷(____)=3 16.填上“+”、“-”、“×”或“÷”. 8________2=6 18________9=2 24________8=16 3________3=9 17.在横线上填上“>”“<”或“=”. 5×7_____4×8 3+3+3_____3×3 48÷6______9 4+4______4×4 32÷4_____24÷6 3元_____30角 18.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____)×8=72 (____)÷3=9 36÷(____)=4 24÷(____)=(____)

《表内除法(一)》教案3

《表内除法(一)》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